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藝術 (電子書)

如何欣賞藝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卡洛琳.施拉姆
图书标签:
  • 艺术欣赏
  • 艺术史
  • 艺术入门
  • 文化
  • 审美
  • 电子书
  • 艺术理论
  • 绘画
  • 雕塑
  • 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你喜歡莫內哪幅畫?多數人愛《睡蓮》,其實莫內不管畫什麼,都在畫光線。
  ◎孟克畫肖像一點也不像?《吶喊》的重點不是像不像,而是真的在吶喊!
  ◎一定要原創才是經典?模仿本身就是致敬,提香就是仿朋友畫裸女而出名。
  ◎怎麼欣賞雕塑品?看羅丹的《沉思者》時別沉思,你得不停走動。

  作者卡洛琳是美國獲獎畫家、藝術家,
  作品曾被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國家博物館永久收藏。

  她引用超過150張的作品照片,百位以上大師簡介,
  讓你在參觀世界各大博物館時,從單純的走馬看花、拍照打卡,
  學會怎麼欣賞素描、雕塑、繪畫,再也不會因為看到裸女或男體而尷尬。

  本書不是充滿年代背景的枯燥藝術史,
  而是一堂讓逛美術館變得極為有趣的藝術欣賞入門通識課!

  ◎美術館裡這麼多經典作品,我該怎麼欣賞?
    
  ‧莫內畫的不是《睡蓮》,而是光線,這是印象派畫家必備的專長。
  ‧梵谷的《向日葵》美在哪裡?他明明畫的是靜物,你卻可以感受到人味。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雕像什麼都沒穿,為何大家都說美不說尷尬?
  因為他利用大尺寸和景觀陪襯,目的就是要讓你感到敬畏。

  ◎如何看門道?這些是具體標準:

  ‧肖像畫,一定要很像嗎?孟克和林布蘭都很會畫肖像,
  但真正讓他們成名的作品都不是太像,而是畫中的同理心和人情味最動人。

  ‧風景畫,主題是氣氛,地點不是關鍵。
  有陽光、生活、大自然當背景,才能讓你身歷其境。
  而那些看起來很美的風景,祕密在於使用了「三分法」。

  ‧抽象畫,你沒看到的,才是重點:達文西說畫是詩,畢卡索認為是日記,
  作者說,不要用眼睛看,而要感受畫中的韻律、動態、質感,就像在聽音樂!

  ‧靜物畫,好看、好懂、好裝飾:除了是藝術收藏家首選,
  也最適合學生練習(因為靜物畫從擺設物件就開始構圖)。
  看看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的《蘋果》,和你家餐桌上的哪裡不一樣?
 
  藝術未來會往哪裡去?虛擬實境、3D列印、NFT……
  創作的工具會不斷被打破,不變的是學習欣賞與體驗的過程。

  這本書,是你認識藝術的入門通識課,
  也是日後參觀所有博物館、畫展、經典作品來臺展的必備書,隨身帶著吧!

本書特色

  認識藝術作品的入門通識課,
  教你看懂、能聊,財富自由還懂收藏!

