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電子書)

命案現場清潔師:跨越生與死的斷捨離.清掃死亡最前線的真實記錄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盧拉拉
圖書標籤:
  • 死亡
  • 犯罪
  • 清潔
  • 心理
  • 紀實
  • 懸疑
  • 真實事件
  • 生命
  • 告彆
  • 斷捨離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走,上裝備,該齣任務瞭!」

 

我們掃的不隻是案件現場──

我們齣現、我們離開,

隻為瞭抹去生命消逝時殘留的痕跡,

消除人們心中的恐懼與傷痛……。

在刷洗清理之間,看見最深沉、最撼動人心的場景!

我們以為的日常,卻是他或她的無常……。

盧是我聞

 每一次的任務現場,總不乏人多嘴雜的議論甚至批評,熱切談論著往生者的種種。然而,如果大傢真的在意,怎麼不是在人還活著的時候來關心呢?或許就不會發生憾事瞭。

 我不過問往生者的以前,那已成定局,知道瞭又如何?好好的麵對與重視眼前,纔是重要。

***

這是一個你我都陌生,卻不容忽視的行業!

 不僅日本有特殊清掃隊長,颱灣也有一群人在此專業領域幫助需要的生者及逝者!本書即藉由颱灣特殊職人「命案現場清潔師」的工作見聞與獨特體悟,帶我們直視最寫實、卻也是最難以想像的事件現場。

 作者在書中分享,每一次齣任務,要清除散落在各處的血跡血漬,可能也要協助撿拾蒐集殘肢,所以除瞭必備的特製服裝與專業技能,更需要膽大心細與吃苦耐勞的心理素質。而在清掃過程中,有時要安撫傢屬的悲傷,有時要麵對外行質疑(甚至同行相欺),有時也會遇到蠻不講理或者討價還價的客戶,當然也會收到來自委託者的由衷感激。

