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大全:從病原體到傳染途徑,全方位剖析防疫知識 (電子書)

傳染病大全:從病原體到傳染途徑,全方位剖析防疫知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堤寬
圖書標籤:
  • 傳染病
  • 防疫
  • 疾病控製
  • 公共衛生
  • 病原體
  • 傳染途徑
  • 健康
  • 醫學
  • 電子書
  • 科普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震動世界的新冠病毒
啃蝕人體的恐怖寄生蟲
未知病原體的大流行病!
 
讓專傢以故事來剖析
病原體v.s.人類
長久以來的攻防戰
 
  人要在一定條件下,纔會遇到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
  即使遇到病原體,在傳染途徑未形成的情況下並不會染病。
 
  罹患傳染病需要有下列3項要素。
  ①顯示具有感染性的病原體;②傳染途徑;③人的感受性(易感染度)。
  也就是說,這三者中隻要缺少任何一項就可以預防傳染病。
  從預防感染措施來看,斷絕傳染途徑和接種疫苗增強抵抗力,是最有效率的預防方法。
 
  而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每天不經意的行為,有時候也會導緻傳染病。
  某些傳染病固然是不會危及生命的小病,
  但偶爾也會齣現緻命,或影響歷史走嚮的極端情況。
 
  本書即是由專攻傳染病、世間罕有的病理醫師懷著,
  希望一般民眾能瞭解自己的工作,愉快地學習神齣鬼沒的傳染病,
  並且能在日常生活的傳染病防治中派上用場而寫成的。
 
  ◎病原體
  多數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都無法經由肉眼確認。
  這也是傳染病難以理解的一個原因。
  會在人的身上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由小到大排列有:
  ①病毒、②披衣菌、③立剋次體、④細菌、⑤真菌(黴菌)、
  ⑥原蟲(原生動物)、⑦蠕蟲,即一般所謂的寄生蟲(吸蟲、絛蟲、線蟲)。
  此外,⑧蟎蟲和昆蟲有時也會感染(寄生)人體。
 
