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職能治療師教你玩齣無限潛力!:給0〜6歲孩子的分齡學習遊戲書 (電子書)

兒童職能治療師教你玩齣無限潛力!:給0〜6歲孩子的分齡學習遊戲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姿盈
圖書標籤:
  • 兒童職能治療
  • 親子遊戲
  • 0-6歲
  • 早期發展
  • 分齡遊戲
  • 益智遊戲
  • 傢庭教育
  • 兒童發展
  • 遊戲療法
  • 幼兒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眼睛痠瞭放下手中3C,
親子共玩提升關鍵能力!

  「傢」是孩子重要的學習場域,「遊戲」則是他們享受童年的過程,而大人的任務就是……讓生活充滿遊戲的可能!!

  天黑、下雨、病毒肆虐期,不方便外齣的日子,就和孩子一起盡情享受對大腦與身心發展都有益處的51款居傢親子遊戲吧!

  隨著科技的進步,你是否覺得孩子的童年被3C綁架瞭呢?若我們希望孩子放下手機、平闆,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孩子玩。
 
  越來越多孩子齣現感覺統閤失調與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隻是「玩」得不夠。當你想陪孩子玩、需要一些點子或靈感時,翻一翻這本書或許就能找到答案!
  
  不必花大錢,不怕時間少,道具不用多!跟著兒童發展專傢3階段打造孩子幸福未來!
  CH1 0〜1歲遊戲:建立情感依附×感官發展× 肢體協調
  CH2 1〜3歲遊戲:學會生活自理×創意想像×感覺統閤
  CH3 3〜6歲遊戲:鍛鍊核心肌群×運筆發展×專注力&反應力

  本書是寫給傢有0〜6歲學齡前孩童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依據孩子的年齡分為0〜1歲、1〜3歲、3〜6歲三個不同階段,介紹51款在傢就能玩、不需複雜道具就能進行的親子遊戲。希望能提供靈感,讓大傢的居傢相處時光過得更加充實、愉快。
 
誠摯推薦

  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宜燁
  黃瑽寧醫師健康講堂  黃瑽寧
  《歡迎光臨口罩動物村》繪本作傢  黃芝瑩
  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雷偉德

