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300年,極樂美學全覽 (電子書)

浮世繪300年,極樂美學全覽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潘力
图书标签:
  • 浮世绘
  • 日本艺术
  • 江户时代
  • 艺术史
  • 极乐美学
  • 绘画
  • 文化
  • 历史
  • 收藏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收藏了兩百三十餘幅浮世繪,至今還放在故居。
  荷蘭畫家梵谷說:「我的所有工作都是以日本美術為基礎展開的。」
  他甚至還在五幅作品中,以浮世繪作為畫中畫出現。

  浮世繪到底是什麼,為什麼這些西方的印象派大師都如此推崇?
  為什麼現代人仍源源不絕從中汲取靈感?
    

  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1年~1867年)流行於民間的版畫藝術,
  鮮活的表現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
    
  內容以花魁美人、歌舞伎演員、春宮魅惑、風景花鳥……為主要題材。
  表現當時人們追求美麗、有名、自由等「虛浮世界」的嚮往,
  也被稱為「江戶繪」,可說是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

  本書作者潘力是上海美術學院教授、東京藝術大學客座研究員,
  曾是「夢回江戶」浮世繪藝術大展策展人。
    
  他說:「浮世繪的出現,讓日本在世界美術史上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看懂浮世繪,便懂江戶,更能對日本的極樂文化有更準確的認識。」
    
    ◎美人畫與春畫,極樂唯美,但不全裸
 
  浮世美人畫多以在政府公告的色情區的藝妓舞女為原型。
  最有名的畫師就是有美人繪之神稱號的「喜多川歌麿」。

  他開創了臉部特寫的半身敝胸露乳畫,
  也讓他的名字「歌麿」,在歐洲成為春畫的代名詞。
   
  但你知道嗎,日本浮世繪裡的春畫,
  幾乎很難找到全裸和純色情畫面(跟中國春宮畫不一樣),理由是?
  
  ◎歌舞伎畫,江戶時代的追星指南
    
  歌舞伎畫,是為歌舞伎演員們繪製的肖像,就像現在的偶像海報。
  只不過這裡的偶像多半高吊雙眉、翻白兩眼,甚至散發邪惡的能量,
  醜到讓你懷疑當時江戶人的審美觀。畫師的用意是?
  
  當中又以天才浮世繪畫師「東洲齋寫樂」的作品最有名,
  德國學者甚至將他與林布蘭、魯本斯,並論為世界三大肖像畫家之一。
  作品至今被芝加哥博物館收藏。
  
  ◎風景花鳥畫 ,就此掀起改變世界藝術的巨浪

  你可能沒聽過葛飾北齋,但一定看過他的作品——《富嶽三十六景》,
  其中的《神奈川沖浪裏》,被許多文創商品(如衣服、杯子)大翻印,
  包括2024年日本政府即將發行的1,000日圓新鈔。
  平民畫師葛飾北齋到底有多厲害,能得到當年幕府將軍和天皇的青睞?
     
  如果你是日本大河劇愛好者,看懂浮世繪,
  你就知道劇中服裝、髮型其實有這層涵義!
  或者你很喜歡畫日本漫畫、玩Cosplay,本書有多達200幅經典作品讓你參考!

