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花事:當代花藝設計師的花束、桌花、花飾品,用好取得的草木花材,豐盈生活的美好姿態 (電子書)

日常花事:當代花藝設計師的花束、桌花、花飾品,用好取得的草木花材,豐盈生活的美好姿態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楨媛
图书标签:
  • 花藝設計
  • 花束
  • 桌花
  • 花飾品
  • 植物
  • 生活美學
  • DIY
  • 手作
  • 當代花藝
  • 居家佈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給初學者的32堂花藝課★
掌握材質╳線條╳色彩╳比例,
用台灣常見花材,打造不凡的高質感花作。
 
  花在日常,生活即是花器,
  在不同草木花材的鋪陳組合中,
  把日子妝點成理想的模樣。
 
  出生花道家庭,擁有日本池坊花道正教授一級資格的王楨媛Queena,
  自美國花藝學院畢業後,曾於曼哈頓的美式、法式、韓式高級花店擔任花藝設計師。
  深受各式流派薰陶的自由風格,以及對任何花草皆能得心應手運用的技巧,
  讓她近年來頻繁受邀在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授課,並受聘在國際學校教授花藝。
 
  如今,為了推廣花藝之於生活,她將數十年來的累積化為紙上課程,
  以桔梗、尤加利、康乃馨、玫瑰等「平價、季節性低、好取得」的花材,
  利用其本身的「點、線、面、塊」等不同材質和線條,加上比例和色彩堆疊,
  設計出簡單卻富有層次感的花束、花圈、桌花、花飾品。
 
  全書以初學角度設計,從前置的花材挑選、處理、保存,
  到創作時的搭配思維、製作細節,以及完成後的包裝,
  帶你在日常花事中,感受不受侷限的花藝之美。
 
本書特色
 
  特色1:融合美、法、日、韓系花藝技巧,引人入勝的獨特風格與美感。
  從擔任花藝老師的母親身上,承襲對花草與美感的敏銳度,Queena老師的作品中結合了自小培養的花道素養,以及到美國進修花藝課程、花店工作的訓練與經驗,美式的奔放、歐式的優雅、韓式的潮流感、日式強調的自然姿態,在一個個花作中搖曳生姿,呈現自由度高、獨具風格的細緻美感。
 
  特色2:掌握材質與色彩的搭配方式,初學者也能完成的高質感花作。
  花藝設計是視覺上的排列組合,書中將教你用「材質、線條、色彩、比例」四大重點創作,以花瓣、花莖的材質和線條形塑層次,再利用色彩、比例掌握形狀與平衡,打造豐富多層次的作品。
 
  特色3:以好取得、價位平實的花材創作,讓花藝更貼近你我的日常生活。
  書中使用的花材皆在台灣花市購得,以四季皆有、價格平實為主,不需要擔心季節性,或是受限於稀罕難尋、高價不捨的問題,能夠更隨心所欲的創作。
 
  特色4:從手綁花、花圈、桌花到飾品,對應各時機各場合做出最適合的花作。
  本書收錄32款從空間裝飾到隨身飾品,能夠應付多種場域和用途的花作。可以在牆面掛花圈裝飾,也可以在朋友生日時獻上繽紛花束、精緻花飾品,一起過有花的生活。
 
  特色5:從鮮花到乾燥花一次學會,享受更多元的插花樂趣。
  除了鮮花,本書中也示範了乾燥花的運用,以及自己在家乾燥花、葉、果實的方法。以適合乾燥的花材製作花作,自然放置風乾,還能在一個作品中,欣賞到花草植木從新鮮到風乾的自然轉變過程。
 
