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能學會看懂財報全圖解 (電子書)

人人都能學會看懂財報全圖解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图书标签:
  • 财务报表
  • 财务分析
  • 投资理财
  • 财务知识
  • 电子书
  • 入门
  • 全解
  • 图解
  • 财务自由
  • 理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圖解財務3大報表,看懂財報可以這麼簡單!
精挑13關鍵財務指標,讓你輕鬆挑出賺錢績優股!

  投資股票挑公司,大家都說要從研究財報基本面著手,因為「財報」可以說是一家企業最重要的健康檢查表,每年、每季都固定向外界揭露。但,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翻開財報內容雖然全部每個國字、數字都讀的懂,然而複雜的專業名詞、密密麻麻的數字卻讓財報像本難解的天書,讓人不知該如何下手,只想把厚重的財報丟到一旁。

  其實,你根本無須讀懂整份財報,只要懂得把握關鍵的財務指標,就足以幫你解析企業的基本面,避開地雷股,選出賺錢好公司!

  本書就是要讓你徹底擺脫「財報」複雜難懂的壞印象,利用圖解教學方式,生活化比喻,帶你無痛一次搞懂「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財務」3大報表,並精挑篩選優質賺錢公司必懂的13大財務指標,教你判斷公司是否真的賺錢?破解帳務造假陷阱!賺的錢又是不是真的有進到口袋?抓出公司獲利的真正含金量!營收高就真的一定好嗎?破解迷思!讓你不再被粉飾的財務數據迷惑,一步一步陪你剖析公司本質,選出基本面穩健,值得長期投資的好公司,讓你賺錢賺得輕鬆又安心,成為真正看懂門道的投資內行人。

  2016年股市中最令人警惕的例子就是吵的沸沸揚揚的「樂陞案」!樂陞(3662)因為與日商百尺竿頭的收購案破局,股價重挫,造成許多本想要趁機賺收購價差的投資人,不僅沒獲利,更連本金都賠進去,已有超過上萬的小額投資人向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中心登記求償。

  然而,這些投資人若是事先能夠看得懂樂陞的財報,這一場投資災難其實是可以避免的!怎麼說呢?樂陞在2015年全年營收有6億7800萬元的水準,毛利率更超過6成,乍看之下亮眼,但是此時投資人若能再進一步檢視樂陞的現金流,就會發現事情可能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美好。

  一間公司現金流可以分為三個來源,營業、投資和籌資,所謂營業現金流就是公司營運實際收到口袋的錢,投資現金流就是投資活動所造成的現金流,而籌資現金流,可以視為公司向外借來的錢。而樂陞的3大現金流都出現了警示訊號,首先是營業現金流,樂陞2015年的營業現金流是淨流出5904萬元,代表雖然營收超過6億元,公司卻根本沒有因此收到現金!

  與此同時,樂陞的投資現金流2015年反而還淨流出高達15億5786萬元,代表公司在投資上燒錢燒的很兇;籌資現金流則是淨流入13億2371萬元,代表公司向外大量借錢。把以上這三樣現金流綜合起來,發現樂陞2015年現金流出就高達2億9319萬元,甚至若拿前一年的現金餘額來扣,樂陞帳上的現金根本就不到1000萬元,以一間上市公司來看,現金狀況非常吃緊。此時,若投資人懂得看財報,自然會對投資樂陞敬而遠之,避開可能會爆開的地雷股。

