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蔬食:超過200道你不知道的人氣蔬食料理推薦! (電子書)

豐蔬食:超過200道你不知道的人氣蔬食料理推薦!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定豐/文字.攝影
图书标签:
  • 蔬食
  • 素食
  • 健康饮食
  • 料理
  • 食谱
  • 烹饪
  • 美食
  • 丰蔬食
  • 人氣料理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蔬食吃什麼?

暢銷作家、美食家田定豐跟你一起走遍大街小巷,

發現好好吃蔬食的新生活型態!

 基於一個讓世界更美好的價值信仰,

就從一周吃一天的蔬食開始!

 

本書推薦了中式、西式、異國料理、CAFE、甜點、冰品……等各式各樣的蔬食,從街頭小吃到私廚料理,收錄73家美食店,超過200道人氣蔬食料理,近400張刺激味蕾的攝影照片,充分滿足我們「哪裡可以吃到好吃的蔬食?」的疑問,跟著豐哥一起,你會發現這些「隱藏版美食」,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豐蔬食的why、when、where、how──

 [為什麼要吃蔬食?]

一般人的印象就是覺得葷食比較豐盛,會認為世界上有這麼多美食可以享受,為什麼要「放棄」?事實上蔬食是讓世界變好的其中一個方向,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蔬食變成眾多美食的選項之一,世界就會開始美好了,就這麼簡單。

 [什麼時候開始吃蔬食?]

這是田定豐最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而每當被問及這個問題時,他都會想起二十多年前,那段黑色的日子。但他並不害怕想起那段日子,就是因為有那些經歷,他轉而開始吃素,成就了現在的他──一個更好版本的自己。

     「從我決定吃素的那一天起,從未有一天動搖過我的決心,在這近二十年的時光中,這一項堅持漸漸內化成了我的動力,一點一滴改變了我,擺脫了過去金童的標籤、變得踏實。我的失眠、憂鬱症不知不覺地不藥而癒,而這一切改變的起始,來自我從未給自己制約,因為制約形成秩序,秩序會框架住人。而吃素的過程中,我不僅真正得到了自由,更清楚我應該去做的事,從此變得踏實,不再漫無目的。」

[去哪裡吃蔬食?]

我常在臉書上分享我今天去了哪一家餐廳,吃了什麼好食,臉書上的朋友一看都會嚇一跳,紛紛留言問:「原來你吃素?」或問:「真的嗎?你吃的這些全是素的?」很多人都覺得很意外,為什麼素食可以吃出這麼多的變化,而且我是如此地享受在其中,還有很多肉食主義者也被吸引,除了好奇也躍躍欲試。」

    想嘗試改變飲食方式的時候,就像堅持做一件事,能堅持下去就是一種意志力的展現。我們的意志力可以展現在生活中其他的部分,可以改變很多事情的結果,我們可以從吃蔬食這種小事開始嘗試。

[營養均衡怎麼辦?]

我們不是一定要去一家店或餐廳吃每一餐,道理很簡單,注重平衡而已。我今天一天大概吃了什麼,或沒吃到什麼,自己會知道,這一點是值得注意的事。很多人會誤解吃素的人營養不夠,其實剛好相反。我的感覺一直都很敏銳,會提醒自己要注意營養。當我們意識到「營養均衡」的時候,我們就會找出讓營養均衡的辦法。

    很多人會強調:「我不是吃素的」、「我不要吃素」或有一些人會認為「吃素吃不飽」、「吃素很單調」等,然而當一家店不標榜素食的時候,我們去吃了就單純覺得這家店好吃,一般人看著菜單選擇咖哩烏龍麵、麻辣烏龍麵……直接就做選擇了,只因為每一道看起來都「很好吃」,跟它是素、是葷無關,是不是很有意思?