名人推薦

  藝術開開門.高素寬的藝術生活/高素寬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所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藝術設計學程兼任教授/傅銘傳
  藝評家、策展人/謝佩霓
  藝術家/倪瑞宏
经典文学巨著:穿越时空的灵魂对话 书名:《星辰下的回响: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群像》 作者: [此处留空,营造文学研究的严谨感] 出版社: 苍穹文库 页数: 850页 装帧: 精装,附带手绘插图与珍贵手稿影印件 --- 内容提要 《星辰下的回响: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群像》并非一部简单的文学史梳理,它是一次深入二十世纪前夜,对欧洲大陆精神脉络进行深度勘探的学术壮举。本书以宏大叙事与细腻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独特视角,聚焦于1800年至1900年间,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以及象征主义思潮交替影响下,涌现出的那些塑造了现代人思维模式的文学巨匠及其核心作品。 全书结构严谨,分为“浪漫的余烬与觉醒的理性”、“铁与血的时代下的剖析”、“美的沉沦与精神的探寻”三大核心篇章,辅以详尽的时代背景分析与跨学科对比研究。我们不满足于对文本的表面解读,而是深入探究了工业革命的蒸汽、革命的硝烟、科学实证主义的冷峻,是如何如同熔炉一般,锻造出巴尔扎克笔下巴黎的浮华、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罪与罚的形而上拷问,以及福楼拜对语言精确性的近乎偏执的追求。 本书力求展现的,是文学如何成为那个时代“无法言说的真理”的承载者。从歌德晚期的哲思,到拜伦的叛逆诗篇;从司汤达对社会阶层的敏锐洞察,到狄更斯对底层疾苦的深切悲悯;再到易卜生戏剧中对女性独立与社会禁锢的尖锐批判,直至最后,以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与马拉美晦涩的意象,预示着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来临。 第一部分:浪漫的余烬与觉醒的理性(1800-1840) 本部分着重剖析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欧洲,旧的贵族秩序崩塌,新的资产阶级尚未完全稳固的“过渡期”。 一、理想的幻灭与个体精神的崛起: 重点探讨德国古典浪漫主义(如荷尔德林、诺瓦利斯)如何从对自然的无限崇拜,转向对“内在无限性”的追寻。分析其语言的音乐性与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如何为后来的现代文学提供了非线性的叙事可能。 二、英伦三杰的遗产与分化: 详细对比拜伦的激进的个人英雄主义,雪莱对社会正义的乌托邦式构想,以及济慈对“永恒之美”的终极眷恋。特别设置了对比章节,探讨这种浪漫情怀如何在面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实用主义浪潮时,展现出其内在的矛盾与衰退迹象。 三、从历史叙事到社会全景: 深入考察司汤达的《红与黑》,分析其如何首次将拿破仑时代的社会流动性、个人野心与政治环境的残酷性,融入到极具心理深度的现代小说范式中。这标志着对英雄传奇的告别,转向对“平庸之恶”的审视。 第二部分:铁与血的时代下的剖析(1840-1870) 这是欧洲大陆由技术进步和民族国家建设主导的时期,文学的任务转向了对“真实”的捕捉与解构。 一、巴尔扎克的“人类喜剧”:一个社会的百科全书: 本章超越了简单的传记或情节复述,而是将巴尔扎克的体系视为一部未完成的社会学巨著。研究其如何通过“金钱”这一核心驱动力,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模型,并揭示其人物宿命论背后的经济决定论倾向。 二、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的先知: 聚焦于俄国文学在精神维度上的突破。本书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如《地下室手记》、《卡拉马佐夫兄弟》)是欧洲文学中最早对启蒙理性主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信条进行深刻怀疑的作品。我们细致分析了他对自由意志、信仰危机以及“非理性冲动”的心理刻画,如何预示了弗洛伊德思想的萌芽。 三、福楼拜的“客观性”陷阱: 探讨福楼拜如何通过极其严苛的写作规范,试图剔除叙事者主观情感的“噪音”。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并非仅仅是道德审判,而是精确描绘了小资产阶级审美理想在庸常生活中的必然破裂。 第三部分:美的沉沦与精神的探寻(1870-1900) 随着科学的胜利和都市的扩张,文学开始转向对感官的捕捉、对潜意识的探索,以及对语言边界的挑战。 一、自然主义的冷酷镜像: 详尽分析左拉在《卢贡-马卡尔家族》中运用“实验方法”的理论基础。本书批判性地考察了自然主义在生物决定论上的局限性,但同时肯定了其在描绘工业化后城市贫民窟与工人阶级生活细节上的巨大贡献。 二、象征主义的“暗室”: 重点考察法国象征派诗人如何对实证主义做出反动。分析马拉美“偶然性”的诗学,以及魏尔伦的“音乐性”主张,如何将诗歌从描述性工具转变为一种纯粹的暗示性媒介。这部分将深入探讨“意象”在心理层面上的穿透力。 三、易卜生:现代剧场的颠覆者: 探讨易卜生如何将社会问题剧从单纯的说教提升至对个体伦理困境的深刻探讨。分析其戏剧结构中对传统“第四堵墙”的打破,如何迫使观众直面社会结构对个体“本真性”的压迫。 结论:通往现代的桥梁 本书最终总结了十九世纪文学的核心成就:它完成了从描摹外部世界到探索内在世界的转向。通过这代作家的努力,小说不再仅仅是记录历史,而是成为了一种深挖人类复杂性、质疑既有信仰体系的强大工具。这部作品是理解二十世纪文学思潮——从意识流、存在主义到后现代思潮——的不可或缺的基石。 --- 本书特色: 一手文本深度挖掘: 引用了大量法文、德文、俄文原著中的关键段落进行细致比对分析。 跨界视野: 首次系统性地将十九世纪的文学思潮与同时期的哲学(如黑格尔、尼采)及社会学(如马克思、涂尔干)理论进行多维度对照。 翔实的附录: 包含关键作家的通信选段、未发表的初稿片段以及当时对作品的首次争议性评论。 献给所有致力于穿透时代迷雾,探求人类精神永恒主题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卡洛琳.施拉姆(Carolyn Schlam)


