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職場裡的77個會計法則 (電子書)

藏在職場裡的77個會計法則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西山茂
图书标签:
  • 会计
  • 职场
  • 财务
  • 管理
  • 电子书
  • 商业
  • 职场技能
  • 个人成长
  • 效率
  • 实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讓計畫更具體化,不落入虛構的紙上談兵!
  讓你贏過90%的同事,又能馬上秒懂的會計職場運用要訣


  就算你以為「會計」的思意是「會」(ㄏㄨㄟ、)計算,也沒有差。這本書讓你在公司的提案,不再被「財會人員」打臉,除非她/他是靠走後門取得工作的。

  你是一個行銷人員,你認為松果購物的平台很帥,可以用3折的價錢,把公司的庫存一掃而空。於是你向公司提議,要和松果購物合作,可是你沒有辦法提出合理的成本估算。公司成本有部分是變動成本,有部分是固定成本,如果你只知道考慮變動成本(哦在松果賣東西可以收回變動成本耶),那不管那個會計是不是靠走後門取得工作,你一定被打的臉腫。但是如果你能稍為正確的估算成本,例如計算出把東西放倉庫和賤賣對股東權益報酬率的差異,那麼你和公司管理階層就可以和理性、有數據基礎的情況下討論事情。

  成不成,另當別論,但足以把你那些沒有把完整會計觀念建立在腦中的同事踩在腳下。

  本書在全書一開始,用四頁的篇幅替你整理了基本會計知識,知道這些就夠了,可以開始閱讀全書的內容。(反正你也沒有打算當真的會計人員)。

  全書由全天下股東最重視的數據,也是上班族最應了解的數據「股東權益報酬率」開始,以用數字表述的方式,討論許多你一生在職場上不斷會遇到的問題,要提供客戶什麼品質的服務(投入的成本賺的回來嗎?)、價格如何設定、營收成長與獲利能力如何取捨。

  讀完這本書,90%的同事更加佩服你!

本書特色    
                 
  ★讓你對老闆的提案,有數字為依據,成為不可或缺的員工

  商業的目的是賺錢,任何的商業行為的最終判斷,都是能否為股東帶來利潤!業務人員要給客戶多少折扣?提供什麼品質的服務?行銷售人員要花多少錢促銷?管理人員要如何為產品定價?公司是否要向金融機構進行貸款?這一連串的問題,都可以利用會計知識得到「量化」的解答。

  你要向老闆提出意見?把它對財報會產生的影響以本書的知識表達,一定令人刮目相看。

  ★圖表豐富,任何程度的人,都可以立刻用在工作上

  77個了解公司財務情況的知識,一定要對會計有些粗淺的理解吧!不用作者在前言中整理了四頁基本知識,這樣就夠了。而文內用大量的圖表解釋抽象的觀念,讓你立刻了解公司運作與會計作業的關聯。

