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大全:從病原體到傳染途徑,全方位剖析防疫知識 (電子書)

傳染病大全:從病原體到傳染途徑,全方位剖析防疫知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堤寬
图书标签:
  • 傳染病
  • 防疫
  • 疾病控制
  • 公共衛生
  • 病原體
  • 傳染途徑
  • 健康
  • 醫學
  • 電子書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震動世界的新冠病毒
啃蝕人體的恐怖寄生蟲
未知病原體的大流行病!
 
讓專家以故事來剖析
病原體v.s.人類
長久以來的攻防戰
 
  人要在一定條件下,才會遇到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
  即使遇到病原體,在傳染途徑未形成的情況下並不會染病。
 
  罹患傳染病需要有下列3項要素。
  ①顯示具有感染性的病原體;②傳染途徑;③人的感受性(易感染度)。
  也就是說,這三者中只要缺少任何一項就可以預防傳染病。
  從預防感染措施來看,斷絕傳染途徑和接種疫苗增強抵抗力,是最有效率的預防方法。
 
  而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每天不經意的行為,有時候也會導致傳染病。
  某些傳染病固然是不會危及生命的小病,
  但偶爾也會出現致命,或影響歷史走向的極端情況。
 
  本書即是由專攻傳染病、世間罕有的病理醫師懷著,
  希望一般民眾能了解自己的工作,愉快地學習神出鬼沒的傳染病,
  並且能在日常生活的傳染病防治中派上用場而寫成的。
 
  ◎病原體
  多數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都無法經由肉眼確認。
  這也是傳染病難以理解的一個原因。
  會在人的身上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由小到大排列有:
  ①病毒、②披衣菌、③立克次體、④細菌、⑤真菌(黴菌)、
  ⑥原蟲(原生動物)、⑦蠕蟲,即一般所謂的寄生蟲(吸蟲、絛蟲、線蟲)。
  此外,⑧蟎蟲和昆蟲有時也會感染(寄生)人體。
 