探索味蕾的無限可能:精選世界經典與創新融合的烹飪聖典 書籍名稱: 寰宇饗宴:從傳統到前衛的味覺旅行與烹飪技藝精華 (精裝典藏版) 作者群: 國際知名美食評論家 [陳偉倫]、米其林星級主廚 [伊莎貝拉・里維拉]、資深食品科學家 [佐藤健吾] 聯合編撰 頁數: 880 頁(全彩印刷,附錄詳盡) 裝幀: 硬殼精裝,附絲帶書籤及可拆卸食譜索引卡 --- 內容概述:一場跨越地域與時代的味覺史詩 《寰宇饗宴:從傳統到前衛的味覺旅行與烹飪技藝精華》並非僅是一本食譜集,它是一部關於人類飲食文化演變、食材科學解析及極致烹飪哲學的百科全書。本書旨在引領讀者超越日常的餐桌界限,深入探索全球飲食版圖中最具代表性、最富爭議性,以及最具前瞻性的烹飪實踐。 全書結構嚴謹,分為五大宏觀章節,每個章節都配有大量的歷史考證、技術分解圖表,以及由頂級攝影師耗時兩年於世界各地拍攝的紀實照片。 --- 第一部:古老智慧的重現——失落的烹飪傳統 (約 200 頁) 本部分著重於挖掘和重現那些在現代工業化浪潮中幾乎失傳的、依賴精細手工藝和地方知識的古老烹飪技術。我們相信,最深刻的風味往往隱藏在最簡單的、與自然共生的方式之中。 核心內容聚焦: 1. 地中海日曬與發酵的藝術: 深入研究西西里島陳年海鹽的製作工藝,以及克里特島橄欖採收後 24 小時內冷壓取油的極致標準。介紹如何利用古羅馬時代的陶罐進行低溫慢醃,重現失傳的「加侖風味」(Garum)替代品——以魚露為基底,融合地中海香草和柑橘皮的發酵調味料。 2. 東方山脈的煙燻與窖藏: 探討喜馬拉雅山區部落利用特定樹種(如杜松和樺木)進行長達數週的低溫煙燻技術,以保存高海拔地區特有的野生菌菇和肉類。詳述中國雲貴地區利用竹筒和石灰岩洞穴進行天然發酵的酸菜製作,及其對腸道健康的深遠影響。 3. 失落的香料之路: 追溯香料貿易歷史中的關鍵節點,例如威尼斯和馬六甲,並專門闢出一章,詳解「香料的平衡」——如何透過精確研磨和混合比例,重現文藝復興時期貴族宴會上對異國香料的追求。 4. 傳統烘焙科學: 剖析傳統柴火窯爐的熱傳導機制。示範如何通過控制窯壁的濕度和碳化程度,烘烤出擁有「呼吸感」的古老穀物麵包(如斯佩爾特小麥)。 --- 第二部:分子解構與極限重組 (約 180 頁) 此章節是本書的技術核心,由食品科學家佐藤健吾博士主筆。它探討了烹飪藝術如何與現代科學接軌,特別關注食材結構的改變、風味分子提取以及質地工程學。 核心內容聚焦: 1. 流變學在廚房中的應用: 詳盡解釋澱粉、蛋白質和脂肪在加熱過程中發生的分子結構變化。首次公開高級餐廳中用於控制醬汁「掛壁感」的關鍵流變學參數(如布氏黏度指數)。 2. 低溫慢煮的化學突破: 不僅介紹基礎的舒肥法(Sous Vide),更著重於利用精密溫控來誘發特定風味物質的產生。例如,如何將牛肝菌加熱至 58°C 保持 72 小時,以最大化「馬斯卡酮」(Muscone)的釋放,從而達到傳統爆炒無法企及的深度。 3. 萃取與濃縮技術: 詳細介紹超臨界流體萃取(SCF)在香草油和天然色素提取中的應用。展示如何使用旋轉蒸發儀(Rotovap)在家用環境中,製作出澄清、高純度的風味水和植物精華液,應用於分子料理的「澄清湯」製作。 4. 質地對比的工程學: 探討「酥脆」的定義。從氣泡結構到濕度控制,教導讀者如何利用異麥芽寡糖和麥芽糊精,創造出結構穩定、入口即化的「脆片」與「泡沫」。 --- 第三部:全球頂級主廚的「非主流」哲學 (約 250 頁) 本章是本書的亮點,記錄了對全球五大洲十位標誌性廚師的深度訪談和實地考察,他們的作品挑戰了傳統定義,開創了新的美食流派。 案例精選(不包含任何素食或純植物性料理的介紹): 1. 北歐的極簡主義與海洋的憤怒: 專訪挪威主廚奧拉夫・漢森,他如何使用冰塊、極光下的雪水,以及來自深海熱泉口的微生物來「醃製」魚類,創造出極端純淨而強烈的海洋風味。 2. 墨西哥瓦哈卡州的「黑金」秘境: 深入探討頂級墨西哥主廚如何掌握多達 30 種不同種類的辣椒,以及複雜的烘烤、搗碎和與可可豆的結合過程,來製作極為濃郁且層次豐富的「摩蕾醬」(Mole Sauce)。 3. 日本懷石料理的「無常」美學: 追蹤京都一位堅持傳統的料理大師,他如何根據當日清晨的微風和光線來決定食材的擺盤角度,展示「一期一會」精神在烹飪中的具體體現,特別是關於「高湯(出汁)」的純淨標準。 4. 南非的「土地與火」: 介紹開普敦主廚如何利用古老的「巴博蒂」(Braai)烤法,但將其進化為利用不同木炭(如國王木和果木)的組合,精確控制肉類內部溫度與外部焦糖化的完美平衡。 --- 第四部:食材的倫理與可持續性前沿 (約 150 頁) 本書強調,偉大的烹飪必須建立在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之上。本部分探討了如何負責任地採集、養殖和利用珍稀資源。 核心內容聚焦: 1. 瀕危物種的替代方案: 聚焦於尋找傳統上被過度捕撈的魚類(如藍鰭金槍魚)的風味替代品,並研究如何透過精確的風味模擬技術(Flavor Mimicry),達到相似的口感和鮮味(Umami)。 2. 微生物的廚房管理: 探討如何在家中安全地培養和利用專門的酵母菌種,用以強化肉類的熟成過程(Dry-Aging),以及利用霉菌在特定乳製品中發揮的風味作用。 3. 零浪費的極致藝術: 介紹如何利用動物骨骼、脂肪和筋膜進行「三階段萃取」,製作出從基礎高湯到濃縮膠原蛋白的完整風味體系,確保食材的每一部分都被充分利用。 --- 第五部:宴會設計與感官協同 (約 100 頁) 最後一部分將烹飪提升到藝術策展的層面,探討如何通過聲音、燈光、餐具和空間設計來最大化食客的味覺體驗。 核心內容聚焦: 1. 聲音頻率與味覺閾值: 引用神經科學研究,解釋高頻音樂如何增強對酸味和甜味的感知,而低頻音效如何突出鹹味和苦味。提供宴會配樂的專業指南。 2. 色彩心理學與食物呈現: 分析暖色調餐具(紅、橘)如何刺激食慾,以及冷色調(藍、灰)如何用於襯托特定風味(如海鮮的鮮甜)。 3. 液體黃金的搭配法則: 一份深入的葡萄酒、烈酒與陳年醋酸飲料的搭配指南,重點分析「風味結構對稱性」而非簡單的「口味匹配」。 --- 本書特色總結: 《寰宇饗宴》是一部面向專業廚師、美食學者以及渴望挑戰自身烹飪極限的資深愛好者的重量級著作。它提供的是理論的深度、科學的嚴謹,以及對人類飲食歷史的深情致敬,其內容旨在拓展讀者對於「何為美味」的理解邊界,而非僅提供簡單的日常食譜。全書以其極高的研究門檻和無與倫比的視覺呈現,注定成為未來數十年內探討高級烹飪藝術的標準參考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田定豐/文字.攝影
出生於台灣台北,種子音樂、豐文創創辦人。台灣流行樂壇史上最年輕的經營者,也是許多天王天后的幕後重要推手。橫跨音樂、文學、攝影領域的藝術家。

