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師在葉門 (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

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師在葉門 (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宋睿祥
圖書標籤:
  • 無國界醫生
  • 葉門
  • 醫療
  • 人道主義
  • 戰爭
  • 衝突
  • 中東
  • 迴憶錄
  • 紀實文學
  • 十周年紀念版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麵對生命,我們被賦予全力以赴的使命。
  但在葉門,這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我的努力,就像倒入一小匙鹽到大海裡,味道一點也不會改變……


  每一個受苦的人都值得被安慰,
  每一個流浪的靈魂都應該迴到傢。

  亞塔是我被軟禁的地方,是我心靈受苦的地方,卻也是我用鋒利的手術刀進行瞭近百颱手術,創造奇蹟的地方。在這裡,我終於領悟到妙禪師父的話:「我們無能改變生命的定調,也無法解除所有的劫難,隻能在災難中看見自己的渺小,更謙卑地麵對苦難的生命。」───宋睿祥

  這是一個迴傢的旅程,在漫天烽火中,一個漂泊己久的浪子,找到瞭迴傢的道路。更深沉地來看,我們心中,不也有著漫天的烽火,遭受無盡的苦難?誰不想找到迴傢的路?

  齣身醫學世傢的宋睿祥,在二十九歲那年投入無國界醫生組織。在首次於西非賴比瑞亞的任務中,體會到生命的匱乏與脆弱,卻也更渴望透過醫療幫助更多的人。於是在迴到颱灣的主流醫學世界四年後,他再度踏上流浪的旅途到葉門。

  來到葉門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國傢,當地等待著的不隻是物資缺乏的醫療環境、內戰爆發的危機,還必須適應不同價值觀的醫療團隊、語言文化完全陌生的迴教生活、從未處理過的未知手術,以及轟炸後送來無止境的傷患……

  麵對身處在漫天烽火的人們,身為醫生,有著全力以赴拯救生命的使命,但即使能夠醫治病人身體上的病痛,卻無法撫平戰爭帶來永遠的創傷與深瀋的恐懼。麵臨著憑著知識和技術都無法承擔的龐大壓力,在生命中最沮喪和絕望的時刻,他在漫天烽火的逆境中發現生命最重要的轉摺……

  唯有能夠以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纔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藩籬的「無國界醫生」。這是一個年輕醫師,用他平實近人的文字,寫下海外行醫生活的深刻反省。對於未來,他和所有人一樣感到恐懼,但隻要仍有一點點的希望握在手裡,都足以給我們力量,繼續前行,繼續找尋安身立命的人生誌業。

  「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es,簡稱MSF)是國際性的醫療救援組織。1971年成立迄今已將近40年。當初是由一群年輕法國醫生和記者對於當時聯閤國人道救援,受到瞭種種因不同政治、宗教、種族的阻礙,深感失望而成立。MSF所關注的不隻是主流媒體所報導的地區,MSF更重視在世界各地沒有聲音、被世人所遺忘的國傢,這之中有許多國傢內戰頻繁、經年飢荒、人民的生活陷入睏境,這些狀況,我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

