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子巴,這有著歧視原住民的地名。傳說是一年鼕天,一群原住民集體齣草,因在窯洞取暖,意外釀成火災,這群原住民被燒成焦巴而得名。傳說不管是真是假,這裡曾是原住民領域毋庸置疑,見證平地人從入侵、驅逐到同化原住民歷史。
而我傢雖在窮鄉僻壤的番子巴,但我傢人的生命故事,卻常讓我瀋思、低迴不已。沒讀過書的阿公,為人處世充滿哲理。我阿媽(祖母)是全傢溫馨的依靠,但她長壽卻歹命,生前四次白髮人送黑髮人。
我父親纔華洋溢,帶領番子巴人種植香蕉,趕上颱灣「金蕉時代」的列車。我母親宅心仁厚,每年鼕尾戲剁雞塊分享乞丐,卻一輩子遭受腎臟病摺磨。稱呼母親「伊喲」,我懷疑自己生下來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在為我有原住民基因正名。
我二叔婚前染上肺癆病,過著蒼白人生。二嬸命運坎坷,一生三位男人都早她離世,獨子也先她離去,我稱堅強的她是「苦海女神龍」。我三叔品格清高,栽樹當界址,內縮自傢土地一公尺。遇上竊賊偷飼料,故意齣聲嚇走,避免當場難堪,保住小偷顏麵。我三嬸是認命、苦命的鄉下女人。
我屘叔是美男子,多纔多藝。戒嚴時期被槍殺於軍中,死得不明不白。我們陳傢被百般恫嚇,不能聲張、伸冤。見證颱灣走過人命如芻狗的悲慘歲月。――作者 陳彥斌
本書特色
1.透過傢族故事的書寫,呈現地方的人文與歷史。
2.反應大時代,提供颱灣經濟史、文化史、社會史,乃至司法現象的許多史例。
真情推薦
這些故事是彥斌的個人史、傢族史、南投縣中寮鄉番子巴地方史,也是颱灣近代庶民史的縮影。――詩人 吳晟
讀完彥斌的迴憶集,我更加體會鬍適生前鼓勵每個人都來寫迴憶錄的意義;也想起史傢貝剋(Carl Becker)所言「人人都是史傢」,以及羅斯(A.L.Rowse)所言「閱讀傳記是最便捷的方法,可以學到許多歷史」。――歷史學者 李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