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6:臺灣探尋之旅(1860〜1900)——臺灣現代化(1880〜1895) (電子書)

說給兒童的臺灣歷史6:臺灣探尋之旅(1860〜1900)——臺灣現代化(1880〜1895)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衛平
图书标签:
  • 臺灣歷史
  • 兒童歷史
  • 臺灣探尋之旅
  • 19世紀臺灣
  • 臺灣現代化
  • 歷史教育
  • 電子書
  • 文化學習
  • 清朝臺灣
  • 日治時期前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你教孩子用什麼角度看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故事讀臺灣?

你教孩子用什麼聲音聽臺灣?你教孩子用什麼方式愛臺灣?

聽臺灣的故事,看世界的眼光,惜腳下的土地,學歷史的智慧    

 

「歷史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本套書以淺顯易懂的圖文介紹,搭配翔實的史料,帶領孩子走進歷史舞台,從梅花鹿遍布的遠古臺灣,到政經繁榮的新世紀,看這些牽動著時代的人、事、物,如何說演臺灣的故事,同時拓展著後人的路……

 

第六冊:臺灣探尋之旅(1860〜1900)——臺灣現代化(1880〜1895)

除了褶蛙、藍腹鷴,臺灣還有哪些珍貴的生態資源?

生物學家拉圖許、史溫侯和人類學家鳥居龍藏留下什麼紀錄?

首任巡撫劉銘傳和大稻埕商人李春生如何促進臺灣的現代化?

任何革新都必經歷鎮痛,想想如何為這塊土地付出熱情吧?

 

四大特色

小故事,大道理

本套書共有62則故事,精選影響臺灣歷史的人、事、物,主題遍及生態、藝術、宗教、教育、產業、自治運動、交通建設等各個層面,說演小故事大道理。

 

親子討論促思考

每一篇故事皆附「從古看今」賞析,引導親子共讀與討論,藉由閱讀過去,思考現在,創造未來。

 

從臺灣連結世界

特別企畫「註釋」,深入淺出地解說臺灣史小知識;「歷史年代表」,除了臺灣史年代表外,也對應中國大陸及世界的歷史事件,為孩子提供全方位的學習。

 

延伸學習樂無窮

每冊書後特別設計「知識補給站」單元,利用互動遊戲如連連看、走迷宮、心智圖、5W1H、曼陀羅思考法等,訓練孩子認知理解、分析評估、解決問題等能力,是家長與教師最佳的補充教材,以及108新課綱最佳延伸學習!