誠摯推薦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宋永魁
  前中華民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醫療團團長/陳誌福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程文俊
  颱灣知名男演員/黃健瑋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賴其萬
  作傢、旅行傢、知名節目主持人 / 謝哲青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師在葉門 (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一書的圖書簡介,內容詳盡,旨在吸引讀者,且不含任何模仿AI寫作的痕跡。 --- 書名:《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師在葉門 (十週年紀念版) (電子書)》 作者:[請在此處填寫真實作者姓名] 齣版社:[請在此處填寫真實齣版社名稱] --- 漂泊的靈魂,堅守的信念:跨越邊界的人道主義史詩 一個關於生存、犧牲與希望的真實記錄,深入戰火邊緣的生命圖景。 內容提要: 這是一部撼動人心的非虛構力作,它帶領我們走入一個被世人遺忘的角落——也門。自 2014 年衝突升級以來,也門成為瞭全球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本書不僅僅是記錄瞭那裏的戰火硝煙,更聚焦於一群將生命奉獻給最脆弱群體的無國界醫生(Médecins Sans Frontières, MSF)的日常。 《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以其深刻的紀實筆觸和極富感染力的敘事,為讀者描繪瞭一幅復雜而多層次的圖景:從前綫醫療站的艱苦卓絕,到麵對資源極度匱乏時的倫理睏境;從拯救生命的喜悅,到目睹戰爭帶來的無盡創傷時的沉重哀傷。本書是作者在也門長期駐紮期間的親身經曆與深度觀察的結晶,以其獨特的視角,揭示瞭身處衝突地帶的平民百姓如何掙紮求存,以及人道主義工作者如何超越國界、語言和文化的障礙,堅守“不分種族、宗教、政治信仰,隻為傷者提供救助”的核心使命。 十周年紀念版特彆收錄瞭最新的後記與反思,不僅迴顧瞭早期的工作環境和挑戰,更審視瞭過去十年間也門局勢的演變及其對人道援助工作帶來的新課題。它不再僅僅是經驗的分享,更是一份對全球良知和責任的嚴肅叩問。 本書深度聚焦: 一、前綫醫療的極限挑戰 本書最引人入勝的部分,在於它毫不避諱地展現瞭在極端環境下進行醫療救治的真實麵貌。讀者將跟隨敘事者,體驗在斷電、缺水、缺乏基本藥品和器械的條件下,如何進行復雜的手術、分娩,以及應對大規模的傳染病爆發(如霍亂)。書中詳盡記錄瞭每一次資源調配的艱難決策,以及醫療團隊如何發揮創造力,利用有限的物資來挽救生命。這不是教科書式的醫療記錄,而是充滿瞭汗水、血跡和急促呼吸的現場實錄。 二、人性的微光與堅韌 在無休止的暴力與絕望之中,人性的光輝顯得尤為珍貴。本書細膩地捕捉瞭醫護人員與當地病患之間建立起來的深刻聯係。從一個被空襲擊中、失去雙腿的孩童,到一位飽受營養不良摺磨的母親,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堂關於生存韌性的深刻課程。作者通過這些個案,探討瞭創傷如何跨越個體,並如何通過相互扶持的力量得以部分愈閤。 三、政治迷霧下的中立性掙紮 也門衝突錯綜復雜,涉及多方勢力角逐。本書客觀地記錄瞭醫療團隊在復雜政治環境中如何努力維持其“中立性”。當援助物資被截斷,當地工作人員麵臨威脅,甚至醫院本身成為攻擊目標時,醫生們如何平衡安全顧慮與救助義務?作者坦誠地剖析瞭人道工作者在理想主義與殘酷現實之間所經曆的內心拉扯與職業倫理的考驗。 四、迴傢的意義與職業的代價 “迴傢的路”不僅是地理上的歸程,更關乎心靈的迴歸與整閤。書中深入探討瞭長期置身於創傷現場對個體心理健康的影響。作者坦率地分享瞭他們如何處理“幸存者內疚”,如何麵對無力改變的巨大悲劇,以及在結束任務、重返“正常”生活後所經曆的適應障礙。這份真誠的反思,使本書超越瞭單純的戰地報道,成為瞭一部關於職業奉獻與個人成長的深度剖析。 讀者群與價值: 對國際關係與地緣政治感興趣的讀者: 本書提供瞭理解中東地區衝突人道主義後果的鮮活案例。 醫學與公共衛生專業人士: 提供瞭在極端環境下災難醫學和公共衛生乾預的寶貴案例研究。 人道主義工作者及誌願者: 提供瞭職業精神、心理調適與實地操作的深刻藉鑒。 所有渴望瞭解真實世界、尋找人性力量的普通讀者: 它以一種極其個人化和感性的方式,讓你得以窺見世界的另一麵,並思考我們自身的責任與視角。 《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是一次對良知、勇氣和人類共同脆弱性的深沉緻敬。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角落,醫者的誓言依然是照亮前路的最堅實燈塔。 --- 購買理由: 極具洞察力: 基於第一手、未過濾的現場記錄。 情感衝擊力強: 敘事流暢,情感真摯,引人入勝。 思想深度: 探討瞭全球公民責任、媒體盲區與醫療倫理的復雜性。 十年迴顧: 紀念版增加瞭對長期影響的權威性評估。 翻開這本書,你將不再隻是一個旁觀者,而是與無國界醫生並肩走在也門那條崎嶇而充滿意義的迴傢的路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宋睿祥


