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駭客的告白 : 軟體反組譯、木馬病毒與入侵翻牆竊密 (電子書)

職業駭客的告白 : 軟體反組譯、木馬病毒與入侵翻牆竊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秋聲
图书标签:
  • 駭客
  • 安全
  • 反組譯
  • 木馬病毒
  • 入侵
  • 網路安全
  • 軟體安全
  • 資訊安全
  • 翻牆
  • 竊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謀攻篇》
  
  職業駭客的告白
  
  秋聲:
  「拿起這本書的各位請注意,我們都是駭客。」--改編自真人真事
  
  職業駭客首度現身揭密
  驚悚程度更勝小說電影
  
  揭露駭客業界不為人知的祕辛
  「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駭客是用這麼簡單的方式打敗我們。」
  -台灣資深資訊安全技術顧問
  
  「唯有駭客才懂駭客。」
  -2015台灣HITCON駭客年會
  
  「其實電腦並沒有漏洞,漏洞在於人的身上。」
  -駭客名言
  
  一次搞懂「技客(Geeker)」、「駭客(Hacker)」、「怪客(Cracker)」。
  所謂的駭客就是精於技術的人,真正的駭客是不入侵別人電腦,不是討厭的破壞者。
  
  駭客技術並不是本科系的專利,像我這種非本科系同時也不是什麼特別聰明的人(有智力測驗結果以資證明),也是一樣按部就班地來慢慢學習。也就是說,成功靠努力,而不是靠運氣。再說,現在這個時代裡頭幾乎每人家裡都有一台電腦,因此要跑程式對各位讀者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大問題,重點是只要按照方法辛勤地努力成功就會是你的了。
  
