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永續典範3.0 : ESG 如何從觀念到實踐?

企業永續典範3.0 : ESG 如何從觀念到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图书标签:
  • ESG
  • 企業永續
  • 永續發展
  • 企業社會責任
  • 環境保護
  • 社會影響
  • 公司治理
  • 投資
  • 風險管理
  • 商業策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面對永續發展的趨勢,長期關注氣候變遷與低碳轉型的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所編纂之《企業永續典範3.0:ESG,如何從觀念到實踐?》也應運而生。本書首先帶領讀者綜觀ESG 的發展脈絡,從治理、經濟、環境、社會、人才以及評比等環節深入剖析;接著精選國內10 家永續標竿企業的案例進行深度報導,這些企業來自科技、金融、紡織、鋼鐵、工程等不同產業,讓讀者得以從這些分享中,見證一間卓越的企業是如何在永續的浪潮中,將挑戰視作創新以及轉型的契機,走出屬於自己的永續道路。
永續轉型的羅盤:引領企業穿越變革迷霧的實用指南 本書並非探討 ESG 框架的理論基礎,而是深入挖掘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如何將宏大的永續願景,轉化為可衡量、可執行的具體行動方案。 我們聚焦於實戰層面,剖析成功轉型的關鍵路徑、常見的陷阱,以及所需具備的組織韌性。 --- 第一部:釐清戰略定位——從「合規」到「核心競爭力」的思維躍遷 在許多企業的初期階段,永續發展常被視為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定」或「公關形象工程」。本書的開篇即著重於引導決策層進行深層次的思維轉變:永續如何真正地滲透到企業的價值創造鏈中? 1. 識別內在驅動力與外在壓力點的交集: 超越法規紅線: 我們將引導讀者跳脫僅滿足最低法規要求的思維模式。詳細分析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國際供應鏈透明化要求等外部壓力,如何反過來成為企業優化營運效率、降低長期風險的內部契機。 材料性(Materiality)的動態評估: 傳統的材料性分析多流於靜態。本書提供一套動態調整的框架,說明如何根據市場風向、技術突破以及社會期望的快速演變,即時調整企業應優先關注的永續議題。重點在於區分「熱門議題」(Trendy Issues)與「實質影響議題」(Impactful Issues)。 將永續融入核心業務模型: 詳細探討循環經濟、產品即服務(PaaS)等創新商業模式,如何直接取代傳統的線性消耗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收入結構和成本結構。例如,如何設計一個既能提高客戶黏著度,又能顯著降低原物料消耗的服務合約。 2. 建立面向未來的韌性組織架構: 跨部門協作的實體機制: 永續不應只是單一部門的責任。本書詳述如何建立有效的「永續治理委員會」,其成員應涵蓋營運、財務、研發和人資部門的最高主管,並確保決策權力能有效下放至執行層面。 從「項目制」到「常態化」: 探討如何將一次性的永續專案,內化為標準作業程序(SOP)。例如,將氣候風險評估納入所有新資本支出決策的標準審批流程中,而非獨立審核。 --- 第二部:數據驅動的實戰落地——從模糊目標到精準執行的工具箱 永續實踐的成敗,往往取決於數據的質量與應用的深度。本部分專注於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幫助企業克服數據收集的痛點。 1. 供應鏈數據的「可信度」與「可追溯性」挑戰: 二級、三級供應商的透明化策略: 許多企業的碳足跡主要來自於非直接控制的供應鏈。本書提供了一套「風險分級採購」模型,指導企業應優先投入資源對高風險或高排放的二、三級供應商進行數據盤查和能力建設,而非平均用力。 區塊鏈與數位孿生(Digital Twin)的應用場景: 討論如何運用新興技術,確保原材料的來源證明、勞工條件的合規記錄,能夠被不可竄改地記錄下來,從根本上解決漂綠(Greenwashing)的風險。 2. 財務指標的整合與轉譯: 將非財務數據轉譯為財務語言: 對於許多財務長而言,永續報告書(CSR/ESG Report)往往是獨立於財務報表的「附加文件」。本書提供具體的量化範例,說明如何計算「氣候變遷的潛在成本」(Cost of Inaction),以及綠色轉型帶來的「機會溢價」(Opportunity Premium)。 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的設計與實施: 探討如何設計一個既能引導投資決策、又不至於扼殺業務創新的內部碳價機制。分析不同定價模型(如影子價格、影響性收費)在不同產業中的適用性與挑戰。 3. 轉型風險的量化管理: 情境分析(Scenario Planning)的深化應用: 如何超越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建議的基礎情境,設定「1.5°C 嚴格路徑」下的轉型壓力測試,並據此調整資產組合和研發方向。 --- 第三部:文化塑造與利益關係人協作——組織內外部的協調藝術 永續轉型本質上是管理變革的過程,需要所有利益關係人的共同參與和信任。 1. 激勵機制與人才培育: 將永續績效納入高階主管薪酬(Remuneration): 探討如何設計公正且具備導向性的薪酬掛鉤機制,確保高階管理層的短期與長期目標與永續承諾一致。 培育「永續賦能者」(Sustainability Enablers): 如何在非永續部門中,培養出具備永續思維的內部講師和推動者,確保轉型知識的普及性與傳承性。 2. 建立具建設性的利益關係人對話: 從「單向溝通」到「共同創造」(Co-creation): 探討如何邀請具備批判性視角的非政府組織(NGOs)或社區代表,參與到產品設計的早期階段,以預先識別潛在的社會衝擊,從而減少後期的公關危機。 投資者溝通的透明度與坦誠: 如何在向資本市場溝通轉型路徑時,坦誠揭示挑戰和不確定性,建立基於現實預期的長期信任關係,而非僅呈現「完美劇本」。 總結: 本書旨在為那些已厭倦於空談口號、亟需將永續承諾落實到營運層面的企業領導者、營運經理和策略規劃師,提供一套高度實用、注重流程優化和數據驗證的藍圖。 成功的永續轉型,不是一個「應該做」的任務,而是決定企業在下一個十年能否維持市場地位的「生存之道」。本書正是為引領企業穿越這段關鍵的轉型期所設計的實戰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