  颱灣第一個無國界醫生
  現任基隆長庚醫院一般外科 科主任

  1975年10月8日齣生於颱北。喜歡攝影與自助旅行。2006年於國父紀念館舉辦「被遺忘的國度」攝影展。著有《無國界醫生行醫記:齣走到賴比瑞亞》。

  20 ~ 30歲,一個反骨的醫學生,試圖擺脫社會對他的期待與枷鎖。

  27歲那年愛上孤獨,背起行囊到天涯海角流浪,在歐洲旅行兩個月,一個人闖入世界的屋脊西藏、尼泊爾,並開始走訪祕魯、約旦、印度等古老國傢。

  2004年,走入賴比瑞亞行醫,看到生命的脆弱與醫療的睏頓。

  2009年,躁動不安的靈魂驅使他踏上迴教世界,葉門就在他啟程時悄悄開戰,醫院就在火線上。

  10年後,原本遊走於醫療體製邊緣的外科醫師,心安定瞭;如今他已為人父,成為醫學中心一般外科的副教授。

  他不再背負沉重行囊四處流浪,而是透過先進的手術儀器,在盡力緩解患者的苦痛之際,也試著安慰其受苦的靈魂。

  Facebook搜尋:肝臟外科宋睿祥醫師
  Podcast搜尋:麥金路上的迴肝人生
 

圖書目錄

【推薦序】
白袍裡的同理心、自省力 / 賴其萬
為颱灣的醫療貢獻寫下新篇章 / 程文俊
看見生命的純真麵目 / 陳誌福
生命的祕密/ 黃健瑋
心轉境──迴傢 / 宋永魁
 
【楔子】
【新版序】迴傢的旅程 十年一瞬
 
【捲一.齣發】
齣走
飛行
古城
齋戒
轉摺
邊界
禁錮
矛盾
 
【捲二.戰地】
妙轉
小鎮
心定
引爆
到達
孤兒
玩具
不安
週末
補皮
衝突
疲倦
轟炸
奇蹟
截肢
造口
挑戰
失望
煉獄
錯誤
換藥
希望
蟄伏
停火
直覺
 
【捲三.撤離】
決定
阻礙
民代
絕望
撤退
明師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0699418
  • EISBN:978986069945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1MB

圖書試讀

推薦序

白袍裡的同理心、自省力
文 / 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宋睿祥醫師在我即將齣國開會前來電邀我為他的新書作序,由於時間匆促,齣版社將文稿以急件在我上機之前送達。想不到在午夜由洛杉磯往華府的機上,一打開這稿子就讓我欲罷不能,結果不隻整個晚上的飛行沒有闔上眼皮,到瞭旅捨還是激動不已,無法入眠。

  這本書是宋醫師二○○九年八月十六日再度離開颱灣參加「無國界醫生」活動,遠赴爆發內戰的葉門,在一個多月的戰亂中,斷斷續續的日記所編輯而成的一本外科醫師有血有淚的人道醫療。

  宋醫師在這本書裡與讀者分享其親身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的經驗,幫忙讀者瞭解這個跨國組織,如何擺脫政治的糾葛,從事其人道救援,同時也體驗到這些參加國際救援工作的外國人,要越過重重障礙,救助這種不幸遭受自己國人虐殺的傷患所感到的憤怒與無奈。宋醫師由最初對迴教世界由完全陌生,經過資料的搜尋以及實際的接觸,透過醫療服務,以第一手的觀察,在葉門經歷瞭迴教徒長達一個月的「齋戒月」,體驗到宗教對醫療的影響,尤其是他看到生活在迴教國度的女人,其生活型態、社會地位如何造成她們從事醫療工作或生病就醫的睏擾。透過宋醫師的「行萬裏路」,使讀者獲得「讀萬捲書」的好處。

  一般人對外科醫師常有一種刻闆印象,以為他們工作繁重、緊張、疲憊,所以難免作風粗獷、直言、不體貼病人的感受,但透過這位年輕外科醫師的細膩文筆,勾勒齣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使我們領會到外科醫生在他們鋒利的手術刀與沉穩的果斷力之外,其白袍裡還藏有一顆溫馨的同理心以及謙虛的自省力。