  ◎傳染途徑
  傳染途徑有好幾種,斷絕所有的途徑便是最佳的預防法。
  ①接觸傳染 直接或透過器具等間接與帶原者接觸因而感染。
  ②飛沫傳染 透過咳嗽、打噴嚏等噴濺齣的飛沫造成感染。
  ③空氣傳染 咳嗽、打噴嚏等噴濺齣含微生物的飛沫,當飛沫水分蒸發後就變成名為飛沫核的微粒子。
  ④媒介物傳染 利用受汙染的食物、水、藥品和器具為媒介。
  ⑤蟲媒傳染 利用蚊子、蒼蠅、蟎蟲、跳蚤、蝨子為媒介。
  ⑥母子垂直傳染 妊娠中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要
  ⑦經皮膚傳染 病原體通過正常的皮膚入侵人體。
  ⑧血液傳染 因輸血或針紮意外而感染。
星辰的低語:古代天文與宇宙觀的演變 (精裝典藏版) 圖書簡介 引言:仰望星空,追溯文明的源頭 自人類誕生之初,頭頂那片浩瀚的星空便一直是激發好奇心與構建世界觀的永恒畫布。本書並非聚焦於現代天體物理學的精密計算與遙遠星係的探索,而是將目光投嚮人類文明的早期,深入剖析古代文明如何通過觀察、記錄和解讀天體運行,構建起他們賴以生存的宇宙模型、時間觀念以及社會秩序。《星辰的低語:古代天文與宇宙觀的演變》是一部跨學科的深度研究著作,它融閤瞭天文學史、考古學、人類學、宗教史和古典文獻學,旨在描繪一幅清晰而立體的古代人“天人閤一”的宏大圖景。 第一部:早期觀測與萌芽——巨石的秘密與星辰的日曆 本書的第一部分追溯瞭史前時期人類對天空的最初感知。我們探討瞭巨石陣(Stonehenge)、紐格萊奇墓(Newgrange)等史前遺址的結構中蘊含的精確天文對齊現象。這些冰冷的石塊,並非簡單的祭祀場所,而是早期人類試圖錨定時間、劃分季節的宏大“日曆”。 我們將詳細解析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蘇美爾、巴比倫)在泥闆上留下的精妙記錄。巴比倫的天文學傢不僅是齣色的數學傢,更是最早一批係統性記錄行星運動的先驅。他們的“渾天儀”概念,雖然原始,卻體現瞭對宇宙秩序的深刻洞察。巴比倫占星術(Astrology)的興起,揭示瞭天文觀測如何與政治、宗教權力緊密結閤,每一個星象的變動都被視為對塵世事務的預兆。 第二部:軸心時代的宇宙定型——古希臘的理性之光與幾何學構建 進入軸心時代,古希臘哲學傢們將對天空的觀察從純粹的記錄提升到瞭理論思辨的高度。本書用大量篇幅論述瞭從泰勒斯、畢達哥拉斯到亞裏士多德的宇宙模型的演變。亞裏士多德的同心圓天球理論——地心說模型,以其優雅的邏輯和哲學上的完備性,主導瞭西方思想界近兩韆年。 我們會細緻考察柏拉圖對“完美幾何形狀”的執著如何影響瞭對天體運行的描述,以及歐幾裏得幾何學如何被用來精確計算天體的位置。重點章節將放在托勒密的《至大論》(Almagest),這部集大成的著作如何通過引入本輪、均輪等復雜的數學工具,成功地“修補”瞭地心說的觀測缺陷,使其在實際應用中達到瞭驚人的準確度。 第三部:東方智慧的星圖——中國與瑪雅的獨立建構 本書不局限於西方中心論,開闢專門章節探討瞭東方文明在天文觀測上的輝煌成就。 在中國,從甲骨文記錄的日食、月食,到漢代的渾天儀、簡儀,再到宋代蘇頌水運儀颱的驚世發明,展現瞭中央集權國傢對精確曆法(《太初曆》《授時曆》)的迫切需求。我們將分析中國天文學傢如何獨立發展齣二十八宿係統,並探討其與農耕文明的內在聯係。 同時,瑪雅文明的成就令人矚目。他們的金字塔與天文觀測點的對齊,以及對金星、月亮的周期性預測,顯示齣一種基於復雜數學和高度抽象思維的宇宙觀。我們分析瞭《德纍斯頓手抄本》中展示的極端精確的曆法係統,它們在沒有望遠鏡的情況下,如何模擬瞭宇宙的周期性迴歸。 第四部:宇宙觀的碰撞與宗教敘事的交織 古代的天文觀測並非孤立的科學行為,它們深深植根於宗教、神話和政治閤法性之中。本部分探討瞭不同的宇宙觀如何塑造瞭不同文明的社會結構和倫理觀。 例如,古埃及的太陽神拉(Ra)的旅程如何象徵著尼羅河的周期性泛濫;北歐神話中的世界之樹尤剋特拉希爾(Yggdrasil)如何提供瞭一個垂直的宇宙架構;以及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特定星群的齣現如何標誌著戰爭、豐收或儀式的開始。我們將審視這些敘事如何使天空變得“有意義”,將自然界的隨機性轉化為神聖的秩序。 結語:從崇拜到理解的漫長過渡 《星辰的低語》最終將帶領讀者思考,從對星辰的敬畏與占蔔到對宇宙的理性與測量的過渡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將簡要迴顧哥白尼的日心說革命是如何顛覆瞭數韆年建立起來的“世界中心”地位,以及伽利略的望遠鏡如何徹底終結瞭肉眼可見的完美天空的幻想。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呈現瞭古代人觀察到的星空,更重要的是,它重現瞭古人賴以理解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思維框架。這是一部獻給所有對人類思想史、早期科學與宏大曆史敘事感興趣的讀者的典藏之作。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將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們今天的科學認知是如何一步步從那些古老的、充滿神性的“星辰的低語”中掙脫,並最終建立起來的。 本書特色: 詳盡的圖錶與復原插圖: 收錄瞭大量古代天文儀器、星圖和建築模型的復原圖,直觀展示古代人的觀測工具。 跨文化對比研究: 首次係統性地將巴比倫、中國、瑪雅和希臘的宇宙模型並置比較,突齣異同。 原典引用與注釋: 精選自《史記·天官書》、《托勒密至大論》等核心文獻的段落,提供專業的翻譯與解讀。 精裝典藏設計: 采用高品質紙張和典雅的裝幀設計,適閤長期珍藏與研讀。 目標讀者: 曆史愛好者、天文學史研究者、古典文化研究者、哲學係學生以及所有對人類早期文明成就抱有好奇心的讀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堤寬
 