  只要記住一件事情,在資安或駭客技術裡頭,學歷也好經歷與經驗也罷,那幾乎全都沒什麼用處,只有能力這玩意兒在駭客技術當中才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王道。
书籍名称: 揭秘数字世界的幕后:计算机安全与网络攻防深度解析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探索当代信息技术环境中,计算机安全领域的核心概念、防御策略以及新兴的威胁与对策。我们聚焦于一个宏观的图景,探讨数字基础设施如何构建,它们面临哪些结构性的安全挑战,以及企业和个人如何在日益复杂的网络空间中构建可靠的数字堡垒。 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基础架构与核心原理 本部分从最基础的层面入手,奠定了理解高级安全议题的知识基础。我们首先探讨信息安全的三大支柱——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CIA 三元组),并阐述它们在不同系统架构中的实际应用和权衡。 加密技术:从数学到实践 我们详细剖析了对称加密(如AES)和非对称加密(如RSA、ECC)的工作原理,强调公钥基础设施(PKI)在身份验证和安全通信中的关键作用。内容将涵盖数字签名、哈希函数(如SHA-3)的安全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保障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重点将放在TLS/SSL协议的演进,解释握手过程、证书验证机制,以及当前面对量子计算威胁的后量子密码学研究方向。 身份、访问与授权管理(IAM) 本章深入探讨了如何验证“你是谁”以及“你能做什么”。内容涵盖多因素认证(MFA)的部署最佳实践,Kerberos 认证机制的内部工作流程,以及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与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的优劣对比。特别关注零信任(Zero Trust)架构的理念和实施路线图,解释“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原则如何重塑企业网络边界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强化 操作系统是所有应用和服务的基石。我们将分析主流操作系统(如Linux内核和Windows NT内核)的安全设计哲学。讨论内容包括内存保护机制(如ASLR、DEP/NX位)、权限分离(如SELinux、AppArmor的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以及安全启动流程(如UEFI Secure Boot)如何抵御固件层面的攻击。此外,还将探讨容器化技术(如Docker、Kubernetes)带来的新的安全挑战和相应的隔离技术。 第二部分:网络边界防御与深度检测 本部分将视角从单一主机扩展到整个网络环境,聚焦于如何构建一个多层次、纵深防御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协议栈的脆弱性与防御 我们将对TCP/IP协议栈中的已知漏洞进行深入解析,例如IP欺骗、ARP缓存投毒、以及对ICMP协议的滥用。重点分析边界防御设备的工作原理,包括防火墙(状态检测、应用层网关)、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的签名匹配与异常行为分析技术。 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可见性与响应 本书详细阐述了APT攻击的典型生命周期——侦察、初始访问、横向移动、驻留和目标达成。针对这些复杂的攻击模式,我们将讨论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SIEM)系统的构建、日志聚合与关联分析的难点。更重要的是,内容将聚焦于威胁狩猎(Threat Hunting)的技术方法论,指导安全分析师如何主动在海量数据中寻找未被传统防御机制捕获的蛛丝马迹。 云环境安全模型 随着企业向云计算迁移,共享责任模型成为理解云安全的关键。本章将区分IaaS、PaaS和SaaS环境下的责任划分,深入探讨云原生安全挑战,包括配置漂移(Configuration Drift)、云存储桶的错误授权、以及DevSecOps流程中如何实现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安全扫描和治理。 第三部分:新兴技术与未来安全趋势 本部分展望了影响未来信息安全格局的关键技术领域,并讨论了它们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物联网(IoT)与边缘计算安全 物联网设备的低功耗、资源受限特性带来了独特的安全难题。我们将研究常见的IoT固件漏洞、默认凭证问题,以及如何建立安全的设备生命周期管理——从安全启动到OTA(Over-The-Air)固件更新的完整加密验证链。边缘计算环境下的数据隐私保护和分布式信任机制是本章的探讨重点。 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技术 随着全球隐私法规(如GDPR、CCPA)的趋严,数据治理成为企业的核心合规要求。内容涵盖数据脱敏、假名化技术,以及前沿的隐私增强技术(PETs),例如同态加密(Homomorphic Encryption),它允许在加密状态下直接对数据进行计算,极大地拓展了数据安全使用的可能性。 安全运营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 面对爆炸式增长的安全警报,人工分析已力不从心。本章探讨如何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来增强安全运营中心(SOC)的能力。这包括异常行为基线的建立、恶意代码分类的自动化,以及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SOAR)平台如何集成多种工具,实现对常见事件的快速、一致性处理。 本书的目的是提供一个坚实、全面的安全知识框架,帮助读者理解现代数字基础设施的韧性来源,以及面对日益专业的网络威胁时,应如何从战略和技术层面进行有效防御和前瞻性规划。它侧重于系统的、结构性的安全设计理念,而非针对特定单一攻击工具链的细节剖析。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秋聲


  浪蕩漂泊十載有餘,偶然間面海時忽得一悟:

  原來自身興趣在底層。

  愛旅行,曾被醫生宣告患上「不去旅行會死症」的症狀,至今仍無藥可醫;更熱愛技術,尤其是底層的駭客技術;也愛學語言,目前正在研習第三外國語,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往北歐國家旅行去。

  目前隱居中從事作家的工作,與室友還有他的兩隻貓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

图书目录

I 反組譯的應用
01 偷盜、破解與修改密碼的技巧
 1.1 個人資料洩漏-沒有密碼的保護
 1.2 個人資料不洩漏-添加密碼的保護
 1.3 使用反組譯來破解程式並找出密碼
 1.4 修改密碼掌控程式的主導權-勒索人的好利器
 1.5 結論

02 反組譯與組合語言簡介
 2.1 反組譯的基本原理
 2.2 反組譯軟體簡介
 2.3 IDA Pro的使用方法
 2.4 對VS專案的設定
 2.5 組合語言簡介

03 程式分析的基本入門技巧
 3.1 Hello World的堆疊部分
 3.2 加法運算的堆疊部分
 3.3 對HelloWorld與加法程式的堆疊比較
 3.4 堆疊的簡單介紹
 3.5 去掉HelloWorld與加法程式的共通部分
 3.6 掌握常見的組合語言指令
 3.7 掌握暫存器的運用
 3.8 結論

