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外交的100個故事 (電子書)

關於外交的100個故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安邦
图书标签:
  • 外交
  • 历史
  • 故事
  • 国际关系
  • 政治
  • 文化
  • 电子书
  • 非虚构
  • 教育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今天倒運,也許明天走運,
外交總能給未來留下餘地。
 
  透過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直擊政治背後的大國博弈。
  讀國與國之間的故事,看外交家的華麗表演,有趣更有益!
 
  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
  最後都成了時事評論員和人際關係大師。
 
  外交古已有之,甚至在國家產生之前就已經有了外交的萌芽,這在外交史上通常稱為「原始外交」或「神話外交」。
 
  到了中世紀末期,義大利人成為了西方外交的鼻祖。
 
  17世紀以後,注重禮儀和尊嚴、講究持續和漸進、重視知識和經驗的法國式外交成為了主流,並且在西方外交中稱雄了300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以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計劃為標誌,法國式的舊外交演變成了美國式的新外交:由過去宮廷的、個人的、秘密的方式變成了民主的、多邊的和公開的方式。
 
  如今,越來越多的國家正在展開積極的對外交往,外交關係迎來了新的時代……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世界秩序的变迁:从维也纳到西雅图的全球治理回顾》的电子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關於外交的100個故事》。 --- 《世界秩序的变迁:从维也纳到西雅图的全球治理回顾》 导言:现代国际体系的基石与裂痕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我们生活在一个由复杂、多层次的权力结构和制度框架所塑造的世界。理解当前国际体系的运行逻辑,必须回溯其历史根源。《世界秩序的变迁:从维也纳到西雅图的全球治理回顾》是一部深入剖析自19世纪初欧洲均势体系建立以来,至21世纪初全球化治理模式(如WTO、G20等)兴起过程中,国际权力结构、制度设计及其内在矛盾演变历程的学术专著。 本书并非一部单纯的外交史或国际关系理论的综述,而是旨在通过一系列关键历史节点和制度转折点,描摹出“世界秩序”这一概念的动态演化轨迹,揭示权力分配、规则制定者及其合法性基础的深刻变革。它聚焦于两大历史分水岭:1815年的维也纳体系及其所确立的欧洲大国共识,以及19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以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为特征的治理模式所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第一部分:维也纳遗产与旧秩序的构建(1815-1914) 本书的起点设定在拿破仑战争的终点——维也纳会议。这一部分详细考察了梅特涅主导下的欧洲“保守秩序”是如何在推翻法国革命的激进主义后,建立起一套以君主制合法性、势力均衡(Balance of Power)和“欧洲协调”(Concert of Europe)为核心的国际治理模式。 我们深入分析了“协调”机制的运作方式,即大国定期磋商以维持现状的实践。这包括对奥斯曼帝国“欧洲病人”问题的处理,以及在欧洲以外地区,殖民扩张如何与欧洲内部的权力制衡交织在一起。本部分强调,维也纳体系的成功在于其对主权国家体系的确认,但其根本的缺陷在于其排他性——它本质上是一个欧洲精英俱乐部对世界事务的集中管理。我们探讨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潮如何从内部侵蚀这一体系,并最终导致了体系的崩溃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部分:两次大战间的尝试与国际联盟的局限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终结了欧洲中心论的时代,带来了“集体安全”概念的首次制度化尝试——国际联盟。本部分重点剖析了威尔逊理想主义与现实政治的冲突。我们考察了《凡尔赛条约》的结构性弱点,特别是对战败国的严苛惩罚,以及美国未能加入国联所造成的权力真空。 通过对国联应对曼朱里亚事件、埃塞俄比亚危机等重大国际冲突的案例分析,本书批判性地审视了集体安全机制在缺乏有效强制力(尤其是大国参与度不足)时,如何沦为空洞的道德呼吁。我们认为,这一时期的治理尝试,虽然在思想上具有开创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能超越“大国政治”的惯性,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第三部分: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冷战下的两极治理(1945-1989) 二战后的世界秩序建立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之上,这不仅是经济规则的重构,更是全球治理理念的深刻转变——从欧洲协调到全球性的制度建设(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本部分细致阐述了冷战如何塑造了这一时期的国际治理结构。全球秩序被分割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意识形态阵营,使得联合国在处理重大地缘政治冲突时常常陷入瘫痪。然而,在经济治理领域,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秩序,以及全球贸易的逐步开放,为后来的全球化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探讨了“依附理论”和“世界体系论”等批判性视角,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两极结构下争取发展空间的努力,以及不结盟运动的意义。 第四部分:单极时刻与新自由主义的全球治理浪潮(1990s-2008) 苏联解体标志着历史的“终结”,以及美国主导下的单极时刻的到来。本书的第四部分聚焦于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超越国家主权”治理模式的狂热追求。 我们详细审视了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金融监管的全球化趋势,以及诸如“人权高于主权”等观念的兴起。这一时期的全球治理被视为效率最大化和市场整合的典范。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科索沃干预以及G7/G8会议的分析,本书揭示了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在消除壁垒、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是如何加剧了国内不平等,并催生了对全球治理“民主赤字”的质疑。 第五部分:西雅图的钟声:对全球化共识的反思与权力重塑(2001至今) 本书的高潮和结论部分,将目光投向了21世纪初的治理危机。我们将2001年西雅图世贸部长级会议爆发的大规模抗议视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标志着被边缘化的社会和国家开始对既有的全球治理框架提出系统性挑战。 随后,我们分析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如何暴露了金融监管的全球性漏洞,并促成了G20取代G7/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论坛。这一转变象征着权力中心开始向新兴经济体转移,预示着“单极时刻”的终结。我们讨论了从地缘经济竞争的回归,到保护主义思潮的抬头,再到当前大国竞争再塑国际制度的复杂局面。 《世界秩序的变迁》最终总结道,世界秩序并非静态的契约,而是一系列不断被协商、被挑战、被重塑的权力与规则的动态平衡。理解从维也纳的君主制共识到西雅图的反全球化浪潮,是理解我们当下所处多极化、碎片化国际环境的关键所在。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宏大而精细的框架,用以审视支撑我们这个世界的制度是如何诞生、运作,又在何种力量下走向下一个形态。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安邦


