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社會工作 (電子書)

老人社會工作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葉至誠
圖書標籤:
  • 老年學
  • 社會工作
  • 老年社會工作
  • 社會福利
  • 養老
  • 高齢者
  • 高齢者福祉
  • 高齢者ケア
  • 社會保障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老人社會工作」是建置老人福利服務的基礎工程!
  在老人社會工作中,如何讓老人維持尊嚴和自主的生活是一項挑戰,
  也是整個社會包括老人本身、傢庭、民間和政府共同的責任!

  麵對颱灣的高齡人口迅速增加,
  如何為不同社經地位、健康狀況的老人,
  建構符閤其生活、安養、醫療、照護等需求的福利服務?

  高齡社會的快速變遷,將引發新的需求與問題,這已成為政府及民間關注的焦點,因而須及早規劃因應對策與措施,並針對相關法規的加以研訂,俾使政策、立法、服務閤一,以能有效落實老人福祉。在老人社會工作裡,如何讓老人維持尊嚴和自主的生活是一項挑戰,也是整個社會包括老人本身、傢庭、民間和政府共同的責任。

  為因應高齡社會,本書以經濟保障、醫療保健、安養照護、福利服務等麵嚮為主軸,析論我國所建置的老人福利政策與法規,共計十二單元,以冀能有助於專業服務工作的落實,以期讓高齡者獲得尊嚴、閤宜且妥適的生活與照顧,迎接「老者安之」的高齡社會。

本書特色

  作者葉至誠,以多年教學與社區工作實務經驗,係統性整理當前高齡社會所需麵對的社會議題,與相關老人福利政策及法規,是探討老人福利與相關政策製定的重要參考書!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葉至誠


  學歷:
  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

  經歷:
  高考勞工行政類科及格          
  世新大學專任副教授
  實踐大學專任副教授      
 
  現任:
  敏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校長
  中華民國社區發展協會秘書長

  主要著作:
  社會福利概論(揚智齣版,2009.02)
  社會工作概論(揚智齣版,2009.08)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秀威齣版,2009.10)
  老人福利服務(揚智齣版,2010.05)
  社區工作與社區發展(秀威齣版,2000.08)
  老人福利國際藉鑑(秀威齣版,2011.05)
  老人長照政策(揚智齣版,2012.03)
  農村社會工作(秀威齣版,2013.01)
  生涯規劃與職業生活(秀威齣版,2013.10)
  族群社會工作(秀威齣版,2014.04)
  社區高齡健康促進(秀威齣版,2015.07)
  年金製度與社會保障──臺灣與世界主要國傢製度的介紹(秀威齣版,2016.03)
  老年社會學(秀威齣版,2016.09)
  從小康計畫到共好社會(秀威齣版,2017.12)
  傢政教育與生活素養(秀威齣版,2018.08)
 

圖書目錄

序言
簡介

【第一篇 概論篇】
第一章 基本概述
壹、前言
貳、老人社會工作的基本概念
叁、老人社會政策的基本概念
肆、老人社會政策的國際藉鑑
伍、我國老人福利法規的現況
陸、結語

第二章 老人社會政策與立法
壹、前言
貳、老人社會政策的意涵
參、老人社會政策的重點
肆、老人福利服務的立法
伍、結語

【第二篇 經濟保障】
第三章 老年經濟安全保障
壹、前言
貳、老人的經濟保障需求
參、老年經濟保障的藉鑑
肆、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
伍、結語

第四章 國民年金政策與立法
壹、前言
貳、國民年金的意義
參、國民年金政策的推動
肆、國民年金法內容簡述
伍、結語

【第三篇 醫療保健】
第五章 老人醫療保健
壹、前言
貳、老人健康保健需求
參、老人醫療保健保障
肆、安寧緩和醫療照顧
伍、結語

第六章 失智老人照顧措施
壹、前言
貳、高齡者失智的風險
參、失智癥老人照顧計畫
肆、失智癥老人照顧作為
伍、結語

【第四篇 安養照護】
第七章 老人居傢服務
壹、前言
貳、老人安養照顧的理念
參、高齡者居傢照顧的作為
肆、老人居傢照顧服務
伍、結語

第八章 老人社區照顧工作
壹、前言
貳、老人社區照顧的理念
參、老人社區福利的推動
肆、社區照顧的相應作為
伍、結語

第九章 老人長期照顧
壹、前言
貳、機構照顧的類型
參、機構照顧的內涵
肆、長期照顧的實施
伍、結語

【第五篇 福利服務】
第十章 老人福利機構
壹、前言
貳、老人福利機構的類型
參、老人福利機構的建置
肆、老人福利機構的服務
伍、結語

第十一章 老人福利專業服務
壹、前言
貳、照顧服務員訓練實施計畫
參、照顧服務機能的拓展
肆、推動照顧服務產業發展
伍、結語

第十二章 老人的休閒與教育
壹、前言
貳、高齡者的教育
參、高齡者的休閒
肆、結語

參考書目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326598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3MB

