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這樣教 生物考高分 (電子書)

名師這樣教 生物考高分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大森徹
图书标签:
  • 生物
  • 高中生物
  • 考试
  • 学习
  • 辅导
  • 名师
  • 电子书
  • 考高分
  • 教辅
  • 学习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一本針對大學生物考試之速成學習教科書
  ★日本最強生物老師暢銷著作
  ★北一女中師鐸獎生物教師蔡任圃審定
  
  大學入學考試,末代舊課綱已結束,各科目都減少了傳統記憶型考題,
  其中,圖表判讀、實驗題型,更是在新課綱「素養導向」中得高分的關鍵!
 
  所以,生物想要考高分,單純的專有名詞背誦已過時,
  「跨單元」題型才是命題新方向。
  
  本書由日本最強生物參考書作者大森徹編寫,
  40大主題,將胞器、酵素、光合作用、細胞分裂、生態系……等基礎生物知識,
  利用測驗題目加以解說,幫你把解題邏輯,一次弄清楚!
  如果你正苦惱於生物課程、正準備大學考試,讀完馬上考高分!
 
   ◎知識型題目,用一點邏輯推理就能拿分
 
  動物細胞含量最多的是「水」、其次是「蛋白質」;
  植物細胞除了水之外,「碳水化合物」則占最大比例。
  細胞內元素占比怎麼判別?只要牢記以上兩點就能輕鬆解決!
 
   ◎胞器與功能,不會直接考,但要會歸納
 
  所有細胞都有一樣的胞器?原核生物缺少細胞核、粒線體(提供能量);
  那麼原核生物該如何代謝反應?只要有酶(酵素)就能進行!
  不具備葉綠體的生物,是否也能像植物一樣行光合作用?
 
   ◎最多考生搞混的「減數分裂」
 
  動物的體細胞通常含有兩條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同源染色體」,
  同源染色體(基因組)包含了維持物種所需的遺傳訊息,
  經過減數分裂所產生的子細胞,DNA含量該如何計算?
 
   ◎PCR反應──知識融入時事,占比越來越重
 
  確認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時,使用的就是PCR反應,
  首先需要加熱並分離DNA,再與「引子」結合,
  那麼,還需要什麼條件才能將微量的DNA片段複製放大,進行檢測?
 
  串聯跨章節知識、短時間複習,基礎知識+進階題目一次掌握,
  對照實驗、假設驗證、對話題型……通通不用怕!
  考大學,生物看這一本就夠!
 
