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停看聽:精神科醫生教你強大情緒力,化解壓力帶來的身心傷害 (電子書)

情緒停看聽:精神科醫生教你強大情緒力,化解壓力帶來的身心傷害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信麟
图书标签: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压力应对
  • 精神科医生
  • 情绪调节
  • 自我疗愈
  • 身心健康
  • 焦虑
  • 抑郁
  • 情绪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情緒的逆襲》全新封面版
 
3階段全面解析與情緒相關的心理及生理各種面向!
幫助人人可以輕鬆理解身心醫學與情緒保健的小百科
 
可以自救&可以救人!
一本可以讓你找回自己也可以幫助別人的情緒解方!
 
  以一個台商經理為例,他赴大陸工作,發現工作情況和之前談的不太一樣,一直不太順心。不過因為他工作老練,也一直應付得不錯。他心情不好時就運動或是睡覺,感覺上還過得去。不過有一次公司發生公安事故,他雖順利的解決,但是之後出現幻聽現象,並嚴重的失眠,甚至血壓高的情況惡化,直到就醫後才改善。
 
  而另外一位家庭主婦,持家多年,一切得心應手。但是在籌辦女兒婚禮時,因為擔心不完美,壓力持續了一段時間,最後產生嚴重的失眠現象,非靠藥物無法入眠。
 
  情緒出問題,往往不只是「心」病,通常會導致「身」病!為什麼?因為「情緒產生區」居於人類大腦的中間位置,有能力打壞我們的理智,也有能力搞壞我們的身體。我們可以假設人類的大腦分為三層,最上面的第一層是理智活動,專注、思考與壓抑自己的衝動(情緒)。第二層是「情緒產生區」,管理先天與後天的情緒經驗,讓人趨樂避苦,趨吉避凶。第三層是「生命本能區」管理並調節各種有機體存在的功能,如心跳跟血壓。第一層影響第二層,第二層影響第三層,但第一層不能直接影響第三層,反之亦然。
 
  所以當一個人感受到壓力,而使情緒生病時,時間一久,往往會由「心」病,連帶引起「身」病,道理不難了解,你心臟長期因為被老闆罵而亂跳,血壓也常常被情緒「調整」,你還指望有健康的身體?
 
  長期慢性壓力的情況下,身體長期透支各種緩衝系統,血壓較高,血糖與血脂也會比較高。首當其衝被影響的就是心血管系統,得一直負擔比較重的工作量。萬一再加上依靠大量抽菸與咖啡來提神,更是將心血管系統逼到極點。最近研究顯示,情緒憂鬱與焦慮的個案,也會有比較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處於壓力的情況下,身體中的類固醇持續維持在高濃度的狀況下,除了提升血糖濃度來應對各種突發狀況外,也會壓低免疫系統的表現。長此以往,免疫系統的失調大概也是可以預期的,當然就更別提直接跟壓力相關的腸躁與膀胱過動症了。
 
  反過來說,如果你因為某些因素,而有某些疾病(如身體長期發炎),那麼也會對情緒有不良的影響,進而影響理智的判斷。
 
  如果你認為只有客觀的情況及生理現象會造成情緒問題,那你錯了。最常引發情緒疾病的「人際關係」,其源自於人類老祖宗的生活環境。原始人類沒有科技可以依靠,因此必須依靠人群。久而久之,別人對我們的看法,很容易引發我們的情緒,這使我們的理智不會忽略人際關係。沒有這項能力的人,太容易因被趕出人群,而無法生存。
 
  不過社會日漸複雜,一個人有多種角色,這些角色有時是衝突的。老祖宗用來增強生存機會的情緒反應,反而在現代社會相互激盪,最後影響人的身心健康。
 
  如前所述,情緒的病變起因有很多,可以是因為身體不健康引起,可以是因為嚴竣的客觀事實造成的壓力而引起。本書由生理及心理的角度,說明如何利用各種方法,讓情緒這位老朋友穩定的待在協助人們生存的中間位置。
 
  如許多情緒病患的起因是因為人類老祖宗為了生存留下的習慣:「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同時想完成所有的規則。」而如果想清楚,我們不是原始人,不必那麼在乎別人,其實就可以免除很多的身心疾病。另外,如情緒是透過影響人們的心跳及血壓來運作,那麼一個經常利用運動把「心跳快速提升」的人,不就可以對抗更大的壓力?
 