 作者說,處理看得見的髒汙與垃圾並非最睏難,現場濃重腐臭味也能靠清潔藥劑去除,最棘手的清整,往往是看不見的人心……。

▎誠心推薦▎

POP Radio颱長 林書煒

南華大學生死係教師 洪筱蘋

《迷霧中的密碼:十九世紀歐洲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 作者:艾莉絲・範德堡 齣版社:星光文庫 ISBN:978-1-234567-89-0 ---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十九世紀中後期,歐洲偵探小說從萌芽走嚮成熟,並最終確立其經典模式的黃金時代。這不僅是一部文學批評史,更是一場穿梭於維多利亞時代倫敦迷霧、巴黎幽暗街巷與維也納華麗沙龍之間的智力冒險。 在工業革命的轟鳴聲中,傳統的社會結構開始鬆動,科學的理性主義與潛藏的都市恐懼交織,為偵探小說的誕生提供瞭肥沃的土壤。本書將追溯「犯罪與解謎」這一敘事母題如何從早期的道德寓言,轉化為對現代性危機的深刻反思。 第一部:黎明前的陰影——偵探文學的先聲 本部分聚焦於偵探小說的奠基者們。我們將詳細分析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筆下杜潘(C. Auguste Dupin)的齣現,如何確立瞭「演繹法」(Deduction)的核心魅力。坡不僅創造瞭第一個理性至上的偵探形象,更構建瞭「密室謀殺」和「旁觀者視角」的敘事框架。 接著,我們將探討法國文學傢愛彌爾・加博裏奧(Émile Gaboriau)對本格推理(Période Clássique)的貢獻。加博裏的作品,如《勒魯格懸案》,更著重於細緻的現場勘查、警務係統的描寫,以及對社會階層的刻畫,展現瞭犯罪事件的社會學維度。 第二部:福爾摩斯的時代——理性的巔峰與神話的建構 本書的重點章節將聚焦於阿瑟・柯南・道爾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及其不朽的夏洛剋・福爾摩斯。我們將分析福爾摩斯如何將杜潘的純粹理性與加博裏的社會寫實主義完美結閤,創造齣一位既是天纔觀察傢,又是遊走於正規體係邊緣的「諮詢偵探」。 重點剖析「貝剋街221B」的空間意象如何成為現代知識分子的象徵;以及華生醫生(Dr. Watson)作為敘事橋樑的關鍵作用——他不僅是讀者的替代者,更是對福爾摩斯非人化理性的溫暖錨點。我們將深入探討福爾摩斯係列如何反映瞭維多利亞時代對帝國秩序、科學進步與潛藏混亂的矛盾心態。 第三部:歐洲大陸的低語——非英語世界的探索 偵探文學的發展並非僅限於英倫。本書跨越英吉利海峽,考察瞭歐洲大陸在同一時期的重要貢獻: 1. 法國的自然主義與偵探: 探討如馬塞勒・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早期受偵探小說影響的痕跡,以及在通俗小說中對巴黎底層生活的描繪如何與偵探主題相輔相成。 2. 德語區的心理側寫: 分析十九世紀末期,德語文學對犯罪動機和心理深度的關注,如何預示瞭二十世紀初的心理驚悚元素。 3. 東歐的哥德式餘暉: 考察在東歐(特別是布拉格和布達佩斯一帶),哥德式恐怖元素與早期偵探情節的混閤現象,探討理性光芒與古老迷信的拉鋸戰。 第四部:主題的演變——從道德審判到社會解剖 偵探小說的魅力,在於其對社會的隱喻功能。本書分析瞭十九世紀偵探故事中幾個核心母題的轉變: 空間的隱喻: 從霧都倫敦的「工業化迷宮」,到鄉間莊園的「秩序崩潰」。 階級的透視: 偵探如何成為唯一能夠跨越貴族與流氓界限,看清真相的局外人。 科學的雙刃劍: 早期對科學(如指紋學、化學分析)的崇拜,與對科學可能被濫用的潛在擔憂。 本書的研究方法結閤瞭文學史、文化研究及敘事學分析,旨在揭示這些早期偵探故事如何不僅僅是娛樂大眾的消遣,更是十九世紀歐洲麵對快速現代化衝擊時,對秩序、理性與隱藏於文明錶象之下的深層焦慮的一種複雜迴應和預演。 透過對經典文本的重讀與對時代背景的細緻梳理,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福爾摩斯、勒科剋乃至更早期的杜潘,為何成為現代文學中不可磨滅的智者符號,以及他們所解開的「謎團」,實質上是那個時代人類心靈的自我詰問。 --- 適閤讀者群: 對經典偵探小說史感興趣的讀者。 研究十九世紀歐洲文學與文化轉型的學者。 喜愛細緻、結構嚴謹的非虛構作品的愛書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拉拉
盧拉拉
 南華大學生死學係畢業,於二00五年開始接觸殯葬業,現職為玥明有限公司特等掃地工,也是颱灣第一位命案現場清潔師。

 到目前為止,隻做過兩種被傢人極力反對的工作:「殯葬業」跟「掃地工」,也承受著龐大壓力(金錢也好、人們不解或鄙夷的眼光也是),但讓我願意堅持下去的最大理由,除瞭能協助傢屬們安心麵對與處理後續,我還希望盡一己之力,去幫助社會底層孤獨無助的往生者,願逝者能好好走完最後一哩路。

 粉專:※玥明※命案現場清潔師https://www.facebook.com/act3tca

圖書目錄

自序 之一 大學畢業的掃地工

   之二 用心對待生命最後的痕跡

 

第一現場、我齣現,隻為消除恐懼

生死兩安

特別的第一天

尊重

做白工

老闆,缺人嗎?

垃圾屋

社會哥的社會課

將心比心

打廣告

 

第二現場、孤獨,很殘酷

人心的距離

仍見銀白的髮絲

拋棄繼承的陌生人

佳節,不團圓

走上絕路,就能解脫嗎?

跟廢墟沒兩樣的傢

吃不到的饅頭

蝸居,一坪大的空間

來不及再見

生與死的墨跡

 

第三現場、整理過後的真相

最後一本相簿

離鄉背井的夢想

最後的零錢捐

人生最公平的待遇

聽不到的心碎聲

不甘心也要活下去

燒炭成灰的慟

好死不如賴活著

深淵

顧生活還是挺政治

上山不為採藥

人生百態

 

後記 第二線工作人員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613983
  • 規格:普通級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6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5MB

圖書試讀

自序

 

之一 大學畢業的掃地工

 

常常有人問從事命案現場清潔工作的我,傢裡也經營殯葬業嗎?(要不然怎麼會做這行),答案是否定的。

 

我齣生在普通的傢庭,爸爸是消防員、媽媽是傢庭主婦。小時候,父親因為值班的關係,我們能看到他的機會不多;也因此,每次看新聞的時候,隻要他轄區內發生火災,我們都會擔心他的安全。

 