  ★以軟銀、任天堂、豐田等世界知名企業為實例,讓你與世界接軌

  用軟銀來討論財務槓桿、用任天堂來討論風險控制、用豐田來討論成本控制。讓你了解會計其實是世界共通語言,學會這77個關鍵,你可以評價全球任何企業的行為。

名人推薦

  推薦  鄭惠方
  名部落客,暢銷書《艾蜜莉會計師教你聰明節稅》《艾蜜莉會計師的10堂創業必修課》作者
职场生存的智慧:一本关于高效工作与人际交往的实用指南 导语: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中,仅仅依靠专业技能已不足以确保长远的成功。真正的职场高手,懂得如何在复杂的人际网络中游刃有余,如何以更聪明的方式完成工作,从而脱颖而出。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理论教科书,而是一本直击职场痛点、提供即学即用的实用手册,旨在帮助你在日常工作中少走弯路,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并建立稳固的职业声誉。 --- 第一章:高效能人士的工作流重塑 本章聚焦于如何彻底优化你的日常工作流程,将“忙碌”转化为“高效”。我们深入剖析了时间管理的陷阱,并提出了一套全新的“任务价值排序系统”(TVP),确保你将精力投入到对职业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工作上,而不是那些耗时却低效的“假忙碌”。 1.1 告别“救火队员”模式:主动规划的力量 许多职场人士的日常是被突发事件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本节将介绍“预见性规划”的技巧,教你如何通过对项目生命周期的预判,提前设置缓冲时间,有效规避“截止日期恐惧症”。我们会详细拆解如何运用“四象限法则”的升级版——“影响/复杂度矩阵”,来识别那些需要立刻执行的关键任务,以及那些可以授权或延后的非核心事务。 1.2 深度工作的环境构建与心流捕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专注力是最稀缺的资源。本章不仅讨论了如何物理隔离干扰(如:设置“勿扰时段”和定制化通知策略),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如何从心理层面进入“心流”状态。我们将介绍几种经过科学验证的专注力维持技巧,包括“番茄工作法”的变体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环境声学和视觉提示来快速切换到高强度工作模式。重点在于培养一种“抗干扰的肌肉记忆”。 1.3 文档与信息管理的“零遗失”系统 你的知识资产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本节将构建一个基于云端协作和本地备份的“三层信息索引系统”。我们不仅教你如何命名文件和文件夹(使其具备搜索自愈性),还将介绍如何利用现代笔记软件(如:Notion或Evernote的高级标签系统)来建立个人知识库,确保任何信息——无论是会议记录、客户反馈还是培训材料——都能在30秒内被准确检索到。 --- 第二章:职场沟通的艺术与策略 职场沟通的本质是影响力和协作。本章的核心在于提升你表达的清晰度、说服力以及倾听的深度,从而减少误解和摩擦。 2.1 邮件写作的“三秒法则”与结构化叙事 电子邮件是职场沟通的基石,但低效的邮件会严重拖慢团队效率。我们将深入剖析一封高效邮件的要素:清晰的主题行(必须包含行动要求)、前置的摘要(结论先行),以及支持性的论据层级。我们提供了一套“目标-背景-行动-预期反馈”的邮件模板,帮助你在发送前自检是否遗漏了关键信息。 2.2 有效的会议主持与参与技巧 会议常常是时间的黑洞。本章提供了一套成为“高价值会议参与者”的指南。这包括:如何在会议前设定明确的“产出目标”,如何运用“引导式提问”来驱动讨论而非陷入僵局,以及如何礼貌地“打断冗余发言”并迅速将议题拉回正轨。