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訊息
內容簡介
前言
第一篇 歷史發展與制度背景
第一章 歷史演進脈絡: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回顧與展望
一、對實踐工作的回顧
(一)官方編制的投入產出表
(二)高校、科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編制的投入產出表
(三)官方投入產出實踐的變化特點
二、對學術研究的回顧
(一)著作和研究課題
(二)理論方法的研究
(三)應用領域的歸納
三、對學術會議的回顧
(一)中國學術會議(7)
(二)國際學術會議
四、對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展望
(一)對實踐工作的展望
(二)對學術研究的展望
五、本章小結
第二章 本土製度背景: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與發展
一、基於實踐工作的總結
(一)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建立
(二)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發展歷程
(三)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實踐工作20年主要成就
(四)中國國民經濟核算實踐工作的未來發展
二、基於理論研究的總結
(一)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研究歷程
(二)中國國民經濟核算主要研究領域(5)
(三)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的結合
(四)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理論研究特色及未來研究展望
三、基於學科建設的總結
(一)國民經濟核算學的教材編寫與課程設置
(二)「國民經經濟核算」博士點的設立與博士學位論文寫作
(三)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機構的建立與發展
(四)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會與中國國民經濟核算研究會高校分會(8)
四、本章小結
第二篇 新形勢下的變革
第三章 國際標準的指導:SNA(2008)中投入產出核算的變化及對中國的啟示
一、章節結構的變化
二、新增內容與刪減內容
(一)新增加的內容
(二)刪減的內容
三、做出重要更改及重點強調的內容
(一)做出重要更改的內容
(二)重點強調的內容
四、SNA(2008)中投入產出核算內容的變化特點
五、對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啟示
六、本章小結
第四章 大數據的影響:大數據背景下的中國投入產出核算
一、中國投入產出核算應用大數據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中國投入產出核算應用大數據的必要性
(二)中國投入產出核算應用大數據的可行性
二、大數據背景下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機遇
(一)大數據的大量性:拓寬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資料來源
(二)大數據的及時性:提高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時效性
三、大數據背景下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挑戰
(一)大數據的多樣性:官方核算數據的衝突與傳統生產方式的改變
(二)大數據的低價值性:增加中國投入產出核算的工作量
四、大數據對中國投入產出核算變革的啟示
五、本章小結
第五章 核算框架的完善:供給使用表的引入
一、供給使用表的編制基礎
(一)國民經濟中的兩種運動
(二)產品的平衡關係(1)
(三)貨物和服務帳戶(3)
二、SNA推薦的供給使用表
(一)供給表
(二)使用表
三、供給使用表在國民經濟核算中的作用
(一)在國民經濟核算框架中的作用
(二)統計實踐中的作用
四、完善中國供給使用表編制和使用的建議
(一)完善供給使用表編制的制度層面建議
(二)完善供給使用表編制過程的建議
(三)對供給使用表的使用建議
五、本章小結
第六章 統計方法的補缺:中國進口競爭型投入產出表的侷限及調整方法比較
一、中國進口競爭型投入產出表的侷限
二、中國進口競爭型投入產出表調整方法的比較
三、基於不同調整方法的實際應用比較
(一)數據來源
(二)計算結果比較
四、本章小結
第三篇 新形勢下的實踐
第七章 產業關聯實踐:中國金融業產業關聯效應研究
一、引言
二、方法介紹和數據說明
(一)方法介紹
(二)數據說明及來源
三、中國金融業產業關聯效應的國內比較
四、中國金融業產業關聯效應的國際比較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
(二)政策建議
六、本章小結
第八章 對外貿易實踐:貿易增加值與增加值貿易的比較研究
一、引 言
二、貿易增加值與增加值貿易的理論內涵比較
三、貿易增加值與增加值貿易的核算方法比較
(一)貿易增加值與增加值貿易核算方法的比較
(二)基於VAX的增加值貿易與貿易增加值核算方法比較
四、貿易增加值與增加值貿易的實證檢驗比較
五、對中國國際貿易核算的啟示
六、本章小結
第九章 區域影響實踐:中日間經濟影響的測度及啟示
一、引言
二、中日間經濟影響的現狀
三、中日間經濟影響測度的模型構建
(一)中日區域間投入產出模型構建
(二)中日間乘數效應、溢出效應和回饋效應
四、基於宏觀視角的中日間經濟影響測算
(一)中日經濟影響的乘數效應、溢出效應與回饋效應——彙總分析
五、基於產業視角的中日間經濟影響的測算
六、結論及啟示
七、本章小結
第十章 演資變源的消結耗構實分踐析:中及國驅水動足跡因素分解
一、引言
二、基於投入產出分析的水足跡分析模型構建
(一)水足跡投入產出模型
(二)水足跡結構分析模型
(三)水足跡變動的影響因素模型構建
三、數據來源
(一)投入產出表
(二)行業用水數據
四、中國水足跡演變的結構分析
(一)基於內部水足跡和外部水足跡的總體水足跡結構分析
(二)基於最終需求角度的中國水足跡結構分析
五、中國水足跡演變的驅動因素分解
(一)增加中國水足跡的驅動因素分析
(二)降低中國水足跡的驅動因素分析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七、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中環國境外評貿估結實構踐調:隱整含的碳節失碳衡下效應研究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與模型構建
(一)出口貿易隱含碳計算模型
(二)進口貿易隱含碳計算模型
(三)外貿隱含碳淨流出量計算公式
(四)外貿結構調整的節碳效應模型
三、數據來源
四、完全碳排放強度與外貿結構特徵
(一)各部門進出口貿易的完全碳排放強度
(二)進出口貿易的完全碳排放強度均值與外貿結構
五、中國對外貿易隱含碳的失衡
(一)出口貿易輸出與進口貿易輸入隱含碳:動態上升與部門集中度高
(二)外貿中的隱含碳淨輸出量失衡度:規模下降與部門差異大
六、中國外貿結構調整的節碳效應
(一)各部門對外貿易的調整幅度
(二)各部門對外貿易調整的節碳效應
七、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二)政策建議
八、本章小結
第十二章 產業效率實踐:全口徑中國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研究
一、引言
二、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模型的建立
(一)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的測算及投入調整——三階段DEA方法
(二)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有效省區間的甄別——超效率DEA模型
三、數據來源和變量選取
(一)數據來源
(二)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指標及環境指標選擇
四、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的測算和解讀
(一)原始投入產出數據下的文化產業效率分析——第一階段DEA
(二)影響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效率的環境分析及調整——第二階段SFA模型
(三)調整投入值後的文化產業效率分析——第三階段DEA
(四)超效率DEA——文化產業投入產出有效省區間的比較
五、結論及建議
六、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