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说,这本书在曲库选择上让人感到一丝困惑。虽然标题点明了“流行音乐”,但书中作为范例出现的曲目,很多都偏向于二十世纪中叶的爵士标准曲(Jazz Standards)或是早期的经典电影配乐主题。这些曲目虽然对和声的运用十分精妙,但它们在和声色彩和节奏型上,与当下主流的Pop、Trap或者EDM影响下的流行音乐风格相去甚远。例如,我非常想知道如何用钢琴来处理当今排行榜上那些带有复杂切分节奏和大量合成器音色的歌曲,但书中提供的练习大多围绕着传统的Swing律动和八度分解和弦进行。这就像一本烹饪书,教了你如何烤制完美的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式甜点,但没有一页纸教你如何制作一个受大众欢迎的网红奶茶配方。学习这些经典曲目固然可以提升触觉的灵活性和耳朵的辨识度,但它们在“流行性”和“时代感”上的缺失,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在快速迭代的音乐行业中显得有些滞后。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对当代流行音乐人(如Max Martin式的制作人或当红Solo Artist)编曲手法的解构和模仿练习。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内容组织方式,强烈地散发着一种学术研究的严谨性,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它倾向于用大量的理论术语和复杂的图表来解释音乐现象,而不是通过直观的听觉示例或简短的练习来引导学习。比如,在讲解“调式互换”时,作者不仅列出了所有相关的和声功能分析,还引用了多位音乐理论家的论述,这无疑增加了内容的深度,但也极大地拖慢了学习节奏。我个人更偏好那种“先给你听一个酷炫的例子,然后告诉你怎么做到”的学习路径,这样更容易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这本书的逻辑是“先建立理论体系,再实践应用”,这个顺序对于追求即时满足感的流行乐学习者来说,适应起来非常吃力。我翻阅了多次,试图找到一些可以直接套用的和弦进行或节奏型模板,但这些“捷径”几乎没有。它要求学习者必须从最底层的音响物理学和历史和声学开始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这更像是在“造房子”,而不是在“装修”已有的“房子”。对于只想在KTV或乐队里快速提升自己伴奏能力的爱好者,这本书的学术负担过重了。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更像是一本面向音乐学院预科生的教材,而不是一本面向广大流行音乐爱好者的实用手册。书中对音阶、琶音的讲解极其详尽,每一个指法和练习都要求精确到毫米级的力度控制,这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想转向流行音乐领域进行探索的乐手来说,显得有些基础过头了。例如,它用整整一个章节来讨论“如何处理三度叠置的半音阶音型”,这在古典练习曲中是标准流程,但在流行钢琴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快速构建一个流畅的、有节奏感的即兴旋律线,或者如何根据人声旋律线即时变化左手的低音线。更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电子音乐制作或数字音频工作站(DAW)中的钢琴音色处理几乎没有提及。在今天的流行音乐制作中,键盘手的工作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声学钢琴范畴,采样的使用、MIDI控制器的映射、效果器的链式处理都是日常技能。这本书似乎停留在了一个比较传统的、 akustik(声学)的时代,对于如何将这些“必备技能”应用到现代录音和现场演出环境中的指导是缺失的。这让这本书的“必备”光环大打折扣,更像是一套扎实的、但年代感较强的基础功训练集。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是《流行音樂必備的鋼琴技能 (適用鋼琴)》,但我在阅读后发现,它似乎更侧重于古典乐理的深层挖掘,而非我原本期待的流行音乐编曲与即兴技巧。举例来说,书中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解了巴赫赋格曲的结构分析,以及如何运用和声导向法来解决复杂的对位问题。这对于一个希望快速上手弹唱伴奏或学习现代流行和弦走向的钢琴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有点“跑偏”的。我期望看到的是关于如何解析当代R&B的和弦色彩,或是如何模仿著名流行歌手的钢琴伴奏风格的实用指南,比如如何用爵士和弦替换流行歌曲中的基础三和弦来增加“高级感”。然而,书中提供的更多是关于奏鸣曲式、曲式分析和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声的传统课程。虽然这些知识本身很有价值,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人的音乐基础素养,但它未能触及标题所承诺的“流行音乐必备”这一核心诉求。我花了很大精力去尝试将学到的这些古典技法嫁接到我正在学习的流行歌曲上,但转换过程中的工具性指导非常缺乏,更像是一种要求学习者自己去“意会”的教学方式。这种反差让我感到有些失落,特别是对于那些时间有限、追求效率的成年自学者而言,可能需要对这本书的内容有更现实的预期。
评分从技术实现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如何将“钢琴”与“电子设备”整合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对于现代流行钢琴手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疏漏。全书的讲解似乎都假设学习者只面对一台传统的原声钢琴,所有的技巧都围绕着踏板的运用、键盘的触键深度以及两手协调性展开。然而,流行音乐的现场或录音室环境,往往涉及复杂的键盘切换——可能是合成器主音色、可能是电钢(Rhodes/Wurlitzer)、可能是管风琴音色,甚至需要即时控制效果器参数。书中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快速切换音色、如何设计一个多层次的钢琴伴奏声部(例如,一层用Pad铺底,一层用钢琴演奏主旋律,一层用贝斯音色走低音线)的策略性指导。学习流行钢琴,不仅仅是会弹,更是会“安排”声音。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如果我拿着这本书学完,我可能成为了一个极佳的传统钢琴家,但在一个现代流行乐队的Keyboards位置上,我可能依然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快速、有效地用我的乐器去匹配制作人的要求。这本书提供的是“如何弹得好听”,而不是“如何在流行音乐的工业流程中高效地工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