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須說,這本關於寫作課的書籍,它的「人味」很濃。它不會用艱澀的教育術語把你嚇跑,而是用一種很接地氣的方式,跟你分享一位資深教育工作者在第一線的心得和摸索。書中對於「如何建立一個支持性的寫作氛圍」這部分,我覺得是精華所在。寫作這件事,本質上是脆弱的,因為你正在展現最真實的自己。如果課堂氛圍不安全,學生就不敢下筆。書中提供的策略,像是如何鼓勵「嘗試」而非「完美」,如何讓同學間的互評變得有建設性而非傷害性,都非常實用。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在教學中可能過於強調結構、而忽略了情感連結的部分。讀完後,我感覺自己對寫作教學的熱情又被重新點燃了,充滿了新的想法和嘗試的勇氣。
评分這本書的視角相當宏觀,它不只是針對國語文領域,而是把寫作視為一種跨學科的能力培養。書中對於「發想」的探討,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只停留在「找主題」,而是深入到如何透過五感去捕捉生活中的細微感受,然後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素材庫」。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啟發,因為我們常常太急著讓學生進入寫作環節,卻忘了為他們的「輸入」端提供足夠的養分。書裡提到的一些腦力激盪的小遊戲,非常適合在課堂上運用,可以快速點燃學生的寫作熱情。而且,它並沒有給予標準答案,而是強調「過程」的價值,這點非常符合現代教育的趨勢,也就是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而非被動接受知識。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寫作的培養需要這麼細膩的引導。過去總覺得,只要多看書、多練習,寫作能力自然就會提升,但這本書讓我看到背後更深層的教學藝術。書中對於「讀」和「寫」的結合,有非常獨到的見解,它不只是教你怎麼寫,更強調「要先學會如何去讀別人的好作品」,從中去模仿、去內化。對於我們這些長期在第一線的老師來說,最需要的不是理論,而是可以馬上應用的「撇步」。這本書在這一方面做得非常紮實,它會告訴你,當學生寫出那種流水帳式的段落時,你該如何提問,才能讓他開始思考結構和層次感。而且,它並不排斥口語化的表達,反而鼓勵學生先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說出來,再慢慢打磨成文字。這讓我覺得,寫作不再是學術的枷鎖,而是表達自我的工具。
评分這本關於寫作教學的書,光看書名就讓人覺得有點硬核,但其實內容比想像中要親切許多。它把寫作這件事拆解成很多小步驟,讓讀者,尤其是老師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該從何處著手。書裡對於如何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捕捉靈感這塊著墨不少,我個人覺得這點非常受用。以前總覺得寫作就是要背一堆格式、什麼起承轉合,但這本書強調的是「寫出自己的聲音」,這跟現在的教育趨勢其實很合拍。它不是那種空泛地喊口號的書,而是提供很多具體的教學活動和範例,你可以直接拿回去套用在課堂上試試看。我特別喜歡它提到如何讓學生克服「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恐懼,那種一步一步帶領的過程,讓人覺得寫作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學問,而是人人都可以嘗試的樂趣。整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圖文並茂,不會讓人讀起來覺得枯燥。
评分坦白說,我一開始有點擔心這類強調「實用性」的教學書會流於表面,但這本真的是讓我刮目相看。它處理了許多教學現場的痛點,像是批改作業時如何給予有效回饋,而不是只打個勾或畫個叉。書中提供了一些回饋的架構,讓我能更精準地指出學生的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而且這些回饋本身,也是在教導學生如何自我修正。我特別關注到它對於不同文體的處理方式,像是如何引導學生去寫「描述性的文字」,這在很多教學現場是被忽略的環節。描述得好不好,直接決定了文章的畫面感。書裡面的案例都是來自真實的課堂,讀起來特別有共鳴,像是看到自己的學生在書裡被引導的樣子。這讓我覺得,這不只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位資深夥伴在身邊給予建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