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精解實例:PySide 6/PyQt 6強大開發親身體驗

Python精解實例:PySide 6/PyQt 6強大開發親身體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孫洋洋
图书标签:
  • Python
  • PySide6
  • PyQt6
  • GUI编程
  • 桌面应用
  • 界面开发
  • 实例教程
  • 编程入门
  • 软件开发
  • Qt框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本書結構
  本書共9 章,包含PySide 6 / PyQt 6 常用知識及一些經典的應用。每章的側重點不同,並且相對獨立,讀者根據目錄即可獲取自己所需的內容。
 
  第1 章介紹PySide / PyQt 的入門知識,主要介紹PySide 和PyQt 的基本概念、PySide 6 / PyQt 6 的安裝和使用(包括Qt Designer 等工具的初步用法)、常見IDE(PyCharm、VSCode、Eric 7)的安裝、設定與使用。已經有一定基礎的讀者可以略過本章。
 
  第2章介紹Qt Designer 的詳細用法。Qt Designer 是PySide / PyQt的視覺化介面編輯程式,透過拖曳滑鼠等視覺化操作就可以快速開發出GUI 檔案(*.ui 檔案),可以透過官方提供的uic 工具把.ui 檔案自動轉為.py 檔案。本章介紹了PySide / PyQt 程式開發流程,如版面配置管理、訊號與槽連結、功能表列與工具列、增加與轉換資源檔等。對PySide / PyQt 初學者來說,這些是實現快速入門和快速進步的重要內容。第3 章和第4章介紹PySide / PyQt的基本視窗控制項的使用方法。第1章介紹了PySide / PyQt 的環境設定,第2章介紹了PySide / PyQt 完整的開發流程,接下來讀者最想知道的是PySide / PyQt 有哪些常用控制項和如何使用這些控制項,這就是第3章和第4章要解決的問題。
 
  第5章介紹PySide / PyQt的特殊控制項——表格與樹。本章主要介紹表格與樹的用法,入門非常簡單。如果想要更進一步,還需要理解Model / View / Delegate(模型 / 視圖 / 委託)框架,這也是表格與樹的特殊之處。此外,資料量較大的表格往往需要資料庫的支撐,所以本章會涉及資料庫的相關內容。
 
  第6 章介紹一些進階視窗控制項。本章主要介紹第3 ∼ 5 章沒有涉及的其他常用控制項或內容,這也是介紹控制項的最後一章。本章介紹的控制項相對進階一些,比較常用的是版面配置管理與多視窗控制項(容器)。本章還介紹了視窗風格、多執行緒、網頁互動、QSS 的UI 美化等內容,最後以Qt Quick(QML)收尾。
 
  第7章介紹訊號 / 槽和事件。本章對PySide / PyQt 的進階內容進行收尾,是介紹PySide / PyQt 框架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前面幾章初步介紹了訊號 / 槽的使用方法,但不夠詳細,本章會對訊號 / 槽和事件進行系統性的介紹,如內建訊號 / 槽、自訂訊號 / 槽、裝飾器訊號 / 槽、訊號 / 槽的斷開與連接、多執行緒訊號 / 槽、事件處理的常用方法等。
 
  第8章介紹Python的擴充應用。第1 ∼ 7章介紹的是PySide / PyQt框架的內容,本章介紹Python對PySide / PyQt 的擴充。學習PySide / PyQt 的一大好處是可以結合Python 生態提高開發效率。Python 生態非常多,本章只介紹部分常用生態,如PyInstaller、Pandas、Matplotlib、PyQtGraph 和Plotly 等,使用這些生態可以更快地開發出GUI 程式。
 
  第9章介紹PySide / PyQt 的實戰應用。本章介紹了兩個應用供讀者參考,一個是在量化投資中的應用,另一個是在券商投資研發中的應用。
 
  此外,本書的附錄內容也很重要。
 
  附錄A介紹PySide / PyQt 各個版本之間相互轉換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兩部分內容。
  ■■ PySide 6 / PyQt 6 之間的相互轉換。
  ■■ 將 PySide 2 / PyQt 5 轉為 PySide 6 / PyQt 6。
 
  附錄B透過一個案例來分析如何把Qt 的C++ 程式碼轉為PySide /PyQt 的Python 程式碼。Qt 的生態比PySide / PyQt 更豐富一些,有時需要把Qt 的demo 轉換成PySide / PyQt 的demo,讀者可以參考這部分內容。
 
  附錄C列舉一些常用表格目錄。本書將很多列舉、屬性和函式參數等的用法以表格的形式呈現,絕大部分表格可以根據目錄快速定位到,比較常用但又沒有辦法快速定位到的在這裡以表格形式列出。
 