本書重點精華

  1.    財報圖解化 ─圖解說明財報,看得懂圖就能看懂3大財報

  2.    精挑關鍵指標─ 看懂13指標,透析企業本質,選對賺錢好公司

  3.    步驟化查詢 ─ Step By Step教你運用網路資源,篩出投資好標的

  4.    看穿粉飾數字 ─ 剝開財務數字的糖衣,揪出正在變壞的潛在地雷股

  5.    小本生意也需要的財報基礎 ─ 開咖啡店、經營網購,為什麼生意看似不錯卻賺不到錢?先花一天看完這本,不要等到財務不善倒店了才後悔。
揭秘数字背后的商业逻辑:一本带你深入洞察企业运营全貌的实战指南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数据如同血液般流淌在商业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然而,面对堆砌如山的财务报表和复杂的会计术语,许多人望而却步,无法真正理解企业经营的脉络。本书旨在打破这种信息壁垒,为你提供一把解锁企业核心秘密的钥匙。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阅读”报表的工具书,更是一部教你如何“思考”和“决策”的商业逻辑教科书。 目标读者群体: 本书尤其适合以下人群: 渴望提升商业洞察力的职场人士: 无论是销售、市场、人力资源还是运营岗,理解财务状况是向上晋升、做出更明智业务决策的基础。 初入金融投资领域的爱好者: 面对股票、基金等投资标的,能否穿透价格迷雾,看到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是区分新手与高手的关键。 准备创业或正在经营中小型企业的老板或管理者: 清晰的财务画像能帮助你精准诊断企业“病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增长。 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通过微观企业的健康状况,能更深刻地理解整体经济的活力与风险。 --- 第一篇:构建你的财务思维基石——告别术语恐惧 许多人对财务报表的排斥,源于对其复杂性的本能抗拒。本篇将彻底颠覆这种认知,将抽象的数字概念具象化为生动的商业场景。 1. 会计语言的“翻译学”: 我们首先要明白,财务报表是企业用一种标准化的语言(会计准则)讲述自己过去一年经营故事的“文本”。本书将用最通俗的语言,解释那些看似高深的会计词汇——例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区别,为何折旧会影响利润,以及“公允价值”在不同情境下的意义。核心在于:让你理解数字背后的经济实质,而不是死记硬背规则。 2. 三大表的关系重构: 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和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绝不是孤立的个体,它们是一个动态循环的整体。 资产负债表: 聚焦于“此刻”的家底与欠账。我们将深入解析“资产的质量”——流动资产是否健康?固定资产的沉没成本有多大?负债结构中,短期债务是否已压垮长期发展? 利润表: 讲述“一段时间内”的盈利能力。重点不在于最终净利润的多少,而在于利润的来源和含金量。毛利率的提升是源于产品创新还是单纯的价格战?销售费用的增加是否带来了等比的收入增长? 现金流量表: 真正的“生命线”。我们将强调,利润不等于现金。一个账面盈利的公司可能因应收账款积压而倒闭。本篇将详细剖析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揭示企业真正的“造血”能力。 --- 第二篇:深入运营肌理——从报表看懂企业“怎么赚钱” 读懂报表的第一层是识别数字,第二层则是运用这些数字来评估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盈利模式。 1. 盈利质量的深度挖掘: 本书将超越简单的“净利润率”比较,引入杜邦分析法(DuPont Analysis)的实战应用。我们教你如何将净资产收益率(ROE)拆解为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从而精准定位企业利润增长的驱动力是“提高价格”、“加快周转”还是“加大杠杆”。 2. 成本控制与效率的艺术: 聚焦于成本结构分析。对于制造业,如何评估存货周转速度,判断是否存在大量过时或滞销的物料?对于服务业,如何量化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指标和横向对比的参考框架,让你能够判断一家企业的成本控制是否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 3. 投资的眼光: 企业将赚来的钱投向哪里,决定了它未来的潜力。本章将分析资本支出(CapEx)的合理性。例如,一家科技公司持续增加研发投入(R&D)是否带来了新产品线的突破?一家零售企业频繁开设新店(扩张)的坪效回收期需要多久?这部分内容旨在培养你像企业战略家一样思考资本配置问题。 --- 第三篇:风险预警与未来趋势判断——洞察“潜藏的危机” 财务报表是历史记录,但真正的价值在于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风险。 1. 债务结构的“雷区”识别: 杠杆是一把双刃剑。本章将侧重于流动性风险和偿债能力。我们会深入研究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的行业差异,并探讨隐性负债(如表外融资、或有负债)的蛛丝马迹。重点讲解如何识别那些看似稳健,实则资金链极度脆弱的公司。 2. 收入确认的“灰色地带”: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部分企业可能通过激进的收入确认政策来粉饰业绩。本书将揭示一些常见的财务操纵手法,例如:提前确认收入、过度资本化费用、或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通过对比营业收入增长与经营现金流变化,建立起对收入质量的审慎判断。 3. 行业环境与宏观因素的耦合: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是孤岛。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将财务数据置于特定的行业周期和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在利率上升周期,高负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将如何变化?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对下游企业的利润挤压程度如何量化? --- 结语:将财务分析转化为商业决策力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你不再将财务报表视为冰冷的数字表格,而是将其视为企业运营的“体检报告”。通过系统的学习,你将能够自信地: 评估一个商业模式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续的、高效率的盈利能力。 在投资决策中,区分“烟雾弹”和“真金白银”。 在管理工作中,用数据语言与财务部门高效沟通,推动更优化的资源分配。 掌握财务语言,就是掌握了商业世界最核心的沟通工具。翻开本书,开始你的深度商业洞察之旅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Smart智富》「真.投資研究室」


