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住宅尺寸全書:安全×隱私×舒適×機能,打造細緻體貼的耐住宜人住宅 (電子書)

圖解住宅尺寸全書:安全×隱私×舒適×機能,打造細緻體貼的耐住宜人住宅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堀野和人
圖書標籤:
  • 住宅設計
  • 房屋規劃
  • 室內設計
  • 建築
  • 裝修
  • 傢居
  • 尺寸
  • 圖解
  • 舒適性
  • 隱私性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實現舒適宅開啟未來美好生活,一生隻有一次機會!
☆近300張空間尺寸錶、標準格局配置圖、○×範例圖
☆拆解13個生活空間的設計重點、空間特徵、機能要素、細節解說
☆詳解高齡者無障礙措施的安全設計規劃
 

住宅的舒適耐住值,來自空間格局尺寸的細膩講究。

住宅不像食物或是衣服,可以隨著喜好或是流行週期任意改建。大多數人一生中隻有一次興建或是設計自宅的機會。空間為人所用,以人為本,不僅滿足現在需求,好的住宅設計必須是能迴應傢庭構成、用途變更等,可隨著時間彈性調整的有機體。

本書將住宅區分為13個空間(玄關、樓梯、廁所、洗臉室、浴室、和室、廚房、餐廳、客廳、主臥室、小孩房、衣帽間、陽颱),針對各自空間的機能、配置和重要功能,淺顯易懂地統整齣其間的生活行為所應該有的閤理尺寸。並特別將高齡者的安全及無障礙設施納入設計考量。是一本針對專業住宅設計者、考慮購買或興建自用住宅人士,對應少子化、高齡化社會相當實用的設計實務參考工具書。

 

本書將從以下麵嚮帶你細膩掌握13 個住宅空間最適尺度:

  1. 空間機能尺寸

以廚房為例,廚房的作業效率,由冰箱、瓦斯爐、水槽所連結的作業黃金三角來評估。適當的距離長度為冰箱:瓦斯爐1.2~2.7m、瓦斯爐:水槽1.2 ~1.8m、水槽:冰箱1.2~2.1m,總計3.6~6.0m的範圍內是使用方便的廚房。

  1. 安全麵(高齡者的安全顧慮)

以廁所為例,幫助站和坐的輔助用扶手設置在馬桶的右側(慣用手側)。垂直扶手做為把手,設置在離馬桶的前端150~300mm 的位置。高度為扶手下端FL+650mm,長度600mm以上。

  1. 隱私麵

以陽颱為例,扶手欄杆的高度比一般標準再高一些約1.5m,能有效遮蔽由鄰居的窗戶而來的視線,確保室內環境平穩。

  1. 收納

以小孩房為例,衣櫥的掛衣桿是小孩可以自己掛衣服的高度(身高×1.2倍+100mm),衣桿上方和下方可以追加棚闆,隨著身高和年齡增長可以改變配置。

  1. 採光換氣

以主臥室為例,推薦照明度是15~30流明、閱讀則是300~750流明。照明的配置方式,嵌燈在腳邊、床頭的壁燈設在不會照到臉的位置(例:床高度+600m並且距離床200mm)。

  1. 動線格局

                 以客廳為例,客廳的主要動線,要能端菜上桌的寬度為800mm以上,其他動線要讓人順利通過的需要600mm以上。寬度300mm的通道則是可以橫嚮通過。

 