  附錄D列舉一些筆者了解的基於PySide / PyQt 的優秀開放原始碼專案。本書只會對這些專案進行簡單介紹,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研究。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与您提到的书名无关的图书的详细简介。 --- 书名:深入理解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 作者:[虚构作者姓名] 出版社:[虚构出版社名称] 出版日期:[虚构年份] --- 内容简介 在当今的计算生态系统中,操作系统(OS)作为连接硬件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核心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硬件架构的日益复杂(如多核处理器、异构计算、新型存储技术)以及对系统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操作系统底层机制的深刻理解已成为构建高性能、健壮软件系统的关键基石。 《深入理解现代操作系统原理与实践》旨在为系统级程序员、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以及对操作系统内核工作原理有浓厚兴趣的工程师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参考书。本书摒弃了对过时概念的冗长描述,专注于现代 x86-64 架构下的 Linux 内核(作为事实上的标准开源参考实现)所采用的关键设计哲学、数据结构和算法。 本书结构清晰,内容详实,共分为五大部分,从宏观的系统结构到微观的内存管理细节,层层递进。 第一部分:系统基础与启动流程 本部分为后续深入探讨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首先剖析了现代操作系统的核心职责、层次结构以及用户态与内核态的隔离机制。重点讲解了系统启动过程(Bootstrapping)——从 BIOS/UEFI 固件初始化、引导加载程序(如 GRUB)的介入,到内核的加载、内存的初始化,直至第一个用户态进程 `init`(或 `systemd`)的诞生。读者将详细了解汇编代码如何过渡到 C 语言环境,以及启动过程中关键的数据结构(如页表、进程描述符)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我们深入探讨了中断(Interrupts)和异常(Exceptions)的处理机制,这是实现并发和响应硬件事件的基础。 第二部分:进程与线程管理:并发的基石 进程和线程是操作系统进行资源调度的基本单位。本部分详细阐述了 Linux 中进程和线程的统一模型——“任务(Task)”。我们详细解析了 `task_struct` 这一核心数据结构,包括其内部的内存映射信息、文件描述符列表以及调度信息。 在并发控制方面,本书着重介绍了并发模型(如多核环境下的缓存一致性问题)和同步原语的实现。我们不仅复习了经典的信号量(Semaphores)和互斥锁(Mutexes),更深入剖析了现代内核中广泛使用的读写锁(RCU, Read-Copy-Update)等无锁或低锁机制,解释了它们如何在保证数据一致性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访问的延迟。进程间通信(IPC)的机制,如管道(Pipes)、消息队列以及共享内存的实现细节,也得到了详尽的讨论。 第三部分:内存管理:虚拟化与性能优化 内存管理是现代操作系统的核心挑战,它涉及如何在有限的物理资源上提供抽象的、安全且高效的地址空间。本书花费大量篇幅讲解了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的实现原理。 读者将掌握 x86-64 架构下的多级页表结构、地址转换流程,以及内核如何处理缺页异常(Page Fault)。在物理内存管理方面,我们详细介绍了伙伴系统(Buddy System)用于管理大块内存的算法,以及 slab 分配器(或 SLUB/SLOB)如何高效地为内核数据结构分配和回收小块内存。此外,本书还涵盖了内存交换(Swapping)机制、内存映射(mmap)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针对 NUMA(非统一内存访问)架构的内存分配策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如何优化应用以充分利用现代多路 CPU 的内存带宽。 第四部分:调度机制:公平性与响应性的平衡 CPU 调度器决定了哪些任务何时获得执行权,是操作系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本书深入探讨了 Linux 内核中最先进的调度算法——完全公平调度器(CFS, 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 我们不仅解释了 CFS 如何通过虚拟运行时(vruntime)的概念实现“公平”的调度,还细致分析了不同调度类别(如实时任务、普通任务)的处理方式。特别地,本书详细分析了在 I/O 密集型工作负载和 CPU 密集型工作负载下的调度策略差异,以及针对容器化技术(如 cgroups)的调度隔离和资源限制是如何通过内核机制实现的。对于延迟敏感型应用,本书也探讨了实时调度策略(如 FIFO, RR)的应用场景与内核实现。 第五部分:存储 I/O 与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的 I/O 子系统是连接用户应用与持久化存储的关键。本部分聚焦于块设备的驱动层、I/O 调度器以及主流文件系统的内部结构。 我们首先解析了现代 I/O 栈的异步模型,包括基于中断和轮询(Polling)的驱动程序设计。I/O 调度器(如 BFQ、MQ-deadline)如何组织和优化对物理磁盘的访问,以平衡吞吐量和延迟,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在文件系统方面,本书以 ext4 和 Btrfs 为例,详细讲解了 inode、数据块管理、日志机制(Journaling)以及文件系统缓存(如页缓存和缓冲区缓存)是如何协同工作的,确保数据读写的原子性和持久性。最后,本书还简要介绍了虚拟文件系统(VFS)层,解释了如何通过统一的接口抽象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具备 C 语言基础,对计算机底层原理有一定了解的读者。它尤其适合希望从应用层视角深入理解系统调用、并发编程、性能调优的资深开发者,以及正在进行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或高性能计算领域研究的研究生。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洞察现代操作系统的心脏,从而编写出更高效、更可靠、更具系统感知力的软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孫洋洋
 