  ●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現攻讀法學(國際關係)博士學位。
  ●主要研究國際關係理論、外交理論以及世界各國的外交制度和決策行為等。
  ●目前正從事有關新型關係與冷戰課題的研究。

图书目录

前言........................................................... 2
自序........................................................... 5

第一章 外交的歷史起源
1、赫爾墨斯解決金蘋果糾紛──原始社會的外交傳說................ 14
2、奧運競技化解敵對情緒──古希臘的運動外交.................... 18
3、盟友變成了敵人──奴隸制時期的脆弱聯盟...................... 21
4、凱撒大帝與「前三頭同盟」──從共和制轉變為帝制.............. 25
5、《摩奴法典》──古印度最早成書的外交理論.................... 29
6、哈布斯堡王朝的聯姻術──帝國擴張的另一種方法................ 32
7、《君主論》問世──中世紀末期義大利的王權外交................ 35
8、腓力二世的天主教帝國戰略───西班牙的外交觀................ 38
9、權傾一時的黎塞留──法國的主教外交.......................... 42
10、「外交」一詞的正式產生──艾德蒙.伯克的功勞............... 46
11、漢委奴國王金印的發現──中國國際交往的最早見證............. 49

第二章 古今中外的外交策略
12、挾天子以令諸侯──手中多一張王牌的好處..................... 54
13、赤壁之戰──以弱勝強的合作模式............................. 57
14、尋找九色鹿王──絲綢之路與商貿外交......................... 60
15、小小棋盤大有玄機──南北朝的「棋盤外交」................... 63
16、東西兩天子竟能並存──隋煬帝的隱忍外交..................... 66
17、打腫臉充胖子──隋朝創立的金錢外交......................... 69
18、讓突厥甘心臣服的「天可汗」──唐太宗的懷柔策略............. 72
19、漢文化的「西學東漸」──唐朝留學生制度..................... 76
20、鐵血與和平的不可調和──困擾俾斯麥的對外策略............... 80
21、捨小保大的利國協定──德俄的布列斯特和約................... 84
22、不以雞蛋碰石頭──國際法承認的中立國瑞士................... 88
23、原是一場正義的考驗──美國的門羅主義....................... 91
24、心口不一埋下禍根──褒貶不一的威爾遜主義................... 94
25、過分妥協等於為虎作倀──英法美的綏靖政策................... 97
26、一國獨大的杜魯門主義──東西兩大格局的誕生................ 101
27、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較量──華沙條約組織.................... 104
28、以小球推動大球──中美乒乓外交............................ 107
29、從對抗到對話──渴望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尼克森主義............ 110
30、斷交七年後復交──外交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敵人................ 113
31、中國恢復聯合國會議席位──走「第三世界路線」的成效........ 116
32、短命的阿拉伯聯合共和國──聯合名義下的霸權主義............ 119
33、雷根的導彈防禦騙局──用「星球大戰計畫」拖垮對手.......... 122
34、從凝聚競爭力到債務危機──歐盟的下坡路.................... 126
35、關於香港回歸問題的談判──「一國兩制」的由來.............. 129
36、借題發揮緩和緊張關係──朝美「跆拳道外交」................ 132
37、一棵泡菜引發夫人外交潮──陰柔的政治手段.................. 135
38、南非渴望的一塊「金磚」──金磚國家合作模式................ 138
39、烏克蘭危機正當時──北約的第二個春天...................... 141

