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 (電子書)

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鈕文英
圖書標籤:
  • 個案研究
  • 研究方法
  • 質性研究
  • 研究設計
  • 數據分析
  • 社會科學
  • 教育研究
  • 電子書
  • 學術著作
  • 研究方法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不僅介紹單一個案研究方法的意涵與設計類型,也闡述如何設計和實施單一個案研究、提升研究效度,以及撰寫單一個案研究論文。包括參考文獻、名詞釋義、索引、附錄、作業單、思考問題、教學影片、使用EXCEL繪製單一個案研究資料的圖形,以及分析單一個案研究資料的SPSS程式語言。期許本書能緊密結閤單一個案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協助讀者有效率地完成高品質的單一個案研究。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鈕文英


  現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係兼任教授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係學士
  美國堪薩斯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博士

  經歷:
  國中啟智班教師、特殊教育組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係專任教授(2013年8月1日退休)

  著作:
  啟智教育課程與教學設計(2003,心理齣版社)
  邁嚮優質、個別化的特殊教育服務(2013,心理齣版社)
  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版修訂版)(2015,雙葉書廊)
  擁抱個別差異的新典範—融閤教育(第2版)(2015,心理齣版社)
  身心障礙者的正嚮行為支持(第2版)(2016,心理齣版社)
  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2版)(2018,雙葉書廊)
  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2019,心理齣版社)
  論文夢田耕耘實務(2019,雙葉書廊)

  校閱:
  智能障礙定義、分類和支持係統—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定義指南第11版(2011,財團法人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
  應用行為分析(2012,學富文化)
  融閤教育課程與教學實務(2017,華騰文化)

吳裕益

  現職: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係教授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博士

  經歷:
  大學教授、係主任、所長

  著作:
  測驗與評量(1997,復文齣版社)
  心理與教育統計學(2007,雙葉書廊)
  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2019,心理齣版社)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單一個案研究之緣起與意涵
第一節 單一個案研究之緣起與發展
第二節 單一個案研究之名稱與基本概念
第三節 單一個案研究之方法論與基本要求
第四節 單一個案研究與其他研究方法之比較
第五節 單一個案研究之優弱勢與適用性

第二章 單一個案研究之設計類型
第一節 撤迴和倒返設計之意涵與應用
第二節 多基線和多探測設計之意涵與應用
第三節 逐變標準設計之意涵與應用
第四節 比較介入設計之意涵與應用
第五節 結閤設計之意涵與應用

第三章 單一個案研究中介入方案之發展與實施
第一節 介入方案之意涵
第二節 介入方案之發展
第三節 介入方案之實施

第四章 單一個案研究中依變項評量工具之類型與編製
第一節 依變項評量工具之類型
第二節 依變項評量工具之編製

第五章 單一個案研究中研究品質之提升方法
第一節 單一個案研究品質指標之意涵
第二節 單一個案研究倫理的落實
第三節 具文化能力之研究的實施
第四節 研究專業守則的依循
第五節 單一個案研究內在效度之威脅來源和提升方法
第六節 單一個案研究外在效度之威脅來源和提升方法

第六章 單一個案研究資料之分析
第一節 描述分析
第二節 統計分析
第三節 質性分析

第七章 單一個案研究論文之寫作
第一節 單一個案研究論文題目之擬訂
第二節 單一個案研究緒論之敘寫
第三節 單一個案研究設計與實施之敘寫
第四節 單一個案研究結果與討論之敘寫
第五節 單一個案研究結論與建議之敘寫
第六節 單一個案研究摘要之敘寫
中英索引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191872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02.1MB

圖書試讀



  寫作最精采的不是完成作品的瞬間,而是堅持寫作的過程。

  這本書原不在我的寫作清單中,會轉個彎與此書相遇的因緣在於,教授「特殊教育研究法」和「嚴重行為問題專題研究」兩門課程中,都會提到單一個案研究,用它來探究行為介入之成效,而我曾指導多位研究生做單一個案研究。雖然我這十多年來敘寫瞭許多講義,之後不斷增修,後來在《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2007)一書中,加入一個篇幅的介紹;但是當我持續閱讀更多的文獻,做更多的思考後發現,自己過去對單一個案研究方法的認識尚不足,甚至看見過去書寫的內容不夠完整,於是決定有係統地撰寫這本書,希冀自己從不停地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過程中,建構齣對單一個案研究的新理解。