  最後,一般人認為心病要心藥醫,這當然有部分的正確性,但情緒是由腦中包含邊緣系統在內的複雜系統操控(如杏仁體、海馬迴等等),因此,可以影響上述組織運作的化學物質就可以改變情緒。有時心病真的有藥可以醫。
 
本書特色
 
  你的情緒保健大全
 
  本書說明情緒運作的生物基礎及與之相處之道,讓這個演化來幫助人類生存的「工具」,不會反而害了你。
 
  情緒有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兩種。後者常會糾纏人類,造成人的身心疾病。不過它一無是處?想像兩個遠古的人類,遠遠的看到一隻獅子走來,一人感到害怕(負向情緒)而逃走或是警戒;一人則無所謂,可以想見前者存活的機會大,而後者多半成了獅子的晚餐。
 
  懂得害怕、憂慮的人,容易存活,這使負向情緒深埋在人類的基因之中,也使人類動不動就被憂鬱症、燥鬱症等各種疾病所苦。
 
  因為腦產生情緒的部門連繫主管理智和生命本能的單位,使情緒出問題時,不只影響個人的決策(心),也影響許多器官的正常運作(身)。
 
  本書作者為精神科醫師,以其執業經驗,說明常見引發情緒疾患之來源(家庭、職場、失眠、酒精)及解決之道。也說明如何提升自己的情緒力,以對抗外在壓力,而能維持身心的健康。
 
  大量的案例,讓你了解自己,幫助別人
 
  情緒可以產生的殺傷力比你想像中的大,不過剛開始時,又很難發現。作者引用大量的案例,說明不同身分的人,高階主管、上班族、學生乃至家庭主婦,如何在不知不覺中讓一時的心情不好、感到壓力,變為「憂鬱症」或是「焦慮症」。研讀這些案例,你可以對自己或是身邊的人是否正陷入情緒的陷阱,有更高的警覺。
 
  以心智的生物基礎出發,對情緒有全面的認識
 
  情緒是建構在生理結構之上。因此,要理解情緒問題,不應忽視它的生物基礎。
以酒精為例,它有二個作用。一個是啟動大腦中多巴胺路徑相關的GABA神經元,減低對多巴胺釋放的抑制。另一個則是減低在這個路徑上,負責抑制多巴胺釋放的Glutamate相關神經元活動。這一樣也會達成增加多巴胺釋放的效果。多巴胺跟愉悅、興奮的情緒相關,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使用酒精後,人會感到開心的原因之一。 
 
  中長期使用酒精,往往會有失眠、憂鬱、焦慮、衝動控制下降、記憶問題,乃至失智症狀的出現。需特別注意的是,這些狀況大部分都無法完全復原。因為酒精的使用會消耗對神經細胞數一數二重要的維生素群。特別是對維生素的大量損耗,會造成神經細胞外面的髓磷脂(myelin)異常,最後甚至可能引發去髓鞘化,進而引發Wernicke-Korsakov腦疾,至此就無法回復。
 
