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真相:揭穿區塊鏈無本金融的國王新衣 (電子書)

加密貨幣的真相:揭穿區塊鏈無本金融的國王新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曲建仲(曲博)
图书标签:
  • 加密貨幣
  • 區塊鏈
  • 金融科技
  • 無本金融
  • 投資
  • 虛擬貨幣
  • 比特幣
  • 金融
  • 經濟
  • 真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球第一本★
詳細說明原理,破解加密貨幣騙局的專書!

  有一群聰明人,用看不懂的專有名詞,
  把龐氏騙局包裝成金融科技來唬弄我們,
  把投資人當韭菜,還把金融監管機關耍得團團轉,
  玩到連政府與企業家都想跳進來撈一票!

  當「創新」和「詐騙」的界線,被炒作得愈來愈模糊,
  本書帶你看懂趨勢,聰明決策!

  ◤加密貨幣到底是金融創新,還是金融詐騙?◢
  20多萬人訂閱的科技頻道「曲博科技教室」YouTuber,
  用「最有fu」的方式,帶你掌握科技背後的原理,破解區塊鏈的真相!

  虛擬世界大爆發,元宇宙商機無限,加密貨幣大熱,市場轟然雷動!
  娛樂、物流、能源、保險、醫療、金融全部都要區塊鏈,
  這真的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
  大錯特錯!

  加密貨幣創造一堆難懂的專有名詞,包裝著金融科技的外衣炒作哄抬,
  這些聰明的人,到底用哪些手法在唬弄我們?
  這些新技術到底對人類社會有沒有正面效益?
  或只是少數人破壞金融市場秩序的圈錢工具?

  最擅長用「有fu」的方式解說科技的曲建仲博士(曲博),
  用淺顯易懂的說明,帶你掌握科技背後的原理,戳破唬人的「偽金融創新」!

  ◤本書將為你拆解◢
  要如何發行一個加密貨幣、又如何設計它的功能?
  如何讓市場上的玩家接受它?如何炒作加密貨幣致富?

  曲博不僅要帶你看懂加密貨幣的真相,脫下區塊鏈唬人的國王新衣,
  還對區塊鏈的未來提出了擲地有聲的珍貴建言。
  如果你對區塊鏈似懂非懂,本書將是你徹底了解區塊鏈的寶貴途徑。

  ◤「科技」已成為各行各業商務人士的必備知識,你必須看懂這些趨勢背後的道理◢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只是一群人聯手騙所有人的把戲?
  媒體都在幫加密貨幣與NFT炒手散布假新聞?
  了不起的區塊鏈技術,其實只是唬人的雕蟲小技?

