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韓語跟韓國人聊台灣 (電子書)

用韓語跟韓國人聊台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炫周
图书标签:
  • 韓語學習
  • 台灣
  • 韓國
  • 文化交流
  • 語言學習
  • 旅遊韓語
  • 口語韓語
  • 異國文化
  • 數位內容
  • 電子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全台第一!從介紹台灣出發的韓語會話教學書,
用韓文說出我們最熟悉的台灣 !
 
  學韓語時,我們總得一併學習韓國文化、韓國景點,因此課本也都以韓國為主,極少提到台灣。而終於有機會向韓國人介紹台灣時,才發現自己說不出半句話……
 
  來台逾10年的人氣韓文講師李炫周,最了解台灣與韓國的特色,將在韓國知名的台灣美食、觀光景點整理出33個單元。除了告訴讀者韓國人感興趣的台灣景點與食物外,也教你介紹台灣時會用到韓文。外語學習除了能打開我們的視野外,也要能自由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現在就翻開書,用韓文說出我們最熟悉的台灣!
 
本書特色
 
  特色一:用韓語介紹韓國人想知道的台灣吧!
  牛軋餅、蚵仔煎、小籠包、珍珠奶茶……台灣美食這麼多,該如何用韓語介紹?
  九份、101、阿里山、太魯閣……這些韓國觀光客的必遊勝地,你知道要怎麼跟他們聊嗎?
 
  本書包含11種台灣美食、11個台灣縣市,以33篇對話組成,
  對話除了基本介紹外,還能站在韓國人的立場來交談。舉例來說,台灣電影《不能說的秘密》在韓國非常有名,介紹淡水時當然就不能不提!談到蚵仔煎時,也能聊聊韓國煎餅與蚵仔煎的差別,增加聊天話題。另外,對話人物設定為台灣人與韓國人,可以模仿句子直接運用,用韓語聊台灣!
 
  特色二:道地口語說法+中級程度單字與文法教學,全面提升韓語能力!
  그런데(可是)的口語能說근데,但課本通常只教그런데,本書對話句皆為口語說法,諸如딱(正好)、꽤(頗、相當)、일등!(冠軍!)等,能講出一口道地韓語!
 
  此外,書籍的韓語程度設定為初級要到中級程度者,像是「好吃」除了맛있어요外,你還可以講쫀득해요(有嚼勁)、쫄깃쫄깃해요(Q彈)、고소해요(香噴噴)等,這些都是課本不會出現的用詞。
 
  最後,全書共有86項文法教學,且都標示出對應韓檢級數(2~4級)、補充幽默實用例句,扎實的教學讓你只要認真讀完書,就能試著去跟韓國人介紹台灣囉!
 
