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 (電子書)

預約50+好日子: 25堂心靈必修課,找回五十後的自在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盧俊義
图书标签:
  • 五十後
  • 心靈成長
  • 自我探索
  • 人生規劃
  • 情緒管理
  • 幸福人生
  • 人生智慧
  • 中年危機
  • 正念
  • 活出自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50歲開始,人生可以是自己的,
你想好要怎麼過了嗎?


年輕時,追求的是獲得和擁有,
中年後,用付出與分享過日子。
50+的心靈翻轉,
活出更喜樂、有方向的人生新旅程。

50歲之後,我們都知道身體上的養生非常重要,其實,心靈上的養生才是掌握美好生活的關鍵。想要避免中年空巢及老年憂鬱的最好方式,就是培養快樂的心境,而這樣的心境,是從肯定自己、分享自己開始。
在本書中,盧牧師提出一種「分享」的生活態度,他以自己與書中的許多人物為例,他們有些已經退休、有些還在職場,但都擁有非常精彩的生活。這些激勵人心的真實範例,將帶領我們及早思索50後的生活方式。
除了盧牧師對工作與生活的獨特觀點之外,本書也告訴讀者如何準備面對退休、如何在離開職場後依然擁有充滿活力與熱情的人生,進而找回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感。
想要擁有美好的50+生活,絕不是存夠退休金就萬事俱全。跟隨盧牧師上完這25堂心靈課,讓50後的生活沒有不安,只有豐富。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聚焦于个人成长、心灵探索与生活智慧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其内容与您提到的那本特定的电子书无关。 --- 书名:《时间的礼物:从忙碌到安宁的深度探索》 副标题:重塑你的内在时区,拥抱每一个当下 内容简介 在这个被信息流和效率至上的理念裹挟的时代,我们常常感觉自己被时间推着走,从一个待办事项奔向下一个截止日期,却忘记了停下来感受生活本身的纹理。《时间的礼物:从忙碌到安宁的深度探索》 并非一本教你如何“挤时间”的工具书,而是一场邀请你重新审视与“时间”关系的深刻旅程。它旨在帮助读者摆脱被动的时间管理者角色,转变为主动的生命体验者,重新寻回生活的主导权与内在的宁静。 本书的核心议题在于探讨现代人对时间的焦虑感——我们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是处于“追赶”的状态。作者深入剖析了这种焦虑的心理根源,从社会文化压力到内在的完美主义倾向,揭示了我们如何无意识地将“忙碌”等同于“价值”。 全书围绕“深度时间观”的构建展开,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引导读者进行自我觉察与实践: 第一部分:解构时间神话——你真的被时间控制了吗? 本部分致力于打破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关于时间应该如何流逝的僵化认知。作者首先从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客观时间”与“主观体验时间”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对时间的感知,往往比日历上的数字更为重要。 “效率陷阱”的陷阱: 详细分析了“多任务处理”的伪效率,指出持续的注意力碎片化如何扼杀创造力和深度思考。 过去的幽灵与未来的幻影: 探讨了沉溺于对已发生事件的懊悔(过去)或对尚未发生事件的过度规划与担忧(未来),如何偷走了我们此刻的生命力。 重拾“慢”的权利: 介绍了一些历史案例和文化传统中对慢节奏的推崇,论证“慢”并非效率的对立面,而是深度洞察的前提。 第二部分:重塑内在时区——培养“在场感”的艺术 这是全书的实践核心,重点在于如何通过有意识的练习,将注意力锚定在当下。作者强调,时间感不是被动接收的,而是主动创造的。 心流的回归: 详细阐述了“心流”状态的心理学模型,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帮助读者识别和构建能让自己完全沉浸其中的活动领域,无论是工作、爱好还是人际交流。 仪式感的力量: 探讨了日常小事中的“微小仪式”如何成为锚定时间的有效工具。例如,如何将早晨的第一杯咖啡变成一个专注的冥想时刻,而非匆忙的燃料补充。 数字排毒与专注力的重建: 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管理电子设备干扰的具体策略,重点不在于彻底放弃科技,而在于建立健康、有边界的数字使用习惯,重新夺回对屏幕的控制权。 接纳“空档时间”: 引导读者珍视那些看似“无所事事”的片刻,这些空白期是潜意识整理信息、激发灵感的重要温床。 第三部分:时间与意义的交织——创造有回响的人生 最后一部分将视角从个人时间管理提升到生命意义的层面。当一个人不再被时间追赶,他才有空间去思考“我希望我的时间花在哪里?” “深度连接”的时间投资: 区分了“消耗时间”的人际关系和“滋养时间”的深度交流。如何将碎片化的社交互动转化为高质量的、有情感共鸣的时刻。 “遗产”而非“清单”: 引导读者思考,比起完成一个冗长的待办清单,我们更希望留下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回响”?这要求我们根据核心价值观来筛选和分配我们的时间资源。 拥抱无常与结束: 探讨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变动和结束(无论是项目、关系还是年龄阶段),学习如何带着感激和坦然去面对时间的不可逆性,从而更珍视现有的每一分每一秒。 本书特色: 本书的语言风格沉稳而富有人文关怀,融合了现象学观察、积极心理学洞察以及对东方哲学中“道法自然”思想的现代诠释。它拒绝提供“一键解决”的速成方案,而是以邀请和对话的方式,陪伴读者进行一场深刻的内在重建。读者将发现,时间的礼物并非是增加更多时间,而是学会如何更完整、更深刻地“生活”在已经被给予的时间里。读完此书,你或许不会拥有更多小时,但你将拥有更多“生命质量”的时刻。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盧俊義
高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傳道者。
1974年自台南神學院畢業,陸續在台東關山、嘉義西門、台北東門等三間教會牧會,2013年2月退休,也曾任台南神學院、台灣神學院、玉山神學院、新竹聖經學院、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等兼任講師。
此外,他擔任過高雄少年感化院、台東武陵外役監獄的教誨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教會公報》主編,並在好消息頻道(GOOD TV)主持節目。曾與佛教釋昭慧法師、天主教王敬弘神父共同成立「關懷生命協會」。
目前在民視電視台主持《這些人,這些事》與《邁向十字架之路》等節目,同時擔任台北和信醫院宗教師、倫理和安寧委員,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倫理委員,以及長老教會總會「兒少營教材」及「兒童繪本」總策劃。
帶領八個查經班,喜歡文字工作。

