勉強自己,我才會是洪一中【隨書附贈:限量親簽雷射閃卡】

勉強自己,我才會是洪一中【隨書附贈:限量親簽雷射閃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洪一中
图书标签:
  • 洪一中
  • 学习方法
  • 自我提升
  • 教育
  • 励志
  • 读书
  • 个人成长
  • 台湾作家
  • 雷射闪卡
  • 限量签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全球限量,超值珍藏!洪總親簽雷射閃卡 ★
◎ 閃亮雷射封膜,感受諸葛紅中魔幻魅力
◎ 心意獻給球迷,洪一中親筆簽名
◎ 每張卡專屬編號,獨一無二


\\\闖蕩職棒34年,執教991勝的偉大紀錄///
\\\「辣個男人」洪一中的真情告白///

  台灣棒壇傳奇教頭洪一中,回首一甲子,如何從抗拒打棒球的孩子,成為職棒賽場叱吒風雲的名帥?什麼樣的養成經驗、什麼樣的態度、什麼價值觀,造就了今日屢創佳績的洪一中?

  「擁有美好的家庭才是人生最大的勝利。」

  洪一中的家庭觀——生活很簡單,只有家裡和球場,沒有什麼交際應酬,工作以外所有時間全都給了家庭,因為家人顧得好,工作表現才會好。

  28歲踏入職棒賽場,對洪一中來說,棒球就是為家庭而戰的工作。經歷一代象三連霸的黃金歲月,備受球迷和隊友歡迎,猶如洪家「老六」、兄弟象「團寵」始祖,卻因為家庭因素,跳槽那魯灣,背負莫須有的「叛將」罪名。

  「我有遺憾,但不後悔。」

  洪一中的職場觀——公司過去對自己的好,能夠永遠心存感激就好,換了工作,就不再去想過去的豐功偉業。

  從兄弟到雷公,從La New到富邦,現在落腳新成軍的台鋼雄鷹。從明星球員變成冠軍教練,一路走來並不順遂,歷經兩聯盟合併,一度無球可打、無隊可依,終於重回賽場,洪一中隨時做好準備,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每一場比賽都當成重新開始。」

  「我沒有勝利方程式。」

  洪一中的領導決策觀——球隊必須要給總教練時間,強化球隊的體質,建立球隊的風格文化,才能在高張力的比賽,能依本能做出最果斷明快的決定。

  洪一中自認沒有勝利方程式、沒有神調度,他也不是「諸葛紅中」,因為這次成功下次不一定會成功:「棒球是個高失敗率的工作,一個強打者打擊率不過三、四成,有六、七成的可能會出局;一支強隊半季最高勝率不過七成,還是有三成的比賽會輸球。」這個職務,每分每秒都要做決定,要不要換投、換守備、換代打,換了對不對,不換對不對,怎麼佈陣、怎麼跑壘,都是掙扎。

  總教練是沒有教科書的,如果有誰真的這麼厲害,就出一本教科書,那大家都可以照著做了。身為一個決策者,需要有強大的心智,去承受各種痛苦;除了做決定的苦,還有要承擔各種負面情緒的苦;總教練做決策出來的結果,不只是要面對自己,還要面對公司、球員、球迷的檢視。

  在漫長的棒球生涯中,洪一中了解,每一個決定是當下自己認為最好的決定,所以不會後悔;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覺得自己錯了,也不能因為一次的成功,就覺得將來就能夠複製同個模式。

  \\\特別收錄:溫柔男子漢,家人與球迷眼中的洪總///

  洪太太:「當初婚禮結束隔天他就要去集訓,新婚隔天的新聞,標題寫著《洪一中洞房別嬌妻》,我才想到,『對喔,我們結婚第一天就分隔兩地』,想說要把它留起來,如果以後發生什麼事可以拿出來給他看。那時候我們住二樓,怕別人會闖空門,所以客廳的結婚照旁邊,還放了一支球棒。每次我下班回來吃晚餐時,就會跟結婚照裡的那個男人說,『我們要吃飯囉!』讓自己安心一下,想來真的挺好笑的。我其實不太會感覺寂寞,因為不管洪一中人在哪裡,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家,他就是能讓我感受到他的心在家裡。」