  ◎傳染途徑
  傳染途徑有好幾種,斷絕所有的途徑便是最佳的預防法。
  ①接觸傳染 直接或透過器具等間接與帶原者接觸因而感染。
  ②飛沫傳染 透過咳嗽、打噴嚏等噴濺出的飛沫造成感染。
  ③空氣傳染 咳嗽、打噴嚏等噴濺出含微生物的飛沫,當飛沫水分蒸發後就變成名為飛沫核的微粒子。
  ④媒介物傳染 利用受汙染的食物、水、藥品和器具為媒介。
  ⑤蟲媒傳染 利用蚊子、蒼蠅、蟎蟲、跳蚤、蝨子為媒介。
  ⑥母子垂直傳染 妊娠中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要
  ⑦經皮膚傳染 病原體通過正常的皮膚入侵人體。
  ⑧血液傳染 因輸血或針扎意外而感染。
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与宇宙观的演变 (精装典藏版) 图书简介 引言:仰望星空,追溯文明的源头 自人类诞生之初,头顶那片浩瀚的星空便一直是激发好奇心与构建世界观的永恒画布。本书并非聚焦于现代天体物理学的精密计算与遥远星系的探索,而是将目光投向人类文明的早期,深入剖析古代文明如何通过观察、记录和解读天体运行,构建起他们赖以生存的宇宙模型、时间观念以及社会秩序。《星辰的低语:古代天文与宇宙观的演变》是一部跨学科的深度研究著作,它融合了天文学史、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史和古典文献学,旨在描绘一幅清晰而立体的古代人“天人合一”的宏大图景。 第一部:早期观测与萌芽——巨石的秘密与星辰的日历 本书的第一部分追溯了史前时期人类对天空的最初感知。我们探讨了巨石阵(Stonehenge)、纽格莱奇墓(Newgrange)等史前遗址的结构中蕴含的精确天文对齐现象。这些冰冷的石块,并非简单的祭祀场所,而是早期人类试图锚定时间、划分季节的宏大“日历”。 我们将详细解析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巴比伦)在泥板上留下的精妙记录。巴比伦的天文学家不仅是出色的数学家,更是最早一批系统性记录行星运动的先驱。他们的“浑天仪”概念,虽然原始,却体现了对宇宙秩序的深刻洞察。巴比伦占星术(Astrology)的兴起,揭示了天文观测如何与政治、宗教权力紧密结合,每一个星象的变动都被视为对尘世事务的预兆。 第二部:轴心时代的宇宙定型——古希腊的理性之光与几何学构建 进入轴心时代,古希腊哲学家们将对天空的观察从纯粹的记录提升到了理论思辨的高度。本书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泰勒斯、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型的演变。亚里士多德的同心圆天球理论——地心说模型,以其优雅的逻辑和哲学上的完备性,主导了西方思想界近两千年。 我们会细致考察柏拉图对“完美几何形状”的执着如何影响了对天体运行的描述,以及欧几里得几何学如何被用来精确计算天体的位置。重点章节将放在托勒密的《至大论》(Almagest),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如何通过引入本轮、均轮等复杂的数学工具,成功地“修补”了地心说的观测缺陷,使其在实际应用中达到了惊人的准确度。 第三部:东方智慧的星图——中国与玛雅的独立建构 本书不局限于西方中心论,开辟专门章节探讨了东方文明在天文观测上的辉煌成就。 在中国,从甲骨文记录的日食、月食,到汉代的浑天仪、简仪,再到宋代苏颂水运仪台的惊世发明,展现了中央集权国家对精确历法(《太初历》《授时历》)的迫切需求。我们将分析中国天文学家如何独立发展出二十八宿系统,并探讨其与农耕文明的内在联系。 同时,玛雅文明的成就令人瞩目。他们的金字塔与天文观测点的对齐,以及对金星、月亮的周期性预测,显示出一种基于复杂数学和高度抽象思维的宇宙观。我们分析了《德累斯顿手抄本》中展示的极端精确的历法系统,它们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如何模拟了宇宙的周期性回归。 第四部:宇宙观的碰撞与宗教叙事的交织 古代的天文观测并非孤立的科学行为,它们深深植根于宗教、神话和政治合法性之中。本部分探讨了不同的宇宙观如何塑造了不同文明的社会结构和伦理观。 例如,古埃及的太阳神拉(Ra)的旅程如何象征着尼罗河的周期性泛滥;北欧神话中的世界之树尤克特拉希尔(Yggdrasil)如何提供了一个垂直的宇宙架构;以及在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特定星群的出现如何标志着战争、丰收或仪式的开始。我们将审视这些叙事如何使天空变得“有意义”,将自然界的随机性转化为神圣的秩序。 结语:从崇拜到理解的漫长过渡 《星辰的低语》最终将带领读者思考,从对星辰的敬畏与占卜到对宇宙的理性与测量的过渡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将简要回顾哥白尼的日心说革命是如何颠覆了数千年建立起来的“世界中心”地位,以及伽利略的望远镜如何彻底终结了肉眼可见的完美天空的幻想。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呈现了古代人观察到的星空,更重要的是,它重现了古人赖以理解自身在宇宙中位置的思维框架。这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人类思想史、早期科学与宏大历史叙事感兴趣的读者的典藏之作。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今天的科学认知是如何一步步从那些古老的、充满神性的“星辰的低语”中挣脱,并最终建立起来的。 本书特色: 详尽的图表与复原插图: 收录了大量古代天文仪器、星图和建筑模型的复原图,直观展示古代人的观测工具。 跨文化对比研究: 首次系统性地将巴比伦、中国、玛雅和希腊的宇宙模型并置比较,突出异同。 原典引用与注释: 精选自《史记·天官书》、《托勒密至大论》等核心文献的段落,提供专业的翻译与解读。 精装典藏设计: 采用高品质纸张和典雅的装帧设计,适合长期珍藏与研读。 目标读者: 历史爱好者、天文学史研究者、古典文化研究者、哲学系学生以及所有对人类早期文明成就抱有好奇心的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堤寬
 
