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頓商學院教你看懂財報,做出正確決策(暢銷改版) (電子書)

華頓商學院教你看懂財報,做出正確決策(暢銷改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理查‧蘭柏特
图书标签:
  • 财务报表
  • 财务分析
  • 投资决策
  • 华顿商学院
  • 商业
  • 管理
  • 电子书
  • 畅销书
  • 决策分析
  • 财务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

三大財務報表,是商業的共通語言。

這本書用最簡短的篇幅,介紹最重要的會計、財務觀念,

讓您不僅能看懂財報,還能活用它!


 
財務,會影響企業的每一個層面;財務報表,則是許多重要資訊的來源。

經理人如果懂得財務報表的基本原理,就會知道是哪些力量帶動了營收、公司在哪些方面表現良好,或者為什麼績效表現不如預期。甚至,應該在哪些活動上投注更多資源?哪些活動應該縮減?哪些資源並未有效活用?應該把某項活動外包,還是繼續自己做?財務報表可以提供你判斷的依據,幫助你做出更好的決策。

然而,財務報表並非中立客觀的,而是帶有主觀性,有可以操弄的空間——因為,在整合會計報表之時,許多活動仍在進行當中;而且,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當中的一些數字,必須依據你對於未來情況的估計。對於這些模糊地帶的理解,既可洞悉企業經營的現實面,對於投資人來說,也是必要的基本認識。

不同於一般財會書籍的照本宣科,本書以平易近人的方式,介紹財務與會計的專業術語,帶領你了解財務報表當中最重要的觀念。從一些真實企業案例,你將學到如何解讀並活用財務數字、如何評估投資項目,發展出靈活的策略,做出更好的決策。本書重點包括: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與現金流量表的基本概念與特色。

‧三大財務報表彼此之間的關係。

‧介紹財務報告的概念,例如如何認列營收,如何決定存貨成本、折舊以及稅賦。

‧如何分析損益表及資產負債表,以了解驅動獲利的因素。

‧你的資本結構(支撐你的資產的負債與股權比重),如何影響到你的利潤及風險。

‧如何找出並估計決策的相關成本。

‧如何評價投資項目,並進行折現現金流分析。

‧整合上述知識,建立起一以貫之的企業策略。


另外,本書內容不僅能應用在企業,也能適用於個人的財務規劃,例如將現金流折現技巧運用在個人的房貸、車貸,看看你該如何規劃分期償還計畫;諸如小孩的教育費用,準備退休金,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技巧。

本書屬於華頓數位出版社(Wharton Digital Press)所出版之「華頓高階主管必讀系列」(Wharton Executive Essentials Series),這個系列是源自於華頓高階主管教育學程。該系列的書籍都由全球知名的專家執筆,書中涵蓋了豐富的真實企業案例,以及可實際運用的有效建議。 
 