  「副總」小女兒:「爸爸是不是諸葛紅中我不敢說,但我不得不說,他對棒球規則真的很熟悉,所以他要去和裁判理論時,他都有自己的一套。另外他每次來跟我們講說,某個球員表現不好很久了,媽媽可能就會說,『那你應該去跟他聊一聊啊』,他就會回,『那很難聊,用說的沒有用』什麼的。但是一旦他去找那個球員聊,那個球員就真的會好轉了,他實際講了什麼我們不知道,但是很常會有這種事發生,我就覺得他其實很有辦法。」

  球迷:「台灣職棒沒有洪總就不好玩了,他就是很懂規則,什麼時候要挑戰,什麼時候該抗議,所以對手都超討厭他。而且洪總在哪一隊,哪隊球員就會有紀錄,能有紀錄還不就是洪總給的機會?有球員討厭洪總,支持他們的球迷也會跟著討厭洪總,如果看到球員表現不好或是輸球,情緒要有出口,洪總就變成一個被罵的標靶,但他都不還口、不回嘴,洪總會為他的球隊和球員負責,他是我見過最負責任的人。」

各界好評

  曾文誠|資深體育媒體人
  呂捷|知名主持人、歷史老師
  賴清德|副總統
  蔡其昌|中華職棒大聯盟會長
  ——專文推薦

  彭政閔|中信兄弟總教練
  馮勝賢|中華職棒大聯盟前秘書長
  倪婉君|資深棒球記者
  劉東洋|台鋼雄鷹領隊
  林威助|中信兄弟
  林岳平|統一7-ELEVEN獅總教練
  盧建彰|詩人導演
  徐展元|熱血棒球主播
  陳其邁|高雄市長
  卓君澤|運動媒體主理人
  吳志揚|中華職棒大聯盟前會長
  ——聯袂肯定(依注音符號排序)

  一天要下五十四次決策的工作」簡直不是人幹的工作,但他還是有自己一套的洪式帶兵哲學——我是來贏球不是來贏人心的。——曾文誠

  我想支持洪總征戰球場的動力不是輸贏,而是家庭,這是最令人感動的,這樣一位征戰球場的鐵漢,是多麼熱愛他的家庭。——呂捷

  可以從洪總在書中所分享的寶貴棒球與人生經驗中,汲取智慧精華,找到屬於人生的堅持與追求,為台灣社會帶來更多的正能量。——賴清德

  書中分享自律、分享謙虛的自信,還有執著和盡力,以及公、私分明的工作態度,很多真實的洪式生活哲學,都值得去閱讀、去感受。——蔡其昌

  「把家庭擺第一,事業就會第一」,在場上不必追求第一,一直站在那裡,當其他人消失後,你就會是第一了。這是我從洪總的身上學到的哲學。——盧建彰

  洪總是台灣棒壇的傳奇,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他有南台灣孩子的質樸,又帶著港都男兒的堅毅。洪總親口訴說從小國手、鐵捕再到總教練的蛻變歷程,讓讀者了解洪總從零到九百九十一勝的關鍵因素是什麼。——陳其邁

