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颱灣經濟1990~2020 (電子書)

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颱灣經濟1990~2020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添枝
圖書標籤:
  • 颱灣經濟
  • 中度所得陷阱
  • 經濟發展
  • 産業升級
  • 轉型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經濟政策
  • 電子書
  • 經濟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為何過去談颱灣經濟,三句不離中小企業,如今則必談颱積電? 
  ●民主化對經濟發展而言,是禮物,還是包袱? 
  ●兩兆雙星發威瞭嗎?颱灣品牌的未來又在哪裡? 
  ●中國崛起對颱灣產業是助力,還是阻力? 
  ●颱灣如何成為世界唯二在極短時間內躋身已開發的國傢? 
 
  縱橫學界與政界的知名經濟學者陳添枝,
  在颱灣人均所得突破3萬美元之際,
  梳理1990~2020年颱灣經濟脈絡,並提供未來發展的重要指引
 
  1950~1990年,颱灣經濟從開發中國傢順利走過初步工業化的階段,達到每人所得1萬美元的成就,造就颱灣經濟奇蹟。如今,到瞭2021年,颱灣每人所得超越3萬美元,順利突破中度所得陷阱,成為已開發國傢。在如此短的時間達到這樣的成就,在世界上除瞭南韓,就是颱灣。
     
  這30年來的努力國外學者沒看見,因為他們都被中國的快速成長所吸引,但是從實際數字來看,颱灣已經無聲無息創造又一次的經濟奇蹟。這段工業化後期的產業發展比工業化初期更睏難,因為產業已經走過價格競爭,進入品質競爭,不能靠便宜而成長,得靠創新來成長。而颱灣雖然有民主化與中國崛起的內外兩個因素,但藉由組織轉型、創新與品牌的發展,確實繳齣一張亮眼的成績單。
    
  在這本書中,陳添枝記錄這30年來的經濟發展過程,中肯的給予這段時期颱灣經濟評價。不過邁入已開發國傢以後,颱灣仍麵臨很多挑戰, 作者也提齣幾個未來發展方嚮供讀者參考。
 
  ※本書收錄〈颱灣經濟大事件〉年錶
 
好評推薦
 
  陳添枝整理近30年間的颱灣經濟發展歷程,聚焦民主化政府下的產業政策,記錄颱灣在全球化的產業鏈下如何突破高速成長後的產業轉型,不論是在產業界努力拚經濟的經理人,或是擬定與研究產業政策的政府官員與學者,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很多啟發。——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施振榮
 
  颱灣經濟經過30年(1990~2020)的奮鬥與掙紮,終於跨越瞭「中等所得陷阱」(每人所得3萬美元)。這是30年來經濟成績單上平庸中的「不平庸」。
    
  本書作者學養豐富,曾在國民黨與民進黨執政時先後擔任經建會與國發會主委,負責颱灣經濟策略的訂定與運作,對30年來颱灣經濟的轉變及歷程提齣瞭精闢的觀察、評析與解讀。
    
  書中特別討論到如何應對產業組織轉型、民主化的包袱,及中國崛起的影響。結論是:颱灣走的這條路,平凡、辛苦、笨拙,稱不上「奇蹟」的等級,卻有重要的學習價值;似乎也更有複製的可能。
    
  這是一本關心經濟發展者,值得細讀的好書。——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創辦人 高希均
 
  氣候變遷、疫情不減、大國交惡,政經動盪的時代裡難找解方,一旦係統背離舊有標準、價值,既有的製度和態度支離破碎,世界已進入不斷從失衡找迴均衡的歷程。
 
  70年來的「發展型政府」,隻有「發展」纔是硬道理。添枝一本不信東風喚不迴的學者本色,完整的追述工業化後期轉進品質競爭,期能把握科技深耕基礎,突破定價、規格的智財權權力遊戲,以技術能量提升,參與全球產業鏈重組,為地緣政治再均衡中的颱灣,再造國際地位。然而,長期的經濟停滯,根本的原因在於國傢的「不作為」。麵對新世局領導者的方嚮,行政規畫的思維與途徑,仍需「有為的政府角色」,繼續「發展」職責功效、民主化下的政治責任,更不得忽視發展中的貧富差距之擴大。——餘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餘範英
 
  作者一生鑽研產業經濟、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此書是作者匯集其近四十年研究心得,以及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與行政院國傢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期間,實際參與颱灣經濟發展之規畫,與研究、觀察鄰近國傢之發展的見聞、體會、感想與省思,所完成探討颱灣如何成為已開發國傢的嘔心瀝血之作。本書主要著重於颱灣近30年來的發展歷程。
    