对于会议主持人,我们详细阐述了如何撰写具有约束力的“会议纪要与行动清单(MoM & Action Log)”。 2.3 跨部门协作中的“利益翻译官”角色 在大型组织中,不同部门(如技术部、市场部、法务部)拥有不同的“语言”和优先级。本章的核心技能是“利益翻译”。教会你如何将本部门的需求,用对方部门最能理解的商业价值或风险点来重新表述,从而打破部门壁垒,建立互信的合作关系。 ---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精妙布局与冲突管理 职场关系并非简单的“好人缘”,而是基于相互尊重和清晰界限的战略布局。本章聚焦于如何建立稳固的职业网络,并以成熟的方式处理不可避免的冲突。 3.1 建立“互惠”的职业人脉网 人脉的构建不是索取,而是价值交换的长期投资。本章反对盲目社交,提倡“精准连接”策略。我们将介绍如何识别你的“关键影响者”(KOLs)和“信息枢纽”,并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关系维护清单”——如何定期、有目的性地与关键人物进行非功利性的接触,确保在需要帮助时,你的连接是稳固的。 3.2 向上汇报的艺术:管理你的“老板预期” 你的上级是决定你职业路径的关键人物。本节深入探讨了“向上管理”的哲学。这包括:了解老板的决策风格(是数据驱动型还是直觉驱动型?),以及如何定期提供“结构化进度更新”,用老板最关心的KPI或风险点来组织你的汇报内容。我们强调“不带来问题,只带来解决方案”的汇报黄金法则。 3.3 建设性地处理职业冲突与反馈接受 冲突是成长的催化剂。本章提供了一套标准的冲突解决流程,采用“描述事实—表达感受—阐述需求”的非暴力沟通框架,用以应对同事间的摩擦。同时,我们还详细分析了如何将负面反馈转化为个人成长的“燃料”,而不是自我防御的靶子,教会读者如何进行“去情绪化”的反馈分析。 --- 第四章:职业生涯的长期导航与个人品牌塑造 本书的最后部分着眼于你的长期发展,帮助你从“执行者”成长为具有清晰职业烙印的“领导者”。 4.1 打造清晰可识别的“个人专业标签” 在这个高度专业化的时代,“你是谁”比“你做了什么”更重要。本章指导你提炼出你的“一句话价值主张”——你的核心竞争力与独特卖点。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内部项目、外部分享和专业认证,来系统地强化这个标签,确保你在组织内部和行业内形成明确的专业形象。 4.2 授权的哲学与团队能力的培养 真正的领导力不是自己做所有事,而是让团队的能力得到最大化发挥。本节详细区分了“委派(Delegation)”与“授权(Empowerment)”的区别,并提供了一套渐进式的授权模型,帮助初级管理者克服“微观管理”的倾向,并设计有效的辅导(Coaching)机制,从而培养出能够独立承担责任的下属。 4.3 职业倦怠的预防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成功的职场生涯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本章探讨了现代职场中“内卷”与“倦怠”的隐形机制。我们将介绍一套实用的“精力管理”而非“时间管理”策略,包括如何设定清晰的工作/生活边界,如何利用休整期进行“战略性休息”,以及如何周期性地评估你的职业路径是否仍与个人价值观保持一致,确保职业的长期活力与满足感。 --- 结语: 职场没有固定的公式,但存在高效的原则。掌握这些经过验证的智慧,你将不再是环境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塑造自己工作环境和职业轨迹的战略家。这本书为你提供的,是通往更聪明、更少压力、更具影响力的职场人生的路线图。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西山茂(Nishiyama Shigeru)