第三章 多種多樣的外交糾紛
40、談判的威力──諸葛亮罵死王朗.............................. 146
41、晚清唯一的一場外交勝利──曾紀澤逼俄還地.................. 150
42、「世界橋樑」主權爭奪戰──巴拿馬人民的血淚史.............. 153
43、在列強的槍口下力挽狂瀾──巴黎和會主權爭奪戰.............. 157
44、一樁赤裸裸的分贓協定──凡爾賽和約........................ 160
45、一場長達三個月的利益談判──華盛頓會議與五國公約.......... 164
46、邱吉爾與鐵幕演說──點燃冷戰的導火線...................... 167
47、珍珠港事件引發的危機感──聯合國的由來.................... 170
48、大英帝國夢的破滅──邱吉爾與三環外交...................... 173
49、在質疑聲中圓滿落幕──首屆亞信峰會的故事.................. 176
50、一直拒絕古巴的美洲國家組織──美國如此對付自己的死對頭.... 179
51、「九一一」擊碎美國人的優越感──亞太經合組織的產生........ 183
52、未雨綢繆未必得來好結果──小布希的先發制人................ 186
53、牛群促進兩國交流──朝韓新型關係的里程碑.................. 189
54、匪夷所思的綁架事件──泰國驅逐朝鮮外交官.................. 192
55、用和談打破三十年僵局──英阿馬島之爭...................... 195
56、親兄弟也要明算帳──古巴呼籲朝鮮禁核...................... 198
57、禍從口中惹來外交風波──烏拉圭總統的「無心之語」.......... 201
58、竊聽觸動世界外交恐慌──美國「棱鏡計畫」事件.............. 204
59、贈禮難平奪島之怨──日俄的北方四島之爭.................... 207

第四章 風雲人物的外交軼事
60、濃縮的都是精華──晏子使楚................................ 212
61、仁德對君王的誘惑──屈完勸服齊桓公........................ 215
62、感同身受才有說服力──燭之武退秦師........................ 218
63、挑釁反有理──巧舌如簧的子產.............................. 221
64、古人千金買骨──燕昭王復仇的故事.......................... 224
65、唇亡齒寒──宮之奇勸誡虞君................................ 227
66、猜忌是對外關係的致命傷──子貢亂四國...................... 230
67、完璧歸趙不辱國威──藺相如舌戰秦王........................ 234
68、一面之詞定勝負──范雎與長平之戰.......................... 238
69、讓自身成為一件商品──蘇秦的合縱.......................... 241
70、提前挖對手牆腳──公孫衍的深謀遠慮........................ 245
71、他讓趙國走向衰亡──大器晚成的龐煖........................ 248
72、解圍還得靠美女──差點被俘的漢高祖........................ 251
73、漢朝皇室竟遭匈奴侮辱──單于戲呂后........................ 254
74、一介女流阻止一國滅亡──中國首位女外交官馮嫽.............. 257
75、困居十年堅守使命──張騫出使西域.......................... 260
76、貝加爾湖邊的氣節──蘇武牧羊.............................. 264
77、弱女子換來半世紀的和平──昭君出塞........................ 267
78、西域六十五年後的回歸──漢朝功臣班超...................... 271
79、賠了夫人又折兵──悔恨的孫權.............................. 274
80、苦心經營卻成泡影──一代賢后文成公主...................... 278
81、強國才有外交──差點改變印度版圖的王玄策.................. 282
82、以佛教搭起東西文化橋樑──玄奘和鑒真...................... 285
83、宋朝文人在遼國的高級禮遇──宋遼文化交流.................. 289
84、虎口奪食四度議和──兩宋使臣王倫.......................... 293
85、中國第一位漫遊歐洲的旅行者──列班.掃馬.................. 297
86、弘揚國威背後的心機──鄭和七下西洋........................ 301
87、兵變解決國土危機──與明朝交好的朝鮮太祖李成桂............ 304
88、穿行在大國之間的美人心計──明成皇后上位史................ 307
89、周旋於列強之間的梅特涅──駐外使者的協調作用.............. 310
90、李鴻章的餐桌軼事──努力國際化的清廷外交.................. 314
91、民國第一夫人轟動全美──宋美齡讓求援變成合作.............. 317
92、用生命換來國家獨立──甘地與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320
93、餐桌上的談判高手──擅長調動氣氛的邱吉爾.................. 324
94、解救數千猶太人的外交官──「日本辛德勒」杉原千畝.......... 327
95、政治或許可以純潔──中美和平大使季辛吉.................... 330
96、熊貓留洋記──美國總統尼克森的旁敲側擊.................... 333
97、強勢女政客的精神支柱──柴契爾夫人的手提包................ 336
98、獲得諾貝爾獎的悲劇英雄──戈巴契夫與辛納屈主義............ 340
99、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外交官──科菲.安南...................... 343
100、不僅是一枚胸針──歐布萊特的首飾含意..................... 347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56024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7MB