創作《豐和日麗攝影詩集1-愛情與土地的對話》、《丰台灣》簡體書、《趨光歲月》、《田定豐翻轉命運的66個關鍵字》、《豐和日麗攝影詩集2-愛情的私密對話》、《人生豈能辜負》、《豐和日麗3告白的力量》等暢銷書籍,鎏金歲月創作版畫,台灣系列、印度系列等攝影作品◦


廖宏杰/文字
現為日本bda ORGANIC品牌顧問、編劇、靈氣師。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曾任職商周媒體集團、春一枝品牌總監。曾獲高雄青年文學獎、海洋文學獎。電視劇作品:《姐姐立正向前走》、《愛的生存之道》;網劇《校園瘋雲》;電影劇本改編《荒人手記》。第一屆中國好劇本前百強編劇。作品曾入選《性別平等議題多元選讀本》(奇異果文創);著有《幻城微光》(時報出版);《趴場人間》(原筆名:喀浪。基本書坊)

图书目录

 寫在本書之前
──素的起點,有光的所在

第一章    好好吃蔬食
我曾經對於吃素,也有刻板印象
無壓蔬食,先從不吃紅肉試試
一周一蔬食,找回內在平衡
蔬食革命,你也可以這樣選擇
「好吃的」跟「吃好的」要平衡
讓心情變好的快速撇步
記憶的味道,自己親手做的美味
失敗了就重來,一直到成功為止
我們不一定要吃三餐
如果什麼都不行,那乾脆去清修算了
好吃其實跟是素、是葷無關
好奇心讓人保持年輕
菩提心的練習

第二章    美食的旅程,蔬食新發現
用愛串連起食物和人的童樂燴
靜心觀照,問心之臭
用醬油發光,讓雲林被看見
嘉義很美,只是缺少發現
每一口料理都是幸福

第三章    豐蔬食主觀星評鑑指南
──中式
1食尚
2重現食物的記憶
3以食養生
4米其林必比登推薦川味素食
5食在養心
6食材源自大地恩惠
7一蔬一世界
8讓人無法拒絕的好味道
9真正「舒服」的好滋味
──西式
10一起來當草食動物
11用餐就像是欣賞一幅美麗的藝術品
12有了再吃「速食」的體驗
13時尚生活方式的最好選擇
14深入淡水最難忘的生活記憶
15讓無肉不歡的饕客愛上的美味
16裸食
17你值得最好的食物
18何不從一天的Vegan開始
19小巷內的天然蔬食歐式饗宴
20歸零
21窩在一角killing time
22一開始以為真的是幼稚園
23彷彿整個味覺都會跳起舞來
24美好的一天從早餐開始
──日式
25一個人吃也不寂寞
26偶爾口味想要重一點
27吃素也可以很嗨
28蔬食本身的滋味
29台灣最好吃的拉麵
30究極工藝下食藝美學
31大自然最原味的寶藏
32味自慢
33好看、好拍、好吃三好路線
34真味本是淡
──異國料理
35發酵醃漬等技法激出蔬食本味
36讓我一口接著一口的享用
37連東南亞人都說讚
38一同尋找餐飲的純淨理想
──街邊店
39米其林必比登推介小吃
40老字號美食
41早起的鳥兒有粽吃
42純樸的老滋味
43可以每樣都點來吃
──CAFE
44抹茶控
45復古就是新潮
46度過一個文青的下午
47空氣系咖啡廳
48時間在這裡緩慢流動
49適合來這裡工作、閱讀,享用美食
──冰品
50請用食物來說服我
51有朋友也叫春美
52搶盡鋒頭的配角「蔗片冰」
53歇歇腿的好所在
54小小一家蜜餞店
55選最好的貨做最好的事
56真正令人透心涼
57吃冰也能有儀式感的體驗
58小秘密
59 天然的尚好
──甜點
60米其林推薦中華甜品
61就是要可愛
62初心與堅持
63一個讓人想深深擁抱的地方
64老宅第新生命
──輕食
65舊回憶新體驗
66歲月靜好
67夕陽與時光在書店裡凝結
68享受一整個下午的舒心悠閒