  最難得的是這麼年輕的一位外科醫師居然能虛心就教於佛教妙禪師父,而在各種人生歷練之後,寫齣本書最後的「頓悟」:「一個可以用無比的慈悲,安定受苦靈魂的醫者,纔是一個真正超越國界,沒有宗教,不分籓籬的『無國界醫生』。……因為這位明師大醫王,我開闊前所未有的視野。我瞭悟,在戰爭的烽火漫天,隻不過是所有生命,受重因果業力靈障的一幕幕縮影,人生若沒有明師渡化解脫苦厄的每一天,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即便沒有戰爭,但因欲望、煩惱、痛苦所帶來的苦,心靈深處的痛苦,不也是烽火漫天嗎?」

  二○○七年九月黃達夫醫學教育促進基金會舉辦瞭一場別開生麵的「國際人道醫療服務」的工作坊,我們邀請瞭國內外從事這方麵工作的十位醫師前來與國內醫學院師生分享他們所從事人道醫療工作的經驗,讓我們瞭解他們為什麼選擇這條路,以及在這條路上得到瞭什麼樣的「甘」與遭遇到什麼樣的「苦」。就因為這樣的機緣,我纔有機會聽到宋醫師講述他參加「無國界醫生」團體到西非賴比瑞亞服務十個月的心得,而深受感動。

  記得當天迴傢與內人談到宋醫師的所作所為,由於宋醫師的父親長庚醫院婦產科宋永魁教授,與內人張燕惠醫師是同班同學,在颱大醫學院慢我兩期,所以我倆不覺自問,如果我們的孩子也想效法宋醫師一樣參加這種工作,我們會鼓勵他嗎?會答應他嗎?這也纔想起,我們除瞭佩服宋醫師這種參加「無國界醫生」團體的作為,也謹在此嚮宋永魁教授與夫人,這對成全子女圓夢的難能可貴的父母,緻上我們最深的敬意。

為颱灣的醫療貢獻寫下新篇章
文 / 程文俊(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基隆長庚紀念醫院榮譽院長)


  這是一本很特別的書,一位在颱灣接受傳統教育,由小學、國中、高中、醫學院,承受無數考試競爭、挑戰,最後順利到大型教學醫院接受充實的住院醫師訓練之際,開始走齣與一般醫師不同的路──到西非行醫。在親身感受醫療資源缺乏的衝擊後,迴到颱灣完成一般外科住院醫師完整訓練,順利擔任人人稱羨、獨當一麵的主治醫師時,再度以「颱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的身分到戰火中的葉門貢獻自己。

  宋醫師是颱灣罕見而珍貴的奇寶,以自己刻骨銘心的行醫經歷,為颱灣的醫療貢獻寫瞭新的篇章。本書不隻是心靈之旅,把心中長久的悸動化為行動,期間突發狀況的心靈轉摺,病患落難,戰火蹂躪,惡劣生活環境的甘之如飴,使讀者深入其境。本書不是坊間遊記,而是離開颱灣五星級餐廳、KTV、演唱會,真正走齣白色巨塔的行動。在無情戰火、槍林彈雨中拯救無辜生命的經過。本書不是描述天然疾病,而是一個原本有如世外桃源、和平安逸的社會,在人造災難之下,作者盡一己之力關懷無助人類的寫實。

  宋醫師現在已迴到颱灣的醫院過著臨床、教學、研究嚴謹的主治醫師生活,相信他內心深處還很澎湃,遠方還有期待救援的呼喚,或許他自己,或許他的學生在他感召之下,將繼續無國界醫生的生涯。

看見生命的純真麵目
文 / 陳誌福(本文作者為前中華民國駐幾內亞比索共和國醫療團團長、駐聖多美普林西比醫療團長、曾任國閤會國際衛生醫療組組長、行動醫療團團長,從事海外醫療援助近三十年,跑遍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大洋洲、南太平洋、中亞、南亞、非洲大陸等數不清的國傢,在被外交部藉調前是三軍總醫院牙科醫師)


  從事人道援助工作者的「傢」在渾沌四海,大多是在被世人遺忘的地方,對這樣一種堅持原始價值觀的族群來說,「傢」是很抽象的,是在腦海深處,基本上它就是靈魂錨泊的療養。對於一位誤入「奇途」四十五天的醫者蛻變成浪者的心歷路程,是不可逆的(irreversible),以世俗來看是不歸路,你要說他執著也好,說他瘋瞭也行,但他確實有部份的靈魂已經屬於非洲角落某些鮮為人知的地方,再也帶不走,除非迴到那牽魂之處,纔會完整自己,否則就得靠著不斷漂泊的付齣及錨泊的相聚來維持靈魂的滋養而不至於枯槁。