  1951年9月齣生於日本橫濱。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同所大學的研究所(病理係)修畢後,至東海大學醫學部病理學講座任教21年。2001年6月就任藤田保健衛生大學醫學部(現在的藤田醫科大學,愛知縣豐明市)第一病理學教授。2017年3月自該大學退休。同年4月就任醫療法人清須呼吸器疾患研究會、春日呼吸器官醫院(愛知縣清須市)病理部部長。同時開設「堤病理諮詢所」。2019年10月,就任堤病理診斷科診所(名古屋市綠區有鬆)院長至今。
 
  興趣是吹奏雙簧管。日本病理學會病理專科醫師、日本臨床細胞學會細胞診斷專科醫師、日本組織細胞化學會榮譽會員、日本感染癥學會感染管製醫師(ICD)、醫療安全研究會常任理事等。本業為病理診斷。

圖書目錄

前言001
 
第1部 病理醫師窺見的傳染病世界
第1章 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祕話013
新型冠狀病毒的世界大流行014
媒體報導或政局會放大和縮小疫情造成的損害019
消毒之父塞麥爾維斯的悲劇024
►專欄 實踐正確的洗手和洗手歌030
病理學傢拿下首座諾貝爾獎歷經之路034
看不見的幽門螺鏇桿菌036
►專欄 世界衛生組織(WHO)標誌上的蛇之謎038
1964年的東京奧運和傳染病040
痢疾桿菌和霍亂弧菌為何在已開發各國毒性減弱?042
獲得諾貝爾獎的特效藥──伊維菌素的發現045
嚮伊波拉病毒感染挑戰醫療人員的勇氣與現實049
假如有伊波拉病毒感染患者住進日本的私立醫院051
►專欄 日本最初的院內感染054
 
第2章 病原體和傳染病的Q & A055
為瞭正確理解病原體和傳染病056
Q 何謂病原體?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影響?057
Q 棲息在人體內的細菌有哪些?其影響為何?060
Q 傳染病是怎樣傳染給人的?064
►專欄 飛沫傳染和空氣傳染的差異069
Q 所謂的潛伏期是什麼意思?070
Q 有經由寵物傳染的傳染病嗎?072
Q 就全球來看,目前傳染病的狀況如何?076
Q 感染癥和傳染病的差異為何?079
Q 所謂的「pandemic」是什麼意思?082
Q 聽說癌癥也是傳染病,是真的嗎?083
Q 如何診斷傳染病?085
Q 為查明傳染病所使用的顯微鏡診斷是指什麼?089
►專欄 雷文霍剋的顯微鏡092
Q 常聽到的疫苗,是不是就像是傳染病的特效藥?093
Q 傳染病要如何治療?096
►專欄 史冊留名的小兒麻痺疫苗導入大作戰099
 
第2部 病理標本告訴我們的傳染病故事
第3章 日常潛伏的病毒、細菌、黴菌101
1 流行性感冒病毒102
2 日本立剋次體109
►專欄 發現日本紅斑熱的開業醫師馬原文彥113
3 轉糖鏈球菌114
4 沙門氏菌117
►專欄 平安時代人人受害的沙門氏菌120
5 嗜肺性退伍軍人菌121
6 噬肉菌傳染病① 溶血性鏈球菌126
7 噬肉菌傳染病② 創傷弧菌130
8 常在菌導緻的壞死性筋膜炎133
9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137
10 白喉桿菌141
11 腦膜炎雙球菌146
12 結核菌151
13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156
14 斷髮癬菌(髮癬菌)160
►專欄 小心拖鞋引發院內感染!164
 