  本書有如一堂針對跨領域工作者的科技基礎課程,
  無論你是文、法、商學院背景的基層員工或高階主管,
  身處金融業或科技業的行銷、業務、法務、採購、人資、跨領域工程師,
  本書都能帶你迅速掌握對科技的基本認識,
  快速吸收、了解跨領域趨勢,提升競爭力,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
图书简介:金融新纪元下的探寻与反思 引言:旧秩序的瓦解与新思潮的涌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全球金融体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结构性变革。传统金融机构的中心化管理模式,在效率、透明度和普惠性方面日益受到挑战。与此同时,一系列基于去中心化理念的创新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本书并非聚焦于任何特定技术或金融工具的深度剖析,而是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且冷静的视角,审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技术浪潮背后的驱动力、潜在的社会影响以及对未来经济形态的重塑。我们将探究的是,在技术迭代加速的背景下,金融的本质、信任的构建方式以及权力分配的演变。 第一部分:理解现代金融的基石与裂痕 现代金融体系的运行,建立在一系列经过时间考验的原则之上:中心化的信用担保、监管机构的权威以及复杂的法律框架。这些基石保障了交易的最终结算和风险的管控。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深入,这些传统机制的固有局限性也日益凸显。跨境支付的漫长周期、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以及金融服务对特定人群的排斥,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部分将系统梳理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逻辑,深入分析其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面临的压力点。我们将探讨金融中介的角色演变,从价值储存到信用创造的全过程。更重要的是,我们会审视那些促使人们寻求替代性金融解决方案的深层次社会经济动因——例如对货币主权和金融隐私的关切,以及对过度金融化和系统性风险的普遍焦虑。这部分内容将力求客观描述现有体系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的探讨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技术驱动的金融范式转移 金融工具和基础设施的创新并非新鲜事,但近年来涌现的新技术,尤其是那些强调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的理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挑战既有的信任模式。本书将侧重于探讨底层技术哲学如何转化为具体的应用场景,以及这些应用如何改变价值流动的路径。 我们不会纠缠于复杂的加密算法细节,而是聚焦于“分布式”这一概念在金融领域意味着什么。它意味着数据存储和验证不再依赖单一权威,而是通过共识机制实现群体确权。这将如何影响记录的真实性、交易的不可篡改性以及信息公开的程度?我们将分析“无需信任的”协作环境是如何被构建起来的,以及这种模式对传统银行、清算所和托管机构的职能构成了何种挑战。探讨的重点在于,技术如何从根本上重塑我们对“资产所有权”和“交易有效性”的定义。 此外,新兴技术在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对于那些传统银行服务尚未完全覆盖的群体,技术是否能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替代方案?这其中涉及到的监管套利、消费者保护以及数字鸿沟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工程问题,都将得到深入的剖析。 第三部分:信任的重构与治理的未来 金融活动的本质在于信任的传递与交换。传统模式下,信任由法律和中心化机构背书;而在新兴的分布式框架中,信任则更多地依赖于数学验证、代码的透明度以及社区的共同维护。这种信任机制的转移,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治理挑战。 本书将深入探讨“去中心化自治组织”(DAO)等新型治理结构,分析它们如何试图在没有传统层级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决策和资源分配。这种治理模式的优缺点何在?它们能否有效应对欺诈、恶意攻击和利益冲突?我们还将探讨监管机构在面对快速演进的技术创新时所面临的困境——如何在鼓励创新的同时,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投资者的利益。 此外,我们必须正视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金融创新对就业市场的影响、财富分配的潜在加剧或改善,以及国家主权货币体系在面对全球化数字货币时的适应性,都是本部分关注的核心议题。我们探讨的不是某一特定产品的涨跌,而是整个经济生态系统中权力、资本和信息流动方式的结构性重塑。 结语:审慎乐观与持续的批判性思考 金融科技的演进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实验,其最终形态尚未确定。本书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穿透市场噪音和技术炒作,建立起一套批判性的分析框架。无论是对现有体系的捍卫者,还是对新范式的热切追随者,都需要认识到,任何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未知的后果。 真正的进步,不在于盲目采纳最新的工具,而在于深刻理解工具背后的逻辑、权力的转移以及对人类社会的长远影响。本书呼吁读者以审慎和开放的心态,持续关注这场正在塑造我们未来经济形态的深刻变革。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引导这些强大的技术工具,构建一个更公平、更稳健、更具韧性的全球金融未来。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曲建仲(曲博)


  「我覺得自己的挑戰,就是將科技的內容讓外行人也聽得懂,不求讓大家成為專家,但求讓大家『有fu』(有感覺)就好。」────曲博

  曲博科技教室YouTube頻道創辦人
  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臺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博士
  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系碩士
  成功大學化學工程學系學士

  現任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輔仁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曾榮獲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度優秀青年工程師獎章,並獲總統召見訓勉。曾擔任美商德州儀器公司市場行銷與資深應用工程師,獲頒最佳新人獎與技術傑出獎。也曾擔任臺灣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兼任副教授,專長科目為「科技產業技術實務」。

  曲博致力將艱深困難的科技知識簡化成一般商務人士能夠理解的內容,相信這在未來科技領導產業創新的時代,是所有人的必修課程。

  知識力專家社群網站
  www.ansforce.com/
 

图书目录

作者序  拆穿加密貨幣的魔術
 
第1章    虛擬世界大爆發:元宇宙是什麼?
1-1什麼是元宇宙(Metaverse)?
1-2元宇宙的發展方向
1-3元宇宙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
 