  本書適度的說明心智行為的生物基礎,讓讀者更能了解自己的「身」「心」如何運作。 
 
  心病有時就是不能用心藥醫
 
  很多時候所謂的心理疾病是因為生理情況而起。如在青少年階段,因為腦的發育問題,百分之二十的青少年有青少年憂鬱症的問題,這和教養無關。絕大多數發生的青少年,隨著時間過去會自然轉好,但是有些會持續一生。要避免此問題,就是要服藥。同樣,有許多心理疾患是起因於生理出問題,此時更一定要用藥。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假设的、与您提供的书名主题完全不同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避免与原书主题产生任何关联。 --- 书名: 《星海彼岸:宇宙尺度下的生命起源与文明探索》 作者: 艾萨克·V·霍金斯 出版社: 寰宇星图文化 图书简介 一趟横跨百亿光年的壮阔旅程,一次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深刻叩问。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剧场中,我们所处的地球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尘埃。然而,正是这粒尘埃,孕育出了能够仰望星空、探寻自身起源的智慧生命。《星海彼岸》并非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它是一部融合了前沿天体物理学、复杂生命系统演化理论以及哲学思辨的宏大叙事。作者艾萨克·V·霍金斯,一位享誉国际的宇宙生物学家与理论物理学家,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令人震撼的洞察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迷雾,直抵宇宙的黎明。 第一部分:基石的重构——宇宙的创生与元素的低语 本书伊始,作者并未停留在熟悉的太阳系叙事中,而是将目光投向宇宙大爆炸后的最初三分钟。霍金斯教授以其标志性的清晰笔触,解构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中隐藏的结构信息,并详细阐述了“大爆炸核合成”如何精确地播下了构成生命所需的氢、氦等基本元素的种子。 随后,叙事转向恒星的生与死。读者将跟随作者深入恒星内部的核聚变熔炉,理解碳、氧、铁等重元素的诞生过程。霍金斯教授提出了一种颇具争议但逻辑严密的“渐进式生命元素富集模型”,论证了早期宇宙中富含复杂有机分子的“原初星云”是如何成为恒星系统形成生命的先决条件。我们不仅会学习到超新星爆发的壮丽景象,更会理解每一次恒星死亡,都是为下一代行星播撒生命的礼物。 第二部分:行星的摇篮与生命的曙光——宜居带的拓宽与早期生物圈的构建 本书的第二卷,焦点转向了行星科学。传统的“宜居带”概念在霍金斯教授的笔下被彻底颠覆。他引入了“引力稳定时间窗”、“磁场强度指数”以及“潮汐锁定平衡点”等多个参数,构建了一个远比我们想象中复杂得多的“多维度宜居性评估系统”。通过对系外行星数据(如开普勒和TESS任务的最新发现)的深度分析,作者详尽地描绘了那些可能孕育生命的“第二地球”的形态。 更引人入胜的是对生命起源的化学探索。霍金斯教授系统梳理了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几种主流假说,并基于对深海热液喷口、冰下海洋环境的研究,提出了“晶格诱导聚合理论”。该理论强调,特定矿物晶体的周期性结构,可能在早期地球的极端环境下,充当了自我复制分子诞生的模板。这一章节对RNA世界假说的修正与深化,是理解生命如何从无机物跃迁至有机物的关键。 第三部分:文明的密码——费米悖论的当代解读与信息熵的宇宙意义 全书的高潮部分,聚焦于人类最深层的疑问:我们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吗?霍金斯教授以全新的视角剖析了著名的费米悖论。他认为,传统的解释,如“大过滤器”理论,往往过于聚焦于技术瓶颈或自我毁灭,而忽略了信息传播的宇宙学限制。 作者提出“信息熵耗散梯度模型”,论证了在宇宙的不同尺度和时间线上,有效信息(即可被接收、理解并利用的信号)的编码与解码成本,可能构成了文明之间天然的“交流壁垒”。他详细分析了SETI项目迄今为止的数据,并预测了下一代射电望远镜阵列最有可能捕捉到何种特征的信号——并非是简单的数学序列,而是基于宇宙基本常数的“结构化噪音”。 此外,本书对“宇宙社会学”进行了严谨的推演,探讨了星际尺度文明的可能形态:是趋向于高度集中的“超实体”,还是分散在广袤空间中的“信息节点”?作者通过对复杂系统理论的应用,描绘了三种宏大且令人敬畏的可能未来。 第四部分:人类的归宿——从地球家园到星际物种的演化路径 在结语部分,霍金斯教授将视角拉回人类自身。他不仅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我们在空间探索领域的成就,更对未来人类如何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与星际航行技术之间找到平衡点进行了审慎的预测。他强调,成为一个真正的“星际物种”,需要的不仅仅是工程学的突破,更是一场深刻的哲学和伦理学的自我革命。 《星海彼岸》是一部史诗级的作品,它挑战读者的认知边界,激励我们跳出日常琐碎的藩篱,以宇宙的尺度审视自身存在的意义。阅读它,如同获得了一张穿越时空、遍览万物的门票,必将为任何对科学、未来和生命终极奥秘抱有好奇心的人士带来无与伦比的智力震撼与精神洗礼。 --- 本书特色亮点: 跨学科的深度融合: 天体物理学、行星地质学、生物化学和信息论的无缝衔接。 前沿模型的提出: “渐进式生命元素富集模型”与“信息熵耗散梯度模型”的首次公开发表。 数据驱动的论证: 大量引用最新的系外行星数据和深空探测器的观测结果。 哲学思辨的张力: 探讨了生命在宇宙中的孤独性、信息的价值以及人类文明的长期演化方向。 目标读者: 物理学爱好者、天文学专业学生、对宇宙论和生命起源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以及所有对人类未来抱有远大想象的思考者。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郭信麟
 