誠摯推薦
 
  平間磨理夫 ‖ 日本著名華道家
  黃美玲 ‖ 天姿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
  謝旻玲 ‖ Mano慢鏝空間創辦人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日常花事:當代花藝設計師的花束、桌花、花飾品,用好取得的草木花材,豐盈生活的美好姿態 (電子書)”一书的任何信息。 --- 《星辰的低语:深空探索的未解之谜与未来展望》 探索宇宙的边界,解码暗物质的奥秘 本书是一部宏大且引人入胜的科普巨著,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浩瀚的宇宙星河,深入探究当代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中最前沿、最引人深思的未解难题。它不仅仅是对已知天体现象的梳理,更是一场关于人类认知极限的哲学思辨。 第一部分:宇宙的起源与结构——回溯时间的开端 本部分聚焦于宇宙学的核心问题:我们从何处来?作者首先详尽回顾了标准宇宙学模型(Lambda-CDM 模型)的建立过程,清晰阐释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观测证据,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各项关键参数,如温度涨落的精确测量。 随后,本书深入剖析了暴胀理论(Inflation Theory)。读者将了解到,暴胀如何解决地平线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以及最新的观测数据如何对不同暴胀模型进行筛选和限制。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书中对原初引力波的探测潜力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可能揭示的宇宙诞生瞬间的物理图景。 宇宙的组成是本书的另一核心议题。在详细介绍普通物质(重子物质)的比例后,篇幅重点转向了占据宇宙绝大部分的暗物质和暗能量。作者采用多维度视角,梳理了从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到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的多种证据链,力证暗物质的非重子本质。书中还对比了WIMP、轴子(Axion)等主流暗物质候选粒子的物理特性及其当前的实验探测进展,如地下氙探测器(XENON)和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最新数据。 第二部分:黑洞的边界与时空的扭曲——极端物理学的现场报告 进入第二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宇宙中最极端、最令人敬畏的天体——黑洞。本书不仅停留在史瓦西半径的经典描述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克尔黑洞(旋转黑洞)的复杂结构,包括其能层(Ergosphere)和奇点附近的物理行为。 作者详细介绍了事件视界望远镜(EHT)拍摄到的M87和人马座A的图像,并阐释了这些图像如何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强引力场下的精确性。书中花费大量篇幅讲解了吸积盘的物理过程,包括如何通过X射线和伽马射线暴观测来推断黑洞的质量和自旋参数。 更具前瞻性的是,本书探讨了信息悖论(Information Paradox)。通过对霍金辐射理论的梳理,以及对防火墙理论、软毛理论等前沿假说的深入解读,读者将能把握当前理论物理学家试图调和量子力学与广义相对论的努力方向。 此外,引力波天文学的兴起是本世纪物理学的重大突破。本书回顾了LIGO和Virgo的里程碑式发现,从双中子星并合(GW170817)对元素起源(特别是金和铂的形成)的解释,到双黑洞并合的精确参数测量,展示了引力波如何成为我们“聆听”宇宙的新感官。 第三部分:系外行星的宜居性与地外生命的可能性 第三部分将视角拉回到我们熟悉的银河系,关注系外行星的普查与特征分析。本书详细介绍了开普勒望远镜和TESS任务所发现的数千颗系外行星的统计特征,包括“超级地球”和“迷你海王星”的普遍性。 宜居带(Habitable Zone)的概念被重新审视,书中引入了更精细的“生物圈潜力模型”,考虑了恒星活动、行星磁场以及大气成分对行星长期宜居性的影响。读者将了解到,科学家如何利用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JWST)对系外行星大气进行透射光谱分析,以寻找生命活动的潜在生物标记物(Biosignatures),如氧气、甲烷和水蒸气的特定组合。 本书并未回避费米悖论(Fermi Paradox)。在详尽列举了“大沉默”的可能解释后,作者探讨了“大过滤器”(Great Filter)理论的几种可能性——它位于我们身后(早期生命难以形成),还是在我们前方(技术文明的自我毁灭)。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星际旅行的工程学挑战 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未来,探讨人类探索深空所面临的工程学和技术瓶颈。 在星际航行方面,本书对比了化学火箭、核聚变推进、光帆推进(如突破摄星计划)以及理论上的曲速驱动(Warp Drive)的科学可行性。重点分析了极端速度下星际尘埃撞击带来的防护挑战,以及长期深空任务中的人员生理和心理健康维护问题。 在地外资源利用(In-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ISRU)方面,本书模拟了在月球、火星乃至小行星带建立永久基地的物质循环系统,包括水冰的采集、氧气和燃料的制备技术。 《星辰的低语》以对人类在宇宙中独特性的深刻反思作结,鼓励读者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我们的存在,并展望在未来数百年内,人类文明可能达到的科技高度。全书语言精确而富有激情,配有大量高质量的科学可视化图表,是所有对宇宙奥秘抱有强烈好奇心的读者的必备之作。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楨媛(Queena)
 
  出生於台灣,幼時求學、成長的軌跡是在台灣以及馬來西亞之間來回著。
 
  母親為日本池坊花道教授,在耳濡目染下自然地踏入學習東方花道之路。與生俱來滿滿的好奇心與充沛活力,也驅使她在不同美的領域間持續探索,編織、羊毛氈、刺繡等工法都成了拿手絕活。平日從事兒童動畫編劇工作,假日則轉換成花藝教學的模式。
 