  1951年9月出生於日本橫濱。慶應義塾大學醫學部畢業。同所大學的研究所(病理系)修畢後,至東海大學醫學部病理學講座任教21年。2001年6月就任藤田保健衛生大學醫學部(現在的藤田醫科大學,愛知縣豐明市)第一病理學教授。2017年3月自該大學退休。同年4月就任醫療法人清須呼吸器疾患研究會、春日呼吸器官醫院(愛知縣清須市)病理部部長。同時開設「堤病理諮詢所」。2019年10月,就任堤病理診斷科診所(名古屋市綠區有松)院長至今。
 
  興趣是吹奏雙簧管。日本病理學會病理專科醫師、日本臨床細胞學會細胞診斷專科醫師、日本組織細胞化學會榮譽會員、日本感染症學會感染管制醫師(ICD)、醫療安全研究會常任理事等。本業為病理診斷。

图书目录

前言001
 
第1部 病理醫師窺見的傳染病世界
第1章 人類對抗傳染病的歷史祕話013
新型冠狀病毒的世界大流行014
媒體報導或政局會放大和縮小疫情造成的損害019
消毒之父塞麥爾維斯的悲劇024
►專欄 實踐正確的洗手和洗手歌030
病理學家拿下首座諾貝爾獎歷經之路034
看不見的幽門螺旋桿菌036
►專欄 世界衛生組織(WHO)標誌上的蛇之謎038
1964年的東京奧運和傳染病040
痢疾桿菌和霍亂弧菌為何在已開發各國毒性減弱?042
獲得諾貝爾獎的特效藥──伊維菌素的發現045
向伊波拉病毒感染挑戰醫療人員的勇氣與現實049
假如有伊波拉病毒感染患者住進日本的私立醫院051
►專欄 日本最初的院內感染054
 
第2章 病原體和傳染病的Q & A055
為了正確理解病原體和傳染病056
Q 何謂病原體?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影響?057
Q 棲息在人體內的細菌有哪些?其影響為何?060
Q 傳染病是怎樣傳染給人的?064
►專欄 飛沫傳染和空氣傳染的差異069
Q 所謂的潛伏期是什麼意思?070
Q 有經由寵物傳染的傳染病嗎?072
Q 就全球來看,目前傳染病的狀況如何?076
Q 感染症和傳染病的差異為何?079
Q 所謂的「pandemic」是什麼意思?082
Q 聽說癌症也是傳染病,是真的嗎?083
Q 如何診斷傳染病?085
Q 為查明傳染病所使用的顯微鏡診斷是指什麼?089
►專欄 雷文霍克的顯微鏡092
Q 常聽到的疫苗,是不是就像是傳染病的特效藥?093
Q 傳染病要如何治療?096
►專欄 史冊留名的小兒麻痺疫苗導入大作戰099
 
第2部 病理標本告訴我們的傳染病故事
第3章 日常潛伏的病毒、細菌、黴菌101
1 流行性感冒病毒102
2 日本立克次體109
►專欄 發現日本紅斑熱的開業醫師馬原文彥113
3 轉糖鏈球菌114
4 沙門氏菌117
►專欄 平安時代人人受害的沙門氏菌120
5 嗜肺性退伍軍人菌121
6 噬肉菌傳染病① 溶血性鏈球菌126
7 噬肉菌傳染病② 創傷弧菌130
8 常在菌導致的壞死性筋膜炎133
9 產氣莢膜梭狀芽孢桿菌137
10 白喉桿菌141
11 腦膜炎雙球菌146
12 結核菌151
13 抗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156
14 斷髮癬菌(髮癬菌)160
►專欄 小心拖鞋引發院內感染!164
 