  從精神專科醫院、專科醫院、偏鄉綜合醫院、最後走到診所。從繁華的都市走到偏鄉,最後在不那麼都會卻逐步變成都會的桃園,開立專科診所來落腳的身心科醫師,追著日新月異的專業以幫助他人,看著歷久彌新的歷史以娛樂自己。
 
  現職:
  悅情身心科診所院長
 
  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桃園療養院住院醫師
  台大醫院精神部訓練醫師
  行政院衛生署澎湖醫院精神科主任
  康德中西醫聯合診所——身心科負責醫師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會員
  中華民國精神科專科醫師

图书目录

基礎篇:情緒運作的身心原理-為什麼心情不好就足以毁了你
 
第一章  情緒問題不會自然消失,而且有時真的很致命!
情緒問題會困擾你嗎?
你的情緒生病了,還是只是心情不好
情緒問題不是「想開一點」就能解決
隨時自我檢測,別讓鬱卒變成病
【案例一】莫名的挫折與失落感,甚至覺得自己無用、開始失眠,我是不是生病了?
【案例二】講到錢就淚如雨下,聽到電話響就害怕…,不是精神有問題,原來是身體出狀況了!
 
第二章  情緒的生理結構-你為什麼會自找麻煩生出情緒疾患?
情緒從何而來?
焦慮與憂鬱相關的大腦結構
情緒生病了原來都是大腦惹的禍
情緒疾患如何診斷
你是情緒疾患的高危險群嗎?
【案例一】情緒突然失控、自言自語、不識家人…,難道是毒品戒斷症狀?
 
第三章  誰說心病只能心藥醫,藥物、食物及運動對情緒很有幫助
心病吃藥真的有用嗎?
說中文的族群,都有種天然對西藥的恐懼
認識情緒用藥
該不該吃藥?藥要怎麼吃才對?
情緒用藥會上癮?「藥」吃一輩子?  
動一動,壞情緒bye bye!
吃對了,讓你每天都有好心情
【案例一】慢性壓力既傷身也傷神,懂得釋放才是根本之道
【案例二】適當使用藥物,如可緩解症狀、改善情緒,何樂而不為?
 