第四章 愛是唯一的添加物+手作料理16道
火龍果炒飯
紫薯牛奶脆粒果麥
熔岩巧可力蛋糕
韓式泡菜炒飯
漬柳橙戚風蛋糕
排毒莓果缽
義大利野菇燉飯
佛陀碗
五行開運湯圓
手作土鳳梨酥
草莓大福
熱紅酒
素香蟹黃豆腐煲
辣炒新豬肉
紫薯奶蓋烏龍麵
宮保皮蛋

後記
從五感喚醒到明心見性,帶著使命而來的「豐哥傳奇」─美食天王 陳鴻
素食到蔬食,蔬食到素食─快樂哲人 熊仁謙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4778584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3.3MB

图书试读

 豐哥茹素超過二十年的定性,養成返樸歸真的習慣,戒中入靜,靜中生定,定中得慧,蔬食讓我們懂得順天時而為。一蔬一世界,食材源自大地恩典,學習親近大自然接地氣而活,懂得分享喜悅,人和美而樂,形成一個良善的循環,藉著豐哥的品味生活美學,以非刻意的形式,非教條戒律,推廣給更多的年輕人。豐哥是天生的意見領袖,不同於一般人的個人魅力,彷若佛法的生活法,成為一種顯學,值得受人尊敬。
--美食天王 陳鴻

當然,我不覺得每個人都必須吃素、每個人偶爾選擇蔬食的原因也勢必非常多元;但是,不論是從宗教信仰的角度、地球環保的角度、或是個人健康的角度,偶爾選擇吃一天的蔬食,對我們實在是利益頗多:它對於我們的生理、心理與外在環境,都有許多的正面效應。
  因此,此書的出版,不但對於本來就喜愛蔬食者來說非常有益(我自己就迫不及待要把上面提到的餐廳都去一次,每道菜都做一次了!),也非常適合飲食習慣一般的朋友閱讀:對我來說,蔬食就像探險一樣!
--快樂哲人 熊仁謙
 

用户评价

评分

從電子書的角度來看,我希望這本書在互動性和實用性上能夠做得更好。現在大家習慣在網路上找食譜,如果這本書的內容能夠延伸到一些線上資源,那就更好了。舉例來說,書中有提到某些比較不常見的蔬果或調味料,如果能附上購買連結的提示(雖然知道是幻想,但還是期待),或是提供一些「替代食材」的建議清單,對初學者會很有幫助。此外,電子書的優勢在於方便做筆記和標記,我希望它能支援在特定步驟上做螢光標註,或者能建立自己的最愛清單,這樣下次想重做某道菜時,就不需要從頭翻找了。我真的非常好奇,這些「人氣」食譜是如何選出來的?它們是來自於哪裡的靈感?是網路爆紅的食譜改良,還是作者多年累積的私房菜?如果書中能簡單帶過每道菜背後的「故事」或「爆紅原因」,我相信更能增加讀者對這本食譜的親切感和黏著度,讓我在烹飪時不只是照著步驟做,而是真正理解這道料理的魅力所在。

