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推薦
我個人對於「求生行動指南」這個詞特別有感覺。這聽起來不像是學術報告,更像是一種戰術手冊,這讓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會帶有一種很強的行動主義色彩,而不是純粹的知識傳遞。我希望作者的語氣是那種「我們是一夥的,我們得一起想辦法」的同理心,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批判者。畢竟,誰不想讓自己的傢園好一點?隻是我們常常被複雜的係統睏住,覺得個人力量微不足道。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社群行動」的範例,比如說在我們的小區、鄰裏間可以組織起什麼樣的綠色行動,那種集體的力量感,或許更能激勵人心。我常常看到一些社區的迴收分類做得很好,但有些地方卻完全是個災難。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如何說服鄰居一起做」的溝通技巧,那比單純告訴我們「要分類」有用多瞭。畢竟,改變別人比改變自己更難,如何運用「超級影響力」去擴散這個觀念,纔是真正的挑戰。
评分老實說,現在市麵上談環境永續的書多到數不清,很多都是外國翻譯過來的,理論聽瞭一大堆,但讀完總覺得跟颱灣的實際生活有點脫節。像我們在颱灣,麵臨的挑戰很特殊,像是夏季的極端高溫,還有颱風季越來越誇張的降雨量,這些都跟全球暖化脫不瞭關係。我很好奇,這本書在談「七大生態浩劫危機」的時候,有沒有針對我們這個島嶼的特殊性去做討論?例如,我們的海鮮文化、我們的電子垃圾處理,甚至是我們的機車密度,這些是不是也該被納入「求生行動指南」的一部分?如果它能像一本「颱灣在地版求生手冊」,告訴我哪種在地採購方式最環保,或者在我們經常光顧的量販店裡,哪些產品是絕對該避開的「環境殺手」,那真的會讓人忍不住馬上掏錢買來看。我希望它不要隻是告訴我們「少用塑膠」,而是更深入地去解釋,當我們選擇瞭某種生活方式,背後牽扯到的供應鏈和碳足跡是多麼複雜,然後再給齣一個「颱灣人專屬解法」。這種貼近生活、不玩虛的內容,纔是真正能打動人心的關鍵。
评分最後,我想談談「小小行動,超級影響力」這句話背後的哲學意涵。這跟我前陣子在看的一部紀錄片裡提到的「蝴蝶效應」概念很像,但如果沒有實際的案例佐證,很容易淪為口號。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可追蹤、可量化」的成功案例。不一定是國際大新聞,而是颱灣在地的小人物故事:某個學校的午餐剩食被成功轉化為堆肥,或者哪個小農場透過友善耕作成功地復育瞭某種瀕危的昆蟲。這些具體的、有溫度的故事,纔是真正能夠證明「我的小小行動」真的能匯集成「超級影響力」的鐵證。如果作者能附上一些簡單的工具,像是計算自己每週碳排放的試算錶,或者推薦一些真正做到環保的在地品牌(而不是業配),那這本書就不隻是一本讀物,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工具箱。我希望它能激發的不是焦慮,而是那種「看,我真的能做到!」的實踐熱情。
评分從「化身地球守護者」這個角度來看,我其實有點在乎這本書的呈現方式。現在的年輕讀者,對那種密密麻麻、文字堆砌起來的書很難有耐心。如果這本書的設計充滿瞭視覺化的圖錶、生動的插畫,或者乾脆像是一個互動式的遊戲介麵,介紹這七大浩劫,那閱讀體驗絕對會大大加分。我希望它讀起來是輕快、充滿希望的,而不是沉重、讓人讀完就想去角落畫圈圈的絕望感。畢竟,如果我們覺得地球已經沒救瞭,那誰還有動力去採取行動呢?真正的「超級影響力」,可能就蘊藏在那些讓我們會心一笑的設計細節裡,讓我們在輕鬆閱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瞭知識,並且覺得「哇,原來我可以做到這麼多!」這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嚴肅的說教有效得多。如果它能讓「保護地球」這件事變得像追劇一樣讓人期待下一集,那就成功瞭一半。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實在是太有意思瞭,「極度地球」聽起來就讓人感到一股急迫感,再加上「你的小小行動,對世界有超級影響力!」這種口號式的標語,簡直是直接戳中我們這些平常覺得自己渺小、對環境議題無能為力的都市人。我最近常常在想,颱北的空氣品質到底能多差?每次騎車經過工業區,那股味道就讓人很想趕快戴上 N95。這本書如果真的能提供一些具體、而且「小到可行」的改變,那真的是太棒瞭。畢竟,喊口號誰都會,但要真正做到「化身地球守護者」,得有點實戰攻略纔行。我期待它不隻是空泛的說教,而是能讓我們這些生活在水泥叢林裡的人,找到一個切入點,讓自己每天的咖啡杯、購物袋,甚至是晚餐的選擇,都能變成一種微小的抗議或支持。如果它能成功地把「環保」這個大到讓人喘不過氣的詞彙,拆解成每天早上鬧鐘響瞭之後就能開始做的五件事情,那這本書的價值就無可取代瞭。現在的社會資訊爆炸,很多時候我們寧願選擇「不知道」來逃避責任,但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溫和但堅定的力量,讓我們願意多看一眼自己製造的垃圾,多想一秒手邊的塑膠製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