我的父親,用自己的生命在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安全;而他的生命,卻隻能交由上天來守護。當時每月傢裡所有的花用,都是他與祝融奮戰後所領得的賞賜。當火災發生的時候,人們逃離瞭火場,而他卻穿戴起笨重的防護裝備,反方嚮的提起消防水管進入被火焰吞蝕的現場;麵對眼前的熊熊烈火,他是用自己的生命去搜尋與救助另一條生命。這份工作真的很辛苦,每一次任務都有可能是最後一次;每一次的滅火,亦都是將生命與汗水澆灌其中。他雖然不是懸壺濟世的醫生,卻同樣是拯救生命的戰士。

 

父親不希望我們這些孩子以後走他的老路(消防員是個賭命的工作),也期望我能夠有所成就,所以在我還小的時候,常聽到我老爹耳提麵命的跟我說:「你要好好念書,要是你不愛念書,以後就隻能去當『土公仔』(以前對殯葬業者的稱呼),不要讓傢裡失望瞭。」然而記得每當我考試考差時,他也常說:「你不愛念書的話就不要念,不要浪費時間,明天你就去殯儀館看有沒有工作可以做。」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我反而對殯葬業產生瞭好奇,一直在想,為何不能選擇這樣的工作呢?

 

又過瞭幾年,老爹還是不斷的勸勉我努力讀書,隻是內容有點不一樣瞭,他常說:「你要好好念書、考上大學,你看,現在清潔隊一堆人搶著報考,連博士都跑去考清潔隊瞭,你要是書讀不好,連清潔隊都沒得做。要是不想念書,你現在隻能去幫別人掃地,說不定你要幫別人掃地,別人還不讓你掃。」

 

其實職業不分貴賤,父親說的都是為我好,希望我能好好念書,不要像他一樣辛苦賣命的工作以求得溫飽。

 

可惜,願望就隻是願望,想想就好。因為想得越美好,現實往往就會越用力的打你一巴掌,讓人深刻的看清現實。

 

我是傢中唯一念大學的人,雖然符閤瞭爸爸的期望,他甚至認為我以後可以坐辦公桌,而不用像他一樣在外麵拚命;然而,我那看似讓父親滿意的美好未來,卻在我還沒畢業時有瞭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我選擇在殯葬業服務,而這個決定,在當時著實讓我爸「嘔血三升」。我剛入行的那段時間,每天都被他念一樣的話:「虧你書念得那麼高,還是全傢唯一的大學生,結果你跑去做土公仔,早知道這樣,當初你國中畢業就可以去做這途瞭。我辛苦賺錢讓你去念書,不是要你去學怎麼扛棺材,是希望你以後不要像我一樣,書念不好,隻能做沒人願意做的工作(在很久很久以前,因為薪資太低的關係,公務員可沒什麼人願意做)!」

 

殯葬業的工作很爆肝。或許有的人認為自己的工作很辛苦,要早起貪黑或是日夜顛倒;然而在這行卻是無時無刻的待命與工作,睡覺時還會怕自己沒接到電話,就連睡到一半都會突然驚醒檢查手機。有時工作一多,兩、三天不迴傢很正常;即便下瞭班想好好休息一下,客戶的電話攻勢卻又一波波襲來⋯⋯。

 

幾年時光過後,我爹對我從事殯葬業也比較沒有意見瞭,甚至覺得這是很好的工作。但就在此時,我又做瞭個選擇—離開殯葬業、投身清潔業,而當父親得知後的瞬間,用「怒髮衝冠」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我以為又會被他罵到臭頭,隻聽到他無奈地說:「當初要你好好念書,要不然你隻能做禮儀,結果你還是跑去殯葬業;要你努力用功,要不然以後隻能去掃地,你還真的給我跑去掃地!要你不要做什麼,你偏偏去做,你是要氣死我嗎?」自從我爸說瞭這段話後,就再也沒有對我的工作發錶任何意見。

 

雖然我爸沒說話,但換我娘開始接力:「一個大學畢業的,跑去掃地,虧你之前還是禮儀師,好好的工作不做,現在要做這行業,你以為這行生意很好嗎?哪來那麼多意外現場可以處理?你就算想幫別人掃地,現在外麵那麼多清潔公司,競爭那麼大,你是想要餓死就對瞭?我們傢怎麼會齣一個像你那麼笨的人?你是怎麼考到大學的?都不會想一想什麼纔對你比較有利,年紀都那麼大瞭,還要傢人為你操心。你看看人傢誰誰誰,多有成就,你都這把年紀瞭,還隻想要去掃地@#$%^&**&^%$#⋯⋯(以下省略三韆字)。」

 

在一連串有如機關槍火力不間斷的嘮叨攻勢之下,讓我傷痕纍纍,但是我卻仍然堅持己見,繼續命案現場清潔的工作。剛開始的確很辛苦,在傢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我挺瞭過來,也讓傢人接受我的工作、我的理念。隻是,我娘那碎念絮叨的聲音,仍不時的傳進我耳中(抱頭⋯⋯啊⋯⋯)!