评分

這本食譜書光看書名就覺得超吸引人,「豐蔬食」三個字聽起來就很有飽足感,而且標榜「超過200道你不知道的人氣蔬食料理」,這對我這種想吃素、但又怕吃得單調無趣的人來說,簡直是救星!我之前試過幾本蔬食食譜,很多都停留在傳統的素炒青菜或是炸豆干,雖然好吃,但吃久了真的會膩。我超期待這本書能帶給我一些全新的啟發,像是如何用蔬果做出媲美肉類的豐富口感和層次感。我最近剛好開始嘗試每週有一天完全不吃肉,但最大的困難就是不知道晚餐可以變出什麼花樣,才能讓全家人都吃得開心又滿足,尤其是我家那個無肉不歡的老公,如果能用這本書的食譜讓他「有感升級」一下,那我就太感恩了!我特別好奇那些「你不知道的人氣料理」到底是什麼,希望不是那種太過複雜、需要特殊食材的食譜,畢竟我們一般家庭廚房的設備和採買方便性還是有限的。如果能有一些結合台式風味、或是改良自異國料理的創意蔬食,那就太棒了,真想趕快翻開看看裡面到底藏了多少驚喜菜色。

评分

身為一個對飲食健康越來越有要求的消費者,我對「蔬食」的定義其實不只是「不吃肉」,更包含如何攝取足夠的營養,尤其是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很多時候,坊間的素食食譜很容易陷入「澱粉地獄」,例如大量使用麵筋、素料或是精製澱粉製品,雖然吃起來過癮,但長期下來對身體負擔還是蠻大的。我非常希望這本《豐蔬食》能在提供美味的同時,也能兼顧營養均衡。例如,書中是否會教導如何聰明地運用豆類、菇類、堅果,來取代肉類的營養價值?有沒有一些食譜是專門針對「增肌減脂」或「腸道健康」設計的呢?我尤其關注那種能讓我吃得飽足,但又不會有罪惡感的料理。如果書中有附上簡單的營養分析小撇步,說明不同食材的搭配能帶來哪些健康益處,那就更棒了。畢竟,我們吃蔬食不只是為了口腹之慾,更是為了長遠的健康投資,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健康飲食路上的好夥伴,而不僅僅是一本食譜。

评分

我對於「人氣料理」這個詞彙非常敏感,這通常代表著經過大眾市場的檢驗,口味上應該是比較「安全」且「討喜」的。我的家庭成員組成很廣,有喜歡清淡口味的長輩,也有口味比較重的年輕人,要找到一個能讓所有人都點頭稱讚的菜色,簡直比登天還難。所以我特別想知道,這200多道食譜中,有沒有涵蓋不同類型的菜系?像是,有沒有一些適合宴客的「大菜」,看起來很華麗,但實際上製作不複雜?或者是有沒有一些適合搭配正餐的「小點心」或「輕食沙拉」,能在下午茶時間滿足一下口腹之慾?我最怕的就是書裡清一色都是燉煮或涼拌,這樣偶爾想吃點酥脆、有口感的食物時就沒轍了。如果這本書能夠像個多功能工具箱一樣,從早餐、午餐、晚餐到宵夜,甚至各種節慶場合都能提供對應的蔬食靈感,那就真的物超所值了。我期待看到一些打破傳統中式素食框架的創意,讓蔬食不再只是配角,而是餐桌上的主角。

评分

我最近在尋找一些可以讓我「解放雙手」的食譜,你知道的,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每天下班還要花兩個小時在廚房裡搞得汗流浹背,真的會讓人很想直接訂外賣。所以,這本電子書如果真的能提供許多「人氣」又「方便」的蔬食選擇,那對我來說簡直是太加分了。我比較偏好那種可以一次備料,然後分幾餐吃的「懶人料理」,或者是一些可以週末做好,帶去公司當午餐的「便當菜」。我對那些需要複雜刀工或長時間燉煮的食譜通常敬而遠之,因為我最怕的就是準備食材比煮飯本身還花時間。這本書如果能清楚標示出備料時間和烹煮時間,那就更貼心了。而且,既然是電子書,我希望它的排版設計要夠友善,最好是手機、平板都能輕鬆閱讀,如果能有搜尋功能,直接打關鍵字就能找到我想做的菜,那就更方便我臨時起意下廚了。我非常期待看到一些利用當季食材,又能變化出多種風味的食譜,畢竟台灣的農產品種類超級豐富,好好運用,絕對能創造出驚人的美味。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