名人推薦
 
  北一女中師鐸獎生物教師/蔡任圃
好的,这是一份不包含《名师这样教 生物考高分 (电子书)》内容的图书简介,旨在提供一个详尽、引人入胜的生物学学习指南,字数控制在1500字左右。 --- 图书名称:《探索生命奥秘:从微观到宏观的生物学全景解析》 图书简介: 本书并非市面上一册又一册的应试技巧手册,而是一部旨在帮助读者真正深入理解生命科学核心原理的深度导读之作。它致力于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基础生物学知识与复杂生命现象的宏大叙事,带领读者穿越细胞的微观世界,漫步于生态系统的广阔疆域,最终触摸到生命演化与遗传的脉搏。 第一部分:生命的基石——细胞与分子 本部分是理解生命活动的基础。我们将从化学视角切入,探讨构成生命体的四大基本分子——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这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对这些分子如何协同工作,维持细胞这一基本生命单位的精妙机制的深入剖析。 1.1 细胞的边界与内部景观: 我们将细致描绘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差异,重点讲解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及它如何充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智能“守卫”。随后,我们将进入真核细胞的内部,详尽考察细胞器家族的职责:线粒体——能量的“发电厂”,内质网与高尔基体——蛋白质的“生产线与物流中心”,以及细胞核——遗传信息的“中央档案馆”。 1.2 能量的转化与流动: 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本书将深入阐释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这两大核心代谢途径。光合作用不再是简单的公式记忆,而是对光反应和暗反应中电子传递链的逐步解构,探究植物如何将光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细胞呼吸部分,则聚焦于糖酵解、克雷布斯循环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的能量梯级释放,强调ATP合成的耦合机制,揭示生命体能量利用的效率与精妙。 1.3 遗传信息的编码与表达: 基因是生命的蓝图。本章节将详尽介绍DNA的双螺旋结构,以及DNA复制的半保留机制。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聚焦于“中心法则”——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从转录、RNA的加工到翻译,本书力求清晰描绘出核苷酸序列如何精确地被解码为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例如原核生物的操纵子模型和真核生物染色质的重塑,理解生命体如何根据环境需求精细地“开关”基因。 第二部分:遗传、变异与进化的宏大叙事 理解了基因如何工作,下一步便是探究这些信息如何在世代间传递和演变。 2.1 孟德尔定律的深度理解与扩展: 我们将回归遗传学的基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会引入更多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案例,如伴性遗传、多基因遗传、基因与环境的互作,以及表观遗传学对性状表达的潜在影响。这部分内容旨在帮助读者超越简单的性状比计算,理解遗传变异的真实复杂性。 2.2 分子遗传学的突破: 聚焦于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基因工程。我们将详细解析重组DNA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原理,以及CRISPR-Cas9系统的革命性意义。这不仅是了解技术,更是探讨生物学研究的工具如何不断拓宽我们认知生命边界的路径。 2.3 达尔文的遗产与现代合成进化论: 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主线。本部分将深入探讨自然选择的四个基本要素,并结合种群遗传学的数学模型,阐述基因频率如何随时间变化。我们将分析隔离、漂变、选择压力等机制,展示物种形成(成种作用)的完整过程,并探讨分子钟、趋同进化等现代证据,构建一个坚实可靠的生命演化时间轴。 第三部分:生命的多样性与系统的整合 生物世界的多姿多彩源于亿万年的演化,本部分侧重于对生命多样性的分类和系统性考察。 3.1 生物分类学的逻辑与演化树: 我们将介绍林奈分类系统(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建立逻辑,并重点探讨系统发生学和支序分类学,即如何利用分子数据构建更准确的生命之树。重点分析生命的三域系统(古菌、细菌、真核生物)的划分依据,以及真核生物内部复杂内共生事件的证据。 3.2 植物与动物的适应性策略: 探究植物如何克服陆地生活的挑战——水分保持、支撑结构和生殖隔离,从苔藓到被子植物,理解维管组织和开花结果的进化优势。在动物学部分,我们将比较不同动物门的形态和生理特点,重点分析神经系统的整合、循环系统的效率差异以及免疫系统的复杂防御策略。 第四部分:生态学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本书的收官部分将视野拉升至生物圈层面,探讨生命体如何与环境及彼此相互依存。 4.1 个体、种群与群落的动态学: 我们将剖析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指数增长与逻辑斯蒂增长),探讨环境容纳量(K值)的决定因素。随后,深入分析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如捕食、竞争、共生等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塑造群落的结构与多样性。 4.2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 探究生态学中的两个核心议题:能量流动的单向性和物质循环的周期性。我们将详细描绘碳、氮、水等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路径,并分析人类活动对这些平衡的干扰(如温室效应、富营养化)。 4.3 人类世的挑战与生物学应用: 最后,本书将关注生物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与责任。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学基础,探讨可持续发展中生物技术的潜力,以及理解人类自身生理结构在面对现代环境压力时的局限性。 读者定位: 本书面向所有渴望系统、深入而非碎片化学习生物学的求知者。无论您是需要夯实基础的专业学生,还是对生命科学怀有深厚兴趣的跨学科学习者,本书都将以其严谨的逻辑、详实的解析和宏大的视野,成为您探索生命奥秘的得力伙伴。我们相信,真正的理解源于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整体结构的洞察。 ---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大森徹
 
  以「不勉強、不白費、快樂學習」為座右銘,每天不斷奮鬥,想讓不擅長生物的考生,也能愛上生物這門學科,進而感受到生命的厲害之處、生物多樣的重要。
 
  不僅針對補習班的考生上課,也為高中教師舉辦講座、針對父母親舉辦演講,並長期執筆參考書、試題集。
 
  著有《大森徹最強講義117講 生物》、《生物基礎問題精講》(皆為旺文社出版)。《理科標準問題集 生物》、《生物理科高級問題集》(皆為駿台文庫出版)等多部著作,因內容簡單易懂而大受好評。
 