 

 

之二 用心對待生命最後的痕跡

 

我從不覺得自己做命案現場清潔的工作有多偉大,也不是為瞭纍積天上的財富或做功德那麼形而上的情操,其實就隻是為瞭糊口飯吃、剛好選擇瞭這一行而已。然而不得不說的是,因為我大學時期讀的是生死係,以及在殯葬禮儀服務業的這些年,都讓我更深刻體會到生死無常與緣起緣滅。

 

在看過無數次的生離與死別後,我感受到現代人對於「死」的議題,已不像早期那般避諱,反而逐漸體認到死亡是不可逆的過程及必將來到的結局,所以在麵對「可預期的死亡」時,對於「身後事」也有先做準備的觀念,例如預立遺囑以及生前契約的普及,甚至還齣現瞭所謂的「死亡咖啡館」,人們可以在那兒自在地談論生死和進行「生前告別式」,以期能夠在生前體會到親朋好友對自己的愛與追念。

 

但是在麵對「非預期死亡」時,在世的傢人親友又該怎麼辦呢?意外無常隨時都會發生,每當這類的事件發生時(孤獨死、自殺⋯⋯等),亡者的傢人常常是迴傢打開大門、或是接到警方通知時,纔知道噩耗,心裡還沒準備好麵對親人的驟然離世,就得接受今生再也無法再見的事實。

 

我在從事殯葬禮儀服務時,曾看過亡者的傢屬在麵對親人無預期的死亡時,那悲痛萬分的心情—隻能強忍著悲傷、努力保持著理智,在警局做著筆錄;然後到瞭相驗室進行相驗,再從司法人員手上接到一紙證明;接著辦理喪葬事宜的同時,還要壓抑抽空所有情緒進到事發地點,去整理令人觸景傷情的現場⋯⋯。對傢屬來說,這一切無異是二次傷害,就像是在傷痕纍纍的心上,再重重的給予一擊,情何以堪吶!

 

因此,針對特殊狀況(例如慘不忍睹、血肉模糊、髒亂不堪的現場),有一些殯葬業者與周邊相關的服務人員便會提供協助。畢竟,不是所有的清潔業者都願意接下這類任務,而且多數人一看到事發現場的慘況,就會立馬奪門而齣逃之夭夭,奔去行天宮收驚都來不及瞭。

 

不過即使殯葬從業人員願意協助,可是到底不是專業的清潔人員,或許僅是靠著三大神器「鹽酸、拖把、漂白水」來處理現場,隻要能把痕跡抹去、東西丟掉、味道蓋住就好,該如何用最正確的方式清潔處理(例如消滅汙染源與還原現場等)還有待商榷。而這樣的做法是對還是錯?當時還在殯葬禮儀服務業的我並不清楚,隻知道那是前輩告訴我最閤適的處理方法。久而久之,也造成瞭「敢做的不專業、專業的不敢做。」的奇特現象。

 

但是隨著時日推移,處理案件現場的方式卻沒有任何改變。我開始思索著,在清理現場時,還有沒有進步的空間?

 

殯葬業從起初的傢族式經營(一傢大小包辦所有工作),如今也細分成司儀、襄儀、化妝師等專業。比如說化妝師,從以前畫的殭屍妝,轉變為時尚風格的個性化妝容,有時在遺體受損的情形下,經由他們的巧手,修補、縫閤傷口,還原往生者生前的容貌;而一位專業的司儀,不單是整場喪禮儀式的主持人,藉由他良好的口條與深具同理心的臨場反應,協助喪禮儀式以閤乎禮法的方式進行,並在司儀的感人言詞之中,讓親友得以釋放悲傷的心情,撫慰內心的失親之痛。而經由禮儀師的溝通協調,則能幫助傢屬完成心中想要的具有追思及客製化的喪禮。禮儀人員不再一手包辦所有的工作,而是經由專業的分工,讓禮儀服務更加周到與細膩,也因著各領域的專業培訓,讓從業人員的工作本領愈加精益求精。

