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鼠的祕密基地 (電子書)

實驗鼠的祕密基地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羅伯特‧歐布萊恩
图书标签:
  • 實驗鼠
  • 祕密基地
  • 兒童文學
  • 冒險
  • 動物
  • 友誼
  • 想像力
  • 電子書
  • 童話
  • 成長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7年度臺北市國小兒童深耕閱讀計畫好書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新生閱讀推廣計畫」推薦選書入選書單(國一組)
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
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書籍
路易斯.卡洛書架獎
美國馬克吐溫圖書獎
西北太平洋青少年精選圖書獎
美國麻薩諸塞州童書獎
「好書大家讀」選書
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

  「我們就好像跳蚤依附在狗背上生活一樣,如果狗溺水了,跳蚤也會跟著淹死。」

  這是一群被科學實驗出高度智商的老鼠,他們能閱讀、懂書寫,甚至了解使用電器與建築原理。

  意外發展出的文明生活固然舒適,卻同時將他們帶往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當他們懂得越多,也越感到不滿足……

  人物介紹

  傅太太
  住在農夫費吉本菜園中的田鼠,擁有四個小孩的單親媽媽,為了小兒子「小提」的病以及「搬家日」苦惱不已。

  艾吉先生
  艾吉先生是隻白色的田鼠,也是大家的醫生。他的診所位在農莊對面的舊農舍下,會用空地中長出的種子、花朵及地下根、莖,提煉藥水跟藥粉。

  賈若米
  一隻年輕的烏鴉,當他被緞帶纏在鐵絲上時,傅太太救了他一命。為了報恩,賈若米揹著她去找貓頭鷹求助。

  賈斯汀
  原本是普通的老鼠,被抓去科學院做生物實驗後,成為擁有閱讀、書寫能力、體格強壯,智力不輸給人類的實驗鼠。個性勇敢又富有群眾魅力。

  尼克
  與賈斯汀一樣是實驗鼠,因年紀較大而成為團隊中的領導者。

  費吉本
  費吉本農場的主人,也是小龍的飼主。當他開始為春天的來臨預備犁田時,就是傅太太得搬離菜園的日子。

  小龍
  農夫費吉本養的貓,有著橘白相間的皮毛跟毛茸茸的粗尾巴。跳起來殺敵的時候,會發出高亢的號叫聲,把敵人嚇得動彈不得。

  *適讀年齡:10歲以上
好的,以下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夜幕下的迷宫》的虚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不涉及您提供的“實驗鼠的祕密基地 (電子書)”的内容。 --- 图书名称:夜幕下的迷宫 (The Labyrinth Under the Nightfall) 作者:艾莉森·文森特 (Allison Vincent) 体裁:哥特式悬疑 / 心理惊悚 出版社:苍穹文学社 (Celestial Press) 出版日期:2024年秋季 --- 【图书简介】 《夜幕下的迷宫》是一部关于记忆、幻觉与被遗忘的家族历史的深刻探究,它将读者带入一个被浓雾和永恒的阴影所笼罩的古老庄园——黑木庄园(Blackwood Manor)。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鬼屋故事,而是一场关于自我认知与外部现实之间界限的残酷拉锯战。 故事的中心人物是伊芙琳·哈珀(Evelyn Harper),一位才华横溢却内心破碎的建筑修复师。伊芙琳的童年记忆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空白,一段关于她母亲神秘失踪的、被压抑的空白。当她收到一封来自远房叔祖父的遗嘱信函时,她被告知继承了位于苏格兰高地深处的黑木庄园——一座在当地传说中被诅咒的维多利亚式巨型建筑。 伊芙琳起初认为,回到这座庄园只是为了完成遗嘱中的修复工作,从而获得继承权。然而,一旦踏入那扇由铸铁制成的、布满苔藓的大门,她便坠入了一个无法用逻辑解释的现实漩涡。 黑木庄园本身就是一本活着的书,其结构复杂得令人发指。长廊蜿蜒曲折,房间的布局似乎在夜深人静时自行重组。墙纸上的花纹在烛光下扭曲成隐晦的符号,而壁炉中永不熄灭的微弱火光,似乎在低语着那些不该被唤醒的秘密。 伊芙琳的到来并非巧合。庄园的管家,沉默寡言的亚瑟·克朗普顿(Arthur Crompton),一个眼神中藏着千年秘密的老人,接待了她。亚瑟的行为充满了矛盾:他既是庄园的守护者,似乎又在小心翼翼地引导伊芙琳走向某些她本不该看到的东西。他口中的“庄园的规则”,比任何法律都更令人感到敬畏。 随着伊芙琳开始她的修复工作,她发现自己不仅仅是在修复建筑结构,更是在挖掘被时间掩埋的家族病史。她开始接收到一些来自“内部”的信号:墙壁内微弱的敲击声,半夜在镜子中闪现的陌生面孔,以及最令人不安的——她童年时期的玩具,那些早已被认为遗失的、雕刻着古怪面容的木偶,正被整齐地摆放在她卧室的梳妆台上。 