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 (電子書)

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樂茝軍 (薇薇夫人)
图书标签:
  • 自傳
  • 勵志
  • 不老
  • 正能量
  • 成長
  • 人生
  • 女性
  • 自我實現
  • 高齡
  • 快樂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這是一本希望每個人都能無憂地迎接晚年的智慧之書。

她用二十五年退休生活 × 一個人獨居實踐,得到的人生禮物:
「最理想的老後」──正是活在當下、獨立自主、找回自己!

  學校教育沒教我們如何安度晚年,也沒教我們如何善待年邁的父母,本書正是為了上述目的而生。從書中真實的銀髮族故事,逐漸步入中老年的朋友,能夠知曉自己該如何活到老,而且活得好!同時將這份知識產生的力量,應用到身邊年長的親友身上。

  如果我們幸運就會活到老,誰也逃不掉;
  先窺視一下老後的生活,才不會慌張。


  現年九十歲的樂茝軍(薇薇夫人)絲毫不顯老態,不止耳聰目明、身手敏捷,喜愛讀書、繪畫、欣賞電影,寫得一手好字,同時精通時下3C產品,一個人獨居,從不倚賴晚輩。誠如林懷民所說:「她活出了銀髮閃爍的美麗新境界」。

  薇薇夫人示範了如何在悠悠歲月中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過著自備快樂,無入而不自得的晚年。也願每位讀者,在每個往後的日子,都能以書中的方法──就此翩然起舞,實踐生之喜悅。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專文導讀☆
  薇薇夫人手繪「雲門舞集」18幅舞姿速寫
  齊邦媛/王榮文/向陽/林懷民/殷允芃/蔡全茂/簡媜/簡靜惠
  8名重量級推薦人,聯手禮讚「老年」──這段人生最美的時光!
 
  本書重點

  1.用最自然而然的方式,教會我們如何好好終老:透過書中所載各式飲食、運動、養生方法,以及各式熟齡人際與社交故事,讓即將到來的年老生活不再憑空想像。此外,更教導銀髮族「如何安坐家中,神遊全球各地」、「自己動手、種花、插花、做菜,基本生活要有品味」……,藉由這些實用方法,讓將老去者也能保持頭腦清楚、手腳靈活;更不必吃什麼貴得要命的保養品,也能夜夜安眠。

  2.讓人能同理長者對於晚年生活的恐懼:死亡來到前,必須活著;但在那之前,不論為人子女或面對家中的長輩,我們都可以擔當長者的靠山,讓他們美好挺立。本書以「過來人」的經驗提供許多「撇步」,對於照顧老年父母、有效溝通、提供身心靈全方位支持…都能給予實際有用的建言。讓晚輩可以協助長者經營老年生活,在這段人生餘下的黃金歲月,吃好睡好、放下憂慮、多交朋友,做個真正的「快樂大人」!

  3.與老年共舞,而非與老為敵:高齡社會的到來無可避免,書中不止教我們「歡歡喜喜地自在報年齡,是一種老年的成熟」;更告訴我們面對年歲漸增,能從日常中哪些「吃、喝、住、穿、用」的細節著手,避免跟現代生活脫節;如何鍛鍊自己的大腦與肢體,讓晚輩們也能欣然接受有這樣觀念先進、樂於接受新觀念、新事物,盡情享受時代的洗禮,與時俱進的樂活銀髮長輩!

  薇薇夫人如何以「活在當下、獨立自主、找回自己」三步驟,
  實踐心中「最理想的老後生活」:

  ◎活在當下:「老後的快樂」很簡單:平靜、滿足、自在,這些都不假外求,而這世界沒有什麼好怕的,顧好自己全部身心靈就好。活得好的人能自主放下,活在此時此刻。老後身體何時該修理和保養?不論是白內障汰換人工水晶體,以及替換鈦合金髖骨時,我都回答:「現在!」因為「以後我更老、行動會比現在更不靈動,等什麼呢?」

