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2:趕走紅毛番(1640〜1662)——渡臺悲歌(1662〜1700) (電子書)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2:趕走紅毛番(1640〜1662)——渡臺悲歌(1662〜1700)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衛平
图书标签:
  • 臺灣歷史
  • 兒童歷史
  • 紅毛番
  • 荷蘭統治
  • 鄭成功
  • 渡臺
  • 臺灣史
  • 歷史故事
  • 電子書
  • 明鄭時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台,從梅花鹿遍布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看這些牽動著時代的人、事、物,如何說演臺灣的故事,同時拓展著後人的路……

 

第二冊:趕走紅毛番(1640〜1662)——渡臺悲歌(1662〜1700)

你知道原本滿山遍野的梅花鹿為何消失了嗎?

你知道國姓爺鄭成功如何開墾臺灣?

險惡的「黑水溝」又為何寫下「勸君切莫過臺灣」的悲歌?

走!跟著郁永河遊臺灣!

 

 

四大特色

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自治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面,說演小故事大道理。

 

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出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表」,除了臺灣史年代表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家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臺灣歷史的另一段迴響:從原住民的視角看早期航海時代的變遷 (電子書)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索了在歐洲勢力大規模進入臺灣之前及早期殖民時期,島嶼上不同族群的生活樣貌與歷史進程。這段時期,臺灣不再僅僅是南島語系民族的家園,隨著海上貿易路線的確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航海者、商人與傳教士,如同潮汐般湧入這片土地,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轉變。 我們將目光聚焦於數個關鍵面向: 第一部:海洋網絡的交織與原住民族的韌性(約1600年前) 在荷蘭人(被後世稱為「紅毛番」)確立據點之前,臺灣島嶼已是亞洲海域上一個不可或缺的節點。本書描繪了不同族群(如西拉雅、麻豆社、新港社群,以及居住於北部與東部的部落)在廣闊的海洋網絡中扮演的角色。 貿易的橋樑: 探討這些原住民族如何透過與中國東南沿海、琉球、日本之間的傳統貿易往來,獲取鐵器、絲綢等物資。他們不僅是土地的守護者,更是海洋貿易秩序的參與者。我們將仔細分析不同部落間的聯盟、競爭與文化交流,以及他們如何運用地理優勢進行資源分配。 社會結構的內化與外化: 剖析在外部壓力(如倭寇的騷擾與早期貿易者的接觸)影響下,部落社會結構如何進行微妙的調適。這包括戰鬥技術的演變、祭祀儀式的意義轉變,以及對外來物品的吸收與在地化。 第二部:傳教士的足跡與文字的誕生 隨著西方傳教士(特別是新教教派)的到來,他們帶來了不同於傳統漢語或日語的文字系統——羅馬拼音(Sinckams / 荷蘭文拼音)。 語言與文化的記錄: 本書詳細考察了傳教士如何學習並記錄原住民族的語言,以及他們編纂的文法書、宗教文獻(如《荷語教義問答》)。這些文獻是現今研究早期臺灣語言學和社會觀念最寶貴的原始資料。 信仰的碰撞: 比較西方基督教信仰與當地傳統信仰(如祖靈崇拜、自然神祇觀念)之間的互動與衝突。傳教士的努力在某些地方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在更廣泛的層面上,他們的影響力與其自身的勢力範圍緊密相連。 第三部:農業擴張與生活空間的擠壓 即使在「紅毛番」的治理下,漢人移民的活動從未停止。本書深入分析了漢人(主要來自福建、廣東)如何從沿海登陸,並逐步向內陸擴張的過程。 墾殖的壓力: 描述了早期墾戶在與原住民族爭奪土地和水源時所採取的策略,包括「以工換地」、「強行佔有」等行為。這段歷史充滿了複雜的法律糾紛與武裝衝突,許多事件並未被後來的官方史料完整記錄。 行政體系的邊緣: 考察了早期殖民政府在「化外之地」(即未納入直接管轄的原住民區域)的管理策略,以及這些策略如何間接地助長了漢人移民對邊界的侵蝕。這段時期,臺灣的「邊界」是流動的、充滿張力的。 第四部:未竟的轉型與內部的力量 在南明政權覆滅,鄭氏王朝尚未完全穩固的過渡時期,臺灣島嶼的內部力量正在醞釀著變化。 部落的抵抗與和解: 分析了一些關鍵的衝突事件(例如,在荷蘭人離開前後,不同社群之間的內部矛盾如何被激化或緩解),以及原住民族群如何利用國際局勢的變化,尋求自身的戰略利益。 文化與物產的轉移: 探討了在不同政權交替的混亂期,臺灣的鹿皮、蔗糖等重要經濟作物如何持續地被轉運至外島(如金門、廈門),以及這些經濟活動對島上社會結構產生的深遠影響。 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聲部的歷史視角,重新審視早期臺灣歷史的複雜性,特別是那些被簡化或邊緣化的原住民族群和早期漢人墾戶群體的經驗與掙扎。它描繪了一幅充滿動態的海洋歷史畫卷,遠比單一的殖民敘事來得豐富與深刻。