作者文森特运用了极其细腻且富有压迫感的笔触,将哥特式氛围营造到了极致。庄园里弥漫着潮湿泥土、腐烂木材与旧式香水混合的独特气味,读者几乎可以感受到那冰冷潮湿的空气紧贴在皮肤上的感觉。叙事结构采用了多层视角,穿插着伊芙琳在修复过程中找到的、她母亲留下的日记碎片。这些日记揭示了一个令人心惊的事实:她的母亲并非“失踪”,而是主动“躲藏”起来,躲避的似乎是庄园本身,或者说是庄园所代表的、世代相传的“黑暗遗产”。 【核心悬念与主题】 故事的核心疑问在于:伊芙琳所经历的一切,究竟是庄园的鬼魂在作祟,还是她自己童年创伤的投射?《夜幕下的迷宫》深入探讨了“记忆的不可靠性”这一主题。伊芙琳发现,她所依赖的理性思维在她探索庄园深处时变得越来越脆弱。她越是试图用建筑学的逻辑去解析那些超自然现象,就越是被卷入更深的迷雾。 庄园的地下一层,一个被家族成员称之为“根源室”(The Root Chamber)的地方,成为所有线索的汇聚点。传闻那里藏着黑木家族百年来积累的财富与禁忌知识。伊芙琳必须解开一系列复杂的谜题——包括基于古天文学的房间排列、需要用特定的乐器演奏的乐谱,以及对庄园历史中三位关键女性命运的重现——才能找到通往根源室的路径。 然而,每解开一个谜题,伊芙琳似乎就失去了一部分自我。她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就是当年那个失踪的母亲的“重演”,或者,她才是那个被设计好要永远困在这座迷宫中的“祭品”。 【文学价值与风格】 艾莉森·文森特在这部作品中展现了对经典哥特文学(如勃朗特姐妹和爱伦·坡)的深刻理解,并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心理惊悚的元素。她的文字既有古典的华丽与沉重,又不失现代叙事的紧凑与节奏感。特别是对光影、空间结构和声音的描写,达到了令人窒息的艺术高度。 读者将在通篇阅读中体验到一种持续升级的、微妙的焦虑感。真正的恐惧并非来自突然的跳跃惊吓,而是源自于对自身判断力的怀疑,以及对“家”这个概念被彻底颠覆的绝望。 《夜幕下的迷宫》是一部献给那些热爱复杂谜题、沉迷于被遗忘的历史、并愿意跟随主角深入人性幽暗角落的读者的佳作。当最终的真相浮出水面时,读者会发现,最令人恐惧的迷宫,或许从来不在石头和灰泥之间,而是在我们自己破碎的心灵深处。 --- 【推荐读者】 喜爱《蝴蝶梦》(Rebecca)的哥特氛围,对家族秘密和压抑历史着迷的读者。 追求深度心理描写和非线性叙事结构的悬疑小说爱好者。 对建筑学、符号学和维多利亚时代美学感兴趣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羅伯特‧歐布萊恩(1918-1973)


  美國著名的作家兼記者,1918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從羅切斯特大學取得英語碩士學位,先後在《美國新聞週刊》、《國家地理》等重要報章雜誌擔任編輯和記者,於1973年逝世。

  歐布萊恩的兒童文學作品中,以《實驗鼠的祕密基地》最為著名,於1971年出版後獲得許多文學獎項,如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1972)、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書籍(1972)、路易斯.卡洛書架獎(1972)、美國馬克吐溫圖書獎(1973)、西北太平洋青少年精選圖書獎(1974) 、美國麻薩諸塞州童書獎(1978)等。

譯者簡介

齊若蘭


  臺大外文系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校區新聞碩士,曾任職好時年出版社、天下雜誌、康健雜誌,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作包括《真希望我20歲就懂的事》、《愛因斯坦的孩子》、《數學高手特訓班》、《毒舌頭與夢想家》等。
 

图书目录

為什麼要閱讀一流的文學作品? 002
這本書是誰寫的?   006
認識故事裡的靈魂人物   008
小提生病了   012
艾吉先生   022
烏鴉與貓   030
費吉本先生的犁   037
還剩五天    043
賈若米報恩    049
樹洞裡的貓頭鷹    055
去找老鼠幫忙    062
玫瑰叢中的祕密    071
盡忠職守的布魯托    078
在圖書室中    086
小田鼠伊莎貝拉   095
給小龍的藥粉 102
市場驚魂夜 110
關在籠子裡 117
走迷宮 126
我們就這樣學會認字 135
逃亡的日子 145
邦尼費莊園 160
洞穴中的工廠 167
玩具修理匠   178
荊棘谷中的夢土   186
被逮住了   199
七隻死老鼠   208
逃出鳥籠   216
參加老鼠大會   229
某某博士   240
結語   25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11728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7MB

图书试读

序言

這本書是誰寫的?