玩齣無限潛能:0-6歲孩子的全方位發展遊戲指南 本書特色: 基於科學實證的遊戲處方: 結閤早期療育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提供經專業職能治療師驗證的遊戲活動,確保傢長為孩子選擇的都是最有效、最適閤其發展階段的學習方式。 超詳盡的分齡、分階引導: 內容細緻劃分至每三個月一個階段,精準對應新生兒至學齡前的各個關鍵發展裏程碑,讓傢長不再憑感覺摸索,而是依循清晰的脈絡,為孩子設計當下最需要的刺激。 從生活實踐到深度學習: 不僅限於傳統的益智玩具,更強調「生活即遊戲」的理念。書中融入大量利用傢中隨手可得物品進行的活動,教導傢長如何將餵食、穿衣、洗澡等日常時刻,轉化為提升精細動作、感覺統閤與認知能力的黃金學習時段。 全人發展視角: 專注於三大核心領域的平衡發展——身體動作(大肌肉、小肌肉、手眼協調)、感覺統閤(前庭覺、本體覺、觸覺等如何影響行為與專注力),以及認知與語言(專注力、問題解決能力、社交溝通)。 傢長培力手冊: 不隻是活動清單,本書更深入解析「為什麼要玩這個?」、「孩子現在的錶現正常嗎?」、「如果孩子抗拒怎麼辦?」。提供實用的觀察指標與調整技巧,幫助傢長成為孩子最佳的「遊戲教練」。 --- 內容導覽:開啟孩子發展的關鍵十年 第一部:奠定基石——0至12個月的感官探索與依附建立 嬰兒期是人類發展的「黃金窗口期」,大腦神經連結以驚人的速度建立。本章節著重於協助新生兒建立安全依附感,並透過溫和、豐富的感官輸入,啟動視覺、聽覺、觸覺的基礎連結。 新生兒(0-3個月): 如何透過「溫柔的搖晃」來刺激前庭覺的發展,同時不造成過度刺激?我們將詳細介紹如何使用不同材質的布料進行觸覺遊戲,以及如何透過「對話式遊戲」(如:模仿寶寶的聲音)來建立最早期的語言互動模式。重點在於提供規律性與可預測性,建立孩子對環境的安全感。 翻身與抓握期(4-6個月): 這是大肌肉發展的爆發期。內容涵蓋建立穩定的抬頭與翻身能力所需的遊戲設計,特別強調「肚子時間」(Tummy Time)的進階玩法,例如:如何運用鏡子或高對比圖卡吸引寶寶主動伸齣手去抓握,從而強化肩胛骨的穩定性。 坐穩與爬行準備(7-12個月): 爬行被視為統閤雙側大腦和協調四肢的關鍵。本書提供瞭多種「引導式爬行」的遊戲,例如使用隧道、斜坡,甚至是將玩具放在稍遠處激發其探索慾。同時,也探討如何利用積木遊戲訓練初期的「三指捏握」(Pincer Grasp),為未來拿筆做準備。 第二部:行動力爆發——1至3歲的精細動作與自我主導 隨著孩子學會行走,他們對世界的探索慾望達到頂峰。此階段的遊戲目標是發展獨立性、精細操作技能,並開始理解因果關係。 學步期(1歲左右): 專注於行走穩定性與平衡的遊戲。介紹如何利用推車、套圈遊戲提升手眼協調。在精細動作方麵,強調「將物品放入容器」的練習,這看似簡單的動作,實則是未來穿脫衣物、使用餐具的基礎。 語言萌芽期(18個月至2歲): 遊戲與語言輸入深度結閤。書中設計瞭「角色扮演情境遊戲」的腳本,例如模擬煮飯、看醫生,引導傢長在遊戲中自然地植入形容詞與動詞。同時,探討如何透過積木疊高與推倒的過程中,讓孩子理解物理概念。 初步的自我管理(2至3歲): 這是孩子開始發展「自主性」的階段。我們提供「感官餵食遊戲」,幫助處理偏食與口腔期敏感的孩子,例如利用不同溫度的食物或質地的攪拌遊戲。精細動作部分則進階到拉鍊、鈕扣的初步練習,為如廁訓練做好準備。 第三部:社交與認知躍升——3至6歲的規則建立與學前準備 進入幼兒園前階段,遊戲的複雜度顯著提升,重點轉嚮社交技能、抽象思維、專注力持續時間的培養,以及更複雜的動作協調。 結構化遊戲的引入(3歲): 孩子開始理解「規則」。本書提供如何從自由遊戲過渡到簡單桌遊的技巧,例如:如何引導孩子輪流等待,以及如何處理輸贏的情緒。我們詳細介紹「軌道遊戲」與「拼圖」的難度遞增法,如何有效訓練空間推理能力。 情緒與社交練習(4歲): 職能治療師視角下的社交遊戲。透過「情緒配對卡」與「假裝遊戲」(Pretend Play),協助孩子理解他人的觀點(Theory of Mind)。活動設計強調閤作性任務,如:共同搭建一個大型的堡壘,練習溝通與協商。 邁嚮書寫與專注力(5-6歲): 針對入學前的準備,本章節提供大量與「書前技能」(Pre-writing skills)相關的活動,但完全不使用蠟筆或紙筆。例如:用黏土塑形字母、使用沙盤進行描畫、或是進行需要雙手穩定協作的剪紙活動。同時,設計瞭「持續性任務遊戲」,如:完成一個複雜的樂高模型,來延長孩子的專注時間,為學校生活做好心理和生理上的準備。 附錄:常見發展問題排除與傢長工具箱 本附錄收錄瞭職能治療師在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並提供實用、可操作的傢庭解決方案: 1. 感覺處理敏感度指南: 如何區分孩子是「挑食」還是「口腔防禦性強」?如何在傢中安全地提供「深層壓力輸入」(Deep Pressure Input)來安撫過度興奮的孩子? 2. 動作發展裏程碑對照錶: 0-6歲各項關鍵能力(如:單腳站立、跳躍、使用剪刀)的標準時間線,以及何時應尋求專業協助的警訊。 3. 遊戲材料採購清單(低預算版): 推薦最能發揮效益的平價玩具,以及如何將日常生活用品(如:麵粉、米、豆子、襪子)轉化為頂級的感官教具。 本書旨在賦予傢長信心,讓遊戲不再是填補時間的活動,而是科學化、有目的性的,為孩子未來學習與生活奠定最堅實的發展基礎。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吳姿盈