04 木馬病毒入侵電腦的基本技術簡介
 4.1 安裝虛擬機
 4.2 攻擊的示範教學
 4.3 結論

05 技術測試-木馬病毒的解析
 5.1 C語言的TCP/IP程式碼(Server端)
 5.2 經過反組譯之後的TCP/IP程式碼
 5.3 TCP/IP程式碼與反組譯程式碼之間的交叉比對
 5.4 木馬病毒與TCP-IP程式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比較
 5.5 關於木馬內部其餘部分的分析提示

06 黑帽駭客的甜點-修改可執行檔
 6.1 Aello World
 6.2 修改文字-以Aello World為例
 6.3 修改數字-以木馬的port號為例
 6.4 修改函數-使用DLL來修改字串
 6.5 如何查看DLL的檔案名稱
 6.6 結論

07 技術測驗深入研討-加殼軟體的應用
 7.1 查殼器的使用
 7.2 加殼軟體的使用
 7.3 對加殼的Hello World進行分析
 7.4 對木馬病毒的加殼
 7.5 加殼後程式或軟體逆向分析後的記憶體特徵
 7.6 分析著名商業軟體是否加殼-Google與Line
 7.7 解決之道-脫殼

08 DLL解析與加殼
 8.1 DLL的原始碼
 8.2 DLL反組譯
 8.3 DLL查殼、加殼與反組譯

09 Window PE簡介
 9.1 什麼是PE
 9.2 使用PEview與HxD來查看PE
 9.3 PE格式的簡介
 9.4 加殼與脫殼的基本原理

II 計算機病毒導論
10 開玩笑與惡作劇
 10.1 灌爆硬碟
 10.2 欺騙的藝術
 10.3 剪刀石頭布 輸了就關機
 10.4 垃圾郵件攻擊信箱
 10.5 結論

11 程式運作的基本原理
 11.1 深入探究加法運算在底層的運作原理
 11.2 程式、行程與執行緒
 11.3 如何查看行程以及行程號碼
 11.4 RootKit概述

12 木馬病毒入侵電腦的基本技術簡介
 12.0 前言
 12.1 建立行程
 12.2 建立執行緒
 12.3 DLL設計概論
 12.4 DLL設計1-使用main函數
 12.5 DLL設計2-使用DllMain函數
 12.6 修改函數-新增函數到函數中
 12.7 建立記事本
 12.8 將資料寫入記事本
 12.9 從記事本讀取數據
 12.10 查詢檔案
 12.11 Client-Server通信

13 經典駭客程式
 13.0 前言
 13.1 竄改網頁
 13.2 鉤子與DLL
 13.3 鍵盤監聽器
 13.4 自我複製

14 木馬與DLL
 14.1 鉤子+木馬
 14.2 DLL夾帶木馬

III 模擬入侵電腦的實戰演練
15 入侵遠端電腦取得控制權
16 竄改網站首頁
17 在遠端電腦植入檔案
18 遙控遠端桌面
19 竊取帳號與密碼
19.1 竊取FaceBook帳號與密碼
19.2 竊取Google帳號與密碼

番外篇
20 跳過中國金盾工程封鎖線
21 跳過遊戲密碼驗證

附錄篇
22 軟體安裝與使用1-IDA Pro
23 軟體安裝與使用2-Visual Studio 2010
24 軟體安裝與使用3-使用IDA Pro進行反組譯
25 軟體安裝與使用4-UltraEdit
26 軟體安裝與使用5-查殼器PEiD、加殼器UPX
27 軟體安裝與使用6-程式設計師計算機模式
28 製作與取出DLL檔與執行檔
29 修改DLL與反組譯DLL可執行檔
30 在虛擬機安裝管理Appserv

駭客工作密話
經驗漫談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34095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4.0MB