  浮世繪,連梵谷、馬奈、莫內都痴迷的300年繪畫藝術,
  看過這些經典作品之所以偉大的緣由,
  你才能真正領略日本文化帶來的樂趣和啟發。

本書特色

  梵谷、馬奈、莫內都痴迷,
  從街頭到殿堂皆汲取的創作靈感泉源,鉅作背後的精采典故

名人推薦

  藝評家、策展人/謝佩霓
  藝術家/倪瑞宏
 
艺术的千年回响:跨越时空的西方绘画大师珍赏 本书简介 本书并非对单一艺术流派或特定历史时期的深入研究,而是一部旨在带领读者领略西方绘画史中,那些跨越数百年、影响深远的伟大艺术运动与杰出大师的综合性导览。我们力图构建一个宏大而细腻的视觉叙事结构,使读者能够理解艺术如何作为人类精神的载体,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进行自我革新与传承。全书内容聚焦于文艺复兴的辉煌开端、巴洛克的戏剧张力、洛可可的精致柔美,直至浪漫主义的激情澎湃与印象派的光影革命,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富有洞察力的艺术鉴赏指南。 第一部分:文艺复兴的曙光与人文精神的觉醒(约15世纪至16世纪) 文艺复兴,一场标志着中世纪宗教束缚松动、重新发现古典文明光辉的伟大复兴,是西方艺术史的奠基石。本书首先聚焦于意大利佛罗伦萨和罗马的艺术中心,探讨艺术家如何从对神性的单纯描绘转向对人性的深入挖掘。 我们将详尽解析早期文艺复兴(如马萨乔、波提切利)如何通过透视法和人体解剖学知识,为绘画带来前所未有的立体感和真实性。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及其背后的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将被置于详细的语境中进行讨论。 随后,我们将进入盛期文艺复兴的巅峰时期。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这三位巨匠的作品构成了本部分的核心。达·芬奇对“晕涂法”(Sfumato)的精妙运用,如何使他的肖像(如《蒙娜丽莎》)拥有了难以捉摸的生命力;米开朗基罗对人体力量与情感的极限表达,特别是在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中的史诗性叙事,将作为经典案例被深入剖析。拉斐尔的和谐与宁静之美,则代表了古典理想的完美平衡。本书旨在揭示,这些作品背后的科学、数学和哲学基础,如何共同构建了“完美”的视觉标准。 第二部分:巴洛克与洛可可的激情与奢华(约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随着宗教改革带来的动荡和反宗教改革的需求,艺术风格开始转向更具感染力和情感冲击力的方向。巴洛克艺术,以其强烈的明暗对比、动态的构图和对情感的极致捕捉,成为时代的主流。 卡拉瓦乔是巴洛克光影戏剧的先驱。我们不仅会展示他的“暗色调主义”(Tenebrism),更会探讨他如何将圣经故事中的人物置于当代街头的粗粝现实之中,引发了观看者强烈的代入感和震撼。在北方,伦勃朗的内心世界探索,通过他对光线与皮肤纹理的精湛处理,展现了人性深处的脆弱与尊严。鲁本斯的奔放、巴洛克建筑与绘画的结合,共同营造出一种宏大叙事和宗教狂热的氛围。 与巴洛克的宏伟相对立,洛可可风格在18世纪的法国宫廷中悄然兴起。这是一种追求享乐、私密与精致的艺术。本书将分析华托和布歇如何用柔和的色彩、轻盈的笔触描绘贵族的田园牧歌式场景,展现出一种逃避现实、沉醉于感官愉悦的美学倾向。 第三部分:启蒙与革命的序曲: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约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 18世纪末,启蒙运动的精神催生了对理性、秩序和古典美德的回归——新古典主义。雅克-路易·大卫的作品,如《贺拉斯兄弟之誓》,不再是贵族的消遣,而是肩负着公民道德和政治教育的使命。我们将研究其清晰的线条、严谨的构图如何服务于革命理想。 然而,理性的冰冷很快受到了情感的冲击。浪漫主义的兴起,是对启蒙过度理性化的反叛。德拉克洛瓦和戈雅的作品,展示了艺术如何拥抱非理性、想象力、对异域的迷恋,以及对战争、疯狂与个体英雄主义的深刻关注。戈雅晚期的“黑色绘画”系列,尤其是对人类恐惧和黑暗面的毫不掩饰的揭露,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埋下了伏笔。浪漫主义不再追求美,而是追求“震撼”与“崇高”(Sublime)。 第四部分:光影的瞬间与现代的诞生(约19世纪中后期)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目光投向了工业革命对艺术媒介和主题的颠覆性影响。 英国的风景画(特纳和康斯特 بل),如何突破了传统对客观景物的描绘,转而捕捉光线、大气和瞬间流动的自然力量,预示了印象派对“感觉”的重视。 随后,印象派的革命性登场。莫奈、雷诺阿、德加等艺术家如何走出画室,将画布转向户外,用颤动的笔触捕捉转瞬即逝的光影变化,描绘现代都市生活。本书将详细探讨他们对色彩理论的应用,以及他们如何挑战了传统学院派对“完成度”的要求。 最后,我们将简要触及后印象派的先驱们——塞尚对几何结构的探索,梵高对色彩情感的极端运用,以及高更对象征意义的回归。他们的个人化视觉语言,是西方艺术真正迈向现代主义的坚实桥梁。 本书通过对以上主要流派和大师的详尽梳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理解每一场艺术运动是如何在前一场艺术的“局限”中孕育而出,并最终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西方视觉文化遗产。本书的论述风格力求深入浅出,结合丰富的图像分析,引导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不仅看到“美”,更能理解其背后的“时代精神”与“技术革新”。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潘力