图书试读

前言

外交大不易

  在中國古代,對外交的最初定義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換句話說,只要是兩個人的地方,就會有外交行為。

  其實仔細一想,但凡今日人類的某種行為,都可以在原始社會找到存在的痕跡。

  那麼,外交一詞該做何解?

  據中國古代解釋,外交可分為這樣幾種意思:人際交往、一國之內的某種勢力相互勾結或人臣私見諸侯,又或者可做名詞使用,指外國、國際上的活動。

  而在西方國家,外交一詞最早誕生於古希臘,後由十八世紀的愛爾蘭政客艾德蒙.伯克正式定義為「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且由一國領導人或外交機構進行的活動」。自此以後,國際上普遍認同了這個解釋,形成了今日人們對外交較為統一的理解。

  在諜戰電影或揭秘政場的電視劇裡,人們經常會看到外交家目光炯炯、舌燦蓮花,將對手逼得啞口無言、理屈詞窮,然後無不感嘆地讚嘆一句:這真是一項頭腦與頭腦之間的較量啊!

  非也!

  你以為外交就這麼簡單?就像國外領導人發來一段賀詞、打一通電話那樣,輕鬆將外交關係搞定?

  當然不是。

  在刀光劍影的古代,外交可是一項危險的差事,一國派去的使者經常是去了就去了,永遠回不來,一條小命被埋在異國他鄉,著實悲慘。

  就算不被殺,負責和談的使臣也是歷盡艱辛,比如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宰相子產,他需要負責運送昂貴的物品去進貢,這一路得防搶防盜不說,到了晉國還不讓他見晉平公,憋了一肚子委屈都沒辦法訴說。

  另有西漢的張騫、蘇武,出使其他國家,結果對方並不客氣,將兩人一扣就是十幾年,不僅遠離故鄉,且生活條件惡劣,實在考驗當事人的毅力。

  還有金枝玉葉的公主們,為了化身「和平使者」,不得不委身下嫁,甘心將自己的餘生置於淒苦的困境中,搞得身心俱疲,令人甚是同情。

  外交官或首腦在執行外交任務時,還會遭遇到各種危險情況,比如柴契爾夫人,她下榻的酒店就曾被炸彈襲擊過,導致她日後都要在手提包裡準備一支手電筒以備無患。

  至於美國總統,大家都應該很熟悉那部著名的電影《空軍一號》,並為「空軍一號」卓越的抗打擊性能讚嘆不已。可是話又說回來,為何「空軍一號」要裝備防導彈雷達呢?如此一想,是否覺得很危險?