  特色三:還能這樣說!
  遇到和書上對話不同的情境也別怕!各單元最後皆提供3~4句回答短句,當韓國人問你「사진 잘 나왔어요?(照片拍得好嗎?)」時,你可以回네. 아주 잘 나왔어요.(對。拍得很好)、잘 못 나왔어요.(拍得不太好)、아니요. 너무 못 나왔어요. 다시 찍어야겠어요.(沒有。這張拍得太醜了,要重拍)。學習更多說法,能讓你精準表達想法、延長對話內容,避免成為句點王!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主题的图书简介,字数约1500字,力求详尽且自然流畅。 --- 书名: 解码数字时代的艺术:从硅谷到赛博空间的文化观察 作者: 陈逸风 出版社: 远见文化社 书籍简介 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种全新的视角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由算法、数据流和连接性重塑的时代。数字革命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交流模式,更深刻地渗透到我们对美学、身份认同和社群构建的理解之中。《解码数字时代的艺术:从硅谷到赛博空间的文化观察》不是一本冰冷的科技手册,而是一部深刻剖析当代文化脉络的田野考察报告。作者陈逸风,凭借其在科技产业一线积累的敏锐洞察力与深厚的人文素养,带领读者穿越二进制的表象,直抵数字文明的核心肌理。 本书的核心议题在于探讨:当物质与虚拟的边界日益模糊,艺术、创作与体验的本质发生了哪些不可逆转的变化?我们如何理解在屏幕和算法的共同编织下,新的“美”是如何被定义、生产和消费的? 第一部分:硅谷的意识形态与新神话的构建 本书开篇聚焦于全球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硅谷。陈逸风并未简单地描绘那些光鲜亮丽的创业神话,而是深入挖掘了驱动这些“硅谷式乌托邦”背后的文化基因与意识形态。他剖析了“快速迭代”、“颠覆性创新”等流行语汇如何转化为一种新的工作伦理和价值排序,探讨了技术精英如何无意中或有意地重塑了人类对未来、效率乃至道德的集体想象。 其中,专门章节分析了“平台化”对传统艺术生态的冲击。从音乐流媒体的定价机制到视觉艺术的NFT化,作者细致梳理了中心化平台对创作者的赋权与规训。他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在一个由巨型科技公司搭建的“数字剧场”里,表演者(艺术家)与观众(用户)的界限究竟是模糊了,还是被更加精细地划分了?这种结构如何影响了艺术表达的深度与广度? 第二部分:赛博空间的身体与身份的流动性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赛博空间”——一个由无数连接点构成的非地理空间。在这里,身体不再受限于物理的约束,身份成为一种可编辑、可选择、可多次叠加的界面。 作者以游戏角色设计、虚拟主播(VTuber)现象以及沉浸式社交软件的兴起为例,探讨了“数字人”的崛起。这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对自我可能性的积极探索。通过对“替身文化”的深入剖析,本书揭示了当代人如何在虚拟身份中寻求更真实的情感投射或更具掌控感的自我表达。例如,他详细分析了网络迷因(Meme)的传播机制,指出迷因如何超越简单的幽默,成为一种跨文化、高浓缩的信息载体和集体情绪的快捷反应系统。 此外,本书对“数字记忆”的存储与遗忘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探讨。在云端永不删除的时代,我们对“过去”的感受是否被永久的数字化记录所异化?“遗忘的权利”在数据洪流面前,还剩下多少操作空间? 第三部分:算法时代的审美判断与创作边界 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本书着墨最重、最具前瞻性的部分。从早期对数字摄影的争论,到如今对生成式人工智能(AI Art)的狂热与恐慌,审美标准正经历着一场痛苦而必要的重塑。 作者并没有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泥潭,而是将AI视为一种“合作的缪斯”或“异质的催化剂”。他研究了如何区分“技术生成”与“人类意图”之间的微妙张力。一个由复杂模型渲染出的图像,其“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应当是模型训练数据的广度,还是最终呈现的那个独特瞬间的不可预测性? 书中还涵盖了对“即时满足”文化下,艺术消费行为的改变。短视频平台如何重塑了叙事结构?慢艺术(Slow Art)在快节奏的推送机制中如何寻找立足之地?陈逸风的分析强调,理解数字艺术,必须先理解数字时代的注意力经济学。 第四部分:连接的悖论与未来社群的重构 在探讨了技术对个体的影响之后,本书最终回到了社群层面。我们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连接工具,但似乎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孤独感。作者批判性地审视了“连接的悖论”——技术使我们能够与远在天边的人建立联系,却可能疏远了身边的邻里。 本书详细分析了新兴的线上“部落”和兴趣社群的形成机制。这些社群如何绕过传统媒体和地理限制,形成独特的规范、语言和亚文化?作者认为,数字空间正在孵化出新的形式的公共领域,但这些领域同样受到平台规则和流量分配的深刻影响。我们必须学会辨识哪些连接是真正有意义的,哪些仅仅是信息茧房中的回音。 结语:重塑人与技术的关系 《解码数字时代的艺术:从硅谷到赛博空间的文化观察》是一部充满思辨力量的作品。它要求读者不仅要学会使用工具,更要学会审视工具背后的世界观。陈逸风以其冷静而富有同理心的笔触,为所有对当代文化、艺术生态和未来生活方式抱有疑问的人,提供了一份深刻、多维且极具启发性的路线图。读完此书,您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数字世界的用户,而会成为一个更清醒的观察者和积极的参与者。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炫周 이현주
 
  韓國人,來臺教韓文已逾10年,現為台師大推廣部人氣韓文講師。亦曾於台灣三星半導體、台灣經濟研究院等處教授韓文。除了豐富教學經驗外,也擔任過政府機構隨行口譯、國際會議同步口譯等。同時經營FB粉絲團「Daily韓語」,在網路上跟大眾分享韓語知識以及韓國文化。
 
  身為韓文老師,最大的心願是希望能幫助到每位韓語學習者。不僅熱愛韓國與台灣,更愛護專注學習韓語的台灣學生,期盼結合了自身教學專業,與對「第二家鄉-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情所撰寫的此書,能帶給讀者許多收穫!
 
  現任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推廣學院韓語講師
 
  學歷
  韓國漢陽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
 
  著作
  《TOPIK I 新韓檢初級模擬試題+完全解析》
  《TOPIK I 新韓檢初級聽力‧閱讀全科總整理》

图书目录

Chapter1 台灣美食
01 鳳梨酥
02 牛軋餅
03 蚵仔煎
04 大王炸魷魚(花枝燒)
05 擔仔麵
06 麻辣火鍋
07 麻辣火鍋2
08 芒果冰
09 小籠包1
10 小籠包2
11 珍珠奶茶
12 牛肉麵
13 雞排

Chapter2 觀光景點
Part 1北部

14 〔新北〕淡水1
15 〔新北〕淡水2
16 〔新北〕野柳地質公園
17 〔新北〕九份
18 〔新北〕十分1
19 〔新北〕十分2
20 〔台北〕新北投溫泉
21 〔台北〕龍山寺
22 〔台北〕台北101

Part 2中部
23 〔台中〕東海大學、逢甲夜市、春水堂創始店
24 〔南投〕日月潭

Part 3南部
25 〔嘉義〕阿里山1
26 〔嘉義〕阿里山2
27 〔台南〕赤崁樓、安平古堡、安平老街、觀夕平台、孔廟
28 〔台南〕府中街、神農街、海安路、國華街
29 〔高雄〕瑞豐夜市、蓮池潭、旗津、西子灣、駁二藝術特區
30 〔屏東〕墾丁