  羅伯特‧歐布萊恩(Robert C. O’Brien ,1918-1973),本名羅伯特‧萊斯利‧康禮(Robert Leslie Conly)美國著名的作家兼記者。一九一八年生於紐約布魯克林,於羅切斯特大學取得英語碩士學位後,先後在《美國新聞週刊》、《國家地理》等重要報章雜誌擔任編輯和記者,於一九七三年逝世。

  一九六○年中期,四十五歲時歐布萊恩因罹患青光眼,在無法開車的情況下,他搬至公司附近居住,因此有了額外的時間從事寫作。第一部小說《銀冠》,描寫一個撿到一頂銀色皇冠的女孩,突然間失去了她的家人,為了尋求幫助,她孤單地踏上一場艱辛的旅程。雖然在部分劇情鋪陳上略顯拖延,且結局的描寫不夠完整,但寫作風格在危險與暴力的氛圍中已流露出他創作的潛力。第二部小說《實驗鼠的祕密基地》獲得紐伯瑞文學獎,而第三部小說則於他五十五歲逝世前幾近完成,他的太太及女兒根據他的筆記完成最後幾章,在一九七五年以羅伯特‧歐布萊恩的筆名出版。

  歐布萊恩的作家生涯雖然短暫,但其作品備受矚目與讚賞。或許是因為《國家地理》雜誌並不鼓勵職員在工作外以個人名義寫作,他極少對外公開個人資訊,即或《實驗鼠的祕密基地》贏得了兒童文學界極為重要的獎項──紐伯瑞文學獎,歐布萊恩也只請他的編輯代替他參加頒獎典禮。

  歐布萊恩的作品在奇幻與現實的情境結合中,構築出一個可信度極高的世界,儘管逝世近四十年仍能捕獲現代讀者的想像力並引發讀者對自然、文明與生命的省思。而歐布萊恩的兒童文學作品中,以《實驗鼠的祕密基地》最為著名,於出版後獲得許多文學獎項,如一九七二年紐伯瑞文學獎金牌獎、一九七二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書籍、一九七二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一九七三年美國馬克吐溫圖書獎、一九七四年西北太平洋青少年精選圖書獎、一九七八年美國麻薩諸塞州童書獎等。並於一九八二年改編成動畫電影「尼姆的祕密」。

導讀

窺探人鼠之間:實驗鼠的祕密基地


  在人類發展史上,與老鼠的糾葛始終佔有歷史一席:中世紀的歐洲,黑死病的流行使老鼠成為人人得而誅之的共同敵人;在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倉鼠卻又是英國小孩最常豢養的可愛寵物(此風延續至今);而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上,人類對於疾病的突破,也多虧無數老鼠慷慨捐軀。人類與老鼠長久以來既相厭又相依的矛盾關係,好似那想壓抑卻又不斷復返的記憶,只能不斷書寫人鼠關係。

  《實驗鼠的祕密基地》書中的角色組合和重要情節插曲,讀來有種似曾相識的熟悉,好似英國版《小兔彼得》故事的美國篇續集,兔子老鼠雖然易角,但書中也說兔鼠同源,原本即是一家親。在英國作家波特小姐的筆下,兔太太家比起她那神氣活現的兄長班傑明父子,寡母獨自拉拔四兒的生活並不容易,僅靠賣點煙草勉強維繫;偏偏獨子彼得又不爭氣,在麥先生的菜園闖禍連連;小命雖保,但裡子面子盡失,更傷及元氣。波特小姐的童書輕薄卻精悍,短短數語便犀利直點存在英國社會的階級差異。而故事轉到美國作家歐布萊恩的筆下,《實驗鼠的祕密基地》少了些拐彎抹角的刻薄,取而代之的是美國文化特有──或者說戰後美國童書格外強調的圓滿、溫馨。君不見書中的傅太太一家有難,先夫拜把兄弟二話不說、全員盡出、一路助挺到底;好個江湖道義、美國人情。