★★★本書為《華頓商學院教你活用數字做決策》改版★★★

華頓商學院教你看懂財報,做出正確決策(暢銷改版) 這是一本專為現代商業人士和投資者量身打造的實用指南,旨在揭開財務報表的神秘面紗,將複雜的數字轉化為清晰的商業洞察。本書不只是一本教科書,更是一套融入實戰經驗的決策工具箱,幫助讀者在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做出基於事實、而非臆測的明智決策。 --- 第一部分:奠定基礎——財務報表的核心邏輯與架構 在深入分析細節之前,理解財務報表背後的基礎語言至關重要。本部分將引導讀者建立穩固的財務思維框架,確保讀者能從宏觀角度把握企業的財務健康狀況。 第一章:為什麼你需要了解財務報表? 決策驅動的力量: 探討財務數據如何影響投資、貸款、併購、營運策略乃至薪酬結構的制定。 打破資訊不對稱: 學習如何解讀管理層試圖傳達的訊息,識別潛在的「粉飾」行為。 從會計術語到商業語言的轉譯: 區分會計原則(GAAP/IFRS)與實際業務活動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三大核心報表的協同作用 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企業在特定時間點的財務快照——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恆等式(A = L + E)的實務意義。深入解析流動性與償債能力的結構性基礎。 損益表 (Income Statement): 衡量企業在特定期間的經營績效。詳述銷貨成本 (COGS)、營業費用、稅前淨利到最終淨利的層層篩選過程,著重於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的戰略價值。 現金流量表 (Cash Flow Statement): 企業的「生命線」。區分營業活動、投資活動與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理解利潤(應計基礎)與現金(收付實現基礎)之間的根本差異。現金流的質量如何揭示企業的真實健康狀況。 第三章:會計準則與企業的「選擇空間」 折舊與攤銷的藝術: 分析不同折舊方法對當期利潤的影響,以及如何影響資產價值。 收入確認的時點: 探討在不同行業中,收入應在何時被「確認」,以及這對跨期比較的影響。 備抵與撥備的審慎性原則: 了解管理層如何利用對壞帳、存貨跌價的預估來平滑盈利波動。 --- 第二部分:深度診斷——利用比率分析挖掘真相 僅僅閱讀報表是不夠的,真正的洞察力來自於數據之間的比較和比例的運算。本部分提供一套系統化的比率分析工具,從不同維度評估企業的健康程度。 第四章:評估獲利能力與效率 利潤率的層次分析: 從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到淨利率的遞進式分析,找出利潤在營運鏈中的「失血點」。 資產使用效率: 庫存週轉率、應收帳款週轉天數的計算及其對營運資金需求的影響。 股東回報率的奧秘 (ROE): 運用杜邦分析法 (DuPont Analysis) 將 ROE 分解為利潤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精確定位高 ROE 的驅動因素是高利潤、高效率還是高槓桿。 第五章:衡量償債能力與財務風險 短期流動性指標: 流動比率 (Current Ratio) 與速動比率 (Quick Ratio) 的應用邊界。 長期償債能力: 負債權益比 (Debt-to-Equity) 與利息保障倍數的解讀,判斷企業在經濟衰退期承受債務壓力的能力。 現金流覆蓋率: 透過營業現金流與總債務的比值,評估企業依靠自身造血能力償還債務的實力。 第六章:市場價值與估值基礎 本益比 (P/E) 的陷阱與應用: 如何區分追逐增長型股票與價值型股票的本益比差異。 企業價值與 EBITDA: 引入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特別適用於資本密集型產業的估值比較。 股價淨值比 (P/B) 的行業特殊性: 探討對於金融業與高科技輕資產行業,P/B 比率的解讀邏輯。 --- 第三部分:前瞻視野——從財務報表預測未來與決策 財務報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指導未來的行動。本部分著重於如何利用歷史數據進行合理的商業預測與戰略評估。 第七章:趨勢分析與同業比較 (Benchmarking) 橫向分析: 選擇合適的同業對象,理解行業平均水平與最佳實踐 (Best Practice)。辨識出領先者與落後者的關鍵財務差異。 縱向分析 (時間序列): 識別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利潤率的長期演變趨勢,以及識別季節性或周期性波動。 異常值的探測: 尋找與既定趨勢顯著偏離的數據點,這些往往是潛在風險或重大機遇的信號。 第八章:營運資金管理與現金流預測 營運資金週期 (Cash Conversion Cycle, CCC): 計算從支付原材料到最終收到客戶貨款所需的時間,優化 CCC 是提升現金流的關鍵戰術。 資本支出 (CapEx) 的決策: 分析大規模資本投入背後的戰略意圖,並評估其預期的現金流回報率。 編製簡易的現金流預測模型: 結合銷售預測和費用結構,建立一個簡單的預測模型,以評估未來 12 個月的資金缺口或盈餘。 第九章:財務報表在併購與投資決策中的應用 盡職調查 (Due Diligence) 的財務紅旗: 在收購標的時,如何利用財務報表識別隱藏的負債、過度樂觀的收入預估和不可持續的成本控制。 收購後整合的財務挑戰: 審視收購方如何處理商譽 (Goodwill) 的減值風險。 股利政策與股票回購的分析: 評估管理層將自由現金流用於回報股東(股利或回購)的決策是否合理,還是存在挪用未來增長資金的嫌疑。 --- 第四部分:產業視角——特殊行業的財務報表解讀 標準的財務分析模型在特定行業中需要進行調整。本部分將探討高成長科技業、資本密集型製造業以及金融服務業的財務報表獨特之處。 第十章:科技與軟體產業的特殊考量 研發費用 (R&D) 與資本化問題: 軟體開發成本如何被處理,以及這對當期利潤和資產的影響。 訂閱與經常性收入 (SaaS Metrics): 解讀客戶獲取成本 (CAC)、客戶終身價值 (LTV) 與流失率 (Churn Rate) 如何在傳統財報之外衡量企業的價值。 第十一章:製造業與資本密集型企業 存貨價值的波動性: 探討先進先出 (FIFO) 與後進先出 (LIFO) 對毛利的實質影響。 固定資產與折舊: 重新評估廠房和設備的賬面價值,以及產能利用率對邊際成本的影響。 第十二章: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 銀行與保險業的「存貨」: 了解金融資產、貸款組合與金融負債的特殊會計處理。 風險權重與資本適足率: 簡介監管要求如何影響銀行的槓桿結構,這是銀行業獨有的風險指標。 --- 結語:從數字到策略——建立你的財務決策體系 本書的目標是賦予讀者在任何商業情境下,都能自信地解讀和利用財務資訊的能力。通過這套結構化的分析方法,讀者將能夠更清晰地預測企業的表現,並將財務洞察直接轉化為推動業務增長的戰略行動。掌握這些知識,你便能成為更受尊重的決策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理查‧蘭柏特Richard Lambert
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會計系米勒施瑞德(Miller-Sherrerd)講座教授,並擔任MBA與高階經理人學程之財務與會計教授,也指導博士班的研討會。曾獲頒多項傑出教學獎項,論文散見於《會計評論》(The Accounting Review)、《會計研究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會計經濟期刊》(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蘭德經濟學期刊》(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以及《策略管理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相關著作:《華頓商學院教你活用數字做決策》