第2章    比特幣與區塊鏈的原理
2-1被過度誇大的創新科技:區塊鏈
2-2讓我們從區塊鏈的原理談起
2-3區塊鏈的中心教條:51%規則
2-4比特幣的實際運作方式
2-5什麼是比特幣的區塊鏈?
2-6比特幣的三大特性
 
第3章    比特幣的交易識別確認
3-1密碼學的特性與原理
3-2對稱加密(Symmetric encryption)
3-3非對稱加密(Asymmetric encryption)
3-4加密貨幣的交易識別確認
3-5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把戲
 
第4章    比特幣的採礦: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
4-1雜湊演算法(Hash algorithm)
4-2比特幣的區塊(Block)
4-3比特幣的採礦運算
4-4比特幣的特性與用途
4-5比特幣的鏈結(Chain)
4-6節點資料同步
4-7常見的區塊鏈演算法
 
第5章    區塊鏈的特性與應用
5-1區塊鏈的種類與應用
5-2區塊鏈錯誤觀念大澄清
5-3通訊系統的中心化與去中心化
5-4這樣用區塊鏈有意義嗎?
5-5如何用區塊鏈唬外行人做行銷?
5-6區塊鏈真正的功能到底在哪裡?
 
第6章    非同質化代幣(NFT)的原理與應用
6-1什麼是乙太坊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6-2什麼是非同質化代幣(NFT)?
6-3非同質化代幣(NFT)的炒作手法
6-4如何利用媒體散布假新聞?
6-5非同質化代幣(NFT)真正的用途在哪裡?
 
第7章    破解加密貨幣謬論
7-1這些聰明的人到底用哪些手法在唬弄我們?
7-2到底是金融創新還是金融詐騙?
7-3跨國匯兌免手續費:瑞波幣(XRP:Ripple)
7-4比美元還好用的美元:穩定幣(Stable coin)
7-5風光登場無疾而終:天秤幣(Libra)
 
第8章    加密貨幣專有名詞大解密
8-1什麼是首次代幣發行(ICO)?
8-2什麼是分散式應用程式(DApp)?
8-3什麼是分散式金融(DeFi)?
8-4什麼是網路3.0(Web 3.0)?
8-5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采的把戲:加密貨幣!
      
第9章 新型態龐氏騙局:用專有名詞唬外行人
9-1貨幣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9-2加密貨幣是真的有價值還是詐騙?
9-3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
9-4新型態龐氏騙局:用專有名詞唬外行人
9-5工程師被挖光光,專家大嘆產業危機
      
第10章 金融詐騙大崩盤:金融監管機關該有哪些作為?
10-1 新型態龐氏騙局代表作:Luna幣與UST幣
10-2金融詐騙大崩盤,受害人求助無門
10-3採用比特幣作為法幣,是頭殼壞去還是聰明絕頂?
10-4引發下一場金融海嘯的會是加密貨幣嗎?
10-5金融科技是矽谷想要吃掉華爾街的午餐
 
參考資料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44386
  • EISBN:978986134440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8.7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拆穿加密貨幣的魔術  


  10年前,中本聰異想天開做了一個「比特幣」實驗,可能連他自己也沒想到後來發展成令全球瘋狂的「區塊鏈」浪潮,一時之間娛樂、物流、能源、保險、醫療、金融都可以區塊鏈,有人把它稱為「區塊鏈+」,還和「物聯網+」畫上等號,意思是什麼應用都可以「加上」區塊鏈,創造全新的價值。隨著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經過社群不斷擴散放大,推波助瀾增加「想像」空間。

  一時之間,市場轟然雷動,區塊鏈變成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什麼應用都可以加上區塊鏈,用區塊鏈才叫創新,不用就是落後,最後形成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一知半解的人穿著「國王新衣(區塊鏈)」在台上侃侃而談,和童話故事唯一不同的是,台下大部分人還以為這件新衣是真的;一些對網站系統有概念的人只是「懷疑」這件新衣好像有些誇大,卻又說不出哪裡有假,所以不敢妄下定論。

  而真正懂區塊鏈的人則分成兩類,一類因為自己也在做區塊鏈,當然只能強調優點;另一類雖然沒有做區塊鏈,但是不想得罪人,因此並不想拆穿真相,所以我常開玩笑說這是「現代版國王新衣」。那麼,事實到底是什麼呢?