實戰篇:生活中的負向情緒與其影響
 
第四章  失眠-我怎麼努力睡都睡不著!
【案例一】一整晚翻來覆去就是睡不著,而且不管怎麼睡都睡不飽!
【案例二】打工、熬夜趕報告,明明就很累,晚上卻總是睡不好!
【案例三】為什麼我吃了藥還是睡不著?
情緒決定你的睡眠品質
案例解析
 
第五章  酒精-為什麼我越喝越鬱卒?
【案例一】喝酒不是可以放鬆,怎麼我越喝越多,而且情緒越來越失控?
【案例二】小心喝酒上癮,不僅賠了健康,也傷害家人
  喝酒不能解決情緒問題
   案例解析
 
第六章  家庭關係-父母與第二對父母
【案例一】同是出嫁女兒,為何有兩套標準?
【案例二】難道完全依照父母的安排,才是「孝順」?
【案例三】家人的不諒解,不能只是一昧的委曲求全
別讓家人的親密關係成為你的情緒枷鎖
案例解析
 
第七章  職場-為什麼我不能離職!
【案例一】別再左右為難,委屈自己,正視面對你的情緒
【案例二】誰說「能者多勞」,懂得說「不」,避免情緒勒索
不要再忍氣吞聲,拒當濫好人
案例解析
 
進階篇:如何維持火熱的情緒力
 
第八章  強大自我-在改變自己的困境前,要做好準備
正視匱乏,停止你的負面情緒
改變困境不二法門-強大自尊,愛自己
強健內在能力,找回安全感
 
第九章  身體力行-健康生活的幾個關鍵點
記錄自己的身心狀況
規律的生活
均衡的飲食
良好且持續的運動習慣
不要害怕面對自己
 
第十章 對抗「惡」人-不讓別人有意無意的用情緒勒索你
面對他人的負向情緒,該如何自處?
順從本心並非沒有底限,甚至犧牲自己的生活
六步驟教你擺脫情緒勒索
 
結語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05654
  • EISBN:9786269560103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有
  • 檔案大小:3.4MB

图书试读

自序

掌控你的情緒,不要讓情緒掌控你
 
  李小姐這兩年跟朋友一起投資虛擬貨幣,一開始只是抱著從眾的心情,加上看到朋友生活突然變得很優渥,多少有點羨慕,所以投入一筆不會傷筋動骨的資金。確實也如朋友所說,很快的就獲得帳面上的收益。後又在朋友的慫恿下,李小姐把自己的定存解約了,連同之前的的資金一倂投入。沒想到過沒幾個月,正好遇到國際市場波動,帳面上的損失突然暴增。雖然李小姐了解投資多少都會有風險,但仍每天一直盯著市場的動態,注意自己的帳面損益,等著要殺出重圍。
 
  從大跌當天開始,李小姐就常常會半夜突然醒來,打開手機看一下現在的市況,然後再失望的睡著。由於朋友也是損失慘重,李小姐一股氣完全發不出來,加上工作上的不順心,使得她屢次對同事大發雷霆。之後李小姐每天都心情惡劣,而且工作的效率越來越差。
 
  有一天,李小姐在工作上發生重大失誤,被老闆罵了一頓。走出老闆的辦公室,同事也對李小姐投以好奇的目光,但卻不敢靠近李小姐,李小姐這才驚覺,自己的生活因為此事而完全走樣。
 
  雖然有心整頓自己的生活,可是要李小姐認賠殺出,對李小姐來說實在是無法接受的。「如果現在就賣掉的話,這幾年辛苦存下的錢要被吃掉兩三成啊。」李小姐在診間無奈的對我說。李小姐雖然認份,知道該踏實的過日子,奈何半夜還是常常會被惡夢驚醒,非得看看現在的市場行情,確定損失沒有擴大,才能安心的睡著。所以工作效率還是無法提升,反而又一次被老闆抓到在上班時打瞌睡。除了又被大罵一頓外,老闆要李小姐「好好想清楚,這份工作還想不想做下去」。
  