建築設計與施工技術深度解析:從結構力學到永續工法 本書旨在為建築專業人士、結構工程師、營造管理者以及對建築工程學有深入興趣的讀者,提供一套全麵且係統化的技術指南。內容橫跨現代建築設計的基礎理論、結構係統的精確計算、施工過程的嚴謹控製,以及未來建築發展的關鍵趨勢,特別聚焦於如何優化結構穩定性、提升材料性能,並實踐環境友善的營建策略。 第一部:結構係統與力學基礎的再探討 本部分深入探討建築結構的內在邏輯與受力分析,強調精準計算在確保建築安全與耐久性上的核心地位。 一、結構行為與材料本構關係的進階解析 本章首先迴顧基礎材料(鋼材、混凝土、木材)在不同應力狀態下的應力-應變麯線。重點分析高強度混凝土(HPC)在軸嚮壓力與彎矩共同作用下的破壞模式,以及高性能鋼材在疲勞載重下的壽命預測。探討非線性結構分析在處理地震與強風載重時的重要性,特別是關於 P-Delta 效應的精確建模方法。深入研究剪力牆、核心筒與外圍框架在抵抗側嚮力時的交互作用機製,並介紹隔震與阻尼技術的最新應用,如黏滯阻尼器與摩擦擺式隔震支座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特定場域的選用標準。 二、結構設計規範的演繹與應用 不再僅限於法規條文的羅列,本章側重於解釋規範背後的工程哲學與背安全係數的確立依據。針對極限設計法(LRFD)和容許應力設計法(ASD)的應用邊界進行比較分析。重點剖析風載重與雪載重的分區設定依據,以及如何依據基地風洞試驗數據,修正傳統規範中保守的風壓計算。在抗震設計方麵,詳細介紹反應譜分析與非線性時程分析的實務操作流程,尤其關注結構阻尼比的設定對結構響應的影響。此外,深入探討基礎工程的深化設計,包括地盤改良技術的選擇標準(如高密度夯實、深層攪拌樁)及其對上部結構沉降控製的影響。 三、現有結構的診斷與修復技術 針對老舊建築物的結構評估,本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非破壞性檢測(NDT)工具箱。涵蓋超音波波速法、鋼筋鏽蝕電位測量及高強度探地雷達(GPR)的判讀技巧。對於既有結構的補強策略,詳細闡述鋼闆貼附法、碳纖維布(CFRP)包覆法在梁柱接頭的增強應用,以及結構係統轉換(如增加斜撐或製震元件)的設計原則。討論在文化資產保護要求下的結構修復工法,強調最小介入與可逆性原則。 --- 第二部:先進營建技術與施工精準度控製 本部分聚焦於如何將結構設計理念高效、精確地轉化為實際的物理結構,強調現代營建管理與新工法在品質控製中的關鍵作用。 一、預鑄化與模組化建築係統的導入 探討預鑄混凝土構件(PC)在提升工廠化生產效率與標準化品質上的優勢。分析預鑄接頭的設計關鍵,特別是濕式與乾式接頭的力學性能比較,以及確保接頭在結構受力下的連續性。深入研究模組化建築的結構整閤,包括模組間的連接節點設計、垂直運輸優化及現場吊裝的精確度控製。闡述如何透過參數化設計工具,優化模組排布以減少現場二次加工。 二、施工階段的品質與安全監測技術 本章重點介紹資訊化技術在施工現場的應用。探討使用三維雷射掃描(LiDAR)進行施工放樣與成果驗證的流程,以及如何利用 BIM 模型進行乾涉檢查(Clash Detection)以預防管線衝突。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詳細介紹溫濕度感測器與早期強度監測係統(如 Maturity Meter)的應用,確保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後再進行模闆拆除。對於高樓施工,探討塔式起重機的選用、安裝及混凝土泵送的壓力計算與安全操作規範。 三、高性能工法與複閤材料的應用 深入探討鋼結構的精細化處理,如電弧噴塗防腐蝕層的厚度控製與附著力測試。介紹輕型鋼結構在高層建築中的應用可行性,及其與核心筒的有效連接方式。分析複閤材料(如 GFRP 或 CFRP 筋材)在橋樑或特殊結構中的使用優勢,包括其耐腐蝕性及在電磁屏蔽環境下的應用潛力。探討自動化焊接與機器人輔助施工技術在提升焊接品質一緻性與工人安全方麵的實踐案例。 --- 第三部:永續性、韌性與未來建築的集成設計 隨著氣候變遷與資源稀缺的挑戰,本部分將視角拓展至建築的全生命週期評估與環境韌性的建構。 一、建築材料的環境性能評估與循環經濟 本章著重於材料的搖籃到大門(Cradle-to-Gate)及搖籃到墳墓(Cradle-to-Grave)生命週期評估(LCA)。詳細解釋如何計算材料的能源消耗、碳足跡(Embodied Carbon)與水資源消耗。探討再生骨材、低碳水泥(如地聚閤物混凝土)的性能錶現與工程應用限製。分析建築廢棄物管理策略,特別是在拆除過程中如何最大化材料迴收率與再利用的技術路徑。 二、韌性建築與氣候適應性設計 韌性(Resilience)不再是單純的抗災,而是指結構在極端事件後快速恢復運作的能力。本章探討如何將氣候變遷預測納入設計載荷考量,例如,設計更高標準的洪患保護措施或極端高溫下的結構熱脹冷縮控製。介紹分散式能源係統(如太陽能光電與儲能係統)與結構體整閤的技術挑戰,以確保建築在電網中斷時的自主運行能力。 三、建築資訊模型(BIM)與數位化營運 探討 BIM 從設計、施工到營運維護(O&M)的完整資訊流轉。重點分析如何將結構分析模型(如 FEM 模型)與幾何模型無縫對接,並在施工階段加入 4D(時間)與 5D(成本)資訊。討論設施管理(FM)階段,如何利用物聯網(IoT)感測器數據迴饋至數位孿生體(Digital Twin),實現預測性維護(Predictive Maintenance),從而延長結構組件的使用壽命,降低長期的營運能耗與維護成本。 本書透過對上述三大領域的深度剖析,緻力於提供一套超越基礎規範的、麵嚮未來的建築工程解決方案,強調技術創新與長期永續發展之間的協同作用。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堀野和人
1965 年日本大阪齣生。經過建設公司、建商的設計部門工作歷練,後來自己設立瞭sumairizumu 一級建築師事務所。擁有日本一級建築士、一級建築施工管理技士證照。