  最後要說的是,任何一種外交都缺少不了當面溝通,因為這是最能達到目的的一種談判方式,而從一國前往另一國,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並做足充分的磋商準備。如中國香港的回歸問題,中英兩國就談了近三年,這前前後後的辛苦,恐怕不是打幾句口水仗所能完成的。

  總結下來,外交官和領導人們非常辛苦,但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努力,才產生了本書中一個個與眾不同的外交故事。

  讀者朋友且細細品讀,看那些歷史將如何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書光看書名就讓人充滿好奇心,坦白說,我對外交事務的了解,大概就停留在新聞報紙上那些頭條,國際間的拉鋸戰、元首互訪,總覺得離我們日常生活太遙遠了。我一直認為,外交這塊領域,大概是學者專家們的專屬領域,充滿了晦澀難懂的專有名詞和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所以,當我看到這本「關於外交的100個故事」時,心裡其實有點期待,但更多的是擔心,擔心它會不會又是一本堆砌史料、枯燥乏味的教科書。畢竟,要在一本書裡濃縮一百個關於「外交」的故事,內容的取捨和敘事的手法就顯得特別關鍵。我比較希望它能像說書人一樣,把那些看似遙不可及的國際事件,用一種很貼近人情味的方式講出來,讓我們這些對國際關係門外漢也能聽得懂,並且產生共鳴。畢竟,外交不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藝術嗎?如果能透過這些故事,讓我們理解到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下的思維差異,或許對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外國朋友交流時,也能有所啟發。

评分

談到「外交」,對很多台灣人來說,總有一種複雜的情感在裡面,它既是一種無奈的現實,也是一種對國際尊重的渴望。我非常好奇,在挑選這一百個故事時,作者是如何選材的?會不會特別側重於那些與台灣處境有間接或直接關聯的案例?例如,那些關於小國如何運用巧妙的外交手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往往具有特別的啟示意義。我希望書中能包含更多關於「非典型」外交的案例,而不是只有那些美蘇大國之間的對決。真正的外交智慧,往往體現在那些邊緣化的國家如何運用創意和韌性,在國際舞台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如果這本書能帶給讀者一種「外交不只是強權的遊戲,也是智慧的展現」的信念,那它就成功地完成了對我們這群普通讀者最好的教育意義了。

评分

身為一個習慣透過網路獲取資訊的台灣讀者,對於閱讀習慣的轉變是很明顯的,我越來越難靜下心來啃那些長篇大論的分析。這也讓我對「故事」的形式特別依賴,因為故事天生帶有戲劇張力,能快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我猜測,這本集結了百個故事的書,應該會採用一種快速切換場景、高潮迭起的敘事節奏。我的顧慮在於,為了追求故事性,會不會犧牲了外交事件的嚴肅性和準確性?畢竟,外交議題牽涉到國家主權和人民福祉,馬虎不得。我希望作者在講述這些故事時,能夠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保持生動有趣,讓人一口氣讀完,同時又必須對歷史事實負責,不能為了戲劇效果而扭曲了事件的本質。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這本書無疑會成為一本非常耐讀且具有啟發性的作品,值得推薦給所有關心台灣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參考。

评分

這本書的厚度雖然看起來挺可觀的,但它真正的價值或許不在於篇幅,而在於它如何將那些冰冷的國家政策,轉化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情境。我總覺得,很多關於國際關係的書籍,都太過於宏觀地討論「國家利益」和「戰略佈局」,聽起來就很沉重。但實際上,歷史的轉折點,往往就發生在某次關鍵的餐會、某次不經意的眼神交流,或是某個在緊要關頭做出的個人決定上。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捕捉到這些「人味兒」的細節。例如,某次關鍵談判桌上,某個領袖為了展現誠意,悄悄做了一個小小的、不符合禮儀卻充滿善意的舉動,最終促成了和平。如果書裡能多呈現這類「臺面下」的故事,那對我來說,比單純背誦條約內容來得更有吸引力。畢竟,我們在台灣生活,對於國際能見度和周遭環境的變化是很有感的,我們渴望知道那些影響我們生活遠方的決策,背後究竟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角力與掙扎。

评分

老實說,現在市面上充斥著大量的資訊,每一天都有新的國際新聞轟炸著我們,我常常感到一種資訊的焦慮感,不知道該相信誰的說法,更別提去深究其背後的脈絡了。因此,我對這本「故事集」的另一個期望,是它能否提供一個更清晰的歷史座標系。外交故事,如果能按時間順序或者主題分類得宜,或許就能讓我們這些讀者在腦中建立起一條「外交演進史」的脈絡。我希望它不只是零散的軼事集合,而是能透過這一百個案例,讓我們看到國際規範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或者說,那些所謂的「國際準則」,在不同時代是如何被詮釋和挑戰的。從古代的烽火狼煙,到現代的網路戰略,中間的轉變是什麼?如果能藉由這些故事,讓我們對「現在」的外交處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遠遠超越了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變成一種「世界觀的建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