  美國獲獎畫家、藝術家和作家,她的作品《103歲的弗朗西斯》肖像畫,被史密森尼非裔美國人歷史和文化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frican American History and Culture)永久收藏;另一幅作品《Mother and Child》,被洛杉磯醫學中心Cedars Sinai收藏。她也是大師諾曼.雷本(Norman Raeben)的學生。

  著有《創意之路》(The Creative Path),以及為各種兒童書籍插畫。擅長使用豐富色彩,以優雅的人物姿態繪畫和現代設計而聞名。

譯者簡介

廖桓偉


  淡江大學經營決策系、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畢業。曾任網路電玩編譯、出版社編輯,希望引進更多有趣(且暢銷)的書,透過翻譯來感動讀者,譯有《著迷,甘願賭上所有》、《似水無形,李小龍的人生哲學》、《成名的藝術》、《疲倦的青少年》(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大麻CBD聖經》(任性出版)。

图书目录

推薦序:想看懂藝術的願望,終於被滿足/高素寬
引言:讓藝術變有趣的必修通識課

第一部 這麼多經典展覽,我該怎麼欣賞?
第一章 什麼是視覺藝術?別多想──先看就好
第二章 怎麼跟人聊畫?看光線、色彩、線條還有……

第二部 放了情感,任何人都能詮釋
第三章 畫作也有人格,你會看到你自己
第四章 如何看門道?這些是具體標準

第三部 是觀察,也是思考
第五章 肖像畫,一定要畫很像嗎?
第六章 風景畫,主題是氣氛,不是地點
第七章 靜物,好看、好懂、好裝飾
第八章 抽象畫,你沒看到的,才是重點
第九章 《沉思者》在想什麼?雕塑的魅力

第四部 什麼叫美?現在你能自己定義
第十章 破解藝術──讓我幫你開放眼界
第十一章 藝術的未來,更多束縛被打破
第十二章 藝術大哉問20(+1)
第十三章 影響世人最深的大師嘉言錄

附錄 藝術通識課的必考題
致謝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7192061
  • EISBN:978626719215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7.7MB

图书试读

引言

讓藝術變有趣的必修通識課


  這本書的發想,起源於某一次我去參觀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簡稱MoMA)的畢卡索(Pablo Picasso)雕塑展。身為畢卡索迷,我非常期待這次展覽,希望能夠花很多時間好好參觀,並且有機會仔細研究我第一次看到的諸多作品。

  可惜第二個願望無法達成,因為當時人潮洶湧,光是要靠近作品就很困難了。此外,幾乎每個人都在拿手機拍照。我焦急的等待人海散去,匆匆瞥了一眼作品,就得趕去下一件作品。

  我不認為這些拍照狂真的有在好好「欣賞」展覽,而且,他們真的會再把照片拿出來看嗎?

  人們對藝術的興趣無庸置疑,博物館絡繹不絕的參觀人數便可以證實這一點。美術館是許多人旅遊的必去景點,一流的建築師競相建造新的美術館,以及越來越富麗堂皇的場館擴建。

  既然大眾的需求這麼高,我便開始思考,有沒有辦法讓藝術欣賞變得更加滿足與透徹?