  此書是寫給普羅大眾閱讀的通識性著作。全書不含艱澀難懂的經濟學術語與理論,也無統計圖錶;隻見作者以平實無華、極為流暢的文字,對影響颱灣經濟發展的各項因素,以及各重要產業之發展過程與興衰,娓娓說給讀者聽,可讀性極高。作者對部分議題的看法可能涉及仁智之見,也可供思辯之用。——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所長 許嘉棟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全球視野:颱灣經濟的轉型與韌性 (1990-2020) 【本書簡介】 自上世紀末以來,全球經濟格局經歷瞭劇烈的結構性轉變。對於許多新興工業化經濟體而言,「中等收入陷阱」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阻礙瞭其嚮高附加價值經濟體邁進的步伐。本書深入剖析瞭颱灣自1990年至2020年間,如何麵對這一嚴峻挑戰,並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尋求突破與轉型的歷程。這段跨越三十年的經濟史詩,不僅是颱灣內部結構調整的縮影,更是全球化、區域整閤與技術競賽下,一個成功應對轉型睏境的案例研究。 本書的敘事核心,在於探討颱灣經濟體如何從過去依賴代工、齣口導嚮的成功模式,逐步轉嚮追求創新驅動、價值鏈升級的新階段。我們將聚焦於幾個關鍵維度:產業結構的重塑、人力資本的投資與流失、金融體係的深化與風險管理,以及政府在宏觀調控與產業政策上的角色演變。 第一部:挑戰的降臨與舊有模式的極限 (1990-2000) 九〇年代初期,颱灣經濟在「亞洲四小龍」的榮光下達到瞭一個階段性的頂峰。然而,隱憂已然浮現。本書首先迴顧瞭這一時期颱灣麵臨的內外部壓力。在外部,中國大陸經濟的崛起及其對低成本製造業的強大吸引力,使得大量颱商外移,對颱灣本土的就業市場和產業鏈造成瞭「掏空效應」。這不僅是產業外移的問題,更是傳統製造業競爭力下降的警訊。 在內部,此階段的颱灣經濟麵臨著發展模式的瓶頸:過度依賴特定齣口市場、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結構,以及相對遲緩的金融體係自由化進程。本書將詳細檢視,在麵對全球化加速和區域經濟整閤(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後,亞洲區域化討論的興起)的背景下,颱灣政府開始嘗試的第一次結構性調整——包括推動「亞太經濟金廈區」的構想及其最終受挫的原因,分析其背後所反映的決策睏境。 我們特別關注知識經濟轉型的初步嘗試。在這一時期,政府開始在半導體、資訊與通訊技術(ICT)領域進行戰略佈局。本書探討瞭新竹科學園區的擴張如何成為颱灣應對轉型挑戰的第一張王牌,以及這項投資如何為後續的產業升級奠定瞭技術基礎,但也同時凸顯瞭對單一產業依賴過高的潛在風險。 第二部:危機、韌性與全球佈局的深化 (2000-2010) 新世紀的開端,為颱灣帶來瞭雙重考驗:亞洲金融風暴後遺癥的持續影響,以及全球資訊科技泡沫的破滅。這一階段是颱灣經濟韌性受到嚴峻考驗的時期。本書深入分析瞭颱灣如何利用其在電子零組件和關鍵技術上的積纍,成功地從科技泡沫的衝擊中迅速恢復,並在隨後的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扮演更為關鍵的角色。 此期間的重點研究領域在於「專業化與垂直分工」的深化。颱灣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瞭「係統整閤者」和「關鍵零組件提供者」的角色,尤其是在筆記型電腦、伺服器等領域建立瞭難以撼動的地位。我們將探討這種模式如何一方麵避免瞭與中國大陸的直接低價競爭(因為颱商掌握瞭核心技術和IP),另一方麵又如何受到外部需求波動的直接衝擊。 在金融改革方麵,本書討論瞭銀行業的整併、監理體製的強化,以及如何應對資產泡沫的風險。同時,隨著兩岸經濟關係的解凍與深化,颱商的投資策略也發生瞭根本性轉變。本書細緻勾勒瞭颱灣經濟與大陸市場在產業鏈上的「競閤關係」:颱灣提供技術和高階管理,而大陸則提供龐大的製造基地和消費市場。這種複雜的相互依賴性,成為理解颱灣經濟結構轉型中「風險敞口」的關鍵。 第三部:高階製造、人力挑戰與邁嚮創新驅動 (2010-2020) 進入下一個十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開始聚焦於創新能力和分配公平性。本書的後半部分,著重於颱灣如何試圖從「效率驅動」轉嚮「創新驅動」。 我們重點分析瞭政府在「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等戰略引導下,試圖培育下一代產業的努力,例如綠色能源、生技醫療和智慧機械。這些新興產業的發展,標誌著颱灣試圖突破傳統ICT產業的天花闆,尋求新的增長極。然而,本書也毫不避諱地討論瞭轉型過程中的「摩擦成本」:高房價對年輕人纔的擠齣效應、勞動力結構老化帶來的隱憂,以及本土研發投入相較於國際頂尖水平的差距。 此外,國際經貿環境的劇變,特別是美中貿易戰的爆發,對颱灣的全球供應鏈戰略產生瞭深遠影響。本書分析瞭颱商如何在這一地緣政治壓力下,重新審視其全球佈局,加速瞭供應鏈的「分散化」和「韌性化」建設。這段時期,颱灣在半導體領域的領先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凸顯,成為其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的重要戰略資產。 結論:韌性、再平衡與未來展望 總結而言,本書試圖描繪一幅立體的颱灣經濟圖景:它並非一帆風順地攀升,而是在不斷的內外部衝擊中,展現齣極高的適應性和韌性。從1990年到2020年,颱灣成功地跨越瞭許多國傢難以逾越的發展階段,避免瞭陷入傳統的低階製造業停滯。 本書認為,颱灣成功的核心在於其「務實的企業精神」與「政府關鍵時刻的戰略投資」,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的堅持。然而,麵對未來的挑戰——如氣候變遷、數位轉型加速、以及更為緊張的國際競爭態勢——颱灣必須解決結構性的分配不均問題,並加速從「硬實力」的代工製造,轉嚮「軟實力」的品牌、服務與基礎科學研究。這部三十年的經濟史,為所有尋求高質量增長的經濟體,提供瞭一個深刻的參考與啟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添枝
 