  區塊鏈代表去中心化,錯;區塊鏈代表不可竄改,錯;區塊鏈代表可以信任,大錯特錯。咦!大家不是都這麼說嗎?為什麼都錯,而且還大錯特錯呢?

  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目前大家看到的所有區塊鏈應用,80%都是「為區塊鏈而區塊鏈」,只是以區塊鏈當作行銷手法唬人,因為用區塊鏈可以做,不用也可以做,而且大部分不用還做得更好;剩下20%的應用雖然有意義,但並非因為區塊鏈是什麼偉大的創新技術非用不可,而是因為「商業模式」必須使用區塊鏈才容易成功。那麼,到底大部分的區塊鏈如何唬人?又是哪種應用的商業模式必須使用區塊鏈才容易成功?

  非同質化代幣(NFT)可以證明數位資產的真偽與所有權,錯;NFT可以讓作品無法被複製和造假,錯;NFT可以追溯到最初作品正本的擁有者,大錯特錯。咦!大家不是都這麼說嗎?為什麼都錯,而且還大錯特錯呢?

  NFT就是個「所有權證明」,如此而已,大家在媒體上看到的NFT功能大部分都不是真的,過去傳統拍賣遇到最嚴重的問題,使用NFT其實並沒有解決,實際上最重要的事情還是經由「中心化」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和傳統拍賣一樣。

  「假的」加密貨幣就是由書讀較少的人發起的「舊型態詐騙集團」;「真的」加密貨幣號稱是使用「區塊鏈」的金融創新,骨子裡就是一種由高級知識份子發起的「新型態詐騙集團」,把龐氏騙局包裝成金融科技,用專有名詞唬弄監管機關與社會大眾,兩者只是程度上的差別而已。

  科技產業用專有名詞唬人,大部分是「八分真兩分假」,然而加密貨幣用專有名詞唬人,卻是「八分假兩分真」。這種新型態龐氏騙局不只吸金還吸人,連谷歌、亞馬遜開出百萬美元年薪也請不到人,人才都跑去哪裡了?所以我說這種「新型態龐氏騙局風靡全球」,造成「新時代專業人才前仆後繼」。如果人才都跑去炒幣圈錢了,那台積電和聯發科,還有其他資訊科技的重要工作由誰來接?

  看了上面這些描述,是不是和你在大部分媒體、報章、雜誌看到的差很多?要解決上面這些問題的方法,唯有依靠「教育」,把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原理講清楚,才能協助社會大眾了解真相。因此我整理了詳細的原理寫成這本書,讓大家真正了解原理,自己判斷是非對錯,從此不再被少數「專業人士」誤導!

  魔術其實就是個把戲,當我們不了解它的手法,就會覺得好神奇;當我們了解了它的手法,就會發出會心一笑,原來就是個唬人的把戲而已!魔術界最討厭的就是拆穿魔術的人,加密貨幣其實就是在變魔術,而我,就是那個拆穿魔術的人。  

曲建仲 2022.10.18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這類主題一直抱持著高度的好奇心,但更多的是一種審慎的懷疑態度。畢竟,金融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純粹的技術實驗室,它與人性、貪婪和恐懼緊密相連。當一個資產的價格可以在幾分鐘內暴漲數倍,它的波動性本身就暗示著它與傳統價值儲存工具存在本質上的差異。重點是,這種價格的飆升,到底有多少是來自於技術創新帶來的效率提升,又有多少是純粹的投機泡沫,依靠不斷有新的資金湧入來維持?「無本金融」這個說法,聽起來有點像對龐氏騙局的隱晦指控,雖然可能有些誇張,但的確點出了許多加密資產缺乏內在價值支撐的問題。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探討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層面所面臨的擴展性瓶頸、以及在面對現實世界法律合規性時的窘境。畢竟,一個無法落地、只能在虛擬世界中自娛自樂的「創新」,充其量也只是一種昂貴的玩具罷了。

