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 (電子書)

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珊
图书标签:
  • 物理
  • 科普
  • 故事
  • 科学
  • 电子书
  • 知识
  • 趣味
  • 教育
  • 学习
  • 大众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與眾不同的「書」情方式,前所未有的「悅讀」體驗!
一樣的物理,不一樣的物理故事!

  阿基米德只需一個支點,就能把地球翹起來;
  牛頓只需一顆蘋果,就能發現萬有引力的奧秘;
  而你,只需要這樣一本書,然後讀下去……

  物理是一塊永遠在吸水的海綿,沒有物理,我們就無法認清這個世界。

  在古希臘,出了兩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亞里斯多德和阿基米德,前者好理論,後者愛實驗,後來,教會覺得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有利而對其加以推廣,結果阿基米德就沒落了。
   
  亞里斯多德代表著古典物理學的權威,由於沒有人敢懷疑他的理論,導致他影響了歐洲物理界整整一千九百年。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一個名為牛頓的人,據說被蘋果砸中,因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隨後又總結了力學三大定律,他用無可辯駁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將古典物理學的框架擊得粉碎。
   
  就這樣,經典物理學誕生了,而後的一系列學者不斷對其進行完善,終於蓋起了一座邏輯嚴密的物理殿堂。

  本書收錄的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從力學之美、電磁學之奇、光學與聲學之秀,再到原子物理學之精……用輕鬆簡單的方式,講述物理學的有趣故事,希望將美味的知識食糧,與您一同共享。
奇思妙想的宇宙探索:一本关于科学的引人入胜的旅程 本书带领读者潜入浩瀚的科学世界,探索那些塑造我们理解宇宙的重大发现、关键人物和令人费解的现象。这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对科学魅力与人类求知欲的深度颂歌。我们不讨论宏观物理学的具体内容,而是聚焦于那些激发想象、推动历史进程的科学思想和探索精神。 第一部分:思想的火花——科学革命的序曲 科学的进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大胆假设和深刻洞察之上。本部分将回顾那些改变人类世界观的关键转折点。 1. 从地心到日心:视野的拓展 想象一个世界,天空中的一切都围绕着我们旋转。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是如何被挑战和颠覆的?我们将深入探讨哥白尼的革命性构想,以及随后布拉赫精确的天文观测如何为开普勒构建行星运动定律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这不是关于行星轨道计算的枯燥描述,而是关于认识论的转变:人类开始接受自身可能并不处于宇宙的中心,这种谦逊与勇气本身就是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会聚焦于伽利略如何利用新发明——望远镜——将理论推向实证,以及这些早期发现如何冲击了当时根深蒂固的哲学与神学体系。探索的代价是高昂的,而这些先驱者如何平衡信仰、观察与逻辑,构成了引人入胜的人性故事。 2. 万有引力的宏大叙事 牛顿的时代是科学史上的一个高峰。我们不会详细拆解微积分或动力学方程的推导,而是着重于统一的力量这一概念的革命性。在牛顿之前,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坠落被认为是两套完全不同的法则在支配。牛顿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捕捉到了隐藏在看似不相关的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我们将探讨围绕苹果落地的著名故事,以及它如何引发了关于普遍作用力的思考。更重要的是,我们会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如何立即被应用于预测新的现象,展示了科学理论的预测能力——这也是区别于哲学思辨的关键所在。