譯者簡介
 
林佑純
 
  淡江大學應用日語系畢業,曾在日商企業擔任祕書,現為專職譯者。熱愛旅遊及接觸世界各地文化,相信任何類型作品皆有迷人之處。翻譯作品類型有奇幻、文藝、心理、財經、休閒等,期許自己成為廣度、深度皆具的日文譯者。
 
  譯有《說真話不得罪人的方法》、《豐田人高效率動線思考》、《聰明工作者都會的防呆技術》、《人才或廢柴,主管如何一句話聽出來》(以上皆為大是文化出版)。

图书目录

本書的特點及使用方法
推薦序 生物,不要死背!必須掌握概念、理解邏輯/蔡任圃
前言:給正在為生物苦惱的各位
第1部 重點整理
01 成分
02  胞器(1)
03  胞器(2)
04  生物膜與物質輸送
05 酵素(1)
06 酵素(2)
07 呼吸、發酵的機制
08 呼吸商實驗
09 光合作用的原理
10 淨光合作用速度
11 各種同化作用
12 DNA的複製
13  PCR反應
14  轉錄、轉譯
15  原核生物的轉錄、轉譯,操縱組理論
16 突變
17 限制酶圖譜
18 基因重組
19 細胞分裂
20 減數分裂
21 被子植物的配子形成與受精
22 動物的配子形成與受精
23 蛙類的發育
24 母體效應基因
25 胚胎幹細胞、嵌合體、基因剔除小鼠
26 花的形態變化、X染色體去活化
27 視覺器
28 興奮的傳導、傳達
29 神經路徑
30 肌肉
31 行為
32 植物激素
33 光敏素
34 花芽形成
35 族群
36 生物群集和生態系
37 生物的變遷
38 群體遺傳
39 演化機制
40 分子系統樹
 
第2部 題型應試對策
01  尋找對照實驗!
02  資料比較
03  假設驗證
04  圖表分析 + 實驗設定
05  對話問題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0742794
  • EISBN:978626704109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0.2MB

图书试读

推薦序
 
生物,不要死背!必須掌握概念、理解邏輯
北一女中師鐸獎生物教師/蔡任圃
 
  2019年啟動了新的12年國教課綱,考試內容增加了素養導向、閱讀理解、實驗操作、表達能力等相關能力的測驗,作者大森徹老師的這本書,正好符合國內新課綱所追求的核心精神──素養導向的學習與測驗。
 
  出版社在此時引入此書,正好注入活水,使生物學教育有所借鏡,希望能在課程的教、學與評量中,真正落實先建立正確邏輯,健全核心概念,再了解各生物現象的運作實例,以「一以貫之」、「觀念為重」的方式學習生物學,而不是將生物學當作背誦的科目。
 
  在新型測驗中,增加了有關實驗和思考能力的題型,而且除了理解名詞的意義外,還要能推論、比較與應用;此外也強調跨章節的整合性知識與其應用,目的就是要學生以綜觀的視野,掌握各觀念之間的連結。大森徹老師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寫下這本書。
 
  本書整理了生物學中的40個重要概念,與臺灣高中生物教材大同小異,但即使是課本沒介紹的內容,讀者也可依循作者的說明,憑藉著閱讀此書而建立生物學概念,輕鬆的掌握重點,並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若是閱讀到臺灣教材所沒有教授的內容,也可作為課外補充資料,因為「閱讀理解」亦是國內新課綱所追求的素養能力之一,常常會有許多與課程相關但不是課程內容的素材,被選用成閱讀測驗或素養題的內容,所以這些重要議題的核心概念若是能事先掌握,十分有利於大學入學測驗的準備,並可建立進入大學就讀的基本生物學能力。
 
  本書的部分議題是過去課綱有介紹,但新課綱已刪除的生物學領域(如:胚胎發育、動物行為等),這些內容是教師與出題教授們很熟悉的素材,所以有很大的機會成為素養導向,或是探究與實作考題的情境設定。
 
  此外,大森老師在介紹每個重要觀念後,準備了相對應的練習題目,可幫助你立即檢測觀念是否清晰理解,並提供詳實的題目解析與解題策略,且在書末設計了「題型應試對策」的相關說明,對於建立正確觀念與訓練解題技巧具有強大的功效。
 
  若你正對學習生物學覺得苦惱,本書可以提供很棒的指引。讀生物,不要死背專業名詞,必須理解重要的生物學概念、掌握邏輯思維脈絡!
 