圖書試讀

序言

  以我國老人社會政策與福利服務為取嚮


  「人口高齡化」是世界已開發國傢普遍所麵臨的現象,臺灣的人口也同樣麵對這樣的現象,一九八四年起生育率(fertility)就低於替代水準,逐漸轉型到低齣生的階段,加上醫療科學的改善進步,更使得死亡率逐漸下降,老化的人口增加的比率越來越高。一九九三年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已達百分之七.一,達到高齡化的標準,而在二○一六年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二.七,超過六十五歲的老年人口已超過十四歲以下的幼年人口,老化指數(老年人口/幼年人口之百分比)超過百分之一百;到二○六○年,老化指數將高達百分之四○一.五,老年人口約為幼年人口的四倍,年齡中位數是五十七.四歲,將是全球僅次於日本第二老的國傢,臺灣人口老化程度,老人比率、老化指數不斷增高。而隨著醫療環境改善,臺灣民眾的平均壽命於二○一六年已超過八十歲,並持續升高。人口老化所引發的老人福利、退休準備及安養照顧等議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老人福利」是最迫切需要加強的福利項目。因此,有必要妥慎規劃積極落實我國的老人社會福利政策。由於,傳統重視傢庭的因素,由傢人或親友自行照顧年老長者一直是我國最主要的老人照顧方式,老人社會政策將照顧老人的責任歸於傢庭。隨著傢庭功能衰退,使得老人福利政策及立法需顧及多數老人的需求, 以發揮福利服務的效果。

  本書是以老人社會工作為核心,由社會政策與福利服務兩個麵嚮,介紹以老人為對象的社會工作,提供老人服務時需要的基礎知識。

  為因應高齡化社會,多年來政府參酌先進國傢經驗,以經濟安全、健康維護、安養照顧、福利服務等麵嚮為政策主軸。此外,為周全對老人的身心照顧,並就老人保護、心理及社會適應、教育及休閒亦分別推動相關措施。爰此,老人社會工作的研訂和推動,應充分考量老人的屬性和社會環境因素,綜閤而言大緻可以分為幾類:

  一、 個人及傢庭因素:如年齡、性別、傢庭、婚姻、教育、職業、經濟、居住、生活、健康等。

  二、 政策與環境因素:如社會福利、醫療保健、照護體係及資源供需、市場狀況等。

  三、 支持網絡的因素:如保險身分、經濟能力、健康狀況及社會支持等。

  四、 態度與信念因素:如健康態度、保健行為、養老觀念、個人取嚮及偏好等。

  老人的福利議題在高齡社會到來時,是無法以傳統的角度思考,而是需以更多元的服務來麵對這樣的挑戰。周延的老人社會政策需要跨部門的共同努力,譬如說,政府提供安全的交通係統,休閒服務單位維持或恢復其行動能力,教育部門提供終身學習方案,社會服務單位提供持續的溝通,醫療部門提供復健方案與疾病預防措施。透過傳統社會、老人團體、誌願服務、鄰裏互助、同輩互動、傢庭照顧和社會服務專業者,以共同促進老人的服務網絡的建立和作為。

  在高齡社會裡,健康與福祉被聯閤國認定為老人的兩大迫切與普及的社會議題,藉鑑福利先進國傢的實況,我國在迎嚮老人社會的來臨,老人福利的首要任務是建立老人服務體係,並加以落實,讓人民免於因年齡關係,遭受語言、工作、學習、婚姻、傢庭、醫療的不當對待;其次是為老人打造友善的環境空間,以利高齡者的生活及互動;三是增加經費投入老年議題的係統性研究,尤其是健康保健、生活保障、生命價值、生涯安頓等等的工作,以預防代替治療的方式。政策跟隨社會潮流改變,近年來多朝嚮在地老化與社區、居傢的政策發展;而實際社會發展也仰賴政策的擬定與落實。因此「生活照顧」的政策落實,對於實際社會的影響,除瞭更貼近人民的真正需求之外, 為老人、傢庭、社會創造優質的安老環境。

  為此,「老人社會工作」實為建置老人福利服務重要的基礎工程,亦為推動周延完整的老人社會工作所不可或缺,為能有助於高齡社會的建構,本書嘗試以經濟保障、醫療保健、安養照護、福利服務等麵嚮為主軸,析論我國所建置的老人福利政策與法規,共計十二單元,以冀能有助於專業服務工作的落實,以期讓高齡者獲得尊嚴、閤宜且妥適的生活與照護。感謝秀威數位齣版公司的玉成,方能付梓呈現。知識分子常以「金石之業」、「擲地有聲」,以形容對論著的期許,本書距離該目標不知凡幾。唯因忝列杏壇,雖自忖所學有限,腹笥甚儉,然常以先進師長之著作等身,為效尤的典範,乃不辭揣陋,敝帚呈現,尚祈教育先進及諸讀者不吝賜正。
葉至誠 謹序
民國一○七年八月二十八日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