  2015年暫停了工作腳步,遠赴紐約花藝學院進修西洋花藝及園藝治療。結業後,分別於法國人、美國人、韓國人所創立的花藝工坊從事花藝創作。在這段過程,體驗到各國相異的花藝文化風格,對於自己未來的花藝創作方向也有更深切體悟,並決心要將花藝真正帶入生活,透過自然界的花草木果,表達當下對於人、事、地、物的感受。
 
  目前除了於台灣、東南亞等地往返授課,並持續於美術館、藝廊、展覽、店家等場合創作大型花藝裝置,以各式的主題與人交流、共鳴。
 
  【學歷】
  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碩士
  日本池坊花道 正教授一級總華綱
  美國花藝學院FlowerSchool New York Professional Program Certificate 畢
  紐約市立植物園成人教育中心 園藝治療證照課程在學生
  美國芳療協會 一級芳療師在學生
 
  【工作與教學經歷】
  Beetlebug紐約曼哈頓美式花藝店 花藝設計師
  Solim Flower紐約曼哈頓韓式花藝店 花藝設計師
  Poluxfleuriste紐約曼哈頓法式花藝店 花藝設計師
  現代金工藝廊「慢鏝」 花藝裝置設計師/花藝講師
  慈濟大學馬來西亞海外教育成人中心 花藝教師
  慈濟馬來西亞吉隆坡花藝巡迴演講 講師
  台北市中途之家 羊毛氈講師
  羊毛氈手創館 羊毛氈講師

图书目录

推薦序
作者序
CHAPTER1
為日常帶來小變化!
點綴各角落的「手綁花與花圈」
並排平行腳花束○1—暖陽
並排平行腳花束○2—伯利恆綺想
螺旋腳花束○1—悅舞
螺旋腳花束○2—茸絨
倒掛花束(鮮花/乾燥花)—盈草翠蔭
倒掛花束(乾燥花)—秋序
鮮花花圈—豐收
乾燥花圈—綠野
懸吊花圈──盛夏星雨
牆面帶框花籃──妍言絮語
 
CHAPTER2
餐宴、居家擺設不可少!
轉換空間氣氛的「桌上花」
單一花種桌花—翼舞栩栩
碗花─日出
狹長橫向桌花—朝靨
半圓型桌花—凝醇慕色
半圓型+垂直線條桌花─皓夜
冠軍杯桌花—獨白
投入式桌花─盛綻
橫向散開結構桌花—歡沁
雙口花器桌花—翩翩
不規則花器桌花—明萌
樹皮花器桌花—林間漫步
前後提把野餐籃花—悠野晨逸
左右提把野餐籃花—菁朵晶燦
 
CHAPTER3
送禮、自用都合宜!
為親愛的人創作浪漫的「花飾品」
花手環—春映
手腕花—繁星
鮮花胸花—田園
不凋花胸花—花藏
乾燥花胸花—晴光
頭飾花圈—踏青
髮夾─微光斜影
 
BASIC 
有花的生活!
基礎的花草一二事
花材的挑選
花材的處理和保存
自製乾燥花
花材染色方法與技巧
花藝設計的常用工具
花藝用容器
花藝設計的基本元素
‧材質 ‧比例 ‧線條 ‧色彩
 
HOW TO MAKE 
一起插花吧!各種花作的製作方法
 
SPECIAL
高質感的花藝品!大型花藝裝置創作
牆面掛花裝置─花間雲遊
懸吊花藝裝置─霓影晴光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993350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25.1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1
 
  聽聞Queena即將出版她的第一本花藝書了。
  恭喜她,希望很多人能從這本《日常花事》中得到靈感與樂趣。
  最後,再次祝福Queena!
 
日本著名華道家
平間 磨理夫
 
推薦序2
 
不起眼的花材,也能成為生活裡的詩情畫意
 
  第一次見到楨媛是在藝術空間的大型作品,作品中可享受大自然「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每每見到楨媛作品都令我感到療癒溫暖。
 
  驚訝有個綠手指的楨媛,才知她從小生長在日本花道始祖的池坊家庭,曾在紐約繁華的法、韓、美式花藝店擔任設計師,是集結中西各式流派薰陶的花藝師,有著屬於自己的自由鮮明風格。常見楨媛一早就去花市,一大把看似不起眼的花材,在她手上都鮮活了起來。花花草草的世界總是那麼迷人,進入王楨媛花藝世界,帶領人們走出日常的平庸,發現平凡生活裡的詩情畫意。
 