第4章 恐怖的寄生蟲病165
1 原蟲類① 棘阿米巴原蟲166
2 原蟲類② 微小隱孢子蟲170
3 原蟲類③ 杜氏利什曼原蟲174
4 原蟲類④ 主要利什曼原蟲177
5 原蟲類⑤ 熱帶瘧原蟲180
►專欄 巴拿馬地峽開發帶來的瘧疾和黃熱病的犧牲者185
6 線蟲類① 海獸胃線蟲幼蟲187
7 線蟲類② 旋尾線蟲幼蟲192
8 線蟲類③ 蛔蟲196
9 線蟲類④ 蟯蟲201
10 線蟲類⑤ 糞小桿線蟲206
►專欄 糞小桿線蟲傳染病的特效藥211
11 線蟲類⑥ 非病原性線蟲的幼蟲212
12 線蟲類⑦ 廣東住血線蟲215
13 線蟲類⑧ 顎口線蟲220
14 線蟲類⑨ 動物性蟠尾絲蟲225
15 線蟲類⑩ 犬心絲蟲229
16 吸蟲類① 牛羊肝吸蟲232
17 吸蟲類② 橫川吸蟲235
18 吸蟲類③ 埃及血吸蟲238
►專欄 血吸蟲預防措施的表與裡243
19 吸蟲類④ 鳥類的血吸蟲的幼蟲(尾動幼蟲)246
20 吸蟲類⑤ 宮崎肺吸蟲250
21 絛蟲類① 日本海裂頭絛蟲(俗名:真田蟲)254
22 絛蟲類② 曼森裂頭絛蟲的幼蟲259
23 絛蟲類③ 有鉤囊蟲(有鉤絛蟲的幼蟲)263
24 絛蟲類④ 胞蟲(多胞絛蟲)266
►專欄 禮文島上被撲滅的胞蟲病269
25 節肢動物① 蚤狀幼體(蝦蟹的幼體)271
►專欄 常見於衝浪手和潛水員的納豆過敏274
26 節肢動物② 毛囊蠕形蟎(毛囊蟲)275
27 節肢動物③ 塵蟎278
28 節肢動物④ 疥蟲(人疥蟎)結痂型疥瘡281
►專欄 改變歷史的疥瘡284
29 節肢動物⑤ 頭蝨(蝨子)286
30 節肢動物⑥ 蛆(蒼蠅的幼蟲)290
31 節肢動物⑦ 大蛾蚋幼蟲293
►專欄 尿裡發現蛭形輪蟲之謎296
 
第5章 駭人的性傳染病297
1 子宮頸口細胞學診斷標本298
2 加德納菌302
3 白色念珠菌305
4 陰道滴蟲308
5 齒齦阿米巴和放線菌311
6 淋病雙球菌315
►專欄 淋病(gonorrhea)的詞源319
7 砂眼披衣菌①320
►專欄 保險套演進史325
8 砂眼披衣菌②327
9 單純疱疹病毒330
10 B型肝炎病毒334
11 梅毒螺旋體①339
12 梅毒螺旋體②342
13 杜克氏嗜血桿菌345
14 致癌性黏膜型人類乳突病毒347
15 良性黏膜型人類乳突病毒350
16 傳染性軟疣病毒354
17 疥蟲(人疥蟎)357
18 陰蝨359
19 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和弓形蟲362
20 痢疾阿米巴原蟲366
21 常在菌引起的陰部壞疽——佛尼爾氏壞疽370
22 子宮內膜切片檢查373
►專欄 江戶時代的腎虛就是勃起障礙375
 
後記377
索引383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16279
  • EISBN:978626304728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98.4MB

图书试读

前言
 
  大家好。我是堤病理診斷科診所的院長堤寬。我是以病理診斷為業的病理醫師。我不看診、不投藥、不做治療,應該說是不能做。2019年10月,這樣一位病理醫師在以「有松絞染」獲得日本遺產認定的名古屋市綠區有松的老街正中央,開設了一家與眾不同的病理診斷科診所。除了一般的病理診斷,還受理病理診斷的第二意見和疾病諮詢。
 