  再從此書的創作背景言之,此書初版於一九七一年,七○年代是美國生物基因工程研究領域屢有突破的輝煌時期,為當代後人類時代的到來奠定基礎。生物基因工程的發展,對人類有哪些影響?本書可視為歐布萊恩於七○年代對於生物基因工程研究前景的勾勒想像。書中原本作為人類實驗客體的老鼠,從暗中觀聽人類舉止的模仿中,竟發展出等同人類的智慧,因此計畫脫離人類宰制、創造國度;並有鑑人類墮入資本主義消費文化所產生的積弊,極力避免重蹈人類文明發展的覆轍。這群老鼠在未經實驗之前,原本受制於人類,是人類的屬民,但經過實驗改造,搖身/昇成為具有思想與行動能力的鼠國主體,此一從屬民到鼠民的立國工程是否得成,故事結尾沒有提供明確答案,但透過看似美好卻充滿烏托邦色彩的描寫,預示了他們的未來。

國立中興大學外文系專任副教授 劉鳳芯

用户评价

评分

欸,最近在找一些新奇的读物,看到好多人都在推一些非虚构类的生活观察,或者是一些很硬核的科普书,老实说,我本来对这些没什么太大感觉,总觉得有点枯燥。但是最近偶然翻到一本,名字听起来就挺吸引人的,那种带着一点神秘色彩的标题,会让人忍不住想点进去看看。记得当时点开简介的时候,就觉得里面的叙事风格很特别,不像那种流水账式的介绍,反而是用了一种很生动的、有点像是跟你聊天一样的口吻,把一些很学术或者很专业的东西,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讲出来,感觉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花了不少心思,不是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感觉。重点是,它好像把一些我们平时生活中可能会忽略掉的小细节,用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解读了,看完之后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尤其是一些关于日常生活习惯的探讨,真的会让人反思自己过去的一些行为模式,觉得“原来是这样啊!”这种阅读体验真的很棒,非常推荐给喜欢深度思考但又怕看太硬的读者。

评分

说真的,现在市面上的书啊,太多都是老生常谈,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套理论,读了几页就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我就是那种很挑剔的读者,如果作者的文笔没有点“料”,我是真的看不下去。但这次接触到的这本,它的文字功力绝对是顶尖的,完全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腻和精准。它在描述事物的时候,那种画面感超强,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读起来有一种很高级的质感。而且,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看得出来下了功夫,章节之间的衔接非常自然流畅,逻辑线索清晰得让人佩服,根本不会出现那种读到一半就找不到重点的窘境。那种循序渐进的引导,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带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观里。对于我这种对叙事节奏要求很高的人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近乎完美的,可以说是一本值得收藏,时不时拿出来品味一下的佳作,绝对不是那种读完就丢的快餐读物。

评分

坦白讲,我很少对一本书有这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看世界”的滤镜。我们活在自己的惯性思维里太久了,总觉得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本书却能用一种近乎“去魅”的方式,把那些习以为常的东西彻底解构给你看。它不是那种贩卖焦虑的书,而是真正地在教你如何更敏锐地观察你周围的环境,如何用更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那些被社会默认的规则。尤其是在某些跨学科的知识碰撞上,处理得极其巧妙,完全没有生硬的拼凑感,反而激发出了一种“原来如此,可以这么联想”的兴奋感。这种能从根本上改变你看待事物的角度的书,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书籍,值得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它的每一处用心。

评分

我通常比较偏爱那种能够引发我强烈好奇心的书籍,那种能让我一头栽进去,然后一直读到半夜都不想停下来的书。这本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钩子”特别多,你以为它要讲A了,结果一个转折又带到了B,但B的内容跟A又是那么的环环相扣,让人根本无法预测下一步的发展。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信息时的那种平衡感,既要保证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又不能让读者感到信息过载。它成功地把一些复杂的主题拆解成了易于消化的知识点,而且穿插的那些小故事或者案例分析,简直是神来之笔,让原本可能有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非常接地气。对于想要拓展知识面,但又不想啃大部头的人来说,这简直是救星。读完之后,我甚至有种冲动,想去找作者的其他作品来看看,这种能持续激发读者探索欲的作者,实在太难得了。

评分

说到阅读体验,这本书在装帧和排版上也绝对是加分项,虽然我主要看的是电子版本,但即便是在屏幕上,那种阅读的舒适度也远超预期。整体的排版呼吸感很好,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控制都体现了出版方的专业和对读者的尊重,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不会有明显的疲劳感。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本身,有一种很独特的“魔力”,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消遣,而是像一个在你脑海里埋下的小小种子,时不时会冒出来一些新的想法和联结。它成功地在“娱乐性”和“知识性”之间找到了一个黄金平衡点,让你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吸收了大量的有效信息。对于我这种时间零碎,但又要求阅读质量的现代人来说,这绝对是通勤路上、睡前时光的最佳伴侣,强烈推荐给追求高品质阅读体验的各位。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