  在量化研究方法中,單一個案研究長時間蒐集資料,細微地檢視行為的改變軌跡吸引瞭我。本書第1版(註)於2011年由洪葉齣版社製作,闡述單一個案研究的意涵、類型、應用和論文寫作,共包括七章,首先探討單一個案研究之緣起與意涵,以及設計類型;接著討論自變項之發展與實施、依變項之設計與評量、單一個案研究品質之提升方法,以及資料之分析方法,資料分析中不僅探討量化分析,還加上如何蒐集質性資料,進行質的分析;最後敘述單一個案研究論文之寫作。

  本書第1版的齣版並不錶示我寫作的旅程已經結束,而是開始修改本書的旅程,因為仍有許多遺珠,等待我去學習,於是啟動瞭我這一段「活到老、學到老、寫到老、修到老」的寫作旅程,而此旅程也未因我2013年8月1日的退休譜上「休止符」。我的好友以質疑的語氣問我:「書寫完瞭,應該可以休息瞭吧!不知道何時會再刷,你幹嘛這麼辛苦修訂這麼多,會不會做白工?」我內心強烈的聲音迴應:「寫完一本書不是『句號』,而是『逗號』,我開始在為下一刷或下一版做準備,也許下一刷或下一版遙遙無期,抑或在我有生之年等不到,但我還是要做,書的修改已列在我『終活筆記本』的交代事項中。寫作是由於我對『學習』的熱情而存在,它不會因為書的齣版而停止。」

  在2011至2013年間,我更新書的內容(加入第柒章「單一個案研究後設分析之意涵與實施」,並增修瞭其他七章的內容),增加光 碟的內容,但是遲遲等不到再刷,以當時每年賣的本數推算,可能要等10年纔能再刷,許多想加入的新知,可能會變成舊識。於是我在2013年底做瞭一個決定:再刷不過來,我過去找它,我買下剩餘未賣完的書,讓此書於2014年可以齣第2版。在第2版製作過程中,由於洪葉齣版社無法配閤我對於此書品質的要求,所以我中止與他們的閤作,賠償初期製作花費的成本,轉而由心理齣版社編排,於2015年齣版《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註)。有人質疑我買迴庫存書和解約賠償的作法,近五萬元的損失會不會太慘重?對我而言,無所謂損失,這個決定讓我體會寫作最原始的本質—不是為瞭名利雙收,隻是讓所學所思躍然紙上,享受透過書寫來學習的喜悅;並且希望我的著作是一種傳承,讓後續研究者能站在我的肩膀上往前邁進。若以單一個案研究分析「書寫」帶給我的成長,它帶給我的是,永遠在現實中堅定自己的寫作信念,它讓我蓄積學習的能量,體現沉潛的生命韌力。

  《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齣版後,我仍持續閱讀單一個案研究的新文獻,原本依據Tawney和Gast(1984)撰寫的以「平均數」為基礎之目視分析;在Gast和Ledford(2014)改成以「中數」為基礎之目視分析後,我補充瞭這個部分的內容和SPSS程式語言,並加入其他圖示方法和無母數統計、單一個案研究設計、單一個案研究在確立證據本位實務上的應用、單一個案研究專業守則的依循、量錶和檢核錶之意涵與設計等;以及更新部分SPSS程式語言,讓它們得以適用於任何階段數量的研究設計,以及不同穩定標準之水準和趨勢穩定度的計算。而在增補這些內容之後,考量本書的厚度,於是刪除〈單一個案研究後設分析之意涵與實施〉一章,以及「單一個案研究文獻探討之敘寫」等內容,準備撰寫另外的書籍含括這些內容,並將本書更名為《單一個案研究法—設計與實施》。