譯者簡介

吳書榆
臺灣大學經濟學學士、英國倫敦大學UCL(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經濟學碩士。曾任職於公家機關、軟體業擔任研究、企畫與行銷相關工作,目前為自由文字工作者。
譯作包括《讓顧客主動推薦你》《獵殺巨人》《向上管理‧向下管理》《CQ文化智商》《父母老了,我也老了》《阿德勒心理學講義》《建立當責文化》(以上皆經濟新潮社出版)。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財務數字,也可以是輕快的歌曲/劉奕成

前言

 

第一章 貴公司的財務健全度:財務報表可以提供的資訊

 三大基本財務報表 

   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收益與現金流

 三大財報彼此之間的關係

 

第二章  對報表的衝擊:行動與事件如何、何時影響數字

 交易與事件如何影響財務報表

   期末調整分錄/心中有稅負

 編纂財務報表

 

第三章 善用損益表:營收、費用與利潤

 詳細解析個別數據

基準指標

 評估績效:從營收開始

   營收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分析賒銷以判定真正的營收/交付產品或服務:銷售組合如何影響營收

 費用與獲利能力

  為何分析比率這麼重要/費用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非重複性項目

 

第四章 如何運用資產與融資資產: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與舉債槓桿

 營運績效與資產報酬率

  資產報酬率的基準指標:加權平均資本成本/改善資產報酬率/特定資產的周轉率/ 資產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

資本結構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基準指標:權益股本成本/比較資產報酬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要舉債多少/債務的會計議題與衡量議題

 

第五章 善用成本資訊:瞭解你的成本如何變動

 成本—數量—利潤分析

 特殊訂單與客戶類別

 資源限制

 分攤成本

 為何沉沒成本不相干(或者應該不相干)

 

第六章 評估投資機會:折現現金流分析

 適用於計算策略性決策創造經濟價值的架構

 將現值技巧應用到投資決策上

 更高層次的策略性決策

通貨膨脹/稅負/專案營收/預測未來費用/營運成本/專案與其他專案之間的交互作用/選擇折現率的問題/樂觀、偏見與敏感度分析

 

結語

致謝

附錄 現金流量表補充說明:間接法

譯名對照表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0611625
  • EISBN:978986061164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20歲~70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財務數字,也可以是輕快的歌曲

文 /劉奕成


  1988年初夏,你和我同樣感受到台灣起飛的躁動,「我的未來不是夢」的高亢歌聲,夾雜著「要拚才會贏」的在地情懷,煞那間淹沒了全台灣。那時恰恰如作文範本所說的「鳳凰花開,驪歌初動」,你和我跟許多同屆的高中畢業生一樣躊躇滿志,無由來的憧憬彷彿無須想像就自然漾開的玫瑰色新鮮人生活。