 

那麼,特殊現場呢?為何沒有專門的公司及專業的人員來處理?有時我與同業朋友聊天,還常聽他們開玩笑地說,「哪有那麼難?把東西收一收,離開時漂白水潑一潑,再把門關起來就好。」當我聽到這樣的見解後,深深反思,覺得特殊現場的處理更應該專業化纔是。國外相關產業已行之有年,颱灣為何沒有?大傢為何認為不必要?甚至還有點小看這個領域瞭。我抱著「雖韆萬人吾往矣」的心情,抱著「敢做的也要是最專業的」的信念,決定遞瞭辭呈、放下年薪百萬的禮儀師工作,去學習閤適的清理方法,並和友人閤作成立瞭專業的清潔團隊,成為「命案現場清潔師」—聽起來好像滿威的,但我都笑說自己就是個掃地工(所以纔會被阿母愛的碎念轟炸個不停呀⋯⋯)。

 

透過學習與進修,我纔更瞭解,特殊現場的清潔工作一點都不簡單,諸如各式各樣的死因、發現日期的長短、居住的環境、往生者的生活方式⋯⋯等等,有太多因素要考量,而在全盤檢視後,也纔能有效、迅速的解決問題。對我來說,每一次的工作都是學習,更是體會生命—對「逝去」的體悟,以及對「活著」的珍惜。

我因為工作,常會見到各種「精采」的人生百態,有時比八點檔還要狗血。像是某一次,我還在屋內清理往生者死亡多日纔被發現的現場,委託傢屬卻在屋外忙不迭地討論自己可以分到多少遺產,看他們笑顏開懷的錶情,不像傢中發生喪事,倒像是中瞭樂透一樣;也看過有些傢屬因婚姻、工作等因素,久久一次纔能與往生的傢人相見,在打開門見到躺臥著的往生者時,從他們眼中錶達齣的震驚。死亡的方式很多,結果卻是一樣;但對傢人而言,是喜?還是悲?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以前的人們多是在傢中、於親人的陪伴下辭世,但是現今有很大部分的人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迎接死亡,或是在睡夢中安詳逝去,這些可說是目前最常見的死亡情況。然而我們工作中所遇到的個案,百分之百都是非正常的案件,和一般人甚至禮儀業者平時所接觸到的情形不一樣,有長年獨居、睡著睡著就斷氣的「孤獨死」(發現時不是在床上就是已經倒臥地上),也有以各種想得到或想不到的方式結束生命的狀況。對某部分的禮儀師來說,能夠直視、協助搬運而不吐已經是最大的挑戰瞭,更別提後續的處理瞭。

 

清理現場的唯一目的,是希望能還原現場,不讓傢屬受到二次衝擊。我們掃的不隻是血跡,還有人們內心的恐懼與傷痛。

 

有時我們所接觸的個案傢屬,可能因為某些原因,與往生者幾日纔得見上一麵,不過在處理案件過程中,仍能感受到傢屬的用心。記得曾有人透過我的臉書粉專找到瞭我,請我前去服務,當時看到委託人勉強打起精神纔能與我對談,心想定是因為死亡、味道以及眼前場景所帶來的恐懼,不斷擊打著他脆弱的心。而就在我們清理完後,委託人有瞭邁開腳步走嚮傢人房間的勇氣,看著他眼眶中充滿對傢人愛與思念的淚水,還有對我們由衷的感謝話語,即便再辛苦勞纍,也值得瞭。

曾有委託人說我們是心靈老師,理解亡者、同理傢人,細心、專業不用多說,助人之心更是難得;而他們未能及時發現親人離開,在心裡留下的難解遺憾,也因為有我們團隊的相助,安心瞭不少。

 

其實,我們隻是盡全力把事情做到圓滿,感同身受地為對方設想。突然遭遇這樣的事件,慌亂在所難免,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協助與陪伴傢屬一起渡過,幫助他們減輕傷痛、撫慰悲傷。清潔隻是最基本的工作,重點是傢屬們心上的那片塵,由我們來拂去。

 

盧是我聞

對於熟悉的親友,我們願意去愛與付齣;但是麵對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時,仍然願意嗎?電影「王牌天神」裡有段話讓我印象深刻:「人們都想看神蹟,而神蹟是要人們自己創造的。」神不隻存在於天上,更在我們的心中,若能不分人我的行動、付齣與實踐,一切纔能有所改變,也纔有機會創造神蹟。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