好的,这是一份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图书简介,不包含您提到的特定图书内容,并且力求详尽、自然。 --- 《穿越時光的縮影:近代亞洲社會的劇變與新生(1850-1920)》 導言:大時代的潮汐 本書深入探討了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期,亞洲社會在內外交困與劇烈變革中所經歷的深刻轉型。這是一個全球格局重塑的時代,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叩開了古老帝國的門扉,傳統秩序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對於亞洲的各個文明體而言,這不僅是生存的考驗,更是尋找現代化路徑的關鍵轉折點。我們將聚焦於知識分子、政治精英以及普通民眾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掙扎、探索、乃至於最終選擇新的發展方向。 第一部:帝國的餘暉與西方艦隊的陰影(1850-1870) 本部分首先描繪了東方傳統王朝在面臨西方工業化力量衝擊時的初始反應。我們考察了清朝、德川幕府、以及南洋諸國在處理「蠻夷」來航問題上的態度差異。 一、體制的僵化與危機的萌芽: 我們詳細分析了當時亞洲主要帝國的內部結構性問題,包括土地制度的壓力、財政的困窘,以及儒家(或類似的傳統意識形態)在面對西方科學與政治理論時所產生的合法性危機。例如,在中國,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不僅是宗教與社會矛盾的激化,更是中央集權體系在對外壓力下內部分解的縮影。在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統治及其帶來的社會動盪,為後來的劇變埋下了伏筆。 二、被迫的開放與最初的覺醒: 從鴉片戰爭到安政條約,西方以不平等條約的形式強行打開了亞洲市場。本書不側重於戰爭過程的描述,而是著重於這些事件如何催生了亞洲知識階層對自身「落後」現狀的深刻反思。探討了如林則徐、佐久間象山等早期開明人士,他們如何從「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樸素認識開始,逐步認識到僅僅引進技術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挑戰在於制度與思想的革新。 第二部:改革的嘗試與內部的阻力(1870-1890) 在認識到危機的嚴重性後,亞洲各主要國家開始了自上而下的或自下而上的改革運動。本部分側重於這些改革的內容、成效以及遇到的內在阻力。 一、從技術引進到制度轉型: 重點分析了日本明治維新的核心要素——國家主導的快速工業化與軍事現代化。我們將其與同期中國的洋務運動進行對比,探討為何一個側重於「體用之辨」的技術引進運動,難以抵禦日本自上而下、全面向西方學習的決心。同時,也審視了鄂圖曼帝國坦志麥特(Tanzimat)改革的努力,它作為最早的伊斯蘭世界改革,在保守勢力的牽制下,步履維艱。 二、思想的熔爐與精英的抉擇: 這一時期,西方的政治哲學、經濟學說開始通過翻譯和留學生帶回本土。本書細緻梳理了自由主義、社會達爾文主義和早期社會主義思想在亞洲精英間的傳播軌跡。探討了精英階層在「忠於傳統」與「順應潮流」之間的痛苦抉擇,以及這種抉擇如何塑造了他們後來的政治路線。 三、經濟結構的重塑: 大規模引進西方技術的同時,亞洲的傳統手工業和農業經濟遭受了嚴重的衝擊。我們分析了新興的、由國家主導的工業部門(如鐵路、電報、現代礦業)的發展,以及它們如何與傳統的鄉土經濟產生摩擦和依附關係,為後來的社會階層分化埋下伏筆。 第三部:民族主義的興起與社會的動盪(1890-1920) 隨著殖民侵略的加劇和改革成果的參差不齊,亞洲各地的民族主義情緒開始高漲,社會矛盾也轉向更激烈的形式。 一、民族敘事的建構: 本書探討了現代民族國家意識如何在舊有的地域或王朝忠誠之上建立起來。知識分子們如何重新詮釋本國的歷史,以服務於「救亡圖存」的政治目的。不同於強調種族純粹性的西方民族主義,亞洲的民族主義在許多地區呈現出融合了傳統文化復興與現代政治訴求的複雜面貌。 二、邊陲的邊緣化與衝突的爆發: 在列強的蠶食下,亞洲的邊緣地區(如朝鮮半島、中南半島、以及中國的東北與西南邊疆)成為衝突的焦點。我們剖析了甲午戰爭、美西戰爭(及其對亞洲的影響)如何徹底改變了東亞的權力平衡,並加速了亞洲內部對立勢力的崛起。 三、社會運動的多元化: 除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外,底層的社會運動也開始展現出新的特徵。從義和團運動的宗教狂熱與反帝色彩,到菲律賓的獨立起義,再到南洋地區華工的反殖民抗爭,這些運動揭示了現代化壓力下,不同社會群體所採取的不同抵抗策略。 結語:走向二十世紀的岔路口 本書結尾處總結了在1920年代前夕,亞洲各主要社會所達成的不同發展階段。有的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固的君主立憲或共和政體,開始了戰後的重建;有的則陷入了長期內戰與軍閥割據的泥淖;還有的則完全淪為殖民地。這些不同的選擇與路徑,共同構成了二十世紀亞洲歷史複雜而引人入勝的底色。透過對這一關鍵時期的細緻考察,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今日亞洲社會的結構性特徵與文化基因。 ---

著者信息

陳衛平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畢業,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於一九八六年成立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專門出版少年兒童圖書,現任天衛文化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及小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行人。在臺灣眾多少兒讀物中,獨樹一幟,力求培養中文兒童讀物寫作、編輯人才,為文化生態奠定必要基礎。自一九八七年,中國海峽兩岸開放交流以後,致力於兒童文學領域的對話與切磋。一九九○年曾率臺灣兒童文學界訪問團赴北京、天津進行座談。一九九七年上榜美國Who’s Who in the World名人錄。他發起並推廣「中、小學班級讀書會」活動,以及「繪本閱讀與欣賞」觀念之普及運動,並參與講評及討論。作品有《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榮獲文化部優良讀物推介、2015年中國大陸文津獎童書獎第一名)、《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榮獲文化部金鼎獎最佳兒童讀物)等。譯作有《群眾與權力》、《國家的神話》、《世界電影史》、《羅素》、《科學的進步與問題》等。

 

沙永玲

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系畢業,曾任聯合報編輯,並榮獲中國文藝協會翻譯獎。現任天衛文化及小魯文化執行長,編輯作品多獲肯定。近年來專注於為小朋友精挑細選世界一流繪本。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4904822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61.6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