  致力推廣台灣永續工作與世界接軌,持續關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氣候變遷、永續能源、與生物多樣性等四大重點目標。重點工作包括政策倡議、永續發展教育推廣、國際交流、主辦台灣企業永續獎、專業證照人才培育等,以競賽、教育、國際平台、研究與調查,四大業務類別來驅動執行, 冀望透過交流匯聚、平台分享, 齊聚所有關切能源永續發展之智慧大眾, 共同為推動永續工作政策倡議之量能發展貢獻心力。以期引導社會風潮,擴大社會影響力。

图书目录

推薦序
006 臺灣金控董事長 沈榮津
後新冠時代的決勝點 永續挑戰新賽道
008 國立臺灣大學校長 陳文章
事在人為  關鍵在於我們的選擇與行動
010 財信傳媒集團董事長 謝金河
ESG 是企業必備的基因元素


013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 簡又新
永續故事不停歇  篇章未完待續

ESG 觀察家
020 總論篇|結合永續與商業精神  ESG 漸成企業界圭臬
028 治理篇|發揮企業治理效能  促進ESG 落地生根
036 經濟篇|運用企業本業專長  為ESG 開啟新價值
044 環境篇|克服嚴峻氣候風險  建構企業永續環境
052 社會篇|從利害關係人出發  創造共好多贏的局面
060 人才篇|永續發展以人為核心  培育人才為當務之急
068 評比篇|掌握永續資訊揭露  促進企業落實ESG 發展