  李小姐幾經思考,覺得自己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當以睡眠為先。一開始李小姐在網路上找了很多方法,但試了一兩個禮拜後,覺得效果不彰,甚至還開始擔心自己是否得了憂鬱症。最後在朋友的推薦下,前來求助於我。
 
  治療的過程中,除了短時間內藥物的協助外,我也不停地提醒李小姐,「目前看到的狀況尚不能稱為憂鬱症或是焦慮症,但心裡有件事情掛念著,對生活的影響總是會持續下去。或許妳可試著跟家人或朋友討論一下自己的狀況,搞不好會有別的想法。」
 
  最後讓李小姐下定決心,決定認賠殺出的關鍵點就是母親對她的勸告。「我總算鼓起勇氣對家裡說了這件事情,沒想到父母不但沒罵我,還提醒我『要是丟掉工作,光是找工作的空窗期搞不好就比現在的損失大』」。李小姐在最後一次就診時,輕鬆的對我說。
 
  是否覺得李小姐的情形時不時的在我們的生活中上演呢?正常人的情緒注定會受到不可控的外界事物影響,而它的影響力比相像中大很多,根據統計,有百分之十五的人患有與情緒相關的疾病(如憂鬱症或焦慮症)。因此,當你自己感到無力,或是發現朋友正被一連串衰事打擊而意志消沉時,你只告訴自己或是他「想開一點」、「認了吧」,其實引發危險的可能性遠比你想得高,忽略了情緒的風暴有時是致命的。
 
  那要如何正確的面對情緒問題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你或是你的朋友、家人、同事?當網路上的方法都失效了之後,又該怎麼辦呢?現代身心醫學或許可以給大家一點方向與做法。
 
  身心醫學,是一個對大多數人來說非常陌生的科別。基於「選擇所善,善所選擇」的心情,作者自認還算認真在執業與累積知識。這幾年在協助個案面對問題上,慢慢也應對華人社會,發展出自己的治療心得與模式,此時正好廣廈集團與我的好友吳醫師提供了一個機會,讓我能夠把這些心得做個整理,試著與大眾分享。
 
  憂鬱與焦慮,正好是負向情緒的兩個極端。除了負向認知需要處理外,焦慮的重點在於減低過高的能量感,也就是「緩解」。憂鬱的個案則需要協助提升能量感,也就是「強化內在」。也因此,本書提到的所有技巧可以用來提升「畏縮」與減低「憤怒」的能量感,並進一步的強化內在,端看我們怎麼使用而已。
  
  對於大多數的專有名詞,教科書上都可查到清楚且嚴謹的說明與定義,可是坦白說,我在念書時讀到這些定義,只覺得「真是非常的拗口」,甚至懷疑「自己在念訓詁還是醫學」,常常對打開課本有所抗拒 。當然,科學定義本身需要非常嚴謹的用詞,加上這些專有名詞都是一脈相連,卻又各自獨立,所以十分難念。
 
  剛剛說到「一般人對於身心醫學還是非常的陌生」,事實上,這還算是保守的說法。坦白說身心醫學(或者說精神科),在台灣還是處於各式各樣的困境中,幾乎每個個案身旁都有對「求診身心醫學科」這件事情提出各種「替代方案」的親友。例如情緒持續低落,或是對自己的生活感到疑惑,就會聽到「去運動」、「別想那麼多就好」的建議;而睡眠持續出狀況的時候,甚至還會聽到「與其去找醫生開安眠藥,不如在家喝兩杯就好」的建議(在我聽來,「喝酒幫助睡眠」這句話,跟「吃肉燥飯幫助降低血脂」背後的邏輯是一樣的)。對於這些提供建議的親友來說,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是走投無路之後的最後選擇(或甚至不被列入選擇)。而上述的狀況暗示,身心醫學與情緒疾患還是被大家努力的「污名化」,這牽涉到整個華人文化,在此就不多提緣由了。
 