Part 4東部
31 〔宜蘭〕幾米公園、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外澳、礁溪、羅東夜市
32 〔花蓮〕太魯閣
33 〔台東〕多良車站、鹿野高台

文法索引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24890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9.5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講,身為一個在台灣土生土長的人,我對韓文學習的熱情,通常是從追星、看韓劇開始的。所以,我特別期待這本書能結合一些韓國流行文化中的「共通點」,來切入台灣話題。譬如說,韓國人對偶像文化的狂熱和台灣的追星文化其實很像,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切入,去聊台灣的粉絲見面會或演唱會的氛圍。又或者,現在韓國很流行強調「小確幸」的生活哲學,這跟台灣人喜歡在巷口咖啡店享受片刻寧靜的心情其實是相通的。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從韓流切入台灣生活」的實用對話範例,那對我來說,學習的動力會大增,因為這代表我可以用我已經熟悉的韓國文化語境,去打開話題。這種「雙向溝通」的設計,遠比單純的知識傳遞來得有吸引力。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感覺到,聊天是可以很有趣、很生活化的,而不是背誦式的問答集。

评分

我一直覺得,真正的語言學習,是能讓你擺脫「翻譯者」的角色,變成「溝通者」。對於我們台灣人來說,最大的挑戰或許不是語法,而是「語氣」和「情境」。舉例來說,台灣人很習慣在對話中加入很多感嘆詞或者助詞來表達親暱或強調,這些在韓語中該如何自然地呈現?難道我要用非常生硬的敬語去跟韓國朋友聊我們家裡發生的趣事嗎?那樣的交流一定會顯得很疏離。我更想知道的是,在比較輕鬆的場合,比如一起吃辣炒年糕時,我該怎麼用最「接地氣」的韓語,來表達「這個真的辣到我快流眼淚了,但好好吃!」的這種複雜情緒。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足夠多的、貼近台灣人日常口語習慣的韓語表達,讓我一開口就顯得自然流暢,而不是像在唸課文,那它就真的值回票價了。我追求的是那種「好像是個小半個韓國人」的流暢感,而不是「一個會說幾句韓語的台灣人」的感覺。

评分

這本書的定位似乎是給「想跟韓國人聊台灣」的台灣人看的,這點很有意思。通常這類書籍都是教韓國人學中文或台語,反過來,我們這些本地人需要學習的,更多是「翻譯的藝術」——如何將我們深植於心的文化概念,用另一套語言體系去重構。我個人對台灣的「廟會文化」和「地方陣頭」非常感興趣,這些元素充滿了視覺和聽覺的衝擊,但要用韓語描述那種熱鬧、神祕又莊重的氣氛,難度極高。我期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錨點詞彙」,就是能抓住韓國聽眾注意力的關鍵韓語表達,讓他們能對台灣的獨特慶典產生共鳴。如果只是單純的教科書式翻譯,那我就自己用線上翻譯軟體就好了,這本書的價值應該在於「如何聰明地說、有策略地聊」,讓韓國聽者能真正感受到台灣的脈動,而不只是聽到一堆陌生的名詞。

评分

說實話,當我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我上次試著跟韓國朋友介紹「辦桌文化」的窘境。那種熱鬧、充滿人情味的戶外流水席,用韓文怎麼解釋「流水席」這個概念?是不是要講到婚喪喜慶的場合?或者像是我們常說的「歹勢」、「揪感心」這些充滿情感的詞彙,在韓語裡有沒有對應的語感?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實際的場景演練,不只是單純的單字片語堆砌。例如,當我們在解釋台灣的政治生態,或是描述對某個公共事件的看法時,如何用流暢且符合韓國人理解習慣的方式去表達我們的立場?這對於我們這些常常需要跨文化溝通的台灣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還蠻在意書裡有沒有提到,在跟韓國人聊天時,哪些台灣習慣的表達方式是需要特別注意、避免引起誤會的,畢竟語言背後代表的是價值觀的差異,這才是真正有趣且實用的地方。

评分

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感到好奇,因為我本身就是個道地的台灣人,平時跟朋友聊天、工作交流,甚至是去小吃攤點個滷肉飯,用的都是我們熟悉的台灣腔調和用詞。書名裡「用韓語跟韓國人聊台灣」這個概念,就讓人立刻聯想到,那是不是能學到一些道地的台灣文化詞彙,然後用韓文來解釋給韓國朋友聽?畢竟,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習俗、食物、甚至特定情境下的表達方式,都很難用直白的翻譯去傳達。我期待這本書能像一本實用的文化橋樑,不只是教你怎麼說「珍珠奶茶好喝」,而是能深入到「為什麼我們會這麼喜歡在晚上去夜市?」、「像我們這樣對長輩的表達方式在韓國是怎麼說的?」這種層次。畢竟,台灣的獨特性就在於那些細微的生活哲學,如果能用韓語優雅地呈現出來,那對我這個在地人來說,也是一種有趣的自我審視和提升。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台灣在地特色詞彙的深度剖析,而不是流於表面的觀光介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