评分

最近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熱衷於討論各種「幣」的投資組合,那個討論的熱絡程度,簡直比過去討論定存利率還認真。然而,當我試著問他們,如果區塊鏈網路癱瘓了,或者某個大型交易所被駭客攻擊了,他們的數位資產該怎麼辦?大多數人都只能含糊其辭,這讓我意識到,許多人投入的並不是對技術的理解,而是對「財富自由」的某種集體渴望。因此,這本書若能提供一個冷靜的視角,去剖析這些數位資產背後的經濟學基礎是否站得穩,將是極具價值的。我希望它能像一把解剖刀,精準地切開那些過度包裝的市場敘事,讓我們看到,在那些光鮮亮麗的圖表和白皮書之下,潛藏著哪些被刻意忽略的風險點。例如,智能合約的漏洞、代幣發行機制的公平性、以及面對國際政治角力時的脆弱性,這些都是決定它能否成為「未來金融」的關鍵,而非曇花一現的網路熱潮。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面上介紹區塊鏈的書籍,十本有八本都是在強調它的優勢、它的「未來性」,彷彿不投資加密貨幣就等於跟不上時代一樣,那種論調聽久了真的會讓人覺得有點膩,甚至有點被強迫推銷的感覺。這本《加密貨幣的真相》光是副標題那個「揭穿」和「國王新衣」的詞彙組合,就立刻展現出一種非常強烈的批判精神,這點對我來說非常吸引人。我比較想知道的是,作者如何看待這種基於「共識」建立起來的價值體系,它跟傳統的法幣體系,在社會信任層面上到底有什麼根本性的區別?當我們談論「去中心化」時,背後的節點分佈、能源消耗、以及實際的治理結構,是不是真的如白皮書上描繪的那樣美好?更重要的是,如果它真的只是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金融炒作工具,那麼它對全球資本的流動性、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以及對既有監管框架的挑戰,究竟帶來了哪些實質性的衝擊?我希望作者能提供一些嚴謹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空泛的技術描述,讓我們能更具體地理解,所謂的「真相」究竟藏在哪個數據鏈的底層。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第一個想法是,終於有人敢用這種直白的方式來包裝這個話題了。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大師」級人物,他們把複雜的概念講得像科幻小說一樣迷人,但往往避談失敗案例和結構性缺陷。加密貨幣的吸引力在於它承諾了一種「人人平等」的金融體系,避開了傳統銀行的限制,但現實是,進入這個市場的門檻和資訊不對等性,可能比傳統金融市場更加隱蔽。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系統性地拆解區塊鏈技術,特別是其「不可篡改」和「透明性」的特性,在實際的金融操作中是如何被扭曲或利用的。如果它真的如傳聞所說,是個無懈可擊的新系統,那為什麼在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的加密貨幣價格崩跌後,總是有少數人能全身而退,而多數散戶卻只能承受損失?這種對「真相」的追尋,比起單純的技術介紹,更能抓住我這個略帶懷疑的台灣讀者的心。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了,畢竟現在到處都在談加密貨幣、區塊鏈,感覺好像是個全民都在參與的新時代,但內行人門道到底在哪裡,外行人又是不是人云亦云,這本書的切入角度顯然是想撥開那些華麗辭藻,直擊核心。我最近常常在想,科技的進步往往伴隨著一堆新的名詞和複雜的機制,而這些東西是不是真的像它們宣傳的那樣具有顛覆性,還是說,它只是換了個包裝、用更炫目的技術術語來包裝舊有的金融遊戲?特別是當我們看到一些所謂的「去中心化」項目,最終還是走向了中心化的控制,或者某些代幣的價值完全建立在群眾的集體信仰上,缺乏實質資產的支撐,這種「無本金融」的說法,簡直就是戳中了許多人的疑慮。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不同於坊間那些鼓吹暴富神話的論調,而是能用更務實、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分析這些新興金融工具背後的運作邏輯和潛在的結構性風險,讓讀者在面對這股數位浪潮時,能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而不是稀里糊塗地跟著感覺走。畢竟,在金融領域,「眼見為憑」往往是個陷阱,需要更深層次的理解才能避免成為最後的買單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