  常常有個案在走進診間後的第一句話就是,「我這輩子從來沒想過今天會來看這個科」。可以想見,在走進診所大門之前,這個個案是經歷了多少煎熬,才終於下定決心前來尋求協助。也因為這樣的污名化,大多數的人們並不會真的去細究相關的事物,甚至是到了不聽也不提的地步。加上網路上的中文資料非常少,內容又參差不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獲得的相關知識,其實是很貧瘠的。
 
  雖說每個科別治療個案的邏輯都不太一樣,甚至每位醫師的風格也都不太相同,但不管哪一科的醫師,每天都得對個案與家屬進行「病情說明」的工作。而「病情說明」就是用白話文解釋「從當醫學生開始,到之後執業的每一天都會接觸到的新舊知識」,給需要瞭解這些知識的個案,希望個案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先大概瞭解自己的狀況,並試著跟醫師一起決定接下來的方向與如何協助自己改變。
 
  如果只是想要找到一些關於「憂鬱症狀」或者「焦慮症狀」的相關說法,我想大家google一下應該都找得到。雖然無法確定對錯與否,但總歸是「白紙黑字寫出來的定義」。但也因為是「白紙黑字」,若對相關背景一知半解,即便文字的敘述上是正確的,也很容易對文字的內容產生錯誤的認知。
 
  例如,「我常常胃都怪怪的,吃不太下,所以每天早上都只喝一杯咖啡」,如何知道這樣主觀敘述的「 吃不太下」是否符合「食慾下降」的定義?是否要先考慮其他的原因?而被老闆臭罵一頓,回到座位上摔杯子,這樣的破壞性行為要直接連想到暴力史嗎?這些都有賴醫師在嘗試理解個案的狀況與脈絡後,結合自己的臨床經驗與知識反饋給病人,這個過程就是上面說的「病情說明」。
 
  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不妨當成是一張很大張的衛教單張,只是更詳細、更貼近醫師的「病情說明」。希望大家可以因為這本書而對憂鬱與焦慮有一些概念,進而在面對自己或他人出現憂鬱、焦慮與相關的身心變化時,可以先穩住陣腳,進而知道該如何初步的協助自己或他人,做好下一步的準備。
 
  談到恐懼,我們重新回頭看看上面的論述。「因為知識的貧瘠,而對自我的變化有太多的陌生,進而因為此陌生帶來恐懼。」有發現嗎?不知不覺,我們就談到焦慮形成的重要背景之一:「未知」。
 
  在治療個案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提醒個案,試著把「未知變成已知」。引用這個原則,我們可以瞭解這段論述中的脈絡為:「未知來自於知識的缺乏,進而造成焦慮」。反過來說,如果我們試著尋求更多對於焦慮的知識,而當知識形成脈絡,焦慮自然就會有所緩解。因此,我在完成此書的過程中,儘可能引入一些例子,試著讓讀者有所共鳴後,再解釋各種狀況形成的脈絡。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我的生活簡直像搭上了一輛失速列車,完全無法控制方向,讓我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朋友推薦了我好幾本關於「心靈療癒」的書,但坦白說,很多書讀起來都像在聽故事,雖然聽了很舒服,但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還是老樣子,並沒有因為看了幾本書而有所改善。我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工具」。我常常想,情緒這東西,是不是就像我們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樣,是可以學習和訓練的?比如說學騎腳踏車,剛開始會跌倒,但只要找到平衡點,就能駕輕就熟。我一直在尋找一本可以提供「步驟教學」的書,教我如何一步步拆解複雜的情緒,然後再用正確的方式去處理它,而不是每次都搞得自己筋疲力盡。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是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的SOP(標準作業程序),讓我在面對壓力或衝突時,能夠暫停一下,而不是直接爆炸。如果它真的能提供一些精神科醫生在臨床上常用的技巧,那對我來說絕對是物超所值,可以幫助我建立更堅固的心理防線。