我们还会提及当时科学社群内部的争论与接受过程,揭示科学知识是如何在辩论与验证中逐渐巩固的。 3. 炼金术的遗产与化学的诞生 在现代化学诞生之前,炼金术士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点石成金”的梦想。这看似荒谬的追求,却意外地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技术、物质处理经验和对元素本质的朦胧认识。本章将梳理从寻求“贤者之石”到波义耳提出清晰的“元素”概念的过渡。我们将关注那些在坩埚和蒸馏器旁度过一生的人们,他们无意中为后来的化学分析奠定了基础。这部分着重展示了科学进步的非线性特征——看似失败的尝试如何为真正的突破铺设了道路。 第二部分:未见的结构——物质与能量的深层奥秘 进入近现代,人类的好奇心不再满足于宏观可见的现象,而是转向了微观世界的复杂性。 4. 隐藏的建筑基石 原子理论的复兴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从德谟克利特的哲学猜想到道尔顿的精确量化,再到汤姆逊发现电子,我们见证了物质概念的不断细化。我们将探讨这些发现是如何在无法直接“看见”的情况下,通过间接的实验证据被确立的。例如,拉塞福的金色箔片实验如何推翻了“葡萄干布丁”模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巨大空隙——这个发现不仅是物质结构上的飞跃,也是对“坚实”概念的彻底颠覆。 5. 能量的守恒与转换 能量(Energy)这个概念的形成,是物理学跨越经典力学进入热力学领域的关键。我们不会深入讨论熵增定律的数学形式,而是关注“不可摧毁性”这一核心理念如何被确立。从詹姆斯·焦耳对热与功关系的测量,到迈耶和赫姆霍兹的贡献,我们将描绘科学家们如何通过各种看似不相关的系统(如蒸汽机、肌肉运动和电磁现象)来证明能量形式可以互相转化,但总量恒定。这不仅是一个物理定律,它也为工业革命后期的能源效率优化提供了理论框架。 6. 波动与粒子之谜的早期回合 光究竟是什么?是粒子还是波?这个看似简单的二元选择,贯穿了数个世纪的争论。本章将回顾惠更斯和牛顿在光本质上的分歧,并聚焦于十九世纪杨氏双缝实验的经典意义。这个实验简洁而有力地证明了光的波动性,似乎为波的理论画上了句号。但我们也将预示,正是这种“确定性”,很快就会在更深层次的探索中被打破,为二十世纪的科学革命埋下伏笔。 第三部分:时代的脉动——科学与社会的交织 科学的发现并非在真空发生,它们深深植根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之中,并反过来重塑社会结构。 7. 科学家的日常生活与挑战 科学家的工作并非总是在明亮的实验室中进行。我们会描绘早期科学家在资源匮乏、社会偏见下的挣扎。他们如何筹集资金?他们的发现如何被王室赞助或教会审查?我们会关注那些在大学之外建立“沙龙”和“学会”的先驱者们,他们如何创建了一个超越国界和阶级的知识交流网络。这部分关注的是科学实践的人文侧面,即那些为了真理而付出的耐心、坚持和偶尔的妥协。 8. 跨学科的催化剂 科学的发展常常在不同学科的交汇点上爆发。我们会选取几个关键的例子,展示当看似不相关的领域碰撞时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例如,电磁学的理论建立如何依赖于对磁石、静电和电流现象的广泛观察;或是生命科学如何受益于更精密的测量工具的出现。这种跨界思维,是突破现有框架的关键。 9. 科学的伦理困境与社会责任 随着科学力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更沉重的责任。本章将讨论科学发现如何被社会接受、误解,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如何被滥用。我们探讨的不是特定的技术应用,而是围绕知识的道德边界的早期讨论。科学家们在面对其发现可能带来的社会动荡或危险时,应持何种立场?这种关于“知识的解放性”与“应用的破坏性”的张力,是贯穿现代科学史的一个永恒主题。 通过对这些思想、人物和历史背景的梳理,本书旨在展现科学探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激发读者对未知世界永不磨灭的好奇心。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林珊


  才女加美女,化學系高材生,自小對化學和物理有著濃厚的興趣,理科系高材生,擅長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化學和物理知識。目前,致力於科普書籍的編寫與研究工作。