  上海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芝加哥大學訪問學者,東京藝術大學客座研究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主要從事日本美術研究。

  出版專著:《日本美術:從現代到當代》、《浮世繪》、《和風藝志:從明治維新到21世紀的日本美術》、《藝術巨匠.藤田嗣治》、《浮世繪的故事》、《現場:對話日本當代藝術名家》;譯著:《設計私語錄》(﹝日﹞原研哉著)、《寫給大家的當代藝術入門》(﹝日﹞長谷川祐子著)、《日本妖怪博物館》(﹝日﹞湯本豪一著)等。

图书目录

推薦序 「表裡如一」的浮世繪/謝佩霓

序章 日本美術溯源
01日本藝術的不變之魂
02唐風文化,深深影響大和繪
03琳派,是工藝也是美學

第一章 平民社會裡的虛浮世界
01浮世繪的時代背景
02新興的江戶出版業
03吉原,江戶平民文化的發源地
04浮世繪 之祖——菱川師宣

第二章 美人畫,花街柳巷的藝術.
01體現生命活力,情色的媚態
02青春浮世繪師——鈴木春信
03美人畫的新樣式
04江戶仔繪師——鳥居清長
05美人繪之神——喜多川歌麿
06後期美人畫,反映時尚卻莠不齊
07歌川派的集大成者——歌川國貞

第三章 春畫,江戶極樂美學
01什麼都玩,性觀念超開放
02浮世春夢的欲與美

第四章 歌舞伎畫,人氣偶像海報
01江戶時期的追星指南
02彗星般的謎之畫師——東洲齋寫樂
03天馬行空的畫師——歌川國芳

第五章 風景花鳥畫,旅遊明信片.
01西方美術對日本的影響
02明清美術對日本的影響
03舶來之作——「浮繪」
04席捲世界的藝術巨浪——葛飾北齋
05江戶時代的「旅遊部落客」——歌川廣重
06花鳥畫:花鳥風月,人間雅事
07走向現代的浮世繪

第六章 席捲歐美的日本主義熱潮
01日本美術飄洋過海
02從日本趣味到日本主義
03美國的「日本主義」

第七章 浮世繪對印象派的影響
01色與形的革命
02回到自然中去

終章 浮世繪的藝術性
01平民時尚文化的內涵
02浮世繪的樣式特徵
03浮世繪的啟示

附錄
01肉筆浮世繪的製作工藝
02形式演變和拓印技法
03浮世繪的顏料和紙張

主要參考文獻
再版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34968
  • EISBN:9786269580415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43.5MB

图书试读

自序

  這本書第一版問世距今已經12年,正好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生肖輪迴,按理應該成長了。今天從時代背景到大眾語境都有了很大變化,包括我自己對這個課題也有了許多新的認知。感謝浦睿文化使我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當年的作業,我也從中看到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