黒田吏香
1971年日本大阪齣生。曾在製造商的企劃部門和繪本齣版社工作,後來成為自由設計師和插畫師。

譯者簡介

陳春名
颱灣颱南人。成功大學建築係畢業,京都大學工學研究科建築學專攻碩士。中譯作品《永恆的空間》(木馬文化)、《綠的海平線》(紀錄片);日譯作品《女子好旅行》(颱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

圖書目錄

01 玄關.大廳

重點
確保招待客人和生活行為所必須的空間
1、兩名訪客並列的尺寸是寬2.0m×縱深1.5m
2、兼顧機能和美觀的屋簷下空間為縱深1.0m×高度2.4m
3、為瞭防止事故玄關門廊的颱階階高為150mm
4、使用的長椅高度是外玄關+500mm
5、一傢4口需要寬度10m(50雙鞋)的收納鞋櫃
6、門麵空間放置花瓶縱深要400mm以上
7、確保和起居室一樣的採光(A/7)和換氣(A/20)
8、插座位置在地闆+400mm,方便插入和拔齣
專欄  玄關和賞花的關係

 

02 樓梯

重點
確保安全性和便利性
1、下樓梯時前一階到天花闆的高度為2.1m
2、樓梯階高和踏麵的關係是550mm≦階高×2+踏麵≦660mm
3、樓梯下方空間當做廁所使用,馬桶前端至天花闆要有2.1m
4、窗颱高度800mm以上的直式長窗為佳
5、樓梯踏麵+2.2m的位置裝設明亮且容易交換燈泡的照明器具
專欄  傢用電梯

 

03 廁所

重點
設計動作效率高的舒適空間
1、廁所空間長邊淨尺寸1.3m以上,馬桶前端到牆麵至少要0.5m
2、廁所門的寬度為800mm,嚮外開門或是推門
3、捲筒式衛生紙架離馬桶前端100mm
4、能遮擋視線的開關角度為30度以內
5、壁燈要裝設在門軸相反的牆麵FL+2.0m
專欄  從玄關可以看到廁所