  日子原本就應該是日常平常。所謂驚心,所謂驚艷,都比不上在平凡時光中的花開花落,藍天浮雲……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即便是一粒微塵,也可以縱情大千世界。每個人都有他心中必須要平衡的酸澀感,但你嚐盡了百般滋味,內心反而會變得柔軟,就會泛起淺淺的一抹微笑。
 
  在楨媛的這本書中,說的是如何在一樣的日常平常中,讓生活的滋潤風聲水起!不受限地自由創作,使用台灣得天獨厚的天然資源,手把手地示範,讓你我都成為綠手指。可以把每一天,都過得平淡富足。也能夠將每一刻,都弄成刻骨銘心。無需用力,只要用心,就可以做一個在薄情世界中,深情活著的人。我在Queena的書中看到了,希望你跟我一樣,閱讀後迫不及待想親手作把花束送給自己。
 
天姿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長
黃美玲Claire
 
推薦序3
 
用植物轉換空間能量,生活中的自然美學
 
  乍聞楨媛出書的計畫,真心為她感到欣喜,然而談到楨媛的花事之路,那還得先會會她那資深的花道老師媽媽,劉惠子女士,對於花草姿態、配色架構敏感度極高的王媽媽絕對是領著楨媛進入花草世界的啟蒙老師,讓楨媛打自娘胎就對植物有著細膩的感知,加上她後天多年來自東洋、歐美的習花經歷,多樣的形式架構,藉著這次整合歸納成日常花事的美學傳遞進入生活層面,讓賞花、動手花藝不再遙遠。
 
  都說人如其作,楨媛人、形時而似花,平時隨風飄逸任生姿,順勢而為,卻也在自在裡顯韌性,讓她在面對各種大大小小的植物裝置創作的挑戰上,總能很快投入創作狀態,近幾年,在我所經營的空間中,一直盼著跨領域的激盪,四年前的一個機緣,我與楨媛聊到,如果將空間想像成一個大的器皿,那植物們將會是怎麼樣的展現呢?就這樣,我和楨媛完成了在我空間裡第一件較大型的植物裝置後,接續著又在不同的空間裡共同創作花藝雕塑裝置,360度的創作視角,讓我強烈地感受到植物轉換空間能量的本事,還帶著強大的愛的治癒力量。
 
  花草們自帶天然芬芳、然而色彩的配置、花草植物間的架構美學,還真是多虧有楨媛的佈局,花材到手,她總能第一時間直覺性地建構成型,偶而還能見她對著植物喃喃自語,多是對他們的讚美之詞;然而能有這番直覺性地自由鋪成,也全因紮實的東洋花道的基礎而來。
 
  這一次,楨媛毫不藏私地將花道的精髓深入淺出的拆解成多元的日常花事,循著步驟,人人都能在生活的各式花事中,找回那最初、最美的真心。賀喜楨媛的這一步,終於將多年來傳承自王媽媽對花草植物的愛與世界結緣了。
 
Mano慢鏝空間創辦人
謝旻玲Min-Ling Hsieh
 
作者序
 
大自然始終是無條件的包容,以及無分別的溫和傳遞
 
  真要回想,打從有記憶開始,花木植草似乎就在我的生活周遭打轉、未曾有過消失的時候。
 
  記得母親曾提過,當時懷著我而莫名熱衷女紅的她,在有天刺繡時發現了窗邊有朵含苞花朵從盆栽土裡直接伸出,是的喔~就是直接從土裡鑽了上來的那種戲劇性出場。幾日後,紅花盛綻,她直覺這是種性別明示。當日母親便開心與家人分享這事,並且認為自己近日如此用心在手藝上的功力,必定能夠感染給肚子裡的寶寶。
 
  不知是否為心念的靈驗,自己果然從小就對手工藝有高度興趣,加上我的母親是花藝老師,又是教花又是學花的過程中,她從來都是無間斷將我這個小女兒帶在身邊。所以打自娃娃車時期,從不知爬行、到會鑽至桌底下用花藝鐵絲綁在每位阿姨腳踝,玩著你來我抓遊戲。我的日常,就在毫無自主選擇下,由花花綠綠圍繞著長大。長大後,也在母親的影響下「正式」進入了池坊花道的學習道路,由初階慢慢開始,然後師資,接著繼續在世界不同的角落進修。
 