  這次再版的最大變化就是致力於從論文向圖書的轉變。在保持原書體例和水準的前提下,為了提高可讀性,在篇章結構上做了較大調整:原版的導言和第一章「日本美術溯源」合併為序章,文字敘述上也更為簡潔明瞭;「春畫」從原版第三章「美人畫」中的一節單列出來成為一章,以便能更好的呈現這個浮世繪的主要題材;撤銷了原版第六章「浮世繪的技術和藝術」,關於浮世繪的藝術性論述和原版「結語」合併,改為終章「浮世繪的藝術性」,浮世繪的技術性內容以附錄的形式體現,並考慮到讀者的閱讀需求,刪除了原版的其他附錄;對原版第七章「席捲歐洲的日本主義」做了較大篇幅的刪改,並增加了「美國的日本主義」一節,改為第六章「席捲歐美的『日本主義』熱潮」,更全面的反映日本藝術的國際影響力。

  此外,全書圖片做了大幅度精簡,刪除了對今天的讀者來說已經比較熟悉的日本文化的介紹,聚焦呈現浮世繪本身。

  同時,這次修訂還盡可能的編入我近年來新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增加對作品的解讀。每一幅浮世繪都承載著豐富的日本民俗文化密碼,只有巨細無遺的解鎖這些資訊,才能說是真正看懂浮世繪,也才能對日本文化有更準確的認識。

  我認為,要讓自己的著作最大程度的從學術的象牙塔裡走出來,面向更廣大的讀者,這對於任何專業領域的研究者來說,都是一個重要課題。只有讓自己的工作為大眾接受,服務於社會,學術才能獲得持久的生命力。

  浦睿文化的年輕編輯團隊也為這本書帶來新的活力,打破了我的許多思維局限。感謝可愛的年輕人協助我打造了一本青春版《浮世繪全覽》!

推薦序

「表裡如一」的浮世繪
藝評家、策展人/謝佩霓


  江戶時代(1601年—1867年),窮兵黷武不再,社稷承平,貿易頻仍,百業昌隆,百工興盛,民生樂利,萬戶和樂,世道一片繁華榮景。

  江戶時代作為日本史上最長治久安的一段太平盛世,其代表性的一切,下至庶民生活上至藝術文化的各方面,由於大有餘裕百花齊放,可謂建立在一種閒適處世的基礎之上。由市民階級支持而澎湃流行的木刻版畫「江戶繪」,自然也是如此。

  這一切其來有自,歸功於日本特有的哲學。「哲學」一詞,在日本泛指西方哲學,若是要指本土產物,則限於明治維新之後,由西田幾多郎創建的京都學派。因此本文所謂日本哲學,除了核心的神道與佛教,其實還包括儒教、禪宗、國教、武士道甚至現代思想。

  解讀現代和當代日本,必須由這幾個層次循序漸進,才能面面俱到全觀完整,譬如看待「浮世繪」,亦復如此。畢竟浮世繪不僅只是應庶民愛好展現民族風情的土產風俗畫,以求諸野的態度深究之下,適足以洞見「大和繪」,如何能汲古潤今不斷生發,自「唐繪」起走出自己的路。

  日本的神道,始於「八百萬神」自然崇拜的信仰,並無教義與經典。因此相較於世間盛行的其他主要宗教,正如作家小泉八雲所說的,顯然格外柔軟寬容,且具備彈性。這點在影響華人世界至深的道教身上,雖有典籍文本,卻見到與時俱進的異曲同工之妙。

  承襲之前世代的「神佛習合」,江戶時代主張的神道,則是學者山崎闇齋倡議的神道與儒教調和。戰國時代追求武士道即「知死」之道,不再合時宜,從此大改,崇尚忠、信、知、義的新儒教教義,武德化為士德成為常民典範,進一步化為民族精神。