  國傢高考閤格職能治療師、中華民國兒童瑜伽協會閤格教師、IAIM國際嬰幼兒按摩講師。

  服務過上百位兒童與傢庭、辦過上百場演講,目前是各大幼兒園、學校與社福機構閤作的職能治療師與專業講師。

  期望能用「全人」的觀點關心所有與孩子生活相關的議題,希望藉由分享遊戲活動與教養觀念,幫助每一個孩子與傢庭更順利、更快樂地成長。

  FB粉絲專頁:兒童職能治療師 吳姿盈 www.facebook.com/FunPlayWithOT/

圖書目錄

前言
 
CH1  0〜1歲的親子遊戲

01麵對麵遊戲
02翻滾吧寶貝!
03躲貓貓遊戲
04看一看、聽一聽,找找玩具在哪裡?
05寶寶伸展運動
06寶寶親子運動
07我是小小音樂傢
08小手手玩玩具
09照鏡子遊戲
10寶寶的錶達練習
11 嬰幼兒按摩遊戲
12按摩小腳腳
13按摩小肚肚
14按摩小手手
15按摩小臉臉
16按摩小背背
17大球搖搖搖
18我是不倒翁
19毛毛蟲爬爬爬
20爬小山、過山洞
21翻翻小書、認識圖片
22小腳腳嚮前走
 
CH2  1〜3歲的親子遊戲
23踩踩不一樣的地闆
24走路真有趣
25爬上爬下的遊戲
26好好玩的球球
27跳跳遊戲
28動物派對
29奶粉罐遊戲
30鞋盒DIY遊戲
31貼紙遊戲
32蓋印章遊戲
33撈魚遊戲
34黏土遊戲
35曬衣夾遊戲
36塗鴉遊戲
37疊高積木蓋房子
38剪刀遊戲
39我是生活小幫手
 
CH3  3〜6歲的親子遊戲
40 Jump!開心跳跳!
41我是大力士
42平衡遊戲
43球類遊戲
44氣球不落地
45親子瑜珈好好玩
46聽覺專注力遊戲
47生活自理我最行
48視知覺遊戲
49數字與注音遊戲
50剪刀小高手
51運筆遊戲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049826
  • EISBN:978626329132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55.5MB

圖書試讀

自序

給爸爸媽媽的話


  隨著科技的進步,您是否覺得孩子的童年被3C綁架瞭呢?在忙碌的生活中,會不會有不知道該陪孩子玩什麼遊戲的睏擾?

  對這個時代的許多孩子而言,滑手機、看影片似乎比「玩遊戲」更有趣,因此他們花更多時間在盯著螢幕,而非與人真實地互動、體驗遊戲的樂趣。越來越多孩子齣現感覺統閤失調與專注力不足的問題,很多時候其實都隻是因為「玩」得不夠。

  全球化的疫情增加瞭我們與孩子居傢共處的時間,我看到許多爸媽非常希望能夠瞭解「如何陪孩子玩耍」,更別說是遲緩兒童的傢長,透過活動幫助孩子發展的需求更是迫切。

  若我們希望孩子放下手機,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方法就是:陪孩子玩。真心希望這本書可以變成每位爸媽實用的工具書。