  所以當眾人眼中文藝青年的你,居然也選擇了管理科系就讀,再度同校且同學院的我,忍不住為你捏了把冷汗。畢竟對許多商管學院的學生來說,大一新鮮人的日子中,最苦惱的莫過於一門彷彿天外飛來一筆的必修課「會計」。對於沒有商業實務經驗的新鮮人來說,實在不明白這些數字的規則與意義。在十月大風起兮塵飛揚的秋日,我每個星期總有一天向晚隔著窗戶看到你在教室內跟會計習題奮戰。果不其然,當其他人都得以擺脫夢魘的第二年第三年,我還是看得到你在秋風中跟會計糾纏的身影,真是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風一掃,就是二十年的落葉,當年青澀的大學生,已經成為上海一家廣告公司的負責人,我們還是依然拿連讀三年會計的往事調侃他。他也笑笑承認,對於部屬遞交上來的報表,他還是有許多不了解的地方,但是為了顏面,他不能隨便承認,只能假裝他懂。事實上他多少也懂一些,但是,並不夠深入。

  於是野人獻曝把這本Financial Literacy to Manager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for Better Decision-Making的原文電子版介紹給他之後,他靦腆地笑說:「除了會計之外,外文也是我的罩門」。當我知道這本書即將要出版中文版時,第一時間便很開心地跑去找他分享。

  他開心地翻了翻書,我看他常常有會心一笑的神情,突然他遞過書來,指著書中的一句話開懷地與我分享:

  「會計是一種語言,難怪我覺得這麼難」。

  我深表同意,雖然會計充斥著一堆數字,但是其實會計更像是一種外國語,解釋說明我們不了解的世界。

  然後,問題又跟著來了,我要如何為讀者介紹一本語言教科書?

  還好,我仔細看看,又再三想想,這本書不是語言的教科書,而是會計這個語言的「故事書」,而且我所看過關於會計相關的書中,這本書是輕快動人的Rock & Roll(搖滾樂),不是一股腦宣洩轟炸的heavy metal(重金屬樂),也不是有時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

  故事約莫是這樣的:為什麼會計要三張表?三張表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還有,為什麼現金流量表如此重要?只記得我們很久前都聽過,賺錢的公司也可能倒閉(黑字倒閉),不少年年虧損的公司卻始終活得好好的,為什麼呢?

  原來,現金流量表中說,讓企業活得下去的現金有三種來源:從經營活動中賺來的、投資賺來的、找人投資或借來的。事業本身賺錢,還是可能因為投資失利、有人虧空或幾年前借的錢要還了,而撐不下去。事業本身不怎麼賺錢,但只要投資得當,或是有傻子願意繼續投資、借錢或捐獻,還是可以屹立不搖。

  這個道理在一般人身上也適用。很多人如果靠著上班的薪水,早已入不敷出了,怎麼還可以撐得下去?

  答案是──這時候不只要看「損益表」或「資產負債表」,而要看「現金流量表」,許多台灣人是「income statement poor」(表面上賺不了什麼錢),卻是「balance sheet rich」(家中缽滿盆滿),也就是薪水收入(營業活動)沒有多少,往往入不敷出,然而或是投資有方,不管是靠千線萬線或電話線,投資賺了不少錢(投資活動),或是擅長甜言蜜語拐騙,爸媽不斷致贈盤纏,甚至膽大心粗,不斷向銀行預借現金寅吃卯糧(融資活動),都可以活得下去,會計真的是一種語言,可以解釋經濟活動的許多樣貌。

  會計學跟經濟學都是解釋經濟活動的語言,然而我們在學習會計及經濟的漫漫坎坷路途上,則向來是用另一種詰屈聱牙的方式(語言)再去解釋這種語言,難怪事倍功半。上過經濟學最基礎課程的人,就會學到經濟學上的生產四要素──勞動、土地、資本和企業家精神。但是,如果你問任何一個念完經濟學已經四五年沒被當的學生,還是回答得七零八落。不過,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是以投顧老師的語言來記得這件事,他會說:

  「偷搶拐騙不算,合法的賺錢方式有以下四種:用自己(的勞力)賺錢、靠土地賺錢、用錢滾錢,還有靠別人替自己賺錢。」這位投顧老師用淺白的說法,讓大眾輕易入門、永誌不忘,更建立自己的江湖地位──這本書的作者,就有這樣的本事。

  這本書的作者,不只有深入淺出的功力,他在會計專業上的專業地位,更讓他深諳如何在簡短的篇幅中,精簡地介紹最重要的觀念,他不僅是知名的華頓商學院米勒施瑞德講座教授,更拿過數不清的教學獎項。他懂得用簡單的語言,不著痕跡地娓娓道來會計這門語言的故事。能做到這樣,真是功德無量了。