著者信息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出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才,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致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家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904785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0.3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從書名上推測,這本書應該涵蓋了從荷蘭人統治中後期到鄭氏政權建立與鞏固的過程,這段時間的社會結構變化極為劇烈,對比前一冊(如果有的話),其敘事基調想必會更加緊張和充滿變數。我關注的是,作者如何處理「割讓」與「接收」這些概念,讓孩子明白權力移轉背後的現實考量。尤其「渡臺」在當時是個極高風險的決定,許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只為尋求一線生機或實現政治抱負。我期待作者能深入淺出地解釋,為什麼那個年代的人們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這涉及到經濟動機、宗族壓力,甚至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這本書能成功地將這些宏觀的歷史趨勢,轉化為孩子可以理解的「生活選擇」,讓他們明白祖先的每一塊磚瓦都充滿了血汗與決心,那麼這本歷史書的使命就達成了。

评分

這系列書的編排風格一直讓我很欣賞,特別是在圖像的使用上,總是很巧妙地融入了當代的藝術風格,既不顯得過於古板,也不會流於幼稚。對於這個特定時期——1640到1700年這段劇烈的政權更迭期,視覺呈現尤其重要。我非常好奇作者如何圖解「紅毛番」的城堡建築、荷蘭的貿易體系,以及鄭氏王朝的軍事佈局。如果插畫能夠精準地呈現出當時的衣著、工具,甚至船隻的樣貌,那對提升孩子的空間想像力與歷史沉浸感是極大的幫助。我希望圖文比例拿捏得宜,插圖不是單純的裝飾,而是幫助理解複雜歷史脈絡的輔助工具。如果能像看紀錄片一樣,用視覺線索引導孩子進入那個世界,那就太棒了。這段時間台灣的角色扮演非常關鍵,從殖民地前哨到反清復明的基地,視覺化的呈現必須準確抓住這種轉變的動態感。

评分

身為一個關心本土教育的家長,我最重視的就是歷史的「在地視角」。台灣史的特殊性在於,它總是被放在更大歷史框架下討論,而這本書鎖定在十七世紀這個關鍵的轉折點,恰好是「台灣開始成為一個多元文化交匯地」的起點。我希望它不只關注外部勢力的介入(荷蘭人、鄭成功),更能細膩地描繪台灣島上原本的住民——原住民族——在這些外部衝擊下的生活狀態與因應之道。歷史不該是單線敘事,而是多方視角的交織。如果作者能展現出不同族群在面對歷史洪流時,各自的策略與掙扎,那麼這本書就不僅僅是「台灣史」的入門,更是一堂關於「多元共存」的社會課。一個好的兒童歷史讀物,應該教會孩子尊重差異,理解歷史的複雜性,而不是給出過於簡化的好人與壞人標籤。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實在太吸引人了,配色大膽又不失穩重,看得出來設計師在處理歷史題材時下了不少苦心。光是看到書名中「趕走紅毛番」和「渡臺悲歌」這幾個關鍵詞,我就忍不住想像,作者究竟是如何將這段複雜又充滿戲劇性的年代,用適合孩子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我特別期待看到,書中會如何描繪荷蘭人(紅毛番)與原住民之間的互動,以及鄭成功率軍來台的過程。對於我們這一代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下成長的台灣人來說,這些早期拓墾與衝突的歷史,往往只停留在課本的簡略敘述中。希望這本書能像一顆強光手電筒,照亮那些被教科書簡化、甚至略過的情節,讓孩子們能從故事中感受到先民們面對未知世界的勇氣與艱辛。一個好的歷史故事,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連結,讓孩子們能對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產生更深刻的認同感。光是翻閱目錄,我就感覺到一股撲面而來的時代感,非常期待能看到作者如何平衡歷史的真實性與兒童閱讀的趣味性。

评分

我一直覺得,要跟孩子談論「悲歌」這個主題是很不容易的,尤其牽涉到族群矛盾與戰爭。這本《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2》能將「渡臺悲歌」這個沉重的主題納入,真的需要高超的敘事技巧。我猜想,作者在處理清初的漢人來台,以及隨之而來的械鬥、生活艱難時,肯定採取了某種「去煽情化」但又保留「真實情感」的平衡點。畢竟,歷史教育的目標不只是要讓孩子記住年代,更重要的是理解人性在極端環境下的反應。我希望能從書中讀出那種「為了生存而奮鬥」的堅韌精神,而不是單純的政治鬥爭。如果能藉由一兩個虛構但符合時代背景的小人物視角,讓孩子體會到開墾者面對疾病、水土不服、與原住民衝突時的掙扎與期盼,那這本書的教育價值就大大提升了。好的歷史書,應該是「有溫度」的,能讓孩子在讀完後,會對那些看似遙遠的祖先,產生一份跨越時空的敬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