  著有:《關於化學的100個故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力學之美
1、最早的靜力學著作——《墨經》中的樸素原理.................... 14
2、盲目崇拜地球的古人——天圓地方的初級宇宙觀.................. 18
3、興盛兩千年的物理學權威——錯誤百出的亞里斯多德.............. 22
4、拯救了一個國家的發明——槓桿原理與阿基米德.................. 26
5、發現滑輪用途的天才——達文西與第一張飛機草圖................ 30
6、臨終前的勇敢呼喊——哥白尼與日心說.......................... 34
7、真理在烈火中永生——寧死捍衛真理的布魯諾.................... 38
8、「出軌」的火星——克卜勒與三大運動定理...................... 42
9、兩個鐵球同時落地——首次發現自由落體的伽利略................ 46
10、一顆蘋果砸出的巨人——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 50
11、惠更斯的鐘擺之謎——重力加速度的驗證....................... 54
12、固執的月球——分析力學創始人拉格朗日....................... 58
13、月臺上的音樂家——都卜勒效應的出現......................... 62
14、經典物理學的偉大轉折——愛因斯坦與狹義相對論............... 65
15、一篇荒誕論文引發的奇蹟——量子力學的產生................... 68
16、洗澡洗出來的靈感——浮力定律............................... 72
17、比薩斜塔的不倒之謎——重力原理............................. 75
18、怎樣使炮彈飛離地球——挑戰萬有引力的宇宙速度............... 79
19、莫名消失的十九噸魚——引力的緯度變化....................... 82
20、駿馬拉不開的空心銅球——馬德堡半球實驗..................... 85
21、拯救舜的意外之「傘」——阻力的作用......................... 89
22、救命的藤蔓——高空彈跳運動的古老傳說....................... 93
23、不敲自鳴的鐘——神奇的共振現象............................. 96
24、徒手抓子彈的飛行員——參照物的概念......................... 99
25、人類第一次真正的太空行走——立功的慣性定理................ 102
26、能偷襲敵軍的機械「海龜」——布希內爾與潛水艇.............. 105
27、擊毀飛機的「憤怒鳥」——動能原理.......................... 109
28、不按規矩出牌的水星——廣義相對論的合理解答...............

第兩章 電磁學之奇
29、總是擦不乾淨的琥珀——靜電的由來.......................... 118
30、指南針的發明——產自東方的司南............................ 123
31、閃電下的瘋狂舉動——富蘭克林與避雷針...................... 126
32、電磁學的第一個基本定理——庫侖定律........................ 130
33、課堂上的意外收穫——奧斯特與電流磁效應.................... 133
34、差點崩潰的物理天才——歐姆定律的艱難公布.................. 137
35、僅用一週發現的驚世理論——安培定律........................ 141
36、絕對零度下的神奇現象——昂內斯與超導體.................... 145
37、屢遭質疑的偉大學者——焦耳與焦耳定律...................... 149
38、用實驗法證明電子存在的第一人——湯姆遜.................... 153
39、電流磁效應的反向定理——法拉第的電磁效應.................. 156
40、讓美國人自豪的物理學家——自感現象發現者亨利.............. 160
41、無線電事業的奠基人——證實電磁波存在的赫茲................ 164
42、第一部有聲電影的誕生——聲音與電能的奇妙碰撞.............. 168
43、一則童話引出的發明——電子門鈴的誕生...................... 172
44、會「咬人」的電——正確防止觸電之法........................ 175

第三章 光學與聲學之秀
45、中國古代第一個大型光學實驗——趙友欽與小孔成像............ 180
46、「妻管嚴」的時尚發明——光的反射原理...................... 184
47、精於計算的司乃耳——折射定律的發現........................ 188
48、一不高興就搞出大動靜——湯瑪斯.楊與光的波動理論.......... 191
49、能穿透骨骼的恐怖光線——發現X 射線的倫琴.................. 195
50、X 射線的突發奇想——康普頓效應............................ 199
51、三頁紙誕生的學術神話——光子假說奠基人普朗克.............. 203
52、發現真兇的紅油傘——光的過濾.............................. 207
53、延遲了四十年的重大發現——光的干涉原理.................... 210
54、羅馬皇帝的殘暴任務——第一副近視眼鏡的由來................ 214
55、孩子們的意外發現——望遠鏡發展史.......................... 218
56、不務正業的門衛——世界第一台顯微鏡的發明.................. 222
57、牛頓的失誤——不同物質折射率的差異........................ 226
58、化險為夷的哨兵——聲音的傳播.............................. 230
59、鐵達尼號的慘痛教訓——關於聲波反射的研究.................. 233
60、自抽嘴巴的打鐵匠——建築上的「竊聽器」.................... 236
61、金屬的「哭泣」——聲音發射現象............................ 240
62、聲音中的「長跑健將」——可怕又可愛的次聲波................ 243
63、出奇制敵的聲音炸彈——由廢變寶的噪音...................... 247
64、抓住綁架犯的聲紋——聲音也有「身分證」.................... 251