图书试读

前言
  
  之所以會寫這一本書,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一直以來,駭客技術就帶有秘而不宣的模樣出現在世人的眼前,其實駭客技術確實很神秘。在我的工作經驗當中,很多人都想要一窺其秘,可是往往卻無門而不得而入,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學習者眾,卻無師可尋。因此,大多數的學生或工程師們就只能望而興嘆。
  
  其實,駭客技術本身就是一門高深的技術,在這門技術領域裡頭只有永遠畢不了業的學生,就算你在資深也是一樣。為什麼呢?因為技術的進步是無止無盡的。
  
  有鑑於此,我很高興能夠與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合作,將這門暨高深又神祕的知識技術拋磚引玉,目的就是希望能夠提升我們國家對於資訊安全領域的重視。由於駭客技術難學難精,因此在書中有很多部份我盡量使用白話,用一種比較淺顯易懂,或者是貼近我們生活的語言來對這門技術來進行描述,希望讀者們能夠在看完此書之後而有所啟發。
  
  至於要怎麼成為駭客,在此我送大家一句話,那就是「做研究的目的就在於追求真理」。但願大家能夠抱持著對於真理的熱愛來研究技術,相信你有一天也一定能夠在資訊安全的領域當中獲得不錯的成就。
  
  秋聲
  2016/3/15
  序於高雄
  
編輯推薦
  
  普羅大眾對於駭客的認知就像是神奇的魔術秀,可以在網路上隔空入侵重重防火牆所保護的資料伺服器,竊取企業乃至國家重要機密。
  
  這些神秘的駭客們總是來無影去無蹤,多數都在暗網的地下世界中潛伏,促進龐大黑色經濟的流動,對世界具有莫大的影響力卻又難以親近。既使是任職於資訊安全顧問公司解析病毒拆解木馬的白帽駭客,一般民眾也鮮少有機會在公開場合接觸到他們,只有在電影小說中會以技巧高超神奇的電腦怪客面貌呈現,所以多數人對駭客抱持既害怕卻又深感興趣的微妙態度。而身為程式設計師或是網路通訊領域的學習者,則是崇拜這些出神入化的高手,夢想有朝一日也能成為網路世界中聲名鼎鼎的駭客大師。
  
  本出版社有幸取得現役職業駭客秋聲的協助,合作出版這本揭露駭客技術的專門書籍,讓有志踏入此領域的學習者取得敲破駭客封閉世界的一塊敲門磚。不論是正在校園讀書的學子或是業界有意進修的專業人士,都可以藉由本書淺顯易懂的圖文說明理解駭客入門的基礎程式知識,取得分析病毒、解構程式保護,以及監聽網路通訊的各種必備工具軟體。書中的精華內容都是來自作者本人跌跌撞撞的自學經驗歷程,將駭客間口傳心授的技法改寫成可按教學步驟循序漸進的平易內容。
  
  在台灣乃至全球華文圖書市場中,對於駭客自學的書籍非常稀有,大部分都是引進外文書對中文的讀者不甚友善,程度也屬於高層次的深入研討缺乏銜接的學習管道。這份入門教學內容並重於原理與實務的相輔相成,擁有程式基礎的讀者們先學習反組譯技術了解病毒木馬基本概念,再於後半部實際演練遠端的入侵攻防。對於初學者也貼心安排軟體安裝以及伺服器環境架設的補充資訊,可依個人程度參照閱讀,適合各階段實力不同的學習者。
  
  國外駭客圈的技術交流風氣熱絡,作者希望我們也能重視資安人才教育,效法蒙面魔術師公開魔術技巧,向社會大眾分享駭客秘而不宣的寶貴資產。可藉由推廣本書成為業界職訓培養的課程教材,解決人力技術斷層促進資訊產業良好循環,也可讓渴求自我精進的夥伴們能獲益新知開展思路。
  