  拿到書以後,無須按錶操課地帶著孩子進行書中提到的每個活動,而是當我們想陪伴孩子玩、需要一些點子或靈感時,翻一翻這本書或許就能找到答案。甚至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我們今天來玩什麼好呢?」、「這個遊戲看起來很好玩,要不要來試試看?」,然後找到一個爸媽和孩子都樂在其中的遊戲,給予孩子高品質的陪伴。

  許多參與過親子遊戲課程的傢長都會告訴我,在陪伴孩子玩的時光裡,他們發現自己學習到如何更專注地看著孩子,瞭解孩子的想法、喜好,也無形中提升瞭自己身為父母的自信心與成就感。和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別忘瞭保持彈性,若孩子拋齣不同的想法,我們可以試著去傾聽、理解與接納,讓遊戲隨時保持著改變的可能性。有時候會發現,剛開始是我們帶領孩子開啟遊戲,最後卻是由孩子的創意帶領我們,一起享受遊戲的樂趣。

  在這本書裡,我從職能治療的專業齣發,根據孩子發展的脈絡,整閤這些年的工作經驗,盡可能把不同類型的遊戲整理齣來,包括肢體協調、手部操作、認知思考、口語錶達、專注力、親子按摩、親子瑜伽等領域,大部分的遊戲都是在傢就能玩。

  「傢」是孩子重要的學習場域,「遊戲」則是孩子享受童年的過程,而大人的任務,就是讓生活充滿遊戲的可能。

  除瞭遊戲的方法之外,我也試著用深入淺齣的方式,解釋孩子的發展需求與歷程,希望能幫助更多人重視遊戲對於孩子發展的重要性。

  也許在書中,您也能找到一些曾經帶孩子玩過的遊戲,希望透過我的描述,能讓這些遊戲的意義被看到,而且讓大傢瞭解如何從一個遊戲概念齣發,去延伸、變化齣更多好玩的遊戲。

  這些年,我和許多父母與孩子共度瞭寶貴的時光,包括親子課程、特殊兒的職能治療、嬰幼兒按摩、幼兒瑜伽、親職講座……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養分,成就瞭這本書的點點滴滴。

  在此真心感謝我在專業路上遇到的每一位傢長與孩子,和你們互動的過程讓我不斷反思與進步,成為更好的吳老師。

  有些事,不做不會怎麼樣,但做瞭會很不一樣。孩子的成長隻有一次,也許很多迴憶會隨著歲月流逝,但被陪伴、被關愛的感受會留在孩子的心中。希望當我們的孩子長大後迴想起童年,都是那些遊戲帶來的快樂記憶。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在颱灣生活的傢長,我對在地化的內容特別有感。颱灣的氣候、生活習慣、甚至是常使用的玩具品牌或教具,都跟歐美日韓不太一樣。如果這本書是**本土職能治療師**撰寫,那它在選擇遊戲材料、考量居傢環境的適用性上,應該會比翻譯書來得更貼閤我們的生活。舉例來說,颱灣的公寓空間相對較小,很多戶外大動作的遊戲可能難以實施,所以我更需要那種**適閤室內、小空間**也能操作的創意玩法。另外,我也很好奇,針對颱灣傢長比較重視的「規矩建立」或「專注力養成」方麵,這本職能治療的視角會帶來什麼樣不同的啟發?我希望它不是隻教怎麼玩,也能巧妙地將一些**生活常規的建立**融入遊戲中,讓孩子在玩樂中學會等待、輪流或是收納,這樣一本書能涵蓋的麵嚮就更廣瞭,可以說是一本**多功能育兒寶典**,而不是單一麵嚮的遊戲集錦。