  他敢做決定,勇於承擔,是國家隊總教練最適人選。他不認為自己是諸葛紅中,只希望事後諸葛能夠少一點。——吳志揚
《智慧的阶梯:个人成长与心智模式的重塑》 导言:探索内在的疆域 在这个信息爆炸、变化莫测的时代,个体如何保持方向感、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课题。本书并非提供一套僵硬的成功公式,而是深入探讨人类心智的运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系统性的自我觉察与实践,构建起适应未来挑战的强大内在框架。我们试图揭示,真正的成长并非依赖于外界的鞭策或短暂的激励,而是源于对自身局限性的深刻认知和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 第一章:认知的迷宫与心智的盲点 人类的思维往往受制于一套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型”。这些模型在过去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捷径,但在复杂环境下,它们往往成为进步的桎梏。本章将剖析几种常见的认知偏差,例如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以及归因错误。 自动化思维的陷阱: 探讨大脑如何倾向于使用“系统一”(快思考)来处理问题,这虽然高效,却容易导致基于直觉的错误判断。我们将介绍如何激活“系统二”(慢思考),并建立“暂停与反思”的机制。 自我设限的叙事: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关于“我能做什么”和“我不擅长什么”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是自我实现的预言。本书引导读者审视这些叙事的来源——通常是童年经验或过去的失败——并提供工具来重写这些内在剧本。 情绪与逻辑的拉锯战: 详细分析情绪(尤其是恐惧和焦虑)如何劫持理性决策过程。我们不会主张压抑情绪,而是探讨如何与情绪共存,识别其传达的信息,并在不被其主导的情况下做出清晰的判断。 第二章:构建成长的基石——复原力与韧性 成长往往伴随着失败与挫折。本书强调,区分成功人士与停滞不前者,关键不在于他们是否遭遇困难,而在于他们如何应对这些困难。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复原力”(Resilience)。 拥抱“建设性失败”: 重新定义“失败”的概念。失败不是终点,而是高质量反馈的代名词。本章提供了一套“失败分析框架”,帮助读者从每一次失误中提取可操作的教训,将其转化为未来的优势。 抗逆力的生理基础: 探讨压力管理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点。如何通过正念训练(Mindfulness)、规律作息和适当的身体活动,从生物学层面上增强大脑应对压力的能力。 “成长型思维”的深度实践: 区分固定型思维(Fixed Mindset)与成长型思维(Growth Mindset)。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需要刻意练习的认知习惯。实践内容包括:如何将“我做不到”转化为“我目前还学不会”,以及如何欣赏努力的过程而非仅关注结果。 第三章:时间的主宰——专注力与深度工作 在分心的时代,真正的价值往往诞生于深度专注的环境中。本书摒弃了多任务处理(Multitasking)的迷思,转而推崇“深度工作”(Deep Work)的艺术。 抵御数字干扰的堡垒: 详细介绍设置“数字边界”的实用策略。这包括如何管理通知、优化工作环境,以及设计“隔离时段”以保护认知资源。 心流体验的科学: 探索如何进入“心流”(Flow)状态——即完全沉浸于一项挑战性任务时的忘我体验。我们将提供构建心流环境所需的三个关键要素:清晰的目标、即时的反馈以及任务难度与技能的完美匹配。 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 强调精力(能量)是比时间更稀缺的资源。如何根据个人生理节奏(如皮质醇水平波动)安排任务的优先级,确保在精力高峰期处理最复杂的认知任务。 第四章:清晰的愿景与目标校准 没有清晰的目标,所有的努力都可能成为无效的“瞎忙”。本书强调,设定目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我发现和价值确认的过程。 价值观的溯源: 目标必须与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本章指导读者进行深入的“价值观澄清练习”,识别出驱动自己行动的最深层信念。一个与价值观相悖的目标,注定难以持久。 从大局到微小的行动: 介绍如何将宏大的、长期的愿景(如十年规划)分解为年度、季度、月度,乃至每日可执行的微小行动。这涉及到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的升级版——强调“可量化”和“相关性”。 反馈回路的建立: 目标的设定并非一劳永逸。我们需要定期审查和调整方向。本章提供了一套季度“目标检视流程”,确保行动与愿景保持同步,并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灵活反应。 第五章:人际互动中的自我边界与影响力 真正的强大,不仅体现在个人能力的精进上,更体现在与外界高质量的连接上。本书探讨了如何在人际关系中保持真实与影响力。 有效沟通的底层逻辑: 区分“表达需求”与“指责抱怨”。介绍“非暴力沟通”的基本结构,以及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同理心,同时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立场。 边界的艺术: 学习如何设定和维护健康的个人边界。这不仅是拒绝不合理要求,更是清晰地界定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范围,以避免“精力泄漏”。 建立高质量的社群: 探讨“圈子效应”——你身边最亲近的五个人,决定了你的平均水平。如何有意识地选择与那些能激发你、挑战你、并持积极态度的个体建立连接,并成为这样的榜样。 结语:持续的迭代与成为过程 本书的核心理念是:成长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种持续的、有意识的“迭代过程”。我们永远不会“完成”自我提升,只能不断地优化、修正和学习。真正的强大,源于对这个“未完成状态”的接受,并持续投入于心智的精炼。每一次选择去面对困难,每一次刻意练习专注,都是在为未来的自己构建更坚实的内在支撑。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洪一中