评分

我最近在看一些心理學的科普影片,發現我們大腦處理情緒的迴路其實比想像中複雜,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很理性,其實都是情緒在背後推動。這種「被情緒操控」的感覺,真的讓人非常焦慮。我現在的困擾是,我很容易陷入反芻思考,同一件小事可以想好幾天,讓自己陷入更深的負面循環。我渴望找到一種方法,可以有效地「切斷」這個思緒鏈條。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認知行為治療(CBT)相關的技巧,讓我學會如何識別那些不健康的自動化思維,並用更建設性的想法取而代之。我不是要變成一個完全沒有情緒的人,那樣太可怕了,我只是希望當負面情緒來臨時,我能有能力選擇我的反應,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種「選擇權」的奪回,對我來說,比任何心靈雞湯都來得重要。我期待它能像一本工具箱,裡面裝滿了解鎖心靈困境的各種實用工具。

评分

其實我對於「情緒管理」這個詞彙已經有點麻木了,畢竟從小到大,我們接收到的訊息都是「要堅強」、「不要哭」、「要壓抑負面情緒」。長久下來,我好像變成了一個情緒的黑洞,所有不好的感受都往裡面塞,結果就是有時候會莫名其妙地大爆發,或是身體開始出現各種毛病,像是偏頭痛、腸胃不適,這些醫生都說是壓力引起的。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情緒「流動」起來,而不是積在那裡腐爛。我希望這本書能帶我了解情緒的生理機制,讓我明白為什麼我會有這些反應,進而從根本上去調整。如果能搭配一些簡單的呼吸法、正念練習,那就更好了。我對這種科學與實踐結合的書籍很有好感,因為它能滿足我對「知其所以然」的好奇心,同時也能提供「如何做到」的實用建議。畢竟,光是「知道」自己有情緒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如何與之共處」。

评分

說真的,我對於市面上那些鼓吹「正向思考無所不能」的書籍已經有點膩了。人生總有低谷,硬要擠出笑容,反而更顯得虛假和疲憊。我更欣賞那些敢於承認生活中有挫折、有痛苦,並教導我們如何健康地面對這些「陰影」的書籍。我最近常常因為人際關係中的誤解而感到受傷和憤怒,這種情緒累積下來,真的很傷身。我期待這本由專業醫生撰寫的書,能夠用比較溫和但堅定的語氣,告訴我如何設立情緒的界線,如何安全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同時又不至於傷害到別人。我想學會的不是壓抑憤怒,而是如何「有效率地」處理掉這些讓我不舒服的能量。如果書裡能加入一些案例分析,讓我看看不同類型的人是如何運用書中的方法成功走出來的,那會讓我更有信心去實踐書中的建議。總之,我想要的是一本能讓我感覺「被理解」又「被賦能」的書。

评分

這本書的封面設計真的蠻吸引人的,用色柔和,標題的字體設計也很有層次感,給人一種溫暖又專業的感覺。我最近剛好在經歷一些工作上的瓶頸,常常覺得壓力大到快喘不過氣,特別是晚上,腦子裡總是有各種擔憂和雜念在打轉,影響睡眠品質。身邊的朋友都推薦我多看看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但市面上的書不是太過學術艱深,不然就是太過於心靈雞湯式的空泛,真的很難找到一本可以實際操作又兼顧專業性的。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名字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可以「好好整理一下思緒」的書時,就蠻期待的。尤其「精神科醫生教你」這幾個字,讓我感覺內容會比較紮實,有科學根據,而不是隨便說說。我希望透過閱讀,能找到一些比較具體的方法,像是如何辨識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以及在情緒高漲時如何快速讓自己冷靜下來,而不是一味地被情緒牽著走。這種實用的指導,對我這種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的上班族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我打算等下班後找個安靜的咖啡廳,好好沉澱一下,開始我的情緒管理學習之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