  曾任颱大經濟係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經建會和國發會主委,現為颱大名譽教授,清大颱北政經學院約聘教授。

圖書目錄

推薦序  應對颱灣產業未來的重要參考書  施振榮
各界好評
自序
前言 一九九○年後的颱灣經濟奇蹟
 
第1章 低成長的年代
中度所得陷阱:靠資本纍積促成經濟成長的極限
四小虎的轉型:颱韓星港利基不同,命運也不同
組織轉型:從「毛三毛四」到破壞式創新
微笑麯線:脫離製造紅海,改變工程師基因
製度創新:民主化後的經濟改革嘗試
 
第2章 產業組織的變與不變
中小企業:颱灣經濟奇蹟的創造者
生產網路:如變形蟲般的代工帝國
規模化:從血汗工廠轉型研發夥伴
產業網路重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創新脫鉤
全球供應鏈:不可或缺的護國神山群
 
第3章  民主化是禮物,還是包袱?
發展型國傢:政府照樣領頭拚經濟
政府投資:打造新興產業的領頭羊
國營事業民營化:拔掉經營的緊箍咒,提高經營決策效率
公共建設:藍綠都愛「十大建設」
反經濟發展勢力:勞權與環保的兩大衝撞
 
第4章 產業政策的功與過
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獎勵投資多於獎勵升級
規模的迷思:企業變大,但沒有變強
技術政策:科專是產業政策新工具
產業創新條例:打破政府選擇贏傢的思維
 
第5章 兩兆雙星發威瞭嗎?
半導體產業:汰弱留強的殘酷市場
護國神山:從晶圓雙雄到颱積電獨霸
平麵顯示器:中國攪局下的十年慘業
生技產業:挑戰新藥開發的傲骨
數位內容產業:殞落的明星
 
第6章 顛簸坎坷的創新之路
創新驅動:颱廠的兩大路障
共同創新:與蘋果、特斯拉閤組研發團隊
功能創新:化身品牌廠的「軍火供應商」 
隱形冠軍:深耕技術、創新應用
代工廠的創新:不是沒有,是沒被看見
 
第7章 品牌之路路迢迢
工廠思維:「堅若磐石」也難打動消費者
技術的陷阱:雖有創新,難成大器
小眾品牌:捷安特從大甲騎嚮國際
中國市場的誘惑:十四億人口的「本土市場」?
颱灣品牌的未來:從關注「成本帳」轉嚮「銷售帳」
 
第8章 對大陸投資的得與失
西進、南進、上進:其實並非選項
加工齣口:在世界的工廠練兵
內銷市場:難以鯨吞的世界市場
無國籍公司:颱骨陸皮的KY公司變生力軍
何者得何者失:製造業升級、服務業坐睏
 
第9章 二十年悶經濟的啟示
亞洲金融風暴:躲進政策保護傘,反而帶來詛咒
追逐獨角獸:颱灣缺少利用網際網路造反的人
尚未起飛的服務業:金融、觀光、餐飲,誰有齣口潛力?
半途而廢的ECFA:雪中不送炭,看不到牛肉
悶經濟下的希望:颱灣資通訊捲動全球數位浪潮
 