 

04 洗臉室

重點
整閤4種生活機能的空間配置
1、滾筒式洗衣機的前方要預留600mm以上的空間
2、室內晾衣服的空間約寬2m、縱深1m
3、水栓的高度為洗衣機高度+300mm
4、確保化妝洗臉颱前有1m以上空間
5、 GL+2.0m以上確保隱私和增強防範犯罪效果
6、洗衣機用插座建議FL+1.3m
專欄  建築物開口部的侵入對策和CP標章

 

05 浴室

重點
考慮隱私和便利性‧安全性

1、坐的位置600mm、站立的位置750mm等4個地方設置扶手
2 、0.8m×1.6m是方便照護的沖澡區尺寸
3、避免設置要跨過浴缸(≒800mm)纔能開關的窗戶
專欄  寒冷的浴室和高溫的熱水

 

06 和室

重點
考慮和室的明確用途和鄰接房間的連結關係
1、麵積×0.605、麵積÷1.62為榻榻米疊數
2、京間(955mm×1919mm)及江戶間(880mm×1760mm)
3、地闆的高低差在5mm以內
4、寬1.75m的壁櫥,採用外開和室門可以多用途使用
5、外廊寬度900mm的採光計算
6、視線高度降低200mm,坐下時空間的器具配置
專欄  茶室火爐和床之間、榻榻米的關係

 

07 廚房

重點
好整理和有效率的傢事動線
1、檢查冰箱、瓦斯爐、水槽構成的黃金三角距離3.6m~6.0m
2、陳列傢電的吧颱長度為1.5m以上
3、防止幼兒進入的柵欄高度約500mm
4、因應各傢電配置在適當的位置,插座至少要8個以上
專欄  廚房又熱又冷

 

08 餐廳

重點
即使傢族成員隻有4人,考慮使用6人用的餐桌

1、餐桌周圍的主動線寬度0.8m、端盤上菜動線寬度0.6m
2、中島吧颱高度為FL+1.1m
3、縱深是A4雜誌250mm、電腦‧電話450mm
4、吊燈高度為餐桌麵+700mm
專欄  兩代同堂住宅設計的規則

 

09 客廳

重點
由每個傢庭成員放鬆紓壓的生活模式來考慮

1、最佳視聽距離約為液晶電視螢幕高度的3倍
2、開口2m以上,沉穩的連結方式
3、以路人的視線高度1.7m來考慮大麵積開口的舒適性
4、可以坐下休息使用方便的高低差為300~450mm
5、空調的氣流可以到達的距離約7~8m
專欄  想像在平麵圖裡走走看

 

10 主臥室

重點
確認床的尺寸和動線的寬度再決定平麵配置

1、臥室短邊尺寸是床的尺寸+0.6m、總計3.0m以上
2、衣桿的必要長度約為1人3m
3、高齡者的臥室麵積淨尺寸為12㎡以上
4、床頭壁燈距離床20cm
專欄  夫妻分房的檢討分析

 

11 小孩房

重點
能對應生活方式變化的尺寸和配置

1、確保落地窗可以通行的寬度需要0.6m以上
2、隔間牆厚度150mm做為隔音對策
3、可以使用的衣桿高度為身高的1.2倍+100mm
4、腳邊+800mm的高度追加設置扶手防止摔落
專欄  不要成為空巢

 

12 倉庫‧衣帽間

重點
確保必要的收納空間所在的場所有必要的地闆麵積

1、抽屜可以使用的通道寬度約1.0m
2、齣入通道寬度單側是1.25m以上
專欄  租藉倉庫

 

13 陽颱

重點
考慮晾衣服以外的用途決定寬度和縱深

1、 4人傢族的晾衣桿必要長度是7m
2、可防止墜落、遮蔽視線的有效扶手欄杆高度

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4801527
  • EISBN:978986480178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適讀年齡:14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7.6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