  ◎獨立自主:銀髮人要活得愉快,不要跟身處其中的時代鬧彆扭,不要抗拒時代的改變,從觀念到生活方式皆然。人年輕時拚命爭取獨立,老後卻怕孤獨,想與兒孫同住。但只要活著一天就該好好生活,不是養老、是養生。而能自在獨處、不增加他人負擔,盡享老後自由的特權,這就是對「養生」的最好實踐。

  ◎找回自己:每個人老後都該明瞭生命仍大有可為。若能獨居,卸下責任義務,享受屬於自己的生活,正是展開第三人生的最好時機。活在今日世界,每個階段都有生命光輝,「與老共舞」是需要學習的功課:讀專家的指導,讀活得好的人所寫下之經驗,看身邊活得帶勁的人如何處理生活,都是最好教材。

  不論年紀大小,每個人都可以從本書了解──老之將至,如何保持活力,在智識方面隨時代更新;在心境上,可以藉本書學習到,如何回轉成孩子那般純真自在,對事物時刻懷抱好奇求知的態度。讓我們從今天開始一起學習,如何優雅美好地老去!

掛名推薦


  ♦殷允芃(記者/作家/「天下雜誌群」創辦人)
  ♦簡媜(散文家/繪本作家)
  (按姓氏筆劃排列)

  來稿推薦(部分節錄)
  ♦她(樂茝軍)這個慧心人知道,活著不論什麼年紀,對人生總得視角廣闊,挺胸樂觀面對。────齊邦媛(作家/學者)

  ♦…不諱言老病死,言簡意賅地分享自己的老年生活哲學,對於逐漸步向老境「死亡來到前,必須好好活著」的我,或是需面對家中老者的年輕晚輩而言,每段文字讀來都能啟發人心。────王榮文(出版人/文化人)

  ♦透過她的文字,看到開朗、豁達、並且寬容的情懷,一如陽光,自在灑落林間,指點出光與影交織的一條人生之路────向陽(詩人/作家)

  ♦這本書不必強調作者年齡也會站得好好的,因為好看。鶴立雞群的理由之一是薇薇沒有擺「專家」的姿態,只像跟身旁友朋喝茶聊天,娓娓分享她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她的智慧,可讀,可親。────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作家/舞蹈家/編舞家)

  ♦享受平靜、滿足與自在,快樂不假外求。這種有智慧的老去方式,是你我理應效法追隨的;在此鄭重推薦這本堪稱「寶典」的新書《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蔡全茂(畫家/作家廖玉蕙的先生)