  在醫院和診所,基本上所有臨床科的「檢體(採自人體的血液、脊髓液、尿液、局部組織、排泄物等)」都會被送到病理診斷科。而利用顯微鏡觀察由檢體製成的病理標本再做出診斷的就是病理醫師。也可以說,病理醫師即是對各種疾病具備廣泛知識的疾病專家。
 
  請讓我先簡單說明病理醫師和病理診斷的工作。
 
  首先要接受病理學專業訓練,並通過病理專科醫師考試才能成為病理醫師。兩者都是由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病理學會」和「日本專科醫師機構」共同審核認定。
 
  病理醫師現在除了在大學醫學院的病理學講座授課,和在大學附屬醫院的病理診斷科任職之外,還可以進入大型醫院和半數以上的中型醫院服務。在大學,醫學教育和病理學研究固然也很重要,但不管怎麼說,最重要的還是「病理診斷」。用肉眼及顯微鏡對臨床醫師採得的檢體做最終診斷。「檢體」中有細胞和組織(臟器),要分別做細胞診斷和組織診斷。為調查醫院患者的死因和病態的病理解剖(屍檢)也是病理醫師的工作。2019年8月的現在,病理專科醫師的人數為2539人。在所有醫師中其實占不到1%,真的是非常可貴。
 
  筆者本人長年在大學任教,做過的病理診斷多到數不盡。當中尤其擅長的是傳染病的診斷。因此,筆者會收到大量自全國各地送來的傳染病病理標本。標本中隱約透露出那人的一生。
 
  人(患者)會遇到引發傳染病的病原體有一定的條件。而即使遇到病原體,在感染途徑未形成的情況下並不會得到傳染病。獨特的生活習慣和每天不經意的行為有時也會導致傳染病這樣的疾病。有些固然是不會危及生命的「小」病,但偶爾也可能成為致命傷。
 
  人類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與各種傳染病搏鬥。第1章首先要介紹人類防治傳染病的種種軼事。希望讀者能從這些故事風格的祕話中學到歷史教訓。
 
  第2章是以問答的形式回答一般人有關病原體和傳染病的疑問。各位可以從有興趣的部分讀起。
  第3章〜第5章則依病原體和病症分別介紹各種實際案例。
 
  第3章我匯整了與病毒、細菌、真菌(黴菌)有關的小故事。這一章多是重症案例,容我藉由這些案例強調病理解剖的重要性。
 
  第4章介紹寄生蟲和節肢動物的寄生案例。談寄生蟲和蟎蟲的部分應該會讓各位再次感受到高度的故事性。我會提示①原蟲傳染病、②線蟲寄生、③吸蟲寄生、④絛蟲寄生以及⑤節肢動物寄生的實際案例。
 
  第5章是關於性傳染病。這一章直接關係到各位的生活,也許是最具警惕意義。
 
  本書從日復一日觀察病理標本的病理醫師才會遇到的眾多實例中,精選出故事性高,能讓各位讀者獲取教訓的例子。
  由衷希望各位讀者都能展讀愉快。
 
2020年4月 堤寬

用户评价

评分

從一個比較務實的角度來看,我非常在乎這本書的「實用性」和「易讀性」之間的平衡。有些醫學著作內容雖深奧,但對一般讀者來說門檻太高,讀起來非常吃力,結果買了只能供在書架上積灰塵。如果這本《傳染病大全》能巧妙地將複雜的傳染病學理論,轉化為生活化的「預防指南」和「緊急應變手冊」,那將會是一大成功。例如,在處理家庭突發的食物中毒或不明原因發燒時,我們該如何初步判斷風險等級?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個「何時該看醫生,何時可以居家觀察」的決策樹狀圖,對忙碌的現代家庭主婦或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命的及時雨。我希望它的排版設計也要夠現代,圖表清晰,索引標示明確,讓我們在需要快速查找特定疾病(比如登革熱、腸病毒)的防治重點時,能夠迅速定位,而不是大海撈針。期待它能成為一本「常備的家庭健康顧問」。