  早稻田大學商學院教授

  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取得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MBA碩士學位。

  德勤全球會計師事務所,在(株)西山聯合會計事務所,擔任會計監察,企業收購支援,股票公開上市支援,企業研修等。從2002年開始進入早稻田大學。2006年開始擔任現職。學術博士(早稻田大學)。公認會計師。主要著作有,《企業分析綱要(準則)第2版》(企業分析シナリオ第2版),《商業・財務入門》(入門ビジネス・ファイナンス)(以上為東洋經濟新報社)、《戰略管理會計改訂2版》(戦略管理会計改訂2版)(鑽石社),《想要出人頭地就一起學會計・財務》(出世したけりゃ会計・財務は一緒に学べ)(光文社新書)、《増補改訂版英文會計的基礎知識》(増補改訂版英文会計の基礎知識)(日本時報,The Japan Times)、《作為商務人士基本知識的MBA入門》(ビジネスマンの基礎知識としてのMBA入門)(共同著作,日經BP社)等等。

譯者簡介

程麗娟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業。從事日商祕書及會計行政主管等工作近10年光景。目前定居日本,專職翻譯。譯有《打工歐巴桑也能變身銷售女神:日銷900萬!真心不騙的頂尖業務銷售術》,《超圖解 秒懂英文法:核心概念全圖解,一眼瞬間掌握文法本質》,《這樣下指令任誰都可以動起來》等作品。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ROE的提升
法則1 ROE是「股東權益報酬率」
法則2 利用杜邦分析法分解三個比率
法則3 使用借貸資金提高ROE的方法
法則4 使用財務槓桿提升ROE的盲點
法則5 ROE跟企業規模以及成長無關
法則6 ROE的目標水平因行業風險的不同而有差異
法則7 日本企業ROE低的理由
法則8 股東權益與淨資產的不同
從ROE觀點來看卡樂比的破竹之勢
卡樂比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二章    財務槓桿的使用方法
軟銀集團為例看股價和評等的差異
法則 9 評等是指「能否償還借貸資金」的評價
法則10 成為評等基礎的二個重點
法則11 股東不一定期待高評等
法則12 取得高評等的高代價
法則13 評等的重要性因經濟環境和業界而有所不同
法則14 「沒有負債」雖然安全但也有缺點
法則15 資本成本的意義和「股東期待」的關係
法則16 資本成本經常使用的WACC的含義和運用方法
法則17 以最佳的資本結構平衡債務的優點及缺點
法則18 事業內容及業界排名與無負債的關係
法則19 對融資的依賴程度與經營者的意識
軟銀集團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三章    風險的抑制
從任天堂看迴避風險的體制
法則20 所謂的風險是「波動」和「未知」
法則21「應該承擔的風險」理當承擔
法則22 固定費用的比重過高將導致更大的利益的波動
法則23 事業領域的風險差異與獲利的基準值
任天堂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四章    持續的成長
YAOKO能持續成長的經營秘訣
法則24 「有價值成長」的含義
法則25 從市場的成長與市佔率的關係來看成長的速度
法則26 也有不重視成長的經營方式
法則27 公開上市公司期望更多的成長
法則28 快速地成長可能導致急劇地衰退
法則29 落實成長策略的可行性不高
YAOKO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五章    實現「物美更要價廉」
NITORI的低價策略與支持其策略的結構
法則30 顧客要求「好東西」的水準
法則31 設定價格時應該要考量的三個重點
法則32 降低售價與維持利潤
法則33 不同事業訂價策略的差異
法則34 支持「更便宜」的機制
法則35 「更便宜」的替代方案
NITORI控股集團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六章    成本的刪減
信越化學工業以刪減成本為中心的效率經營
法則36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
法則37 刪減變動成本時的盲點
法則38 區分需要重視效率及不需要重視效率的地方
法則39 注意因刪減成本造成其他成本上升的權衡(取捨)
法則40 企業再生成本刪減的重要性及其他例外
法則41 活用會計管理工具及其注意點
信越化學工業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七章    所謂「浪費」的思考方式
FAST RETAIL-DRS (迅銷)公司實質上「浪費」思考下的事業撤退
法則42 「浪費」的含義
法則43 實現「以更少的成本及東西完成相同事(使用外部)」
法則44 實現「以相同的成本及東西完成更多的事」
法則45 不要被已經花費的沈没成本困住
法則46 閒置設備及滯銷庫存的對應方式
法則47 提高稼動率的盲點
法則48 「能賣盡量賣」的盲點
法則49 考慮共享服務中外部銷售的注意點
FAST RETAIL-DRS (迅銷)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八章    現金流量的重視
日立製作所設定的現金流量基準的財務目標
法則50 現金流量是企業活動客觀的量尺
法則51 現金流量表和各現金流量的一般傾向
法則52 企業危機出現在經營活動的現金流中
法則53 自由現金流量分配給股東和債權人
法則54 事業及企業價值的評價與現金流量
法則55 評估投資項目時的重點
法則56 淨現值法(NPV法)以「現今價值能獲利多少」來評估
法則57 內部收益率法(IRR法)以「投資效率的好壞」來評估
法則58 投資回收期法以「能夠回收投資額的期間」來評估
法則59 營運資本與CCC
法則60 壓縮營運資本時的盲點
法則61 營運資本負成長事業的優點和盲點
法則62 企業成長期下的現金流量
法則63 現金流量與「一定期間的獲利」
法則64 以ROIC衡量以資金提供者觀點看的投資效率
法則65 現金流量看不見的東西
日立製作所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九章    M&A與協同效應
7&I控股公司的拓展事業與協同效應
法則66 所謂協同效應是指「+α」帶來的相乘效果
法則67 在M&A中協同效應的來源
法則68 M&A中協同效應的可行性
法則69 在全球化的M&A之下實現協同效應的難度高
法則70 三種評估購買價格的方法
法則71 評估M&A協同效應的方法
7&I控股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

第十章    所謂「顧客至上」的思考方式
從豐田汽車來看顧客導向的定位
法則72 「顧客導向」正確的含義
法則73 利潤考量下對顧客需求適當的對應
法則74 擴大市佔率的成本
法則75 運用ABC挑選優良顧客
法則76 從深層意義創造出「顧客第一」的新市場
法則77 顧客與其他關係者的平衡表達在損益表
豐田汽車的財務報表分析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1304281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42.9MB