  1961年生,高雄人。現任中華職棒台鋼雄鷹隊總教練,曾任Lamigo桃猿(原名La New熊)隊、富邦悍將隊總教練,總教練生涯獲得7座總冠軍、例行賽合計991勝,皆為中華職棒現行最高紀錄保持人,並有望於2024年達成生涯千勝里程碑。亦曾任台灣國家隊總教練,征戰2008年奧運八搶三資格賽、北京奧運、2017亞冠賽、2019世界十二強賽。球員時期專職捕手,為兄弟象隊、高屏雷公隊明星球員,13年職業選手生涯榮獲7座捕手金手套獎、6座最佳九人獎、1座總冠軍賽MVP,並於1993到1996年間達成連續4個球季全勤出賽紀錄。

陳祖安

  現為喀之窩文創創意長,台大運動管理碩士、文化廣告學士。曾任職於奧美、智威湯遜、李奧貝納等廣告公司,獲時報亞太/華文廣告、4A自由/Yahoo創意、中國龍壐、網路金手指等國內外廣告獎,並曾擔任廣告創意總監及學學文創講師。著有《步由自主-歐洲篇》、《步由自主-環遊世界看比賽篇》、《看球說故事》等書。
 

图书目录

推薦序 總教練不是人幹的,但洪一中很有人味/曾文誠
推薦序 哲學家洪總/呂捷
推薦序 我欽佩的鐵捕/賴清德
推薦序 傳奇人物真心話/蔡其昌

第一章    為家庭而戰——洪總的人生哲學

第一節 家庭第一,工作更專一
第二節 我每天都在過父親節
第三節 可以討厭場上的我,很難批評場外的我

【EXTRA】 洪太太有話說:我只有一個抱怨

第二章    勉強自己做到盡——洪總談職場生存之道

第一節 全勤是我唯一的目標
第二節 每場比賽,都是第一場比賽
第三節 練習做到一百分,上場才有九十分
第四節 保持熱情,就是快樂打球
第五節 夢想因務實而成真

【EXTRA】 球迷大聲公:對紅中的愛與恨

第三章    總教練沒有教科書——洪總的管理統御理念

第一節 總教練不辛苦,總教練是痛苦
第二節 決定沒有對錯,只有成功不成功
第三節 帶人帶心,只能取其一
第四節 給台灣棒球的真心話

【EXTRA】 副總的指教:爸爸是我人生的總教練

後 記 「洪一中人生管理學」修課心得/陳祖安
附 錄 洪一中生涯大事紀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771233
  • 叢書系列:野生教育論
  • 規格:平裝 / 368頁 / 16 x 23 x 2.3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總教練不是人幹的,但洪一中很有人味
曾文誠/資深體育媒體人


  從「喜歡一件事」開始

  我喜歡做一件事。

  新莊棒球場一樓,左右各有通道可以到達比賽場地,主隊通道左側有個小房間,在我擔任富邦電視轉播工作時期,比賽前我常到那個小房間報到,洪一中總教練會坐在那裡,偶爾還有他的教練團成員在旁,和洪總在那個空間是很棒的一件事。當時的時間點都快開賽了,一個即將指揮作戰的總教頭和準備上主播台的球評,天南地北地聊,沒有在講任何有關棒球的話題,洪總會講他對一些事物的看法,進而論及他的人生觀,有時就迸出一、兩句金句來,那時坐在洪總對面的我,心想著「他講的這些應該要有人寫下來,幫洪總出本書吧!」