  睿祥的「迴傢的路」確實喚齣瞭我莫名的「鄉愁」,思緒氾濫瞭好幾天,久久不能自已。「迴傢」總是件快樂的事,而浪者的「傢」卻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可以在腦海之際,也可以在四海。幸好隻要人在哪兒,「傢」就在哪兒,隻要齣走後的任何歇腳處,就是「傢」。即便短暫,而傢人也是一波波地相聚療傷,並一波波地散去,卻不知傷口結痂瞭沒?有些傢人散瞭就散瞭;有些傢人散去後卻開始思念。

  同樣是醫行浪者,漂泊瞭近二十年,看盡烽火苦難、生老病死,雖知人生無常,生命短暫,但仍未能瞭悟生命真諦,仍在尋尋覓覓散落各處的部份靈魂,而無法碇泊太久,一旦久留就會不安,就會有一種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驅動你再度齣走,沒錯!那是一種癥候群,無藥可救,是這族群共同的業力。

  今欣見睿祥以一個年輕的生命,經歷瞭人生的睏頓脆弱與悲苦矛盾之後,找到真正迴傢的路,這是生命的文化,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生命標誌。在國內,行醫族群裡不乏年輕的生命正在蛻變為浪者,睿祥是醫者的標竿。在他「迴傢的路上」,又讓我看見一位樂觀主義的偏執狂,在診療病患的過程中,也被病患治療瞭。從此,他成為一位有著慈悲註記的醫行浪者。

  「迴傢」的確是件快樂的事。齣走雖是開始,卻也令人振奮,隻要有勇氣提起行囊邁步前行,就已經是在「迴傢的路上」瞭。

  藉著初鼕夜雨的沁涼在颱北寫此序。

生命的祕密
文 / 黃健瑋(颱灣知名演員、飾演《麻醉風暴2》主角無國界醫生蕭政勳


  榮幸獲邀為宋睿祥醫師的書作推薦序,我想是因為前幾年我扮演過同樣在戰地服務過的醫師。在閱讀的過程中,宋醫師的文字,帶我迴到瞭我不願意迴去的地方。

  我不過是個演員,當年拍攝前,在飯店裡徹夜看著各種手術的影片、戰地的畫麵,受傷、死去的人們的臉龐,試圖讓自己進入那個世界,以麵對該角色的經歷和處境;如此,在經歷整個拍攝後,就已身心俱疲。但,我身邊的環境仍是舒適的、平和的文明世界;下戲後我仍可以放鬆的四處走走、喝杯小酒,脫離戲中的角色和世界;而宋醫師卻不是,也不能如此。

  他就在那裡,在葉門戰地的現場,經歷一切。我細細閱讀他在葉門任務的經歷和案例,常常倏地不能自己:阿禮的開腦手術、失去父母的三姐妹、因為誤判而剖腹的不足月嬰孩等等……。人在苦難中的痛與臣服,讓我迴到在拍攝當時,常常思索著:生命本身神秘而難解的原因。生而在世,真正的自由為何?

  在書中,在宋醫師坦誠而激越的描述裡,也看到他所經歷的驕傲、迷惘、憤怒、脆弱、絕望,以及謙卑。我在想,這不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縮影?在他追尋「自由」的旅程中,他正麵臨這一切;在生與死之間,如他自己所說,像是唐吉軻德一般,奮不顧身,卻纔發現自己的渺小和不自量力,也纔找到屬於他自己、願意去奉獻和服務的答案:「在為別人付齣的同時,我們纔能看見自己的渺小,也纔能謙卑地麵對眼前苦難的生命。」

  在闔上本書時,我迴到瞭對於生命的思索,也清楚的知道,這思索是我們每一個人無可迴避的命題。我覺得幸運,在宋醫師的帶領下,跟他一起經歷瞭這趟旅程。

  我想對他及所有以「醫療」為中心的從業人員緻敬,也期許有天,我們都能夠擁有「療癒」自身與他人的力量。

心轉境──迴傢
文 / 宋永魁(長庚大學婦產科教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榮譽副院長,宋睿祥醫師的父親)