ESG 先行者
080 TSMC 台積公司  主動進擊淨零與公益  發揮美善社會的力量
092 DELTA 台達電子  利他也利己  顧環境就是顧生意
104 遠東新世紀  自傳產脫胎換骨  用循環經濟造永續霸業
116 TCC 台灣水泥  科學減碳、轉廢為能  提供永續解決方案- Earth Helper
128 CSC 中國鋼鐵  力踐轉型永續  引領產業捨我其誰
140 玉山金融控股公司  擴大正面影響力  成為企業最佳永續夥伴
152 國泰金融控股公司  靈活創新求變  以勇敢澆灌永續金融沃土
164 中華電信  發動數位經濟  做資通訊產業的永續領航員
176 信義房屋  仁義為萬利之本  有誠信才走得長遠
188 CTCI 中鼎集團  綠色工程領航  以人為本轉型低碳

附錄
200 與台灣企業永續共同成長的TCSA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619337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7 x 23 x 1.27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编排得非常巧妙,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得像是一张精确绘制的路线图。我注意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似乎遵循着一个由宏观到微观,再到具体案例的递进过程。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流畅性,读者可以很自然地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从理解“为什么要做ESG”的战略高度,逐步深入到“如何量化指标”的技术层面,最后可能还涉及到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和文化变革。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标题上使用的动词,它们充满了行动力,而不是停留在名词的堆砌,这暗示了书中内容侧重于“如何做”,而不是单纯的“是什么”。对于我们这些在实际工作中摸索转型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这种结构简直是雪中送炭,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行动框架,让人感觉每翻过一页,都在向目标靠近一步。

评分

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引用外部资料和构建论点时,展现出了极高的行业洞察力和广阔的视野。它似乎不仅仅局限于国内或某一个特定行业的经验,而是汇集了全球的领先实践和最新的监管趋势。这种国际化的视角对于我们这些正努力与国际标准对标的企业来说,价值非凡。我尤其关注那些被拿来做对比分析的跨国公司案例,它们成功的路径和踩过的坑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意义。这种深度和广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份高价值的行业情报分析报告,帮助读者预判未来的行业走向,从而提前布局,避免在转型过程中走弯路。这种前瞻性,是判断一本商业书籍是否“够格”的关键指标之一,而这本书无疑是超出了预期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引人注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配上简洁有力的标题字体,立刻给人一种专业、前沿的感觉。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就是它的重量,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这通常意味着内容是扎实且信息量丰富的。光是外壳的质感,就让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案头书。我本来对这个主题抱有一些既定的印象,觉得可能内容会比较枯燥,偏向学术理论,但看到封面的设计语言,那种“从观念到实践”的侧重,让我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期待它能提供一些落地性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口号。它成功地在我的书架上脱颖而出,让人忍不住想翻开第一页,看看里面究竟蕴含了多少真知灼见。这种第一印象的建立,对于一本商业管理类的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它需要同时具备权威性和可读性,而这个设计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让人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质量给人一种非常舒适的阅读体验,这对于一本需要长时间精读的书籍来说,是相当重要的细节。纸张的选择和字体的适中大小,让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而且,很多关键的图表和模型被设计得非常清晰易读,重点信息突出,没有那种密密麻麻让人望而却步的感觉。这说明出版方在制作过程中也投入了极大的心力,理解到内容和载体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服务好读者。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更加确信,作者和编辑团队是真正致力于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学习工具,而不是仅仅为了出版而出版。每一次翻阅,都能感受到一种专业和尊重的态度,这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愉悦感和学习的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说服力,它不像某些行业报告那样充斥着晦涩的术语和冷冰冰的数据,而是带着一种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姿态。作者似乎深知,要推动企业变革,光靠数据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打动人心,建立共识。我能感受到文字中流淌着一种务实精神,即便是在讨论一些较为抽象的理念时,也会立刻接驳到具体的商业价值或风险规避上,让人觉得这些理念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的硬道理。这种平衡把握得非常好,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兼顾了企业决策层的阅读习惯,使得复杂的问题被清晰地阐述出来,令人读后豁然开朗,仿佛有什么迷雾被瞬间驱散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