  對於「洪一中」三個字你直接會想到什麼?即將千勝的總教練、兄弟象第一次三連霸的隊員、還有本壘後方的鐵捕?聯想到這些一點都不意外,因為這就是過去超過三十年洪一中留給大家最直接的印象。但如果這本書還是再重複以上豐功偉業的話,呃⋯⋯老實說好像沒什麼特別,點開維基百科就好(雖然未必正確),不用再花錢買什麼書,但這本書不一樣,它清楚地將洪一中還原、回到那原本身為人的角色。

  強調本書是還原洪一中身為人的本質?是的!我也清楚對多數棒球迷而言,是一點都不在意總教練「是不是人」,即使擺顆西瓜在休息區,只要能贏球就好。但若以此點論之,洪一中也經得起考驗,畢竟是二○二四年後就即將帶兵千勝的人了。而我愛和洪總聊天,這就是我喜歡做的一件事。

  「喜歡」的交集

  我還喜歡看一個畫面。

  本書共同作者之一的祖安,有個名導老公盧建彰,我和她們夫妻倆(還有她們的女兒)認識一段時間了。我們兩家不僅是「認識」而已,我們幾乎是三天兩頭在一起,甚至還一起去美國玩了一趟。我和建彰都是同一德性,天真帶點智障,常忘東忘西,祖安則和我太太個性相近,做起事來認真力求完美,然後兩人都是賢妻良母,不管另一半再怎麼少根筋都還是把家打理得很好。常和祖安家人出遊,我喜歡看一個畫面是,盧導一個人走在前面(我懷疑老婆小孩消失三小時後他才會發現),然後祖安就牽著她們的寶貝盧願走在後頭,那個畫面絕對不會讓人覺得,祖安是不是心裡抱怨「X!為什麼小孩都我在帶?」她是很享受的,享受身為人母、享受那幸福的一刻!

  沒想到我喜歡做的事和我喜歡看的畫面,居然有交集。

  祖安是棒球粉,不算極瘋狂但也快接近,看球歷史從舊味全龍開始,她很得意我在不同場合說過以前龍迷出美女這件事,她不在意會透露她的年齡,只在意有人說她(們)美。

  現在她的心都在樂天桃猿身上,且支持到碩士論文都以該隊為研究對象,論文題目名為《以利害關係人觀點探討樂天桃猿隊屬地經營之共享價值》,因為不小心成為這本題目長達二十四字的論文口試委員,才首次感受祖安做事認真的一面、認真地訪查、研究資料,最終認真地完成著作拿到學位,甚至還出了兩本可讀性極高的運動(兼旅遊)書。接著她挑戰另一個任務—寫棒球人物,而且還是傳奇總教頭洪一中。

  有種說法是,你一再強調某事最後那事會變得平淡無奇。很怕一直說祖安很認真,最後大家會說「好啦!我們都知道」,但她是真的認真(不只說三次了),她下筆之前和洪總訪談無數次,連同周遭親朋好友、洪粉「無一倖免」,查訪資料自然不在話下。

  當然如何下筆、完整描繪出洪一中才是最困難的!我直接就先說我看完此書的感想,用一句話代表「那就是充滿人味。」

  還是請大家從一位活生生的「人」的角度去切入本書,你就會看到不一樣的洪一中,祖安用直白的文筆,而不是很文藝腔、雲深不知處地寫下這一切,讓所有讀者就好像我那一次次在球場和洪總聊天時所感受到的一樣,看書就像洪總在你面前講話。

  喜歡和洪總聊天、喜歡看陳祖安的認真、喜歡閱讀,現在這三件事居然有交集地湊在一起,編成這本好書,實在是太棒了!

  那麼洪總在書中「說」了什麼?

  真的是「勉強自己」

  「我在業餘時代就是一個很普通很普通的選手,年輕時又很愛玩,對跳舞還比棒球這個運動更有興趣,真的是遇到我太太以後,被岳父那樣質疑,我才真的認真覺得要投入這份工作。所以當時如果有人跟我說,我在二十、三十年後能在台灣棒壇有一席之地,打死我也不會相信。」這是洪總說的,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很像洪總就在你面前說話!