  就職於國營保險公司資管部門,負責公司量化投研體系的開發與維護以及策略研發。熟悉多種程式設計語言,目前以Python為主。擅長量化投資與程式GUI開發、網路爬蟲、機器學習,在金融量化投資領域有多年工作經驗。
 
王碩
 
  現從事Python,Go和Java的相關工作,熱愛並長期專注於前端開發,巨量資料和高性能計算技術的研究,積累了大量的一線開發經驗,具有豐富的工業級系統開發和運維實戰經驗。

图书目录

第1章  認識PySide 6 / PyQt 6
1.1  PySide 6 / PyQt 6框架簡介
1.2  架設PySide 6 / PyQt 6環境
1.3  PySide 6快捷工具簡介
1.4  常用IDE的安裝設定與使用
1.5  PySide / PyQt的啟動方式
 
第2章  Qt Designer的使用
2.1  Qt Designer快速入門
2.2  版面配置管理入門
2.3  Qt Designer實戰應用
2.4  訊號與槽連結
2.5  功能表列與工具列
2.6  增加圖片(資源檔)
 
第3章  基本視窗控制項(上)
3.1  主視窗(QmainWindow / QWidget / QDialog)
3.2  標籤(QLabel)
3.3  單行文字標籤(QLineEdit)
3.4  多行文字標籤(QtextEdit / QPlainTextEdit)
3.5  按鈕類別控制項
3.6  工具按鈕(QToolButton)
3.7  下拉式清單方塊(QComboBox)
3.8  微調框(QspinBox / QDoubleSpinBox)
3.9  日期時間控制項
3.10  滑動控制項
3.11  區域捲動(QScrollArea)
 
第4章  基本視窗控制項(下)
4.1  對話方塊類別控制項(QDialog族)
4.2  視窗繪圖類別控制項
4.3  拖曳與剪貼簿
4.4  功能表列、工具列、狀態列與快速鍵
4.5  其他控制項
 
第5章  表格與樹
5.1  QListWidget
5.2  QTableWidget
5.3  QTreeWidget
5.4  模型 / 視圖 / 委託框架
5.5  QListView
5.6  QTableView
5.7  QTreeView
5.8  自訂模型
5.9  自訂委託
5.10  Qt資料庫
 
第6章  高級視窗控制項
6.1  視窗風格
6.2  版面配置管理
6.3  容器:加載更多的控制項
6.4  多執行緒
6.5  網頁互動
6.6  QSS的UI美化
6.7  QML淺議
 
第7章  訊號 / 槽和事件
7.1  訊號與槽的簡介
7.2  訊號與槽的案例
7.3  訊號與槽的參數
7.4  基於Qt Designer的訊號與槽
7.5  事件處理機制
 
第8章  Python的擴充應用
8.1  使用PyInstaller打包專案生成.exe檔案
8.2  Pandas在PySide / PyQt中的應用
8.3  Matplotlib在PyQt中的應用
8.4  PyQtGraph在PyQt中的應用
8.5  Plotly在PyQt中的應用
 
第9章  實戰應用
9.1  在量化投資中的應用
9.2  在券商投資研發中的應用
 
附錄A  Qt for Python程式轉換
附錄B  C++ to Python程式轉換
附錄C  本書一些通用列舉表格目錄
附錄D  優秀PySide / PyQt開放原始碼專案推薦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273883
  • 規格:平裝 / 872頁 / 17 x 23 x 3.79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Python 是應用最廣泛、最簡單的程式語言之一,Qt 是最好的桌面程式開發函式庫之一。PyQt 是Python 與Qt 結合的產物。PyQt 借助Qt 和Python 兩大生態,一誕生就廣受歡迎,可以說是Python 中應用最廣泛的桌面程式開發(GUI)函式庫。由於PyQt 是Python 與Qt 的結合,因此它既可以利用Python 強大而又簡潔的語法和強大的生態,又不會遺失Qt強大的功能。
 