  但花藝之於我,始終是生活中的日常光景。因此在碩士畢業後,我並沒有想過投入花藝作為正職,而是在電腦動畫公司從事企畫編劇工作。在當時高壓的環境下,教授花藝與羊毛氈是我的解壓方式,藉由教學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共享盡情揮灑發想及氣力的沸騰感。直到發現腫瘤開刀前,我一直維持著如此的生活型態。
 
  手術成功後,身體已無法負荷原本工作環境的我,開始思考下一階段的人生走向。當時我在家人建議下,前往了美國紐約花藝學院進修,並取得專業文憑。這段期間,除了環境本質提供的優異條件,與一群喜愛花藝的同學們長期相處、共同學習過程,也改變了我對花藝設計這件事的眼光。
 
  學校課程之餘,我在花店實習,爾後留在店裡工作。一開始我在曼哈頓一家擁有許多高端客製訂單的法式花店工作,店裡經營者對我很是照顧,除了放手直接讓我參與設計之外,只要是想嘗試的都願意提供機會。加上店裡接單多元,不同來源的設計要求,令我深刻感受到花藝對於生活的調劑和增色。之後,我亦分別在自由奔放的美式花店,以及善於順應潮流的韓式花店中工作,學習各國在花藝上的不同見解。
 
  能在喜歡的花店做事是件舒心實踐,即使冬天需要在零度氣溫下洗刷花瓶桶子搞得指膚皮開肉綻、或是清晨搬運過重花材回到沒有電梯的工作空間,抑或每日整理幾百朵帶刺玫瑰手上血跡斑斑,現在想來都是非常值得的經驗與回憶。
 
  為了更進一步深入花藝帶來的能量,我開始了白天在花店工作,晚上學習園藝治療的作息。得空時,便至醫院參加園藝應用於不同群體或個案的輔助治療,其中範圍有老人、愛滋病人、復健者或是病童等。在紐約與花形影不離的日子,開闊了我深一層感知植物花藝對人類生活能有的正面影響。自然植草從來就蘊含實際的、對身心靈的滋養能力,溫暖包容身邊有需要的人。
 
  回到台灣後,母親便邀約我與她同去馬來西亞進行她每年必有的公益服務行程。因緣際會下,我答應了對方教學單位的花藝設計課程邀請。當時想法很單純,只是想在能力所及的範圍中,將「花在日常」的觀念帶給大家,認知自然中植草花木的無窮撫慰力,成為現代人繁忙生活中,可以美好、可以表達自我及療癒的所在。
 
  靠近赤道、全年夏季的馬來西亞,不但沒有如台北花市般花藝資材批發商店排聚的地點,花卉植草也幾乎清一色進口,在種類與顏色不若台灣齊全及完整。所以每在上課前,即使我事先做好完美的教案,也時常面臨「無花可用」的境地,必須就地更改花材。長期的臨場訓練之下,竟也磨練出了我對未知的彈性跟應對。從一開始燒腦、疲憊、緊張的反應,到最後甚至也不用事先列好配花清單了,而是抵達後直接上場買齊花材。不知不覺,這樣兩地的往返教學也四、五年過去了,能持續到今日,整個工作團隊無不是這一路教學強力的支持後盾。
 
  在這段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開始構思如何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看似約略複雜的設計風格步驟化繁為簡,應用在日常生活各種場合中。就在這樣的起心動念下,我從大馬教學結束後剛好收到出版社的邀請,相談甚歡中敲定了這本書的誕生。
 
  《日常花事》是一本集結我這些年來習花、做花、教花經驗的書籍。使用在價格方面親民實惠、以及大部分時節方便購買的花木植草,做出可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各種不同場合、具有精緻感的設計花品。書裡提及的工具與花器皆是台北花市就能取得的材料。我想藉由這幾年,教學後所得回饋的一點心得,分享給欲嘗試花藝設計的朋友。真心希望拿到書的你,可以從此書中獲取靈感,創造屬於自己的花藝設計。
 
  本書的促成主要感謝在大馬各地與慢鏝花聚的學生們,你們的鼓勵和支持是我豐沛創意與精力的來源。另外,我還要感恩這段「花」路以來所有照顧我的長輩、家人及朋友們,謝謝你們總是成就,讓我得以放心盡力直衝。最後,感恩溫彩英和溫彩雲老師,無異於母親般地、伴我在花道學習上快樂成長。
 