图书试读

前言                           
 
  企業戰略以及商業模式,如果不將其適當地用數字表達的話是無法具體化。而且,它也有可能落入空想或僅僅只是紙上談兵。
 
  那麼,要將企業戰略以及商業模式跟數字作連結來思考的話,需要的是什麼?第一步是,了解可以從財務報表和企業活動中讀取的會計數據之間的關聯,以及在頭腦中模擬推演出來。
 
  本書是以,參加商業講座學習商業管理的商務人士為對象,針對經營管理和會計的關連進行解說的內容,以便使其能夠掌握善用商務中數字。以學習商業管理和會計為題材,針對人們經常說的「商業法則」,包含其盲點以及注意點,以會計的觀點貫徹整理,徹底探討商業的本質以及真正意義。
 
  我想各位應該有聽過各式各樣的「商業法則」。但是,各位是否都已經充份地理解,這些所謂的法則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另外,只要遵從這些法則就能夠做到良好的管理嗎?這點各位是否有思考過?
  再者,假設這些法則有「盲點」的話,是否能夠清楚理解「盲點」會潛藏在哪裡?
 
  在本書中,我們將學習會計思想的基礎知識,同時解讀「按照法則經營」取得成功的優秀公司,以及「不受法則拘束」活躍在商場的特色企業等的財務報表。
 
  在商務上取得成功的人,首先一定看得懂有關會計的數字。即使不知道會計詳細的規則,但通常能掌握基本上大方向的重點。
 
  要說有例外的話,那應該是有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或者是部屬對數字概念很強,可以交付處理會計相關的事務。
 
  商務人士的目標是提升企業價值,而企業價值是以出現在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來表達。因此,經營能力與會計能力是一體二面的,需要具備一定的會計思考及能力,才能使企業獲得成功。
 
  那麼,這裡提出一個問題。

  Q-1「好的東西要更便宜」被視為商業法則,請以會計上的思考,來說明這句話的意義,以及實現這一目的的措施。當被問到這樣問題的時候,你是否有辦法說明到連兼職員工也能理解?如果還完全摸不著頭緒的話,那麼您將無法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這是因為,在考慮到如何平穩地提升利潤以及能夠持續發展事業時,必須要有這些數字作依據才行。那麼,要怎麼做才能加強對會計數字的概念呢?基本上就是,掌握能夠表達企業活動特徵的重點數字,並以此為基礎進而思考企業戰略及商業模式。

  那麼,這裡再提出另一個問題。

  Q-2 在代表各行各業業種的十大企業公司中,以最近備受矚目的會計指標做高順位排行的話,如下所示。請問,以下是基於什麼指標作排序的呢?

  軟銀集團(2017年3月期) 39.8%
  FAST RETAIL-DRS 迅銷公司(2017年8月期) 16.3%
  NITORI控股集團(2017年2月期) 15.2%
  卡樂比(2017年3月期) 14.5%
  YAOKO(2017年3月期) 13.0%
  豐田汽車(2017年3月期) 10.2%
  任天堂(2017年3月期) 8.2%
  信越化學工業(2017年3月期) 8.2%
  日立製作所(2017年3月期) 7.8% 
  7&I控股公司(2017年2月期) 4.1%

  給各位一個提示吧。這是在本書完成原稿後,進入編輯作業的最終階段時,各大公司相繼發布的2018年3月期的結算報告。說到跟2017年的結算報告數值相比變動較大企業的有,雖然第一名的軟銀集團在十家企業中名列前茅,但相關數值降至20%左右。相比之下,豐田汽車、任天堂、信越化學工業、日立製作所、7&I控股公司等卻上升了幾個百分比。那麼,這個指標是什麼呢?能夠在腦海裡浮現幾個候補的人,應該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作會計思考,並且對包括數字在內的商業趨勢非常了解。

  相反地,那些不知道該指數是什麼的人,作為商務人士的基本會計思考能力可能比較薄弱。如果平常有在注意公司業績等的新聞的話,「不就是這個指標嗎?」應該多少可以猜到幾個答案(正確答案稍後揭曉)。
 