第4章 恐怖的寄生蟲病165
1 原蟲類① 棘阿米巴原蟲166
2 原蟲類② 微小隱孢子蟲170
3 原蟲類③ 杜氏利什曼原蟲174
4 原蟲類④ 主要利什曼原蟲177
5 原蟲類⑤ 熱帶瘧原蟲180
►專欄 巴拿馬地峽開發帶來的瘧疾和黃熱病的犧牲者185
6 線蟲類① 海獸胃線蟲幼蟲187
7 線蟲類② 鏇尾線蟲幼蟲192
8 線蟲類③ 蛔蟲196
9 線蟲類④ 蟯蟲201
10 線蟲類⑤ 糞小桿線蟲206
►專欄 糞小桿線蟲傳染病的特效藥211
11 線蟲類⑥ 非病原性線蟲的幼蟲212
12 線蟲類⑦ 廣東住血線蟲215
13 線蟲類⑧ 顎口線蟲220
14 線蟲類⑨ 動物性蟠尾絲蟲225
15 線蟲類⑩ 犬心絲蟲229
16 吸蟲類① 牛羊肝吸蟲232
17 吸蟲類② 橫川吸蟲235
18 吸蟲類③ 埃及血吸蟲238
►專欄 血吸蟲預防措施的錶與裡243
19 吸蟲類④ 鳥類的血吸蟲的幼蟲(尾動幼蟲)246
20 吸蟲類⑤ 宮崎肺吸蟲250
21 絛蟲類① 日本海裂頭絛蟲(俗名:真田蟲)254
22 絛蟲類② 曼森裂頭絛蟲的幼蟲259
23 絛蟲類③ 有鉤囊蟲(有鉤絛蟲的幼蟲)263
24 絛蟲類④ 胞蟲(多胞絛蟲)266
►專欄 禮文島上被撲滅的胞蟲病269
25 節肢動物① 蚤狀幼體(蝦蟹的幼體)271
►專欄 常見於衝浪手和潛水員的納豆過敏274
26 節肢動物② 毛囊蠕形蟎(毛囊蟲)275
27 節肢動物③ 塵蟎278
28 節肢動物④ 疥蟲(人疥蟎)結痂型疥瘡281
►專欄 改變歷史的疥瘡284
29 節肢動物⑤ 頭蝨(蝨子)286
30 節肢動物⑥ 蛆(蒼蠅的幼蟲)290
31 節肢動物⑦ 大蛾蚋幼蟲293
►專欄 尿裡發現蛭形輪蟲之謎296
 
第5章 駭人的性傳染病297
1 子宮頸口細胞學診斷標本298
2 加德納菌302
3 白色念珠菌305
4 陰道滴蟲308
5 齒齦阿米巴和放線菌311
6 淋病雙球菌315
►專欄 淋病(gonorrhea)的詞源319
7 砂眼披衣菌①320
►專欄 保險套演進史325
8 砂眼披衣菌②327
9 單純皰疹病毒330
10 B型肝炎病毒334
11 梅毒螺鏇體①339
12 梅毒螺鏇體②342
13 杜剋氏嗜血桿菌345
14 緻癌性黏膜型人類乳突病毒347
15 良性黏膜型人類乳突病毒350
16 傳染性軟疣病毒354
17 疥蟲(人疥蟎)357
18 陰蝨359
19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和弓形蟲362
20 痢疾阿米巴原蟲366
21 常在菌引起的陰部壞疽——佛尼爾氏壞疽370
22 子宮內膜切片檢查373
►專欄 江戶時代的腎虛就是勃起障礙375
 
後記377
索引383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116279
  • EISBN:97862630472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8.4MB