  身為藝術家,我自有一套看展覽的方法。當然我跟任何觀看者一樣,都是來享受作品的。但我同時也在狩獵。我在尋求共鳴,也就是作品想說給我聽的話,我會依照它們的提示,進一步探索關於自己的創作。

  它可能是單一的顏色,或一組特定配色。一種質感、手法、構圖、形狀、材料⋯⋯什麼都有可能。我想找出的重點有兩個:這種細節為什麼會被我視為欣賞藝術的線索?哪裡可以應用於我自己的作品?

  我去美術館不只是去參觀作品、或在下雨的午後找個地方避雨,而是去狩獵的。美術館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不只是打發時間的活動。它成了專屬於我的體驗。既然是個人體驗,就表示我這輩子都會記得它、想起它,並且真正從中得到收穫。這一天,我不但會學到一些藝術方面的知識,同時也更了解自己一點。

  看展不用照單全收,想想「我」喜歡什麼?

  我的方法是這樣:走進其中一間展覽室,大略掃視一下作品。我或許會讀文字介紹,但也可能不讀。雖然策展人通常都會把自己喜愛的作品描述得很精彩,但我通常喜歡親自對展覽下結論,而不是讓自己的想法被別人寫好。

  把展覽室內所有作品都看一遍後,我可能會被其中一、兩件作品吸引,它們格外引起我的興趣。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會照著直覺走,花費大部分的時間來研究這些作品。

  我或許會看看介紹作品名稱與日期的牌子,但在此刻並非必要。接著我會走到下個展覽室,重複同樣的節奏,先稍微看一下、再聚焦於吸引我的作品。

  你可能會想問,我為什麼只專注於展覽中少數幾件作品?原因是我不可能研究完所有作品。我寧可專心深入少數幾件,而不是匆匆瞥過。畢竟參觀一次展覽,我們能吸收的資訊就只有這麼多。當你想一次看完全部,就會變成走馬看花。而我使用的方式使觀展體驗變得更深入。

  用這種方式逛完整個展覽後,我會順著原路回去,再看一次自己喜愛的作品。重新參觀時,我會試圖弄懂那些看過的作品,記下特別感興趣的作品有哪些特質,然後做出一些暫定的結論:我喜歡這個作品是因為_______________。這位藝術家達成了_______________。它對我而言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諸如此類。

  我獲得了正面的學習經驗,開開心心的離開美術館。這個過程花了我一、兩小時。我沒有試圖看完所有藝術品、讀過所有文字介紹,把五花八門的資訊全部塞進腦袋裡。我專心在自己喜愛的作品上,並且記下它們吸引我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記得我看過什麼。我的經驗是真實的。

  事先聲明一下。我一輩子都在研究與創作藝術,這是我的專業。所以我手邊有許多工具可用,而一般的觀看者可沒有。但我也曾經帶著不是藝術家的人去參觀美術館,並向他們透露我的方法、與他們談論藝術。而我相信從那之後他們的體驗也更豐富了。

  有了這故事,難怪這作品有「價值」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想帶你一起去逛美術館。我們會學習關於視覺藝術的字彙、觀看一些精選藝術作品;其中有許多東西你可能已經很熟悉,但這次我們要以藝術家的眼光來看待它們。

  本書是在談藝術欣賞,而「欣賞」正是我們的目標。雖然你不一定要理解某件事物才能享受它,但我的理論是,你一旦理解它的話,享受的程度與深度都會大幅增加。我們會討論不同的品味與風格,以及它們為什麼這麼變化多端。時尚來得快去得也快,藝術也一樣。某些特定作品受人喜愛、歷久不衰,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會好好了解其中的奧祕。

  我會給你一套藝術字彙,幫助你理解與討論視覺藝術。我還會給你工具,讓你解讀作品並搞懂它。我們會綜觀整段西洋視覺藝術史中的範例。為藝術奉獻的藝術家有數千名之多,但本書只會挑一百多個典範專心探討。我選擇他們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最棒或最有名,而是因為他們闡明了某種概念,幫助你充分理解這個主題的整體範疇。

  我可能會強調他們的多才多藝,或他們是某個藝術新方向的先驅。他們或許是特定藝術的大師、某種技巧的模範,抑或他們的作品頗具代表性。他們因為某種原因成為藝術史中的重要人物,而我會告訴你理由是什麼。

  我會提到、甚至討論一些藝術界巨匠,但他們的作品圖片不會出現於本書。我只能使用公共領域的照片,至於巨匠們近期的作品還是有版權的。感謝一些藝術家基金會給我公平使用作品的權利,畢竟這本書具有教育目的。

  我希望這個非常粗略的概述,能夠鼓勵你更深入探索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或藝術家。我強烈建議你自己去查詢有版權的藝術家,並研究他們的作品。我也希望你找出其他觀點,因為我的觀點只是其中一種,而藝術這個主題非常大!