  事實上,PyQt 是協力廠商提供的Qt for Python 綁定,而Qt 官方提供的Python 綁定為PySide。PySide 的第一個版本在2018 年發佈,是基於Qt 5.11 的PySide 2。PyQt 最早的版本可以追溯到1998 年的PyQt 0.1,當前最新版本為PyQt 6(截至2022 年8 月,最新版本基於Qt 6.3),並且實現了PyQt 與Qt 的同步更新。隨著PySide 2 的逐漸完善,我們有了除PyQt 之外的另一個選擇,在此之前基本上只會選擇PyQt。PySide 和PyQt 都是Qt 對Python 的綁定,兩者絕大部分的方法和用法都一樣,並且兩者之間的程式碼相互轉換也非常容易,對初學者來說隨便選取一種學習即可。學習PySide 6 / PyQt 6 的好處是原來PySide 2 / PyQt 5 的絕大部分案例都能用,少部分程式碼在進行微調以後就能執行。因此,對想要學習GUI 的讀者來說,從PySide 6 / PyQt 6 開始是最好的選擇。
 
  本書增加了很多新的基礎知識,包含了初學者學習PySide 6 / PyQt 6需要掌握的絕大多數內容。在開始撰寫本書時,PySide 生態已經非常完善,PySide 6 比PyQt 6 的更新速度更快。本書提供了PySide 6 和PyQt 6兩套原始程式碼,讀者可以把本書作為PySide 6 / PyQt 6 的小百科,因為本書涉及PySide 6 / PyQt 6 絕大多數常用的基礎知識,並且內容足夠豐富。如果讀者想快速入門PySide / PyQt,那麼本書絕對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本書終於得以出版,希望能夠幫助更多的朋友快速掌握PySide 6 / PyQt 6 開發技術,少走冤枉路,節約時間成本。
 
  在筆者最初接觸PyQt 的時候,查詢各種資料非常痛苦,因此讓更多的人減輕這種痛苦是筆者完成本書最大的動力。本書若能幫助更多的讀者快速入門PySide 6 / PyQt 6,將是筆者莫大的榮幸。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我预期的水准之上。我尝试着跟随书中的步骤搭建了一个中等复杂度的应用原型,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作者对底层原理的剖析非常透彻,不像市面上很多书籍那样只是停留在API的表面调用上。特别是关于信号与槽的异步处理机制那几章,讲解得深入浅出,我过去一直模棱两可的概念,通过这本书的学习,彻底理清了思路。作者在代码示例中引入了一些企业级应用中常见的设计模式,这一点对于想要从“会用”迈向“精通”的开发者来说,价值无可估量。

评分

这本书的配套资源质量也相当出色。我下载了随书提供的全部源代码,结构清晰,注释详尽,完全可以作为自己的项目起点进行修改和扩展。这些源码不仅是运行成功的例子,更是一份份高质量的代码范本,展示了良好的编程习惯和模块化思想。如果说有什么小小的遗憾,可能就是希望增加一些关于跨平台打包和部署的更详细介绍,不过考虑到本书的核心聚焦在开发本身,这已是瑕不掩芋的佳作,绝对是桌面应用开发工具箱里不可或缺的一本重量级参考书。

评分

我特别欣赏作者在组织章节时的逻辑架构。全书遵循了“基础概念导入——核心模块深入——综合项目实践”的递进路线,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初学者可以从头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有经验的开发者也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感兴趣的高级章节进行查漏补缺。书中穿插的“性能优化小贴士”和“常见错误排查”部分,简直是救命稻草,很多都是我在实际开发中反复踩过的坑,作者直接给出了最优解法,节省了大量的摸索时间。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与资深工程师的面对面交流。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口语化,带着一种经验积累后的自信和幽默感,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的技术手册味。例如,在解释某个常见陷阱时,作者会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阐述,让人瞬间就能理解问题的本质所在。这种亲切的叙述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尤其是对于那些刚从其他GUI框架转过来的朋友,会感到格外友好。它不是冷冰冰的教材,而是热乎乎的实战指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都相当不错,拿到手里很有分量,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虽然没有太多花哨的元素,但那种扎实、专业的风格很能吸引我这种老牌程序员的目光。内页的印刷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点对于技术书籍来说至关重要。书脊的装订也很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担心会散页。而且,全书的排版布局非常合理,代码块和文字的间隔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复杂的逻辑时,能有足够的喘息空间。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