  所謂會計的數字,只要看到習慣的話,就算只是稍微瞄一眼,對於那些數字代表的含義以及重要性,就能夠馬上心裡有數。隨著各行各業的相關指標以及業界別的趨勢在腦海中浮現的話,就能夠從財務報表中讀取各種資訊。此外,也可以逐漸掌握如何思考企業的戰略以及商業模式的特徵,會以哪些會計指標表達的訣竅。這也是本書的目標所在。

  包含這些要點,我們將在本書中解釋有關身為商務人士應該要知道的會計思考要點。以Q-2列出的十家公司為主題,從會計的角度來探討,有關商業法則及其盲眼與注意點。那麼就讓我們趕快開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設計感,坦白講,作為一本電子書來說,它的閱讀體驗相當不錯,頁面轉換流暢,排版也不會讓人眼睛疲勞,這對於需要長時間盯著螢幕閱讀的上班族來說,是一個小小的加分項。不過,真正讓我願意花時間啃完的,還是它在「溝通」這一塊的獨到見解。我們常說「溝通是門藝術」,但這本書把它還原成了「溝通是種換算」。它提到,當你要向不同部門的同事、向上級主管,或是向下屬傳達同一個訊息時,你不能只用一套標準的「貨幣」去交易。例如,對業務部,你可能要用「業績增長」作為主要單位;對研發部,則必須用「技術可行性」和「開發時程」來衡量。書中用「匯率波動」來比喻不同情境下的溝通難度,這比那些空泛的「換位思考」理論要具體得多。我發現自己過去在跨部門會議上碰壁,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只用「工程師的語言」去跟「行銷人員」溝通,自然無法產生共鳴。這本書提供了一張潛在的「溝通匯率表」,讓我學會提前準備好針對不同聽眾的「翻譯版本」。更重要的是,它還討論了「非預期性支出」——也就是人情債或默契成本。在一個講求效率的辦公室裡,如何聰明地「投資人情」,又不至於讓自己變成一個隨時可以被犧牲的「應付帳款」,這個平衡點的拿捏,真的是教科書等級的智慧。

评分

說真的,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很「功利」的書,就是教你怎麼卡位子、怎麼把功勞攬到自己身上那種。結果呢,它給我的衝擊完全在另一個層面——關於「風險管理」。在我們的職場環境裡,大家總是追求「完美執行」和「零失誤」,但這本書卻以一種近乎冷酷的口吻指出,所謂的「零失誤」往往是建立在過度保守和極度規避責任的基礎上,這會扼殺創新,也讓你錯失很多關鍵的成長機會。它用資產負債表來比喻個人的職業生涯,提醒我們,光有「收入」(你的薪水或獎金)是不夠的,你必須要有穩健的「負債」(承擔的責任和學到的教訓)去支撐你的「淨值」(你的核心競爭力)。我最受啟發的是關於「或有負債」的探討,這在我們的專案管理中太常見了——那些懸而未決的潛在問題,如果不提早納入考量,等到爆發時,付出的代價可能是數倍的。這本書沒有給我標準答案,但它提供了一套「盤點風險」的系統方法。我開始在每次匯報前,不是只準備成功的數據,而是會主動列出三個「如果出了問題,我們該如何應對」的預案,這讓我在主管面前的形象從一個只會「做報告」的人,轉變成一個「能預見問題」的夥伴。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教你如何賺錢,而在於教你如何「守住」你已經擁有的,並且用更科學的方式去評估下一步棋的得失。