  宋代新儒學東傳,於江戶時期大興。朱熹理、氣並行的二元論,以及王守仁追求致良知、知行合一的陽明學派,使日本從此尊崇實用的博雅教育,養成知識分子不再執著於「術業有專攻」,反而期許他們成為通才,涉獵廣泛如百科全書。

  江戶時期,或許是因富而好禮好學,又因富庶平和而開放有自信,因此對西學與舶來物品好奇,並不排斥甚至擁抱,倒也不致崇洋媚外。凡事樂於嘗新,視所需有所取,融會貫通這點在浮世繪尤為明顯。

  畫師雖然保有師承門派風格,創作主題不脫大和風土民情,筆墨功夫、顏料設色、用紙沿襲日本畫,雕版、印製、裝幀技法原則上遵照古法,但擷取西洋繪畫的透視法、明暗法、漸層法、肖像畫之長,在浮世繪代代發展中,紛紛納入改良創新。

  而佛學方面,當初「大化革新」遣唐使引入的佛教已立地生根,江戶期間則發揚禪學。一方面有臨濟宗的白隱禪師,以公案引領悟道;另一方面還有曹洞宗進行宗門復古運動,追求生活本身即是實踐佛法。

  這麼一來便可以瞭然,浮世繪不啻也是一種入世證道的不二法門。畫師各顯神通,描繪浮於大千世界的眾生千奇百態,盡現萬物萬象法相,完成的作品,說來等於形形色色的佛家公案,導引世人從中體悟。即便是以肉身相搏交歡場面入畫,無異於坐肉蒲團。

  誠然,外來影響之外,解析日本藝術文化,本土的「國學」脈絡絕對相當關鍵,斷不能被輕忽。

  始自德川光圀(按:音同國)幕府,透過整理古籍復興古道,以便去漢意找到「大和心」,都是鍥而不捨的目標。和歌中古音所傳達的直率「男性風」與溫婉「女性風」,還有物語裡流露著「物哀」的純粹情感,都被發揚光大,深入民心。

  證諸浮世繪風俗畫的創作表現,無論極至描寫的是人、事、時、地、物、情,這樣的作風非常一致,包括人設都一律貫徹上述的主張。儘管遵古而高度仿古,加入個人手法的詮釋,卻能直面當下所見所感,帶入一抹新意,以嶄新面貌示人,即使是情色洋溢的春宮畫亦然。

  有鑑於浮世繪對20世紀西洋現代美術的顯著影響,超越了東洋美術的局限,格局也早就超越了江戶藝術,成為日本藝術的代表,最廣為人知又膾炙人口。若以普世影響力和辨識度為判準,現今的浮世繪被公認為日本藝術之最,筆者則認為,浮世繪最難能可貴之處,在於以「表日本」畫盡「裡日本」,也因此讓日本表裡為一。

  切正由於此,潘力教授的力作《浮世繪300年,極樂美學全覽》彌足珍貴。他為讀者鉅細靡遺的爬梳了必備的背景知識,有助於充分欣賞浮世繪的表象之美和趣味,進一步仔細推敲,協助觀眾了解浮世繪的內涵,也才能使人在體驗單純的視覺美感之餘,體會多層次的醍醐味。

  潘力教授讓我們從好讀者變成好觀眾,《浮世繪300年,極樂美學全覽》一書因此不能不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這本電子書的當下,我立刻被那種厚重的歷史感給吸引住了,雖然是電子書,但文字的編排和圖片的呈現方式,都讓人感覺到編輯團隊的用心。我一直對日本的文化演變很有興趣,尤其浮世繪從早期的肉筆畫到後來的多色套印技術的成熟,這中間的技術飛躍本身就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議題。這本書如果能好好梳理這三百年的脈絡,從早期的菱川師宣,一路談到後來的歌川派鼎盛時期,中間那些藝術風格的轉變和對後世西洋藝術的影響,相信會是極具深度的論述。我比較想知道,在不同歷史時期,浮世繪的主題是如何隨著政治經濟情勢變遷的?例如,幕府對藝術的干預,或是鎖國政策下,藝術家們如何從有限的題材中激發出無限的創意。期待書中能有紮實的考據和清晰的論述,將這些複雜的歷史線索梳理得井井有條。