  謹將本書獻給秀二與惠子,那對教我將生命各種可能保持熱度與樂渡的夫妻,我的父母。

用户评价

评分

身為一個熱愛台灣在地文化的讀者,我非常欣賞這本書中對「風土」的尊重。很多國際花藝設計師的作品,雖然華麗,但總覺得少了那麼一點點我們熟悉的「味道」。然而,這本書裡的花材選擇,幾乎都能在台灣的鄉間或花市裡找到,這讓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親切感。作者似乎很懂得如何將台灣特有的草本植物,用一種既現代又古典的手法呈現出來,既有設計感,又不失本土的樸實美。我特別喜歡它在描述花束造型時,所展現出的那種「不刻意」的隨性,那種看似隨手拈來,實則蘊含著高超技巧的美感,非常符合台灣人內斂而又追求細緻的審美觀。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真正的美,不需要遠渡重洋去尋找,它就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遭。

评分

這本書的實用性,我想是它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不只是拍美美的照片給你「看」,而是很認真地教你「怎麼做」。我特別注意到它對於花材處理的小細節,比如如何正確地剪枝、如何讓葉材保持水分,這些都是網路上零散的教學影片很難完整傳達的資訊。書中的分解步驟圖解得非常清楚,即便是像我這樣完全沒有花藝背景的人,也能大概抓到訣竅。雖然我還沒勇氣挑戰書中那些大型的桌花佈置,但光是學會綁一個適合送禮的小束花,就已經讓我非常有成就感了。而且,作者對於花材的「個性」描述得很到位,讓我了解到為什麼有些花適合做主花,有些適合當配角。這種「理解」層面的教學,遠比單純的「模仿」來得有價值,因為它賦予了我自己創造作品的底氣。

评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心,封面選用的那種米白色紙質,摸起來很有質感,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覺就像直接捧著一束新鮮花束。裡面的排版也特別舒服,字體大小適中,留白給得很足,讓人閱讀起來沒有壓迫感。光是翻閱目錄,就能感受到那種想把書中所有作品都學起來的衝動。特別喜歡它介紹花材的部分,雖然我不是花藝師,但光是看那些常見的田間植物被這麼細緻地描繪出來,就覺得好像又重新認識了身邊的環境。作者的敘事風格很溫柔,像是在跟老朋友分享生活中的小確幸,讀起來非常療癒。不過,老實說,我對花藝的理解還停留在「買一束花回家插瓶子」的階段,所以書中提到的那些專業術語,像是「結構感」、「線條流動性」等等,對我來說還需要多做一些功課才能完全領會其中的奧妙。總體來說,這本書的視覺呈現和閱讀體驗都相當出色,光是放在客廳的茶几上,都覺得整個空間的氛圍都提升了一個層次。

评分

我對這本書的整體氛圍感受非常深刻,它傳達出一種非常「慢活」的哲學。現在的生活步調太快了,大家都在追求效率,但這本書卻鼓勵你放慢腳步,去感受一朵花從含苞待放到盛開凋謝的完整生命週期。作者在描述花材的文字中,常常會穿插一些對時間、對自然、對生活的體悟,這些哲思的點綴,讓這本書從一本「技術指南」昇華成一本「生活伴侶」。每次翻開它,就像是進行了一場心靈SPA,暫時逃離了都市的喧囂和工作的壓力。雖然內容很多關於花藝的技巧,但最終指向的,其實是如何讓自己的居住空間和內在心靈都因為這些自然元素而變得更豐盈、更美好。這種由內而外的美感養成,是我從其他花藝書中比較少見到的深度。

评分

說真的,市面上關於生活美學的書百百種,大多都是強調「儀式感」或者「昂貴的材料」,讀起來常常讓人覺得壓力山大,覺得「啊,我永遠達不到那種境界」。但這本書很不一樣,它從一開始就強調使用「好取得的草木花材」,這點真的太貼近台灣的生活了。我住在比較傳統的社區,對面就有一塊空地,以前都沒注意過那邊長了什麼,但自從開始留意書裡提到的那些野花野草,我才發現原來路邊的芒草、不知名的紫色小花,都可以有這麼多變化。書中呈現的作品,雖然結構精巧,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很「接地氣」的,不會讓人覺得高不可攀。我嘗試著按照書裡的步驟去操作,雖然第一次成果有點歪七扭八四,但那種從零開始創造美的過程,比單純欣賞成品更讓人滿足。它讓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季節的更迭,原來每個時節都有它專屬的「綠意」,而不是只依賴進口的昂貴品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