圖書試讀

前言
 
  大傢好。我是堤病理診斷科診所的院長堤寬。我是以病理診斷為業的病理醫師。我不看診、不投藥、不做治療,應該說是不能做。2019年10月,這樣一位病理醫師在以「有鬆絞染」獲得日本遺產認定的名古屋市綠區有鬆的老街正中央,開設瞭一傢與眾不同的病理診斷科診所。除瞭一般的病理診斷,還受理病理診斷的第二意見和疾病諮詢。
 
  在醫院和診所,基本上所有臨床科的「檢體(採自人體的血液、脊髓液、尿液、局部組織、排泄物等)」都會被送到病理診斷科。而利用顯微鏡觀察由檢體製成的病理標本再做齣診斷的就是病理醫師。也可以說,病理醫師即是對各種疾病具備廣泛知識的疾病專傢。
 
  請讓我先簡單說明病理醫師和病理診斷的工作。
 
  首先要接受病理學專業訓練,並通過病理專科醫師考試纔能成為病理醫師。兩者都是由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病理學會」和「日本專科醫師機構」共同審核認定。
 
  病理醫師現在除瞭在大學醫學院的病理學講座授課,和在大學附屬醫院的病理診斷科任職之外,還可以進入大型醫院和半數以上的中型醫院服務。在大學,醫學教育和病理學研究固然也很重要,但不管怎麼說,最重要的還是「病理診斷」。用肉眼及顯微鏡對臨床醫師採得的檢體做最終診斷。「檢體」中有細胞和組織(臟器),要分別做細胞診斷和組織診斷。為調查醫院患者的死因和病態的病理解剖(屍檢)也是病理醫師的工作。2019年8月的現在,病理專科醫師的人數為2539人。在所有醫師中其實占不到1%,真的是非常可貴。
 
  筆者本人長年在大學任教,做過的病理診斷多到數不盡。當中尤其擅長的是傳染病的診斷。因此,筆者會收到大量自全國各地送來的傳染病病理標本。標本中隱約透露齣那人的一生。
 
  人(患者)會遇到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有一定的條件。而即使遇到病原體,在感染途徑未形成的情況下並不會得到傳染病。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每天不經意的行為有時也會導緻傳染病這樣的疾病。有些固然是不會危及生命的「小」病,但偶爾也可能成為緻命傷。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與各種傳染病搏鬥。第1章首先要介紹人類防治傳染病的種種軼事。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故事風格的祕話中學到歷史教訓。
 
  第2章是以問答的形式迴答一般人有關病原體和傳染病的疑問。各位可以從有興趣的部分讀起。
  第3章〜第5章則依病原體和病癥分別介紹各種實際案例。
 
  第3章我匯整瞭與病毒、細菌、真菌(黴菌)有關的小故事。這一章多是重癥案例,容我藉由這些案例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第4章介紹寄生蟲和節肢動物的寄生案例。談寄生蟲和蟎蟲的部分應該會讓各位再次感受到高度的故事性。我會提示①原蟲傳染病、②線蟲寄生、③吸蟲寄生、④絛蟲寄生以及⑤節肢動物寄生的實際案例。
 
  第5章是關於性傳染病。這一章直接關係到各位的生活,也許是最具警惕意義。
 
  本書從日復一日觀察病理標本的病理醫師纔會遇到的眾多實例中,精選齣故事性高,能讓各位讀者獲取教訓的例子。
  由衷希望各位讀者都能展讀愉快。
 
2020年4月 堤寬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傳染病大全》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會很紮實,希望它真的能像書名說的,從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病原體,到病毒、細菌、真菌等等,都能有深入淺齣的介紹。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公共衛生的討論,發現很多民眾對於疾病的基礎知識還是很模糊,常常會把一些感冒癥狀跟流感搞混,更不用說對於新型傳染病的潛伏期、傳播力這些關鍵資訊的理解瞭。我特別期待書中能用比較圖文並茂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生物學機製,像是病毒如何複製、細菌如何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等等,用我們一般人能懂的語言解釋清楚。畢竟,防疫知識的普及,從源頭做起就是從教育大眾開始,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絕對是傢庭圖書館裡不可或缺的一本參考書。我很關注不同國傢麵對疫情爆發時採取的不同策略,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較分析,讓我們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全球衛生議題,而不隻是局限在颱灣當地的經驗。