第10章 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經濟奇蹟
微笑麯線的變樣:榖底長齣瞭山頭
如果沒有中國崛起:產業轉型較平順但緩慢 
如果沒有民主化:產業結構不同,但發展方嚮不變 
如果沒有IT產業:難以實現高度工業化
颱灣經驗的價值:聯盟資本主義下的成功典範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254438
  • EISBN:9789865254452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8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三十年的跨度,剛好涵蓋瞭颱灣民主化後期到全麵成熟的過程。經濟發展和政治環境的變化是相互影響的。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這些因素的。例如,在資訊自由流通、公民社會興起的背景下,傳統的產業保護或政府主導的發展模式,是不是遇到瞭瓶頸?如果是這樣,那麼「越過陷阱」需要的,可能不隻是經濟政策的調整,更需要治理模式的創新。我期待看到作者能提齣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建議,畢竟書名都帶有「越過」的決心,如果隻是迴顧過去的錯誤,那就太可惜瞭。重點應該是,我們要如何運用這段歷史經驗,為下一個十年——那個可能更充滿變數的時代——做好準備。這種跨越時間維度的思考,往往是經濟書籍中最珍貴的部分。

评分

老實說,我對這種宏觀經濟分析的書常常又愛又怕。愛的是它能提供一個大歷史的視野,讓我們跳脫日常的瑣碎煩惱,看到整體趨勢;怕的是如果寫得太學術、太枯燥,對我這種非經濟本科齣身的讀者來說,可能就會有點吃力。不過,既然是針對颱灣本土的經濟發展,我想作者應該會用比較貼近生活脈絡的案例來闡述他的觀點。我希望這本書不隻是冷冰冰的數字和圖錶,而是能穿插一些那個年代的產業故事、企業傢的抉擇,甚至是當時的社會氛圍。畢竟,經濟的發展從來都不是孤立的,它跟政治、社會思潮是緊密相連的。如果作者能夠把這三者有效地結閤起來,讓讀者在理解經濟理論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時代的脈動,那這本書的價值就高齣許多瞭。我猜測,它應該會對過去幾十年政府的角色定位,提齣一些值得商榷的看法吧。

评分

這本書的名稱讓我聯想到很多過去幾年與朋友間的討論。大傢總是在抱怨,為什麼薪水漲不動,為什麼房價高得離譜,為什麼年輕人找不到齣路。這些問題的根源,我想都深深地埋藏在1990到2020這段關鍵的轉型期裡。如果這本書能夠清晰地指齣,在哪個時間點,我們錯失瞭哪些機會,或者做瞭哪些不該做的決策,導緻我們現在卡在「中度所得」這個位置上,那對我個人來說,是非常有啟發性的。我希望能從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理解為什麼颱灣在半導體等少數領域錶現亮眼,但整體經濟的韌性卻顯得不足。對於政策製定者過去的思維模式,作者有沒有什麼獨到的見解?是過度依賴齣口?還是對國內內需市場的培育不夠用心?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知道的細節。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定位,似乎是要給關心颱灣未來的讀者,提供一個結構化的分析框架。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觀點都碎片化瞭,大傢隻看到眼前的波動,卻失去瞭對整體經濟體質的掌握。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本導航圖,幫我們釐清方嚮。特別是對於「中度所得」這個概念,它不隻是一種收入水平的描述,更是一種發展模式的僵化。颱灣在1990年代初期,或許還能靠著靈活的彈性接單來維持競爭力,但到瞭2020年,麵對更複雜的國際供應鏈重組和氣候變遷等新挑戰,過去的成功方程式顯然已經失效瞭。我期待作者能提供一些具體可操作的觀察角度,無論是從人纔培養、金融市場的深化,還是對新興產業的佈局來看,颱灣究竟還有沒有後發的空間?這本書如果能給齣一個清醒且務實的診斷,那它就值得所有關心颱灣前途的人細細品味瞭。

评分

這本電子書的標題聽起來就讓人很有感觸,「越過中度所得陷阱的颱灣經濟 1990~2020」。我記得那段時間,颱灣經濟經歷瞭快速的起飛,然後好像在某個階段就卡住瞭,大傢都在討論下一個成長點在哪裡。光是看到這個時間跨度,我就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作者是怎麼梳理這三十年的脈絡的。畢竟,從那個經濟奇蹟的年代,到麵臨全球競爭和內部轉型的挑戰,中間的轉摺點和關鍵決策,對於我們這些親身經歷過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迴顧。特別是「中度所得陷阱」這個詞,更是精準地點齣瞭我們過去幾十年來最焦慮的一個問題。這本書如果能提供一些深入的分析,不隻是停留在錶麵現象,而是能探討背後結構性的問題,那對理解颱灣現在的處境會非常有幫助。我特別期待看到作者對產業結構轉型的看法,畢竟服務業的興起、製造業的外移,這些都不是一蹴可幾的,背後一定有複雜的政策與市場力量在拉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