  如果你我都懊悔當年沒有好好學好會計,站在辦公大樓的玻璃帷幕牆前沉思,卻思索不出玻璃上迴映出我們手中那疊資料上林林總總數字的真義,可以試試這本書,輕薄短小,在你我手中不過盈盈一握,卻如掌中乾坤蘊藏萬般天機。

 

(本文作者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英商巴克萊銀行台北分行董事總經理,現為將來銀行NEXT BANK總經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書的內頁,最讓我驚豔的是它對案例的選擇跟編排邏輯。不像有些書只會用那幾個老掉牙的跨國大企業當範例,這本似乎很懂得台灣讀者的脈絡,穿插了一些我們比較熟悉的本土產業結構或者特定商業模式的影子在裡面。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忍不住停下來,對照一下自己平時關注的幾家上市櫃公司,試著套用書中講解的分析框架,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從那些光鮮亮麗的營收數字背後,挖掘出一些更深層次的營運真相。這種實戰演練的感覺,遠比單純聽講師在台上講理論要來得紮實許多,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像是一套可以立刻上手的「偵探工具組」,讓人面對各種財務報表時,不再是茫然無措,而是知道該從哪個角度切入,去找出潛藏的風險或是被市場低估的價值,這對我這種想自己做功課的散戶來說,簡直是及時雨。

评分

不得不提一下,這本書在解釋那些晦澀難懂的會計原則時,那種「化繁為簡」的功力真的很厲害。我以前上過一堂財報概論的課,老師講到「折舊攤提」或是「應收帳款的備抵」,我聽完大概就只記得一些專有名詞,但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抓住了「讀者真正的痛點」,他們不是單純的翻譯術語,而是用生活化的比喻來串聯這些概念,比如說,用家裡買家電的維修保固概念來解釋資產的價值遞減,或是用朋友間借錢還錢的流程來比喻現金流的動向。這種敘事手法,大大降低了閱讀的挫折感,讓原本僵硬的財務報表瞬間變得有血有肉,感覺就像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在跟你分享他的投資哲學,而不是冰冷的數據分析報告。

评分

整體來說,這本書在結構安排上展現出很高的完整性,它並非只是零散地介紹幾個分析指標,而是建立了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路徑。從最基本的財務三表(資產、損益、現金流)的相互關係開始建立起全局觀,然後再深入到各種比率分析、獲利能力評估,最後甚至還會觸及到一些高階的企業估值概念。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再回歸到決策制定的完整閉環,讓讀者在讀完最後一章時,會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好像終於拿到了進入企業核心營運世界的鑰匙。特別是它強調「決策」的重要性,而不是單純的「數字遊戲」,這點非常貼近現實商業環境的複雜性,畢竟數字只是工具,如何運用這些工具做出符合自身風險承受度的決策,才是關鍵所在。

评分

說實話,要在一本財務書籍中找到完全沒有任何需要讀者自己再查閱額外資料的地方是很難的,畢竟產業特性差異太大。但這本改版後的版本,對於一些常見的財務陷阱和容易被忽略的細節,提供了非常具體的警示。例如,它會特別點出某些行業的營收認列方式可能存在的灰色地帶,或是當某個比率異常波動時,背後可能隱藏的營運危機。這種「前瞻性」的提醒,對於想要避開地雷的投資人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它教導的不是如何「變富有」,而是如何「避免變窮」,這種務實的態度,在充斥著快速致富心態的書籍市場中,顯得格外珍貴和可靠,讓人讀完後更有信心踏入資本市場的戰場。

评分

這本財報書的封面設計其實蠻有吸引力的,那種藍白配色加上一點點穩重的黃色點綴,給人一種「權威但又不失親和力」的感覺,這在財報書裡其實蠻重要的,畢竟很多財報書看起來就像教科書一樣,讓人望而卻步。我記得我當初在書店看到這本書的時候,光是這個外觀就讓我駐足了好一陣子,尤其是在「暢銷改版」這幾個字上面,更讓人好奇,到底經過了哪些修正和調整,才能讓它在競爭激烈的財經書市場中站穩腳跟,甚至還能推出改版。坦白說,我對那種「新手友善」的財經書特別有興趣,因為過去我光是看到「資產負債表」這幾個字就頭皮發麻,總覺得會計學的世界離我很遙遠,但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引導似乎在暗示,它會用一種更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解構這些複雜的數字迷宮,讓人感覺好像真的可以透過它,把那些深奧的財經術語轉化成日常生活中可以理解的商業邏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