评分

坦白說,市面上關於浮世繪的書已經不少,但多數都是以圖錄的形式呈現,美則美矣,但缺少了深入的文化解讀。我希望這本《極樂美學全覽》能夠跳脫出單純的「鑑賞」層面,真正去探討浮世繪作為一種「庶民藝術」的社會意義。它不像宮廷藝術那樣高不可攀,而是直接深入到町人(商人、手工業者)的生活之中。這種「近距離」的藝術,它的美學標準是什麼?是不是更強調當下的、流行的、甚至帶點八卦性質的內容?我很好奇書中會如何論述浮世繪中對「流行文化」的捕捉能力,那些當時的時尚穿搭、受歡迎的名妓或相撲力士,都被版畫記錄下來,這簡直就是江戶時代的時尚雜誌加上娛樂頭條的結合體。如果能從社會學的角度來分析,會讓這本導覽書的層次大大提升。

评分

我對「美學」二字的解讀特別敏感,畢竟「極樂」這個詞彙本身就帶有一種既迷人又略帶危險的意味。浮世繪的美學,不只是線條的流暢或色彩的飽滿,它更是一種對「無常」的體認——活在當下,因為明天一切都可能改變。書中對此哲學層面的探討,是否能結合當時的佛教思想與市民心態?另外,浮世繪對後來的印象派畫家如梵谷、莫內等人的影響,是藝術史上公認的事實,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更細膩的對照分析,而不只是簡單地提一句「受影響」。究竟是哪種構圖、哪種光影處理,觸動了西方藝術家的心弦?如果能把這種跨越國界、橫跨時代的藝術影響力講得透徹,那這本導覽書就不只是一本日本藝術史的讀物,而是一部世界藝術交流的佳作了。

评分

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浮世繪的版畫製作過程始終帶著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本書既然標榜「全覽」,我衷心期盼它能盡力拆解這個工藝的奧秘。從畫師起稿、雕師刻版,到摺師印製,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極高的專業技術和耐心,尤其要達到完美的套色效果,簡直是精密的工業藝術。如果書中能有詳細的圖解或步驟說明,讓讀者了解一張精美的錦繪是如何從一塊木板蛻變而來的,那光是學習「如何看」版畫的技巧,就值回票價了。而且,不同時期使用的顏料(像是對「普魯士藍」引進的反應)也會影響最終的色澤和保存狀況,這些技術細節的描寫,對於理解浮世繪的藝術成就至關重要。

评分

這本關於浮世繪的書,光看書名《浮世繪300年,極樂美學全覽》就讓人心頭一震,立刻聯想到江戶時代那種紙醉金迷、風花雪月的氛圍。光是想像那些葛飾北齋的海浪、喜多川歌麿的美人畫,就覺得應該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我特別期待書中對於「極樂美學」的詮釋,畢竟浮世繪不只是風景或役者,它更是反映了當時庶民生活百態的縮影,那些熱鬧的市井生活、歌舞伎的喧囂,甚至是私密的情慾流動,都蘊含著一種及時行樂的哲學。如果這本書能深入剖析藝術家們如何在社會規範下,巧妙地用版畫這種媒介來展現這種「普世的快樂」,那可就太精彩了。不知道書裡會不會提到一些鮮為人知的軼事,關於那些畫師們如何捕捉瞬間的「美」,那種稍縱即逝的、屬於浮世的歡愉,讓人在欣賞的同時,彷彿也能聞到當時的香氣、聽到街頭的叫賣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