  由一群對投資實戰有研究狂熱的記者、編輯、資深主筆與外部專業顧問所組成,秉持「真誠」、「真實」、「真確」的研究態度,圖解、易懂的編輯技術為工具,力求為讀者提供容易上手的多元化投資學習工具。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專攻投資理財領域,包含基金、股票、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產品類型涵蓋月刊、雙月刊、特刊、叢書、DVD、版友聚會、課程講座、大型論壇、線上課程、facebook,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图书目录

0-1    編輯前言    編輯前言

綜合損益表     
1-1    綜合損益表    公司到底是虧錢還是賺錢?必看損益表!
1-2    營業收入    營收又創新高了!營收高就代表賺得多嗎?
1-3    營業毛利    看懂毛利,瞭解公司產品競爭力
1-4    營業利益    真的會賺錢嗎?營業利益看透公司本業獲利狀況
1-5    淨利    別忘了加上業外損益,淨利才是公司最終獲利!
1-6    每股盈餘    誰可以幫股東賺更多錢?看EPS找出最會幫股東賺錢的好公司!

現金流量表     
2-1    現金流量表    錢真的有進口袋嗎?利用現金流量表檢測公司含金量
2-2    營業現金流    公司獲利品質好不好,就看營業現金流!
2-3    投資現金流    公司燒錢還是賺錢?投資現金流告訴你!
2-4    籌資現金流    公司在借錢嗎?小心籌資現金流大增

資產負債表     
3-1    資產負債表    企業體質好或壞?看這張表就知道!
3-2    應收帳款    錢收回來了嗎?小心公司作白工
3-3    存貨    是寶貝還是累贅?看懂存貨真價值
3-4    金融資產    公司的投資是金雞母嗎?
3-5    負債    原來資產都是借來的!從負債比看懂公司財務槓桿
3-6    權益    股本越大越好嗎?小心股東權益被稀釋!
3-7    個人練習    一起來練習,幫自己的資產分類吧!

工具運用     
4-1    財報查詢    怎麼查上市企業財報?全步驟教學!
4-2    財報比較    各家公司財報比一比,免費網站幫你篩出優質好公司!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728385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47.9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現在的網路資訊爆炸,隨便搜尋一下,一堆財經網紅都在分析個股,但問題是,他們講的分析,往往是基於他們自己已經讀懂了財報的前提之下。我們聽完他們的節目,常常是「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好像懂了,但關掉影片後,自己面對那張黑壓壓的報表時,依然束手無策,根本無法獨立思考。我希望能學會的是一種「內化的能力」,而不是依賴別人的「外掛解讀」。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套清晰的「檢視流程」就好了,例如,拿到一家公司的年報,我應該先看哪三張表?重點關注哪些指標?要如何從第一頁快速篩選出有問題的公司,避免浪費時間在爛股票上?如果它能提供一個像是「新手上路檢查清單」的東西,我會非常感激。這樣我就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分析框架,而不是每次都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最終只能靠運氣吃飯,那在股市裡是長久不了的。