第四章 原子物理學之精
65、亦敵亦友的啟蒙者——玻爾的原子結構假說.................... 256
66、最早打開放射性大門的人——貝克勒.......................... 260
67、頒錯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拉塞福與原子核式模型............ 264
68、具有批判精神的查兌克——質子和中子的發現.................. 267
69、騙取諾貝爾獎的密立根——電子電量的首度亮相................ 271
70、全球第一個核反應爐的誕生——引發核裂變的中子.............. 275
71、冷戰的產物——威力大於原子彈的氫彈........................ 279
72、幸運的諾貝爾獎得主——正電子的發現者安德森................ 283
73、原子核內的無窮世界——夸克模型理論........................ 286
74、讓皇帝遭受天譴的流星——等離子現象........................ 290
75、「庫利南」的硬度解密——原子結構的變化.................... 293
76、「掃把星」的由來——揭開太陽風的神祕面紗.................. 297
77、「西班牙流感」引發的恐慌——致命的太陽黑子................ 301
78、帶來好運的硬幣——神奇的分子力............................ 305

第五章 物理學家之趣 
79、借賭消愁的倒楣專家——統計物理學先驅卡爾達諾.............. 310
80、恐怖的宇宙滅亡論——晚節不保的克勞修斯.................... 313
81、物理學史上的災難——牛頓與萊布尼茲的微積分之爭............ 318
82、只上過兩年學的大師——自學成才的法拉第.................... 322
83、從太陽上挖到金子的物理學家——克希荷夫.................... 326
84、分秒必爭的獨眼巨人——流體力學鼻祖歐拉.................... 330
85、一場痛徹心扉的感悟——處在事業和愛情得失之間的冷次........ 334
86、他讓世界為之動容——新時代的導師勞侖茲.................... 338
87、偉大人物也有陰暗面——詆毀交流電的愛迪生.................. 341
88、伯樂也有看走眼的時候——自責的昂內斯...................... 345
89、從戲劇演員到大學教授——無私奉獻的亨利.................... 349
90、海王星的發現——相互謙讓的勒威耶和亞當斯.................. 352
91、一百年前的驚人預言——「隱者」卡文迪許.................... 356
92、他是所有人的噩夢——「毒舌」包立.......................... 359
93、幸運女神的寵兒——在洪水中出生的塞曼...................... 363
94、敢與老師作對的頑皮學生——叛逆的玻爾...................... 367
95、人生的三個導師——有貴人緣的馬克士威...................... 372
96、差點不及格的物理學之父——發現陰影中有亮斑的菲涅耳........ 376
97、輪椅上的巨人——身殘志堅的霍金............................ 380
98、被當成騙子的物理學家——抑鬱的費曼........................ 383
99、為事業做一世負心人——兩彈一星功臣鄧稼先.................. 387
100、受益終生的師生緣——「中國的居里夫人」吳健雄............. 391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56268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4.7MB

图书试读

前言

物理是一塊永遠在吸水的海綿


  十九世紀末,德國一個名叫普朗克的小伙子要考物理系,後來成為他導師的教授連連搖頭:「小伙子,別誤入歧途啊!物理已經被人研究透徹了,你進去只能是拾人牙慧!」
   
  一句話差點讓一個物理學天才放棄理想,幸好普朗克沒有妥協,終於發現了量子力學。
   
  這說明在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只是自以為是而已。
   
  還是拉塞福說得好,我們每個人都只是地球上孤陋寡聞的人,所見所想都是片面的,因而也沒有資格去評判,去武斷地下結論。
   
  其實在物理學之初,這種武斷就一直存在。
   
  在古希臘,出了兩個著名的物理學家——亞里斯多德和阿基米德,前者好理論,後者愛實驗,後來,教會覺得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有利而對其加以推廣,結果阿基米德就沒落了。
   
  亞里斯多德代表著古典物理學的權威,由於沒有人敢懷疑他的理論,導致他影響了歐洲物理界整整一千九百年。
   
  十七世紀中葉,英國出現了一個名為牛頓的人,據說被蘋果砸中,因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隨後又總結了力學三大定律,他用無可辯駁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知識將古典物理學的框架擊得粉碎。
   
  就這樣,經典物理學誕生了,而後的一系列學者不斷對其進行完善,終於蓋起了一座邏輯嚴密的物理殿堂。
   
  在這個殿堂裡,牛頓是老大,地位不可動搖,人們狂熱地崇拜他,因而覺得物理再也沒有需要研究的可能。
   
  如果不是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執著追求,物理學不會更進一步,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也就不會產生。
   