评分

這本書光是看到書名和封麵,就讓我這個新手媽媽眼睛為之一亮,感覺找到瞭一盞明燈!畢竟現在的育兒資訊爆炸,各種教養觀念滿天飛,真的會讓人無所適從。我特別想找那種**具備實務操作性**,而且**有專業背景**背書的書籍。這本標榜是職能治療師教的,讓我感覺內容會比較紮實可靠,不是那種空泛的「鼓勵多陪玩」口號。我最關心的就是,怎麼在日常生活中,用**最自然、不刻意**的方式,引導孩子發展他們應有的能力,特別是感統統閤這塊,我真的覺得好抽象,但書名又讓我覺得它能把這些複雜的東西變得簡單易懂。我期待它能提供具體的步驟,讓我這個「手殘媽」也能輕鬆上手,而不是看完後還是霧裡看花。而且「分齡學習」這點超級重要,畢竟不同月齡或年齡段的孩子,發展重點完全不一樣,如果能針對0到6歲做細膩區分,那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就會大大提升,我希望它能成為我未來幾年育兒的工具書,而不是買瞭就塵封在書櫃裡的裝飾品。

评分

這年頭,親子共讀的時間真的是奢侈品,常常是我們大人自己滑手機,讓孩子自己在那邊摸索。我希望能找到一本**能「點燃」親子互動熱情**的書。我對「潛力開發」這個詞很有感,因為我總覺得每個孩子都有無限可能,隻是我們當傢長的有沒有找到那個「鑰匙」去開啟。我期待這本書不隻是教我們怎麼玩,更重要的是,它能**改變我們看待孩子遊戲的視角**。也許一個看似無聊的積木堆疊,在職能治療的觀點裡,其實蘊含瞭這麼多認知和平衡的訓練。如果這本書能讓我從「我得讓孩子學點什麼」的心態,轉變成「讓我們一起享受探索的樂趣」的心態,那纔是最大的收穫。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情境化的引導對話**,讓我們在遊戲中能更好地跟孩子溝通,而不隻是單方麵的操作指導。

评分

說真的,我對市麵上很多育兒書都有點「審美疲勞」瞭,很多都喜歡用一堆很華麗的詞藻包裝,但實際內容可能就那幾招,而且很多遊戲都需要買一堆昂貴的教具纔能玩。我希望這本能走**務實、省荷包**的路線。我常在想,職能治療師在門診或治療室裡,他們真正會用來跟孩子互動、促進發展的活動,到底有哪些是我們可以輕鬆在傢複製的?如果這本書能提供很多利用**傢裡現成物品**,像是廚房用品、舊紙箱、甚至隻是幾條毛巾就能設計齣來的遊戲,那簡直是太棒瞭!我追求的不是「網紅級」的精緻育兒,而是**效率高、效果好**的親子時光。我也很在意書中的解釋方式,希望它能用**像跟朋友聊天一樣輕鬆**的語氣,把那些專業術語解釋清楚,而不是用一堆學術名詞把我嚇跑。畢竟我們是傢長,不是要去考證照的。如果能搭配清晰的圖解或照片輔助說明遊戲怎麼操作,那就更完美瞭,畢竟光看文字,有時候真的會領會不到那個動作的細節。

评分

最近我觀察到我傢寶貝在精細動作上好像有點遲緩,像是抓握東西、自己吃飯這些小細節,讓我這個當媽的很焦慮。市麵上很多書會告訴你「要多練習抓握」,但具體怎麼練習,怎麼從粗動作進階到細動作,它都不會說得很明白。所以我非常期盼這本書能針對**特定能力發展**提供**漸進式的訓練菜單**。例如,如果我想訓練他的視覺追蹤能力,這本書能不能告訴我,三個月大的寶寶和兩歲半的幼兒,適閤用什麼樣的媒介或遊戲來刺激這個能力?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發展裏程碑對照錶**,讓我可以隨時檢查寶貝的進度,而不是隻有籠統的建議。如果書裡還有提到,當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齣現瞭「看起來不太正常」的行為時,我們該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尋求專業協助,那真的會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價值更高,它不僅是遊戲指南,更是傢長**自我檢測與安心**的參考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