  在編排設計上,每一章均從導讀問題開始;每一節皆以一段雋語起頭,它們部分是我閱讀所獲,部分是我省思所得;最後以總結結束。我配閤每一章主題設計作業單,讓讀者透過實作,更理解單一個案研究的重要概念;並發展思考問題,讓讀者可運用它們來評鑑別人的單一個案研究論文,以及逐步完成個人的論文。在論述中,我以教學影片呈現單一個案研究的方法論,用示例說明做單一個案研究論文的內涵;透過問題討論引導讀者從負例中,更深刻地覺察做單一個案研究論文宜注意之原則。最後,我整理索引、名詞釋義;並且於附錄中,呈現做單一個案研究論文會用到的工具和資源,例如行為觀察紀錄工具空白錶格等;於程式語言中,提供使用EXCEL繪製摺線圖,以及分析單一個案資料的SPSS程式語言。另外,我在第一次齣現的中譯專業術語後加上原文,並提示文獻的不同譯法;用不同字體呈現文本的重點,且做前後文的相互對照。我深深期許本書能緊密結閤單一個案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協助讀者有效率地完成高品質的單一個案研究論文。限於篇幅,我將思考問題、參考文獻、名詞釋義、索引、作業單、附錄、教學影片和程式語言置於光 碟中,隨書附送。我還製作教學簡報和課程大綱,教授「單一個案研究法」課程需要者,可以逕嚮齣版社索取。

  寫書彷彿播種,現在終於收成,雖然欣喜於豐碩的果實,但是寫作最精采的不是完成作品的瞬間,而是堅持寫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幾乎每天帶著手提電腦,利用零碎時間,不辭涓滴細流、規律地寫作。我深刻地體會寫作最重要的是「紀律」,而非「靈感」。多數人說:「我隻在有靈感來敲門時寫作。」我說:「我寫作的時候都是靈感來敲門。」寫作過程的堅持之於我,不隻存在於步步為營的筆耕,更顯現在與內心底層「在乎作品是否完美、受肯定」的交戰。在讀到幾米2010年齣版的《我不是完美小孩》,其中的一段話—「不要害怕完美,因為你永遠達不到它」(12-13頁)鼓舞瞭我。雖然我寫的書不是最完美的,但卻是用我最好的來寫。正因為作品永遠達不到完美,所以激勵自己永續學習和寫作。

  本書得以順利齣版,要感謝的人很多。首先,我要感謝閤作夥伴—吳裕益教授,從我擔任國中特殊教育教師以來,就已嚮他學習編製測驗和統計分析等能力;承濛他的帶領,我對測驗和統計的概念纔有更深入的瞭解。在這本書中,他貢獻瞭單一個案研究統計分析的方法,以及分析單一個案資料的SPSS程式語言,並且給我撰寫本書的修改意見,非常欣喜有他作為撰寫本書的堅強後盾。其次,我要感謝前後期工讀生—魯翠儀、蔡旻芳及楊博文協助找資料、打字和製作光 碟等瑣碎事務。再者,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林汝穎小姐的細心編輯,我也要在此一併緻謝。除此,這些年來教授單一個案研究課程中學生提齣的疑惑,以及齣現的論文寫作問題,在在都讓我省思:「為什麼學生不瞭解,我要怎麼呈現纔能增進他們的理解和減少錯誤?」於是我時時更新教材。我由衷地感謝學生提供我成長的養分,以及撰寫本書的動力和啟示。最後,更要感恩外子、父母和一對可愛兒女;即使他們不太理解我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但仍然支持我,他們都是這本書的幕後功臣。

  知識讓我感受喜悅,也讓我學習謙卑。踏著眾多前輩的足跡前進,讓我時常感受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恩情;也期待這本書能成為後進者的墊腳石,踏著它,擴展他們對單一個案研究的理解。我認為唯有充分理解單一個案研究方法的脈絡和精髓,使用時纔可以「收放自如」;也唯有親自做一次,在經驗中反思,於反思中實踐,它也纔會變得「和藹可親」,最後成為自己的實務知識。我雖已盡力撰寫和細心校對本書,但我知道它一定不完美;因為接受不完美,所以未來我還會繼續增修此書,學習之路不會終止,相信纍積所有小小的進步,最後會慢慢……接近完美。
 
鈕文英
2019年7月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