  因為人類孤陋寡聞,所以做為真理之一的物理,勢必得像一塊海綿一樣,不斷吸水,儘管它已膨脹得很大,但其實遠遠沒有到達它的極限。
   
  在物理學中,力學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分支,不僅因為有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還因為它是人類在地球上,甚至是宇宙中生存的必要條件。
   
  無重力,我們會漂浮在空中;無浮力,我們則將沉入大海;無摩擦力,我們將無法走動;無壓力,我們將看不到地球上光怪陸離的姿態。
   
  隨後,科學家們又研究起電磁學、光學、原子能學等。
   
  其實,無論這些學科如何劃分,它們隸屬於物理學這一大類別,彼此間總有可聯繫之處。
   
  比如,電磁學研究的是電與磁之間的相互作用,便可產生作用力;在光學方面,光被證明是一種電磁波,同時光又是一種粒子,因而可與電磁學和原子能學關聯。
   
  至於在二十世紀初才發展起來的原子能物理學方面,人們發現了原子、分子、電子等粒子的運動規律,有運動,自然就有力,於是又與力學聯繫在一起。
   
  看來,物理學教會了人們:世界萬物都是運動的,而這恰好也是哲學上的理論,萬事萬物都有相通之道,這也算是物理的魅力所在吧!

自序

沒有物理,我們就無法認清這個世界。


  做為一個理科生,又是以寫作見長的女生,對物理有一種天生的好感。
   
  在小時候,當聽到旁人唸出一大段數字時,我的大腦會立刻開啟「快速運算」功能,當然,這說明我的數學能力很強。
   
  數學和物理是緊密相連的,因為物理天才們少不得運用公式推導結論。
   
  歷史上有名的大物理學家都是數學天才,比如牛頓就是微積分狂人,他創立的數學運演算法足足影響了歐洲一個世紀;又比如大數學家歐拉,他創作了無數數學法則,所以玩物理就跟玩票似的,推導出幾個物理學原理不在話下。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何很多人物理不行,連帶著數學也成問題了。然而,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忽然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對我的啟蒙。
   
  當時父親給我買了一套書,書名叫《十萬個為什麼》,內容當然沒有十萬個問題,而是只有幾百個,但卻是我童年的精神食糧。
   
  書中會解釋很多自然現象:太陽為什麼會發光?拋出去的物體為什麼會落回地面?鳥為什麼會飛?鏡子為什麼會照出畫面……
   
  當時我讀得津津有味,覺得地球上充滿了神奇,而宇宙中則滿是奧祕。

  事實上,沒有一個孩子在小時候腦子裡沒有「十萬個為什麼」,他們探索知識的慾望從不停歇。
   
  有了這套書後,我的視野開闊了很多,也成為學生當中的「小學問家」,這讓我頗感自豪。
   
  後來才知道,原來我所讀到的,正是物理學知識,而長期在學校被枯燥的文字和公式搞得頭暈腦脹的我們,卻已忘了原來物理是個這麼有趣的一門學問!
   
  於是,我決定從最基礎的物理學講起,讓大家能領悟到: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原來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物理。
   
  若無物理,我們就不知我們從何而來,在做什麼,該到哪裡去。
   
  物理是我們人生的一門基礎哲學,有助於培植我們的宇宙觀,而哲學家和思想家則認為,宇宙觀是一個人思想的最高境界。
   
  從這點上說,文理其實是相通的。
   
  宇宙再大,也是由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的粒子組成的,所以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說到底也是相通的。
   
  物理是人們工作、生活的基礎工具,也是改造社會的有力武器,沒有物理,就沒有人類的進步,就沒有人類文明。
   
  最簡單地說,沒有物理,人們就無法認清這個世界,就容易成為井底之蛙。
   
  任何時候,觀念上的更新總沒有錯,只有不斷地兼容並蓄,才能幫助一個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說,現在市面上的科普讀物琳瑯滿目,想要脫穎而出,單靠「數量」堆砌是遠遠不夠的。「100個」聽起來很多,但質量才是王道。我比較在乎的是,這些故事的切入點是否夠新穎?會不會只是把教科書上那些老掉牙的實驗或發現,換個說法又重新包裝一遍?舉例來說,如果它能講述那些「差點成功」的邊緣科學家、那些充滿誤解與爭議的理論建立過程,甚至是物理學在實際生活中的「灰色地帶」應用,那吸引力就會大大提升。我更期待的是,作者在闡述概念時,能帶有一種特有的「台灣味」的幽默感或是生活化的比喻,而不是生硬地翻譯國外的科普文字。畢竟,我們讀書是為了豐富生活經驗,而不是再被塞入一套新的僵化思維框架。如果這一百個故事,能讓我每次讀完一個,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一個細節,對世界的看法能因此產生一點點微小的轉變,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只在於資訊的傳遞,更在於思維模式的啟發。