  雖然某些大師之作引起了許多討論與掌聲,但也有許多被埋沒的優秀藝術家,他們的作品值得讚賞。本書收錄了其中幾件。我希望你利用從本書獲得的知識,發掘這些比較不知名、但同樣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甚至收藏他們的作品。

  欣賞藝術是很主觀的,觀點也很多元。你可能不同意我的評價,但我無所謂。如果我成功達成任務,即使你跟我喜好不同,也還是能學到你自己喜歡什麼。

  我不會告訴你該喜歡什麼作品,但我會幫助你了解自己喜歡某件作品的原因。在本書中,你不但會學到藝術,也會更加了解自己。這很有意思的,我保證。

  所以,跟我一起去欣賞藝術吧!不會有人來打擾我們。沒有人拿出手機拍照,也沒有人擋住你的視線。只有你跟我,還有藝術的樂趣。

推薦序

想看懂藝術的願望,終於被滿足
藝術開開門.高素寬的藝術生活/高素寬


  曾經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有這樣一本書,淺顯易懂、又兼具藝術家與觀眾的角度,來談論藝術?書中包含各種流派、媒材、主題,從平面到立體的「全方位」藝術導覽?

  有太多藝術書,一般大眾看了沒有感覺,或者越看越不懂;就好像以色列與約旦交界的死海一樣,看似一座美麗的大門,卻怎麼樣也無法一探究竟,只能漂浮在海上,享受片面之美。

  我本身是一位藝術家、藝術推廣者,也是藝術教學者和策展者,更能明白每個角色會遇到的問題。非常開心終於有這樣的一本書問世了!

  本書並不是無聊的藝術史,作者用白話方式,讓我們就像搭上了一輛藝術列車,領著讀者去想去的地方。使用方式有很多種,可以隨著本書前進,或者在某站稍作停留,試著找出自己最有興趣、疑惑的「答案」;你也可以跳躍至任何一個章節,甚至是直接跨越到當代藝術中,最少人提到的雕塑品。

  不論是單純的藝術欣賞者、收藏家、創作者,或在藝術領域的學生,這本書都相當適合!

  作者本身也是藝術家,她能幫助我們深入核心、解剖藝術;這個過程就好像在吃西瓜,外表頗硬,不得其門而入,但藉由作者提供的一手工具剖開後,我們便能拿著湯匙輕鬆品嘗,在身心靈飽食過癮後,回味無窮。

  書中也嘗試替我們解開一些常見的疑問,例如:「美是什麼?藝術品一定要美嗎?」

  這讓我想到著名美學大師蔣勳,常以一貫平易近人的語言,分享其對中西方藝術融會貫通的美學感悟;帶領我們透過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重新發現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美和感動。

  然而,作者利用實際經驗,加上客觀分析真實藝術市場發生的情況,補足了過於感性、抽象的問題,她透徹、明白、直接的敘述了藝術是什麼。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我們喜歡不一樣的東西,是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我們有不一樣的經驗,來自不同文化、環境,活在不同時代。

  對於沒有相關經驗、喜歡藝術、想認識藝術的初學者,作者在第一部也提出非常具體的方向(光線、色彩、線條),幫助我們了解、甚至能夠談論藝術,認識所有的基本技法,以及嘗試去分析它們。

  那些「看不懂」的作品,作者也提出了比較淺顯的方式,例如問問自己:「它帶給我什麼感受?」我相信對於想了解藝術的人(無論是單純好奇或是專業收藏家),都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引,不僅有深度,也能幫助我們思考。而若你是有一些藝術基礎的讀者,本書也有談論到深入的技巧與構圖,以及藝術的心理層面問題。

  我真心推薦這本書,看完後就像自己學會了藝術降龍十八掌。往後去到美術館、博物館、畫展,你將會看到不同層次的風景,得到更深層的收穫。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