评分

最近因為身邊的朋友剛好經歷了一次比較嚴重的腸胃型傳染病,讓我對衛生習慣這件事有了更深刻的體會。老實說,以前總覺得洗手、戴口罩這些都是小事,但當你親身經歷那種不舒服,才會意識到預防勝於治療的道理。這本《傳染病大全》如果能深入探討「傳染途徑」的部分,我會給它很高的評價。我希望它能細緻地分析飛沫傳染、接觸傳染、糞口傳染這些常見途徑的實際風險點。例如,在辦公室環境裡,門把、影印機的按鍵到底有多危險?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座椅材質會不會影響病毒存活率?如果書裡能結合一些生活化的情境案例,甚至提供一些專家級的「個人防護清單」,那對我來說實用價值就非常高了。畢竟,我們需要的不是嚇唬人的數據,而是具體可操作的自保指南,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安心地活動。希望它不會過度學術化,能真正貼近我們台灣人日常的生活場景來論述。

评分

身為一個對時事比較關心的讀者,我對於「新型傳染病」的章節抱持著高度期待。我們經歷過SARS、H1N1,到最近的COVID-19,每一次疫情都帶來了社會結構和生活習慣的巨大改變。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個歷史脈絡,回顧過去幾十年來,人類是如何應對突發的疫病大流行,那種經驗的傳承是非常珍貴的。我尤其想知道,從病原體學的角度來看,下一個「超級病原體」可能從哪裡出現?是人畜共通的動物源頭,還是實驗室的意外洩漏?當然,這可能有點偏向陰謀論或科學預測,但我希望書中能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探討這些可能性,並且針對台灣的地理環境(例如:潮濕多雨的氣候可能有利於某些真菌傳播),提供一些在地化的風險評估。如果它能提供不同疾病的「警戒級別」對照表,以及在各級警戒下,政府和民眾應該採取的不同應對措施,那它就超越了一本教科書的範疇,變成了一本社會韌性建立的指南。

评分

我發現市面上很多健康書籍的作者常常是單一背景,例如純醫學背景,導致在探討社會影響層面時顯得不足。我期待《傳染病大全》在論述防疫知識時,能涵蓋更多「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角度。傳染病不僅僅是生物學問題,它還牽動著社會恐慌、資訊傳播、以及政策制定。例如,在疫情期間,假消息(或稱「資訊疫情」)的傳播速度有時比病毒本身還快。我希望這本書能討論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共溝通機制,避免社會因不實資訊而分裂。另外,對於特定群體,例如長照機構中的長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他們在面對傳染病時所面臨的特殊挑戰,書中是否有專門的篇幅去探討他們的照護策略?這種全方位的關懷,才能真正展現一本「大全」的氣度,而不僅僅是冰冷的病理報告。希望它能給予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照護者一些實質上的支持和理解。

评分

這本《傳染病大全》光看書名就覺得內容會很紮實,希望它真的能像書名說的,從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病原體,到病毒、細菌、真菌等等,都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關於公共衛生的討論,發現很多民眾對於疾病的基礎知識還是很模糊,常常會把一些感冒症狀跟流感搞混,更不用說對於新型傳染病的潛伏期、傳播力這些關鍵資訊的理解了。我特別期待書中能用比較圖文並茂的方式,把那些複雜的生物學機制,像是病毒如何複製、細菌如何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等等,用我們一般人能懂的語言解釋清楚。畢竟,防疫知識的普及,從源頭做起就是從教育大眾開始,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絕對是家庭圖書館裡不可或缺的一本參考書。我很關注不同國家面對疫情爆發時採取的不同策略,希望書裡能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比較分析,讓我們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全球衛生議題,而不只是局限在台灣當地的經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