评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坦白說,一開始讓我有點出戲,它不像某些暢銷書那樣,用充滿激勵性的口號或是過度戲劇化的故事來抓住讀者。它的語氣非常平實,甚至有點像是在跟你分享一個老前輩的經驗談,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都是很「接地氣」的描述。但正是這種「樸實無華」的風格,反而讓我覺得內容更有可信度,因為它沒有試圖把你塑造成一個職場超人,而是把你拉回現實的泥淖裡,告訴你:沒錯,事情就是這麼複雜,你必須學會「計較」。我特別喜歡它處理「成本與效益」那幾個章節的切入角度。在公司裡,我們常常被教導要無私奉獻、要團隊合作,但當你的努力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甚至還被當作理所當然時,那種心寒感是非常真實的。這本書就用會計上的「攤提」和「沖銷」概念來解釋:你的付出不是「捐贈」,而是需要被記錄和回收的「資產」。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在一些專案上的投入,是不是把太多「沉沒成本」投入到了一個回報率極低的地方。而且,它不像那些成功學書籍只告訴你「要爭取」,它更深入地探討了「如何包裝你的爭取」,用一種對方能夠接受的、邏輯自洽的方式來提出你的需求,這點非常實用。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看事情的角度變得更細膩了,以前那些模糊不清的灰色地帶,現在好像多了一把尺可以去衡量,雖然工具是會計的,但應用範圍絕對遠超出了會計部門的範疇。

评分

哎呀,說真的,這本電子書我真的是抱著一種「姑且一試」的心態點下去的,畢竟現在市面上講什麼職場生存法則的書多如牛毛,大部分內容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多觀察、多學習、別太早表態那套老掉牙的論調。我本來還在想,會計法則?這聽起來就跟我的日常工作扯不上什麼太大關係,畢竟我不是在會計師事務所,也不是什麼財務專員,頂多就是處理些零星的報銷和請款單。沒想到,這本書的切入點比我想像的要寬廣得多,它不是真的在教你怎麼做分錄、怎麼核對帳目,而是把會計的思維框架,那個講求邏輯、追求平衡、懂得權衡取捨的底層邏輯,巧妙地嫁接到我們每天在辦公室裡遇到的那些複雜人際關係和微妙的權力鬥爭上。讀起來沒有傳統教科書那種枯燥感,反而有點像在破解一場職場版的「雙式簿記」,每筆「借方」和「貸方」都代表著你付出了多少、得到了多少,而且最重要的,它提醒我們,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只有最符合當下情境的「平衡點」。這本書的編排方式也很有趣,它沒有給你一套標準公式,而是透過各種情境模擬,讓我反覆思考,如果今天換作是我,我會怎麼處理這種進退兩難的局面?坦白說,有些「法則」讀起來讓人有點不寒而慄,但冷靜下來一想,這不就是現實嗎?那些職場上看似圓融無礙、八面玲瓏的高手,他們心裡不就是默默地在執行這些潛規則嗎?所以,這本書對我來說,像是一份及時的「心理體檢報告」,讓我開始檢視自己過去在處理事情上是不是太過天真、太注重單方面的「對錯」,而忽略了背後更深層的利益交換和資源分配學問。

评分

坦白說,剛開始下載這本書時,我對「電子書」這種形式有點不習慣,總覺得缺乏紙本書的紮實感,但或許正是這種輕便性,讓我能在通勤、午休的碎片時間裡,隨時打開它來做一點「心智盤點」。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驚喜的地方,是它對「資產減損」的論述,這部分完全顛覆了我對「失敗」的看法。在我們文化裡,「失敗」常常被視為是需要被隱藏或快速翻篇的事情,彷彿承認了失敗就等於承認了自己的無能。但這本書卻像一個冷靜的會計師,要求你必須對「已發生的損失」進行客觀的評估和正式的「減損測試」。它不是要你沉溺於失敗,而是要你誠實地面對,這個錯誤的經驗、這個沒有達成的目標,它在你未來的價值評估中還能佔據多大的權重?如果它已經無法帶來任何正向效益,那麼就必須果斷地「沖銷」掉它,把資源和精力釋放出來,投入到更有潛力的項目上。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數據驅動的自我修正機制。它讓我不再害怕嘗試,因為我知道,只要我能做好後續的「資產盤點」,即使這次投資失敗了,我至少能從中提取出可用的「技術餘額」,而不是帶著一個沉重的心理包袱繼續前進。總體來說,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冷靜、理性的框架,讓我們這些在職場上摸爬滾打的人,能跳脫情緒的泥淖,用更接近商業運作的邏輯,去規劃、執行和檢視自己的人生這筆「大生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