  (本文作者人稱艦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碩士,現為北一女中生物科教師。獲教育部師鐸獎、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科展優良指導老師等榮譽,曾擔任臺北市高中生物科輔導團、中山女高數理資優班召集人。著有《生物學學理解碼》。)

前言
 
給正在為生物苦惱的各位
 
  近年來,生物測驗中有關實驗和思考能力的問題,出現的比例逐漸偏高。在過去傳統測驗中,已經很少出現單純詢問術語的問題,而在新型態的生物考試中,更是幾乎看不到這類題型。
 
  例如,「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發生在哪裡?」「答:粒線體受質」像這樣的問題幾乎不會出現。在新型態的測驗中,只會出現「三羧酸循環會發生於粒線體受質,我們將利用粒線體受質進行以下的實驗……」這類問題。所以即使掌握術語的意思,也完全無法得分。
 
  但,這也不代表特別去背術語不好,假如問題根本不需要相關生物知識,那只會是腦筋急轉彎,而不是生物的測驗。
 
  前提是,學生能否充分理解生物的正確知識,並且能適度活用,而不光只是死背術語。此外,與傳統測驗相比,共同測驗還多了跨章節的題型,例如在一個問題中,同時要求理解代謝、核酸知識、激素和演化的知識。
 
  那麼,我們對這樣的題型又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
 
  首先是徹底掌握教科書的內容。所有必要的知識都列在教科書上,因此充分理解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只不過,光是閱讀教科書,也很難分辨哪些內容特別重要,或是在測驗當中會怎麼出題,所以依然需要透過解題步驟,來了解出題的傾向,並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力。
 
  在大致熟悉教科書的內容之後,接下來則需要複習與內容相關的單元和分類;必須擁有綜觀的視野,才能夠進一步掌握各單元之間的關聯。
 
  在這個步驟中,更重要的是如何應對實驗問題與思考問題,這不是硬著頭皮解題就能夠順利達成的。沒有對生物的正確觀念,並練習破解題目的意涵,在思考問題上也很難得分。
 
  因此,在挑戰實驗問題、思考問題之前,學習教科書的內容時,也不應只是專注於被動的輸入知識,而要主動去思考「為什麼?」、「原因出在哪裡?」、「如果是這樣呢?」
 
  我們該追求的不是死背,而是作為可以活用的知識深植在腦海;具備廣闊的視野,理解與其他單元之間的關聯;在學習的同時主動思考,具體而言應該怎麼做? 
 
  答案……就在本書之中。
 
  為了讓各位能夠將活用的知識深植於腦海,理解與其他單元之間的關聯,並且在學習的同時主動思考,書中集結了多種不同的訣竅。
 
  若各位能夠透過本書的內容來應對測驗,取得高分,考上理想的學校,進而朝向目標或夢想邁進,那將是我無上的喜悅。
 
  加油!有我挺你!

用户评价

评分

從「名師」這個詞彙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也體現在傳授「解題思維」上。生物學的許多概念,特別是涉及實驗設計和數據判讀的部分,需要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科學素養和邏輯推理能力。我好奇的是,這位「名師」是如何將他多年教學中歸納出來的「洞察力」轉化成文字的。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獨特的「心智圖」或「概念聯結圖」?讓我能把分散在各章節的知識點串聯起來,例如,將物質代謝、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能量流動,畫成一張貫穿始終的大圖。如果書中能提供不同層次的解析——初階的基礎理解、進階的應用分析、以及頂階的跨域整合——那就厲害了。這代表這本書不僅是應付當下的考試,更是為未來的生科領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好的教材,是能引導學生從「解題機器」蛻變成具備批判性思考的「未來科學家」。