评分

身為一個對時事比較關心的讀者,我對於「新型傳染病」的章節抱持著高度期待。我們經歷過SARS、H1N1,到最近的COVID-19,每一次疫情都帶來瞭社會結構和生活習慣的巨大改變。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歷史脈絡,迴顧過去幾十年來,人類是如何應對突發的疫病大流行,那種經驗的傳承是非常珍貴的。我尤其想知道,從病原體學的角度來看,下一個「超級病原體」可能從哪裡齣現?是人畜共通的動物源頭,還是實驗室的意外洩漏?當然,這可能有點偏嚮陰謀論或科學預測,但我希望書中能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探討這些可能性,並且針對颱灣的地理環境(例如:潮濕多雨的氣候可能有利於某些真菌傳播),提供一些在地化的風險評估。如果它能提供不同疾病的「警戒級別」對照錶,以及在各級警戒下,政府和民眾應該採取的不同應對措施,那它就超越瞭一本教科書的範疇,變成瞭一本社會韌性建立的指南。

评分

最近因為身邊的朋友剛好經歷瞭一次比較嚴重的腸胃型傳染病,讓我對衛生習慣這件事有瞭更深刻的體會。老實說,以前總覺得洗手、戴口罩這些都是小事,但當你親身經歷那種不舒服,纔會意識到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這本《傳染病大全》如果能深入探討「傳染途徑」的部分,我會給它很高的評價。我希望它能細緻地分析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糞口傳染這些常見途徑的實際風險點。例如,在辦公室環境裡,門把、影印機的按鍵到底有多危險?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椅材質會不會影響病毒存活率?如果書裡能結閤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案例,甚至提供一些專傢級的「個人防護清單」,那對我來說實用價值就非常高瞭。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嚇唬人的數據,而是具體可操作的自保指南,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安心地活動。希望它不會過度學術化,能真正貼近我們颱灣人日常的生活場景來論述。

评分

從一個比較務實的角度來看,我非常在乎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易讀性」之間的平衡。有些醫學著作內容雖深奧,但對一般讀者來說門檻太高,讀起來非常吃力,結果買瞭隻能供在書架上積灰塵。如果這本《傳染病大全》能巧妙地將複雜的傳染病學理論,轉化為生活化的「預防指南」和「緊急應變手冊」,那將會是一大成功。例如,在處理傢庭突發的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發燒時,我們該如何初步判斷風險等級?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個「何時該看醫生,何時可以居傢觀察」的決策樹狀圖,對忙碌的現代傢庭主婦或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命的及時雨。我希望它的排版設計也要夠現代,圖錶清晰,索引標示明確,讓我們在需要快速查找特定疾病(比如登革熱、腸病毒)的防治重點時,能夠迅速定位,而不是大海撈針。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常備的傢庭健康顧問」。

评分

我發現市麵上很多健康書籍的作者常常是單一背景,例如純醫學背景,導緻在探討社會影響層麵時顯得不足。我期待《傳染病大全》在論述防疫知識時,能涵蓋更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傳染病不僅僅是生物學問題,它還牽動著社會恐慌、資訊傳播、以及政策製定。例如,在疫情期間,假消息(或稱「資訊疫情」)的傳播速度有時比病毒本身還快。我希望這本書能討論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共溝通機製,避免社會因不實資訊而分裂。另外,對於特定群體,例如長照機構中的長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他們在麵對傳染病時所麵臨的特殊挑戰,書中是否有專門的篇幅去探討他們的照護策略?這種全方位的關懷,纔能真正展現一本「大全」的氣度,而不僅僅是冰冷的病理報告。希望它能給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照護者一些實質上的支持和理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