相關著作:《伸出你的手:為生命灌注愛與意義的33堂課》《這些人,這些事:用生命疼惜台灣的「愛的守護者」》

图书目录

Part.1 豐盛生活正要開始
01 「退而不休」的人生
02 少一道菜,多一分愛
03 兩件事,創造更精彩的50+生活
04 培養第二專長,掌握人生的選擇權
05 即使活到百歲,也不要孤單一人過日子
06 讀一本書,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07 遠離憂鬱症的特效藥
08 凝聚家人的心,不再擔憂中年空巢期

Part2 心靈的養生,比補品更重要
09 祈禱不是用來治病的
10 人生中最不該留下的兩樣事物
11 守護生活,從破除迷信騙局開始
12 品味聖經,品出甘甜好滋味
13 為50+準備的每日心靈操練
14 理財,要「理」天上的「財」
15 留給孩子的最棒禮物
16 學習生命之愛,心靈再升級
17 真的有天堂或地獄嗎?
18 受洗,不是上天堂的絕對門票

Part3 人生最重要的一門課
19 安然面對生命終結的力量
20 寫給孩子與自己的最後一封信
21 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命功課
22 預先交代後事,從四十歲開始
23 用喜歡的方式向大家說再見
24 比盛大告別式更重要的事
25 生命的最終,都歸於愛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28601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MB

图书试读

在盧牧師的導航下,面臨退休,可以不再充滿接近人生終點的焦慮與無奈,而是一個自世俗羈絆中解放出來,回歸簡單純淨、重新活出豐盛人生的好機會。
──李慧穎,執業律師

讓我們從盧牧師書中所學,用心生活,活出愛,或可證明熟年依然可以精彩,如人所言:「我們雖然不能使生命多一些日子,卻可以使日子多一點生命。」
──吳秀英,金甌女中退休老師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壽命的長短,盧牧師不是要我們做大事、賺大錢、追求名利與地位,因為在上帝眼中,人都是有限的,只要盡力去做就好。
──林逸民,五福眼科院長、羅東長老教會退休長老

50歲之後的日子若能進一步打開心扉靠近弱勢者,成為他們的朋友,向他們學習,也許能讓自己忘卻50歲之前的追求,得以看見更寬闊美麗的世界。
──姚孟昌,輔大法律學院助理教授