  原來洪總年輕時愛跳舞,是舞棍來著,就因為遇到太太才改變他的人生態度,所以在書中強調「有些人會覺得把家庭擺第一的話,工作會做不好,但其實真心把家庭擺第一的人,就會全心投入工作,因為你會想讓家人過好的生活,工作上遇到困難也比較能堅持下來,真心愛家,才能全心工作。」

  洪總說「勉強自己」是他的職場座右銘,「我相信自律的態度是讓我能走得比較長久的原因。像是,即使已經當上了教練,不需要像球員那樣訓練,我還是要求自己一定要保持體能,不要讓選手覺得我懶惰。只要總教練都有一定的維持,球員就不能說我只是出一張嘴,自己又做不到。」如果這兩段話還看不出洪一中有多拚的話,那建議你看書中提到他在選手時代為了拚上場忍痛吃藥、冰敷的那段過往,以現在的運動防護觀念當然不鼓勵選手這麼做,但這絕對是洪總能一路走到現在的一貫精神。

  洪總也說當一位領導者要先端正自己,「我在球員時期私生活就很自律,家庭是我生活的全部,當總教練以後,更不會有任何把柄在球員手裡,選手再怎麼討厭我,再怎麼講我,都只能講我很嚴格、很機車,但是無法說我這個人有私德的問題,絕對聽不到這些。我的觀念就是無論場上場下都要坐得正,就不怕因為嚴格而被選手討厭,如果私底下 亂來,訓練時又嚴格,那選手怎麼會服氣?我相信工作以外的自己,選手完全沒辦法講我。」洪總的話我是可以印證的,真的有選手說他很機車,呵!但絕沒有人說他人品有問題。

  這是一本屬於「人」的書,但也能視為一本領導、商管的參考書籍。身為即將成為台灣職棒成立以來首位千勝總教練,洪一中在書裡談了不少教練哲學,這些話語不僅適用於運動場上領兵打仗,也適合在商場上帶人衝刺。

  在台灣不少人幹過總教練,但就像人手的指紋一般,每個總教練都不一樣,甚至可用形形色色來描述。

  總教練好壞如何評定?成敗論英雄、戰績說話是普世標準,以此論之,洪一中自然可以定義為成功的總教練,但從他親自口述轉化成本書的文字就能發現,洪一中並不自以為就是外界口中的那位「諸葛紅中」,反而他直言:「總教練不辛苦、總教練是痛苦的」、「一天要下五十四次決策的工作」,簡直不是人幹的工作,但他還是有自己一套洪式帶兵哲學,那就是「我是來贏球,不是來贏人心的」,或者是「學長好、教練團合、球隊就會強」看到洪總這麼談論,或許可以解釋出書前,那件轟動武林的樂天、台鋼交易案的思考邏輯。

  洪總帶兵數十年,自然也清楚結果才是一切的道理,所以他說出「決定沒有對錯、只有成功不成功」、「贏球治百病、輸球一身病」這樣的體悟和話語。而且還不忘也學一下鄉民酸那麼一句「最強的總教練在P T T上」,實在令人莞爾。

推薦序

哲學家洪總
呂捷/知名主持人、歷史老師


  開球開啟寫書的緣分

  二○一五年我受邀到Lamigo主場開球,是我第一次跟洪總接觸。或許是因為從小就喜愛棒球的關係,也或許是機會難得,我跟以往的開球嘉賓不太一樣,六點半的比賽,一般嘉賓大概六點到球場,再早頂多五點半到球場,我兩點半就到了,我還自備球具。開賽前我跟副領隊浦韋青說:「我可以用野茂英雄的姿勢開球嗎?」他大概以為我在開玩笑吧,回我:「老師啊!你要用茂野吾郎的姿勢投球我也不管你,受傷了我們這裡有防護員處理。」

  當天我用傳奇球星野茂英雄的姿勢投出時速一百零七公里的球速,成為當年球速最快的開球嘉賓,隔年竟收到球團的邀請參加春訓。往後幾年我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Lamigo球場,跟洪總也越來越熟。

  是的,當初是我用力鼓吹洪總出書!因為他值得,也絕對夠格!