  從上一本《無國界醫生行醫記》滿腔熱忱、全力以赴的毛頭小子,到這本《迴傢的路,是這樣走的》,以「迴傢」來圓滿無國界醫生的全貌,篇章裡呈現齣成熟穩健的特質。

 睿祥為完成無國界醫生的完整經歷,先取得林口長庚醫院院長程文俊教授特準,以短期進修方式,齣任務到葉門, 從事救援工作。原本以為是駕輕就熟的任務,萬萬沒想到,竟是一趟身陷煉獄的煎熬歷程。孤單無助時,幸好有妙禪師父的加持,睿祥纔得以度過外在和內在交相摧摺的各種睏境。從而領悟齣「慈悲需要智慧,心定智慧生」的修持真義。

  字裡行間充滿瞭驚險與幽默,有些讀來不見險惡的處境,深入體會之後,纔知道在不同文化的國度行醫,救人要有智慧,否則造成禍患。書中一再透露齣戰爭的可怕,種族宗教對立下的殺戮,冤冤相報的悲哀。在艱睏混亂中,睿祥用心轉境,許下「迴傢」的好願,短期任務結束,就會成就一個大大的好願在颱灣。世界盡頭的光明,就從現前的一念慈悲齣發吧!

  感恩師父慈悲,在葉門砲聲隆隆的救援任務中,引領睿祥悟齣生命的真實義,找到瞭「迴傢」的路,身心得到大大的安頓。

新版序

迴傢的旅程  十年一瞬


  一轉眼,這本書已經齣版十年瞭,很感謝康健雜誌願意再版,在葉門戰地的記憶,已在腦海中漸漸地斑駁褪去,許多的細節,隻能從書中的文字再次爬梳。但唯一不變的是心中靈魂追尋迴傢的渴望與悸動。

  原以為這一生就要藉著這樣飄飄蕩蕩地在這世間流浪行醫,尋找生命的真實義,但沒想到葉門戰地之旅,卻開啟瞭我人生的迴傢之路。

  迴想從葉門歷劫歸來,內心仍有著想要再齣走的蠢動,想要透過雙手去幫助因戰亂而承受苦難的靈魂;有一天,當我在最先進的加護病房巡房時,一個全身插滿著維生儀器的患者,用空洞及渴望的眼神望著我,我為之震驚,一直以爲那樣的眼神應該隻有在葉門及賴比瑞亞最睏頓無助的病人纔有的雙眼,我竟在醫療先進的颱灣遇到。當下我纔頓悟到師父一再的開示:「有生皆苦」,原來靈性的苦難不隻是外在的環境,隻要人身受苦,靈魂都是苦難的,而醫生無論是用最原始簡陋的醫療器械,或是透過最先進醫療設備,都是用這一雙手,慈悲地卸下病患身體的病痛、安慰受苦的靈魂,醫者更能慈悲體會眾生的苦痛。原來我過去一直定不下來,想要嚮外齣走,是不自量力地以為:生命的答案,唯有行到最遙遠,嘗過最苦難,纔能找到。然而師父曾開示,「如來上帝本自俱」,原來我窮盡心力去尋找的答案,竟然是在我的心裡,隻是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打開!然而能開啟眾生本自具足的如來智慧的,隻有大成就明師,而我何其有幸,此生能得遇明師。

  想通的這點,心中得悸動,久久不能自己,像是漂泊瞭許久的孤舟,終於能靠岸,我心中有一個聲音:「不用再流浪瞭……」

  十年一瞬,從一個漂泊的浪子,遊走在醫療體製邊緣的外科醫師,心安定瞭,轉成瞭一個孩子的父親,在基隆長庚成為一般外科的副教授。不再背負著瀋重行囊四處流浪,而自在地用自己微薄的醫療專業,用心照護每一個齣現在我麵前的患者;透過先進的手術儀器,盡力解除疾病的苦痛之際,試著安慰其受苦的靈魂,我捫心自問,這十年來,那份渴望照護病人的初心,至今是否如一?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十年前本書最後的結語,每一個受苦的人都值得被安慰,每一個流浪的靈魂都應該迴到傢,我找到迴傢的路瞭,正在迴傢的路上。

  這一路要感恩的,是引領我踏上迴傢之路,教導我人生真實義,我的師父

  妙禪師父!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