评分

老實說,我對「100個故事」這種結構有點小小的擔憂,這類型的書籍很容易變成「淺嚐輒止」的知識拼盤。每一個故事都只講皮毛,無法深入探討其背後的哲學意涵或是對人類文明的衝擊。我會很在意作者如何分配篇幅與深度。是像輕鬆的「冷知識」集合,適合睡前隨意翻閱?還是能觸及到愛因斯坦面對相對論時的掙扎,或是波耳與海森堡在量子糾纏議題上的激烈辯論?如果它能穿插一些關於科學史家對於這些重大發現的批判性觀點,那就更完美了。我希望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吸收知識,更像是參與了一場精彩的科學辯論會。如果它能成功地在我腦中留下幾個足夠深刻、值得我進一步上網搜尋鑽研的「錨點」,那麼這本書就成功了,它扮演了知識的引路人,而非終點站。

评分

這本書的名稱聽起來相當大眾化,這通常意味著它試圖吸引的是廣泛的讀者群,而不僅限於物理系學生。對於我這種在大學時期就對物理課敬而遠之的人來說,我最重視的就是它的「親和力」。我期望作者在編寫時,能始終保持著一顆謙卑的心,永遠記得讀者可能一無所知。請不要出現任何讓我必須停下來查閱術語表,或者需要重新回頭去看前一個章節才能理解下一句話的情況。好的科普,是用你懂的語言,解釋你不知道的事情。如果這100個故事能夠成功地將物理學從「高不可攀的學術殿堂」拉到「就在你我身邊的日常現象」中,例如解釋為什麼咖啡杯上的紋路會產生特定的光影,或是手機的GPS定位背後的引力效應修正,那才是真正的成功。我買的不是知識,我買的是一種看世界的全新視角。

评分

我對電子書這個載體其實是抱持著一種矛盾的心情來看待這本書的。傳統實體書的油墨香和翻閱的觸感,對於閱讀科普知識似乎更有儀式感。但換個角度想,如果這是一本「電子書」,那麼它勢必在多媒體呈現上有所著墨吧?我非常希望看到的是,書中那些關於光學、電磁學或是量子力學的抽象概念,能透過內嵌的動畫、互動式的模擬圖表來輔助說明。如果這100個故事只是一百段純文字的敘述,那麼它與網路上那些免費的科學文章相比,就失去了作為一本付費書籍的獨特優勢。對於物理這樣的視覺化學科來說,電子書的特性應該被最大化利用,讓讀者不只是「讀到」故事,而是「體驗」故事背後運行的原理。如果它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即使沒有實體書的陪伴,我也願意為這份沉浸式的學習體驗買單。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關於物理的100個故事》就讓人好奇心大開,想知道究竟能從這看似硬邦邦的學科裡,能變出多少趣味橫生的故事來。身為一個對科學抱持著一點點敬畏,但更多是好奇心的普通讀者,我總覺得物理學的世界離我們生活太遙遠,那些公式、那些定律,簡直像天書一樣難懂。然而,好的科普書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它能把深奧的知識,用最貼近人心的方式娓娓道來。我期待這本書能打破那層厚厚的學術高牆,讓我這個「物理絕緣體」也能在這些故事裡找到共鳴,也許是某個歷史上科學家的八卦軼事,或許是某個看似日常的現象背後,其實藏著顛覆世界觀的物理原理。如果真能做到「故事性」與「知識性」的完美結合,那這本書絕對值得我把書架上那本落灰已久的《費曼物理學講義》暫時擱置一旁,先來享受一場輕鬆愉快的知識漫遊。畢竟,誰不愛聽故事呢?尤其還是能讓腦袋瓜子轉得更靈光的故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