本書中所談論的生活態度很獨特,所介紹的一些人物都擁有精彩的退休生活。我期待本書的讀者,因為追隨耶穌所演示愛上帝、愛人的生命腳蹤,而有豐豐富富的生命,使自己的人生能夠精彩到最後。
──陳南州,前玉山神學院副院長

本書內容絕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對於面臨五十歲的讀者是很實際的建議。對於自己生命有所期待的讀者們,一定可以透過此書找到最適合自己、建構豐盛生命的下一步。
──陳惠卿,民報文化藝術基金會主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書名中的「50+」這個數字特別有感觸,這是一個從「奮鬥期」轉向「享受期」的關鍵門檻。我希望這本書的語氣是充滿同理心的,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教導。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過去的價值觀大多建立在「付出」和「責任」上,突然間要轉向「愛自己」和「享受成果」,內心其實是有拉扯的。我期待它能深入探討如何處理這種內在的矛盾,如何優雅地將焦點從「為別人而活」轉移到「為自己而活」。有沒有關於如何建立界線、如何有勇氣拒絕不合理要求(尤其是在家族關係中),以及如何處理對衰老的焦慮等議題的探討?這些都是實實在在、會讓我們晚上輾轉難眠的「必修課」內容。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得相當溫暖,配色給人一種很舒服、很放鬆的感覺,讓人一看就知道內容應該是著重在心靈層面的滋養,而不是那種嚴肅的教條。光是看到「預約50+好日子」這個標題,就覺得充滿希望,畢竟人到中年後,總會開始思考下半場要怎麼過得更自在、更有品質。我個人比較注重自我覺察和生活美學,所以看到這種強調「自在」的書,會特別想翻開來看看,裡面有沒有什麼實用又貼近生活的建議。我期待作者能分享一些如何在日常瑣事中找到平靜的方法,或許是透過一些簡單的儀式感,讓每天的日子都不再只是重複的忙碌,而是充滿了可以細細品味的時刻。畢竟年紀越大,越能體會到,真正的好日子,往往不在於物質的豐裕,而在於內心的富足與和諧。

评分

說實話,市面上這類談論「熟齡心靈成長」的書籍非常多,很多都流於空泛的勵志口號,讀完後感覺像喝了一碗溫水,暖了幾分鐘就沒了。所以我對這本《預約50+好日子》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期待。我比較偏愛那些能提供具體工具和練習的書籍,例如冥想的入門步驟、正念飲食的實踐法,或是如何進行有效的自我對話。我希望作者不是只告訴我們「要過得好」,而是「怎麼做才能過得好」。如果能穿插一些作者親身的體悟和修正,那些真實的生命經驗,會比任何理論都來得有力量。尤其是在談論「自在」時,我相信那背後一定有許多跌跌撞撞的過程,這些「不完美」的分享,反而更貼近我們真實的生活面貌。

评分

最近身邊不少朋友都開始面臨家庭角色的轉變,孩子大了,自己也逐漸從職場的緊繃狀態中抽離出來,這時候「如何重新定義自己」就變成一個大哉問。我很想知道這本書裡提到的「25堂心靈必修課」,是不是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架構或思考方向,幫助我們這些「半退休」或「準備退休」的人,重新建構生活的重心?我特別關注那些關於「放下與接納」的主題,因為五十歲以後,很多時候得學會和過去的自己和解,接受身體的變化,也接納人生軌跡的不可逆性。如果書裡能多探討如何培養新的興趣、如何與老伴建立更深層的連結,或是如何面對『空巢期』的孤單感,那就太棒了。畢竟心靈的修復和成長,是需要長期耕耘的,一本好的指引書,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夥伴。

评分

從書名來看,這顯然不是一本快速致富或追求外在成功的書,它更像是一本心靈的「保養手冊」。我個人認為,五十歲後的「自在」,很大一部分來自於對過往經歷的整理與釋懷。如果書中有章節專門討論「回顧與感恩」,將過去的遺憾轉化為養分,那會非常療癒。另外,我也很想知道,在強調心靈成長的同時,是否也兼顧了「實際生活」的調適?例如,如何維持好奇心、如何與年輕世代溝通、如何保持身體的活力(雖然這偏向健康,但身心是相連的)。總而言之,我期待它能提供一個全方位的視角,讓我們在面對人生的下半場時,不是感到失落或恐懼,而是充滿期待,真正地為自己「預約」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寧靜與美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