  身為中華職棒最多勝的總教練,不夠厲害嗎?那你聽好,從二郭一莊時期開始蹲捕,一直蹲到王建民、曹錦輝當國手,這夠厲害了吧!我是洪總的球迷,也是洪總的朋友,我真的是看著洪一中長大的。

  依照自己挖坑自己跳的原則,我寫了這篇序。

  我向洪總學習到的⋯⋯

  棒球是個複雜且全面的運動,其中包含了投、打、跑、守、場地、戰術、裁判喜好以及上述所綜合起來的突發狀況。我看球、我也打球,我甚至跟職業球團一起練球,但我依舊不敢說我懂棒球。

  認識洪總後,他幫我上了三堂棒球哲學課:選手哲學、教練哲學與走出球場之後的哲學,也就是這本書裡讀者會看到。而這三堂課是一系列由小到大、由淺至深的人生課題,不管你在哪個航道都會遇到,簡單來說就是「工作、管理和面對自己的生命課題」。

  洪總球員時代是捕手,他與球場上其他八位守備員完全不同方向,是按下比賽開始按鈕的那個人。為了引導投手把球投好,讓野手有機會把能處理的球處理好,所以他在賽前要研究對方打者的打擊習性、優缺點,並根據我方投手的能力、當天的狀況以及場上好壞球的球數、壘包上有沒有跑者?跑者的腳程快不快?會不會盜壘?現在是領先還是落後?綜合以上條件做出有利的配球,並且依照配球與打者的習性,依此預判打者可能的擊球結果,指揮場上的野手布陣。

  洪總身為捕手,就是為了解決打者而生,就是比賽的指揮官,要帶頭解決二十七名打者。縱觀洪總的選手生涯,他是「永遠的鐵捕」,連續蹲捕兩千局,為球隊守住本壘的最後一道防線;二○○一年的世界盃,還以四十二歲高齡繼續鎮守本壘大關,帶領中華隊打出一場又一場令人感動的比賽。

  兩年之後,他開啟了教練生涯,是更燦爛的篇章,目前累積九百九十一勝,是中華職棒目前的紀錄保持人,千勝大關只是時間問題;目前這個紀錄,看來十年內都很難有人超越了。

  選手的工作是把球打好,而總教練的工作是把選手組成一隻會贏的球隊,但生命的課題呢?要怎麼樣才算好?

  關於生命的課題,洪總給了一個答案—家庭。本書每一個章節,洪總在聊棒球人生的時刻,不管是業餘、國手、職棒到執教生涯都會突然出現夫人與小孩。我想支持洪總征戰球場的動力不是輸贏,而是家庭,這是最令人感動的,這樣一位在球場上拚搏的鐵漢,是多麼熱愛他的家庭。

  我讓洪總「拋妻棄子」

  然而,我要講一個值得驕傲的事!

  二○二○年洪總轉隊到富邦悍將執教,那一年富邦的秋訓在淡水。洪總得知我也搬上台北,邀請我到淡水走走,看哪天我有空要去,那天他就住宿舍,不回桃園陪妻小。我開玩笑地講,我就是那個能讓洪一中「拋妻棄子」的男人。