评分

身為一個對學習工具要求較高的使用者,我對電子書的「使用者體驗」非常講究。畢竟,電子書如果只是把紙本書掃描上去,那跟看PDF沒兩樣,完全無法發揮數位學習的優勢。我期待這本《名師這樣教 生物考高分》在介面上能有更智慧的設計。例如,它是否內建了濃縮版的「考前速記表單」?或者,是不是可以針對特定的生物學概念,提供動畫或3D模型輔助理解?記憶那些複雜的細胞器構造,單靠平面圖是遠遠不夠的,若能搭配可旋轉、可放大的模型,對於視覺型學習者來說,簡直是救星。更進一步說,如果它能設計成個人化的學習路徑,根據我每次練習的錯誤率,自動推送相關的加強單元,那就更完美了。畢竟,每個人的弱點都不一樣,一套「量身打造」的複習計畫,遠比一套「通用型」的教材來得更有效率。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書的潛力是無窮的,關鍵就在於編輯團隊能否充分利用這個媒介的互動性和動態呈現能力。

评分

這本《名師這樣教 生物考高分(電子書)》的封面設計,說真的,第一眼就蠻吸引人的,那種藍綠配色的調性,給人一種既專業又充滿活力的感覺,不像有些參考書一板一眼,讀起來會讓人打瞌睡。我猜想,編排上應該是下了不少功夫,畢竟現在的學生壓力都很大,如果封面不能先抓住眼球,內容再好也可能被放在一邊。從標題來看,強調的是「名師」和「高分」,這其實是所有補習班和自學生的終極渴望嘛!大家都希望有條捷徑,能讓那些複雜的細胞結構、遺傳法則,還有生態平衡的觀念,可以輕輕鬆鬆地塞進腦袋裡。我個人是覺得,光是這個書名,就已經成功地扮演了某種「入場券」的角色,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瞧瞧,裡面到底藏了什麼獨門秘笈,讓那些原本在生物科上苦苦掙扎的同學,能夠一飛沖天。當然,身為一個長期關注教育趨勢的讀者,我更期待的是,這本書的內容是不是真的能擺脫傳統死記硬背的窠臼,而是真的教你如何「思考」生物學,而不是只會背誦定義。畢竟,學科的進步,靠的永遠是理解而非單純的記憶。

评分

最後,我們來談談電子書的「即時性」和「可更新性」。生物學的知識雖然相對穩定,但教學方法和考試趨勢卻是年年都在微調的。實體書一旦出版,內容就固定了,若考試範圍有微幅更動或新發現被納入考綱,舊書馬上就過時了。而電子書的優勢就在於可以隨時進行修補和升級。我非常期望這本《名師這樣教 生物考高分》能有持續的維護機制。例如,每年暑假結束後,它能發布一個簡短的更新檔,修正前一年學測或分科中出現的新型考題範例,或是針對舊章節中容易被誤解的地方進行更精準的補充說明。這種「活的教材」概念,才是電子書在教育市場上真正能擊敗實體書的殺手鐧。畢竟,我們要的是最前線、最有時效性的應考資訊,而不是只能依賴補習班老師口頭補充的「黑資料」。期待這本書能真正做到,成為一本伴隨學生整個高中階段、持續進化的生物學習利器。

评分

說到台灣的升學體系,生物科的考題設計,尤其在學測和分科測驗中,那種曲折的題型和跨章節的整合應用,真的常常讓人頭痛欲裂。很多時候,你以為你懂了光合作用的反應式,但題目一繞彎子,問到環境因子對酵素活性的影響,馬上就亂了套。因此,一本強調「高分」的用書,它的核心價值絕對不在於「教你課本知識」,而是「教你如何應對考試的陷阱」。我希望這本電子書在章節的編排上,能針對歷年試題的「重災區」進行深度剖析。例如,在遺傳學的部分,不是只有圖文並茂地講解孟德爾的法則,而是要提供那種「解題SOP」,清楚標示出當看到某種題型時,該從哪個角度切入,並且明確指出哪些是常被忽略的細節點。電子書的載體也很有意思,或許它內建了查詢功能,讓讀者在遇到不確定的名詞時,可以即時跳轉到關鍵定義,這在考前衝刺時,效率會比翻實體書高出好幾倍。這種即時互動性,是傳統教科書難以比擬的優勢,也讓我對它能有效提升應考實力抱持高度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