评分

最近換了個工作跑道,開始接觸到一些中小企業的營運狀況,才赫然發現,原來公司的健康程度,不是光看營收數字就能判斷的。以前在學校學的那些理論,放到實際的商業世界裡,感覺都有點失焦了。我特別好奇的是,像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品牌,它們的現金流到底穩不穩?是不是營收高,但實際上手上根本沒什麼閒錢可以應付突發狀況?我看過一些報導說,很多新創公司就是因為現金流斷裂,即使產品很棒也倒閉了。這種「表面風光,內在空虛」的狀況,才是最讓人心驚膽跳的。所以,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深入剖析資產負債表裡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而且是用台灣常見的產業結構來舉例,畢竟我們身邊的上市櫃公司,很多都是製造業或服務業起家的,跟歐美那種金融服務業的財報結構可能很不一樣。如果書裡能提供一些「台灣特色」的陷阱分析,告訴我們看到哪些科目要特別提高警覺,那就太實用了,感覺就像拿到了一張進入台灣商業內部的VIP通行證。

评分

哎唷,看到這本書名,就覺得這肯定是我們這群小資族、小股民的救星啊!我之前對財報的印象就是一堆密密麻麻的數字跟專業術語,每次想打開來看,眼睛就開始發酸,腦袋也一片空白。總覺得那些東西是給會計師或金融業的人看的,我們這種半路出家、單純想保護自己血汗錢的散戶,根本是望塵莫及。特別是當新聞報導哪家公司獲利大爆發,或是哪家營收創新高,我卻連去哪裡找這些資訊都不知道,更別說要判斷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麼。我最怕的就是那種「看起來很美」的財報,數字漂漂亮亮,結果一翻開內幕才發現,根本是玩文字遊戲,或者有什麼隱藏的負債沒揭露清楚。所以,我對於任何宣稱「圖解」、「人人都能學會」的書籍,都會抱持著一絲希望,但又怕受騙。我希望這本書能真的做到把那些複雜的概念,用最直觀、最生活化的例子講清楚,就像在跟朋友聊天一樣,而不是直接丟出一本會計師的教科書給我。如果它能讓我輕鬆分辨出「真的賺錢」跟「假性成長」的差別,那我絕對會把它奉為聖經,推薦給所有想在股市裡站穩腳跟的朋友們!

评分

說實話,我對財報的恐懼,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那些「專業術語」築起的高牆。像是「本益比」、「股價淨值比」這些還算基礎的,但一提到「折舊攤銷」、「未分配盈餘轉增資」或是「應收帳款週轉天數」,我的腦袋就自動進入待機模式了。我需要的是一個溫和的引導,讓我能慢慢理解這些詞彙背後的商業意義,而不是死記硬背公式。我希望這本書能做到的是,把每一個報表項目都變成一個故事,告訴我這個數字的增減,對老闆的決策、對員工的獎金、對股東的分紅,到底會產生什麼連鎖效應。例如,當看到「存貨」暴增時,它可能代表的是訂單看好,但也可能代表產品滯銷賣不出去,這種兩面刃的解讀方式,才是我們散戶真正需要的「智慧」。如果這本書能像偵探小說一樣,引導我們去「挖掘」數字背後的真相,而不是被數字「轟炸」,那絕對是本好書。

评分

對於我這種對科技股特別感興趣的投資人來說,傳統的會計準則,有時候很難完全捕捉到這些高科技公司的真實價值。畢竟它們的「無形資產」——像是研發費用、專利權的價值——不像傳統工廠的土地廠房那樣容易量化。我一直很好奇,那些每年投入巨額研發費用,卻還看不到明確營收的生技或軟體公司,它們的「投資」到底該怎麼在財報上呈現,才能讓人信服?我期待這本全圖解的書,能不能在「如何解讀研發費用資本化或費用化」這類敏感議題上,給予清晰的說明。畢竟,很多公司會利用這類會計處理來美化當期獲利,如果我看不懂這個眉角,很容易就被誤導,以為公司獲利能力很強,結果其實是把未來的成本挪到了現在。如果書中能針對台灣幾個熱門的科技類股,用圖解的方式,模擬分析它們在研發支出上的操作手法,那對我來說,簡直是無價的學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