  認識洪總多年,跟他聊棒球是一件愉快的事,聊天時他總是用詼諧且幽默的方式表達他的棒球哲學與台灣特殊棒球生態的見解,如今他出了人生的第一本書。小時候他用成績帶我走進棒球的世界。這一次,他用文字帶大家走進「洪一中的棒球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书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手感和内页的质感就让人感觉内容非同小可。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前言,就能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不妥协”气息。这明显不是一本试图讨好读者的书,它更像是一个严厉的导师,直接把你的毛病给你扒开来看。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处理“持续性”这个难题的。很多人都能在一两天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但如何将这种“洪一中式”的战斗精神,变成日常生活的底色,而不是昙花一现的激情?我想,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可能就在于此——构建一套可持续的自我驱动系统。我猜测里面会提到一些关于时间管理和精力分配的独特视角,也许会颠覆一些传统的效率工具理念。例如,如何区分“假性努力”和“真动能输出”,这对于我们这些每天被信息流裹挟的人来说至关重要。我非常期待看到那些真正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是如何将“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出击”的心态模型的。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张力和一种微妙的幽默感,光是看到“洪一中”这个名字,脑子里立刻就能浮现出那种带着点无奈又有点坚决的形象。我猜想这绝不是一本轻松的励志鸡汤,而是更像是一本深入骨髓的、关于如何与自我进行持久战的实战手册。作者显然没有打算提供廉价的速成秘诀,而是直面了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那个最难对付的“拖延魔鬼”和“享乐主义者”。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剖析那种“明知道该做,但就是迈不开腿”的心理困境,那些在深夜里反复挣扎的瞬间,以及最终是如何用一种近乎军事化的意志力去打破僵局的。那种从内部发起的革命,往往比外部的任何压力都来得更艰难,也更具有颠覆性。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非常具体的、甚至是有些反直觉的“硬核”方法论,而不是那些空泛的口号。比如,他是如何设定那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又是如何一步步将恐惧转化为动力的。这种对自我极限的不断试探和突破,才是真正吸引我的地方。如果能读到一些关于如何构建“抗干扰堡垒”的策略,那简直太棒了。

评分

这本书的宣传语中提到的“限量亲签雷射闪卡”,虽然是附加品,却也侧面反映了这本书的某种“偶像效应”和收藏价值。这说明这本书吸引的不仅仅是想解决问题的人,可能还有一群对其个人魅力或哲学思想高度认同的追随者。我个人更关注的是书的“可操作性”与“思想深度”之间的平衡。很多强调意志力的书,往往会陷入一种“只要你够狠,世界就会向你低头”的片面逻辑。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更细致的心理调适过程。毕竟,光靠“狠”是无法长久的,人不是机器,总有情绪低谷和自我怀疑的时刻。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软着陆”的机制?比如,如何在保持高标准的同时,允许自己必要的喘息和修复?如果它能探讨如何优雅地接受失败,并将挫折转化为下一次更猛烈冲击的燃料,那这本书的格局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只是单纯的“鸡血文”,而是更接近于一种人生哲学指导。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拒绝平庸,拒绝随波逐流。它不是教你如何“融入”世界,而是教你如何“征服”自己去达到目标。我猜想,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对意志力的锻炼。它可能要求读者在阅读时就同步进行某些“任务挑战”,让书本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立刻产生化学反应。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胜于被动地接收信息。我想象着书中的某个章节,可能是一个关于“极端专注力训练”的详细步骤,要求读者屏蔽所有外部信号,进行长时间的深度工作。对我来说,这种挑战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吸引力。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本书所倡导的“自律”,并不是一种痛苦的束缚,而是一种通往真正自由和掌控感的路径。如果能读到关于这种“自由的代价”的深刻论述,我会认为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读物,能够帮助我重新校准我对“努力”的定义。

评分

从这本书的标题中透露出的那种近乎决绝的态度来看,我推测它可能对于那些处于“瓶颈期”的专业人士尤其有价值。那些在特定领域深耕多年,却感觉自己进入了“高原期”,无法再向上突破的人,迫切需要一种打破思维定式的强大冲击。我希望作者能分享一些他在职业生涯的某个关键转折点上,是如何强迫自己跳出舒适区,甚至是跳出自己擅长的舒适区域去学习全新事物的经历。这种“跨界式”的自我施压,往往是突破性的创新和成长的来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如何处理失败带来的声誉压力”的部分抱有浓厚兴趣。当一个人被寄予厚望时,自我要求会无限拔高,这种压力本身就能成为阻碍进步的枷锁。如果作者能分享如何与外界的期待共处,并保持内在的纯粹驱动力,这本书的指导意义将是巨大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