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概論:發展流變、美學與文化特質 (電子書)

藝術概論:發展流變、美學與文化特質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陳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的最高形式──

藝術究竟是什麼?
藝術有什麼表現形態?
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

◎以生動直觀的作品分析,激發讀者對藝術的學習興趣
◎結合大量作品,從整體上掌握藝術的概念、整體特徵
一本書提升你的審美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

▎藝術起源於「模仿」
這是關於藝術起源的最古老的理論,始於古希臘。古希臘哲學家們(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認為模仿是人的本性,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能力,

▎藝術起源於「遊戲」
「遊戲說」認為藝術活動或審美活動和遊戲一樣是過剩精力的使用,剩餘精力是人們進行藝術活動的根本動力,這種理論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曾經被許多人所信奉。它主要由18世紀德國著名美學家席勒和19世紀英國學者史賓賽提出來,也被稱為「席勒—史賓賽理論」。

▎藝術起源於「表現」
18世紀中期以來,藝術起源於「表現」的說法,成為西方文藝界具有重要影響的觀點。它最初產生於17世紀文學藝術領域對當時理性主義的反抗。

▎藝術起源於「巫術」
20世紀以來,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成為西方在藝術起源問題上影響最大的一種理論,越來越受到歡迎。英國著名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最早提出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主張。

▎藝術起源於「勞動」
自19世紀後期藝術起源於生產勞動的觀點,在歐洲開始廣為傳播。在藝術發生的諸多理論中「勞動說」為研究藝術的發生作出了獨特的貢獻,受到了眾多美學家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美學家的重視。

【上篇】基本的藝術理論知識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藝術的起源與功能、文化系統中的藝術、
藝術創作、藝術作品、藝術接受、藝術的傳播與藝術市場。
【下篇】藝術形態
藝術分類、空間藝術、時間藝術、綜合藝術,
分門別類地闡述各門類藝術的特徵。

★本書特色:本書是一本藝術基礎理論教材,內容系統豐富,融入了作者長期在教學和研究上的心得,根據教學的實際需求,除了內容涵蓋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外,在編寫中也考慮到一定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同時吸納了海內外最新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圖文並茂,既可用作大學藝術系教育教材,也可供文藝工作者和愛好者作為參考書使用。

著者信息

陳晶,副教授,任教於美術學院美術學系,教齡15年。出版著作《湖北新潮美術》,編著教材《藝術概論》、《美術欣賞》,發表專業論文、評論二十餘篇。

洪玲,講師,任教於美術學院美術學系,主要擔任《藝術概論》和《藝術設計概論》、《設計美學》的教學工作。編著教材《感性工學設計》,發表專業論文十餘篇。

图书目录

緒論

上篇 藝術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 藝術的本質與特徵
第一節 藝術的本質
第二節 藝術的特徵

