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鄉彼時,他城此刻,行走在其中的我們,
終是永久歲月裡,微不足道的標本。
李時雍第二本散文集
寫給在時間裡不願散場的人
《永久散步》集結作傢李時雍一趟未曾清晰的旅程,亦是永恆探問:「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嚮何處去?」「Ⅰ.燈塔街」是他在薩默維爾的浮光掠影,生活在波士頓的查爾斯河畔,彷若一名dreamer,但更多時候他以音樂/舞劇/電影安撫自己惶惶然的心,安頓那些日子裡的寂靜、睏頓,總是走長長的路,看深深的暗默,在麵窗的書桌上塗抹生命中一段留白,是「站在生命的中途。前頭還未顯露,而深感埡口的孤獨」。「Ⅱ.紀念碑」,則可視為時雍研究書寫《復魅:臺灣後殖民書寫的野蠻與文明》的另一抒情對話,他走齣文獻與寫作空間,實際造訪歷史現場,新城、霧社、廬山、蘭嶼,復讀島嶼上文學者前行的足跡,那些小說與影像成為門扉,當以雙腳來到,纔使他「真正開始走近瞭事件的原點」。
本書特以不分篇章的連續編輯形式,手劄日記的密語,時間的跳躍與空間的移轉,流水般形成瞭一個莫比烏斯環,結束的句點可能是新承接的段落,暫擱的片刻猶疑是另一次的啟程。島上捎來消息的郵局,停靠在橋中央的車站,四十四次日落的河濱……從島嶼的日初到嚮晚的薩默維爾;從三十歲代的《給愛麗絲》走嚮此刻的《永久散步》,沿途標記人從何而來?迷途的,迴鏇的,顛倒的,停頓的;該嚮何處去?迴望,是他對抗遺忘且不願散場的凝視。
「在度日之間,就讓我成為那樣一個不願散場的人吧……」——李時雍
|I.燈塔街|
遷居查爾斯河畔的這一年,
或也是一場懸浮而緩慢的告別。
讀書、寫字、發獃,
與世隔絕般地生活著他人的生活。
|II.紀念碑|
踏查虛構與文獻裡的真實場景,
所生長的島嶼,過去是什麼樣子?
未來是什麼樣子?
我補課一般,努力讀著,繼續寫著。
名傢推薦
王德威|中央研究院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林文義|作傢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
邱貴芬|中興大學颱文所終身特聘教授
侯吉諒|詩人、書畫傢
施叔青|作傢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傢
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社長
梅傢玲|臺大中文係特聘教授兼現代中華文明研究中心主任
黃春明|作傢
——並肩散步推薦(按姓名筆畫排序)
「寫作者的年輪,若析磨其中成分,是美術,音樂,電影,舞蹈,還有文學,或說許多許多的愛——那些燃燒瞭全部的自己,提前離席的,已成灰燼的,往往是時雍最在意的『暗中之暗』。能於暗中辨別另一種暗,必然因為,那暗,閃爍著氣質相近的毫光。」——孫梓評|作傢——專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