  感謝作者以及熱情駭客們的無私分享
  
  博碩文化編輯部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書名上來看,《職業駭客的告白》這幾個字,帶有一種文學性或自白式的語氣,這讓我對內容的組織方式有了不同的想像。我猜測這可能不只是一本純粹的技術指南,而是夾雜著作者對於這個行業、對於技術倫理的一些個人見解。例如,當你深入了解如何破解一個系統時,你對這個系統的設計者會產生什麼樣的看法?這種哲學性的探討,往往比生硬的指令集說明來得更耐人尋味。如果作者能在講解「木馬病毒」的架構時,同時反思這種技術被濫用的社會影響,那麼這本書的深度就會遠遠超越一般市面上的駭客工具介紹冊。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讓我們理解技術本身是中立的,但使用者的意圖才是決定一切的關鍵。

评分

我最近迷上了解碼一些老舊遊戲的檔案結構,雖然這跟書名裡的「入侵」方向可能不太一樣,但都需要對二進制和記憶體操作有一定的理解。這本書的出現,剛好填補了我知識庫裡關於「木馬病毒」和「竊密」這些惡意軟體行為模式的空白。很多時候,我們只知道被駭了、資料被偷了,但很少有人去探究那個「過程」是如何發生的,中間的溝通協定、封包偽裝,光是想像就覺得很燒腦。我特別期待作者能用一種編年史的方式,帶我們走一遍攻擊鏈的完整流程,從最初的漏洞探測,到後續的權限提升,最後是如何建立一個穩定的後門。如果能搭配一些系統層級的圖解,那簡直是太棒了,畢竟光看純文字的程式碼描述,對非科班出身的我來說,還是有點吃力。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說實在話,挺抓人眼球的,那種帶點霓虹燈光暈的暗色調,立刻讓人聯想到電影裡那些深藏不露的電腦高手。我對資訊安全這塊本來就蠻有興趣的,平常看新聞遇到駭客攻擊事件,心裡總會嘀咕,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這本書的書名直接點出「告白」兩個字,感覺像是作者要卸下神秘面紗,把那些一般人聽起來像天書的技術,用比較親民的方式講出來。雖然我還沒翻開內頁,但光是預期它會深入探討軟體底層的運作邏輯,就讓我有點小興奮。畢竟現在軟體越做越複雜,很多應用程式的內建功能已經不太透明,能不能真正了解背後運行的機制,對我們這些想知道更多「為什麼」的使用者來說,是個大誘因。希望它不只停留在概念層面,而是能有足夠的實務案例來佐證那些聽起來很硬核的技術。

评分

最近幾個科技論壇上,大家都在討論特定產業的資料外洩事件,雖然細節都被模糊處理,但那種「無所遁形」的恐懼感是真實存在的。我對書中關於「入侵」與「竊密」的章節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畢竟,傳統的防火牆和IDS(入侵偵測系統)似乎越來越難應付那些高度客製化、難以被特徵碼捕捉的新型態攻擊。這本書如果能解析一些較為隱蔽的資料外傳技術,例如如何利用正常的網路流量通道夾帶敏感資訊,或者如何躲避沙盒環境的監控,那對於我們這些從事軟體測試或品質保證工作的人來說,無疑是拿到了一份極為寶貴的參考手冊。它或許能幫助我們在開發階段就預先模擬出駭客的思維,把產品的弱點一網打盡。

评分

坦白講,在台灣這個網路環境相對成熟的地方,大家對資安的意識其實是兩極化的:要嘛超級警惕,要嘛完全放任。這本書如果能成功地將「反組譯」這個聽起來像是高階工程師的領域拉到大眾面前,那它的教育意義就非常大了。我一直覺得,如果大家都能理解程式碼是如何被編譯、如何被逆向解析的,或許在開發軟體時會更加注重安全性,而不是等到出了問題才亡羊補牢。這本書名裡提到的「翻牆竊密」,更戳中了現代網路使用者在資訊自由與隱私保護間的拉扯。它不只是教你怎麼做,更可能是要揭露這些行為背後的技術細節,讓讀者在面對各種網路陷阱時,能建立起一道自己的防火牆,這比單純使用防毒軟體來得更根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