第二章 藝術的起源與功能
第一節 藝術的起源
第二節 藝術的功能

第三章 文化範疇中的藝術
第一節 藝術與文化背景
第二節 藝術與哲學
第三節 藝術與政治
第四節 藝術與宗教
第五節 藝術與道德

第四章 藝術創作
第一節 藝術創作的主體──藝術家
第二節 藝術創作過程
第三節 藝術創作心理
第四節 藝術風格與藝術流派

第五章 藝術作品
第一節 藝術作品的層次
第二節 藝術作品的構成
第三節 典型和意境

第六章 藝術接受
第一節 藝術接受的特徵與一般規律
第二節 藝術欣賞
第三節 藝術批評

第七章 藝術傳播與藝術市場
第一節 作為特殊產品的藝術作品
第二節 藝術傳播
第三節藝術市場

下篇藝術的形態

第八章藝術分類
第一節 藝術分類的理論沿襲
第二節 藝術分類的常見標準

第九章 空間藝術
第一節 繪畫
第二節 雕塑
第三節 建築
第四節 現代設計

第十章 時間藝術
第一節 音樂
第二節 文學

第十一章 綜合藝術
第一節 舞蹈
第二節 戲劇
第三節 影視藝術

後記

图书序言

緒論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對現實的審美關係的最高形式。那麼什麼是藝術?藝術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藝術有什麼表現形態?……這些問題正是藝術概論這門課程所要討論的。藝術概論,簡言之,就是對藝術的基本理論的概括性闡述。
  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人類的藝術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可以說藝術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產生而產生。藝術的產生和形成雖然很久,但專門研究藝術的學科──藝術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產生,卻是近代科學發展的產物。在這期間,藝術學經歷了兩次學科分離而獨立出來的過程。
  一、藝術理論的學科建設
  (1)美學從哲學中分離
  這一分離是由德國理性主義者鮑姆加登實現的。鮑姆加登(Baumgarten, 1714—1762)是普魯士哈列大學的哲學教授,他繼承了萊布尼茲和沃爾夫等人的理性主義哲學思想,並進一步加以系統化。他發現人類知識體系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在人類的知識體系中,邏輯學研究理性認識,倫理學研究人的意志,卻沒有一門學科來研究感性認識。他認為感性認識也應該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因此他呼籲成立一門新的學科,專門研究感性認識,並命名為Aesthetics,即我們現在所說的「美學」。Asthetik的希臘語原意是「感覺學」的意思。可見,這門學科是作為一門新的認識論而提出的,與邏輯學相對。1735年他在《關於詩的哲學沉思錄》中首次使用了這個概念。1750年他正式出版Asthetik一書,明確標榜這一感性認識的理論,規定了這一門學科的研究對象和任務。但鮑姆加登在其著作裡,一開始就不是僅僅停留在對感性認識的研究上,而是談對美和美感的認識。其後,康德和黑格爾在他們的理論研究中繼續沿用這一術語,並加以系統化,賦予美學進一步的理論形態和完整的體系,從而使美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至此,美學得以從籠統的大哲學體系中分離出來。而鮑姆加登作為拓荒者與命名者,被譽為「現代美學之父」。
  (2)藝術學從美學中分離
  中外歷史上關於藝術的理論早已有之,並形成大量豐富的理論成果,但如同許多其他學問一樣,其形成一門系統的科學體系,也不過百餘年歷史。19世紀末,德國的康拉德·菲德勒主張美學與藝術學分開,認為這是兩門彼此交叉又互相獨立的學科。藝術學具有其特定的研究對象,因而應當自立門戶,建立為一個獨立的正式學科。他也因此被冠名為「藝術學之父」。此後,德國的德索大力倡導藝術學的研究,1906年他出版專著《美學與一般藝術學》,標誌著從理論上完成了美學與藝術學的分離。
  隨著藝術學這一概念被廣泛接受,學術界相繼展開了對一般藝術學的廣泛研究。整體上說,藝術學的內容應當包括藝術理論、藝術史和藝術批評。本課程藝術概論既是藝術理論的概述,又是隸屬其中的一門學問。
  二、藝術概論研究對象
  實際上藝術史、藝術批評都是圍繞藝術現象的闡述,只是角度和方式不同。藝術史是藝術發展變化的歷史,一般是「線」性展開,以時間為序,以具體藝術作品、藝術現象的演變發展、前後的承接關係為主要研究對象。藝術批評是針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或藝術現象的個案分析,具體介紹藝術家的生平、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具體的藝術特色;而藝術概論是整體地把握整體的藝術基本規律,以及理解各門類藝術的創作和欣賞的特點和規律。藝術概論中,對藝術現象和藝術作品的理解不是孤立的個案,而應放在一個理論體系中去理解和學習,目的是透過藝術概論實例分析掌握藝術的特點和規律,能夠進行理論的歸納和梳理。
  綜上所述,藝術概論是概括論述藝術基本理論的一門課程,它以各門藝術的普遍規律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具體來說,藝術理論要綜合地研究、考察人類社會的一切藝術現象,探索和揭示各種藝術現象共有的普遍規律,主要是研究各種藝術現象的共性問題,藝術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範疇問題。它的研究範圍包括藝術的本質特徵、藝術的創作主體與創作活動、藝術作品的結構層次、藝術接受和藝術功能以及藝術的門類劃分和各藝術形態表現特徵等。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