  ♦在享受這豐美人生的同時,薇薇也不忘分享她的經驗與智慧給我們:不管年紀多少,都要挺立地舞向終點!────簡靜惠(文化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悠然自得的晚年哲学:探寻生活中的不朽活力 这是一本深入探讨如何构建充实、有意义且充满活力的晚年的生活哲学著作。它摒弃了传统上对老年人“衰退”的刻板印象,转而聚焦于如何积极拥抱生命中的每一个阶段,将岁月的积累转化为智慧的财富和持续的创造力。本书并非仅仅关注身体健康或财务规划,而是更深层次地挖掘了心理韧性、精神满足感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如何共同塑造一个真正“不老”的晚年。 全书围绕“持续的成长与连接”这一核心理念展开,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层层递进地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实现晚年幸福的蓝图。 第一部分:重新定义“晚年”——摆脱年龄的束缚 本部分着重于观念的转变。作者认为,社会对“老年”的定义往往是一种限制,而非客观事实。他们挑战了“退休即终结”的思维定势,提出晚年应该被视为人生的“黄金自由期”。 心智的青春永驻: 探讨了神经可塑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强调大脑的持续学习能力。书中提供了具体的认知训练方法,如学习复杂的新技能(如一门外语、一种乐器或编程基础),以保持心智的敏捷和好奇心。这些练习并非为了追求专业成就,而是为了刺激新的神经通路,保持对世界的开放态度。 身份的重塑与流动性: 许多人在退休后面临“我是谁”的身份危机。本书引导读者审视过去的角色(职业、育儿)并有意识地构建新的身份认同——可能是导师、社区志愿者、艺术家或终身学习者。它强调身份的多样性,确保即使某一个领域发生变化,其他领域也能提供支撑。 拥抱不确定性与脆弱性: 与追求永恒的“完美”晚年不同,本书坦诚地讨论了衰老过程中的必然变化和脆弱性。它不回避疾病、丧失和告别的主题,而是教导读者如何带着尊严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这些现实,并将脆弱性转化为深层次的同理心和人际连接的机会。 第二部分:构建内在的“快乐引擎”——情绪调节与意义建构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晚年幸福感的核心要素:情绪的稳定性和对生活意义的深度感知。 意义感的追寻: 作者认为,真正的满足感来自于超越自我、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书中介绍了“遗产工程”的概念,这不一定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关于知识、价值观和积极影响的传承。例如,如何系统地记录家族故事、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指导他人的经验,或参与到对后代有益的环保项目中。 正念与感恩的实践: 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每日的正念练习来锚定当下。书中区分了短期享乐和长久满足的不同,并提出了“选择性专注”的技巧——有意识地将注意力从日常的烦恼转移到已经拥有的资源和关系上。通过具体的日记模板和冥想指导,读者可以训练自己的大脑,使其更倾向于积极的反馈回路。 情绪的“回收与再利用”: 探讨了如何将过去的遗憾和未竟之事转化为新的动力。例如,将对未曾实现的梦想的惋惜,转化为在晚年实践其简化版本的行动。关键在于接受“完美时机”的错失,并创造“此时此刻”的机会。 第三部分:连接的艺术——深度人际关系与社群构建 人是社会性动物,本书极其重视晚年高质量的人际网络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从广度到深度的筛选: 晚年无需维持大量肤浅的社交关系。本书指导读者如何识别并投入精力维护那些真正滋养心灵的“核心圈子”。这包括如何有效地表达爱意、倾听需求,以及设置健康的边界,确保关系是互惠而非单向付出的。 跨代际的桥梁: 重点讨论了祖父母角色、导师角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书中提供了与年轻一代有效沟通的策略,学习理解他们的新语境和价值观,从而避免“代沟”成为隔阂,而是转化为相互学习的契机。 社群的积极参与: 鼓励读者走出家门,以一种“贡献者”而非“索取者”的姿态参与到当地社区活动中。这可以是从组织读书会到参与社区花园维护等各种形式,目的是在实际行动中感受到自己依然是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部分:物质与环境的优化——为活力而设计 最后一部分关注如何优化生活环境和身体机能,使其成为支持内心活力的载体。 环境心理学与居住空间: 探讨了如何将居住空间打造成一个既安全又激发创造力的地方。这包括对光线、色彩、收纳哲学的重新审视,确保家居环境能够反映内心的秩序感和美学追求,而非仅仅是功能性的堆砌。 运动作为一种对话: 将身体活动提升到与自我对话的层面。书中强调的不是高强度的健身,而是“持续的、低冲击的运动”——如太极、园艺中的体力劳动、规律的散步等,这些活动能保持身体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它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身体感官的连接。 财务自由的重新定义: 讨论如何将财务规划的焦点从“积累更多”转向“消耗得更少,体验得更多”。指导读者如何有意识地将资源投入到能够带来持久愉悦感的体验(旅行、学习、赠予)上,而不是物质的占有上,从而实现真正的“富足”。 总而言之,本书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可操作的框架,鼓励每一位读者,无论年龄几何,都能将晚年视为一段主动创造、持续探索和深度连接的旅程。它描绘的不是一个等待被照料的未来,而是一个由自己掌控、充满好奇心与活力的全新篇章。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樂茝軍(薇薇夫人)


  從小恨算術、親國文、愛爬樹、和男生玩泥巴打仗,常替同學寫作文交換對方做算術題。雖然父親男女平等的觀念,不著痕跡地進入自身觀念裡,但從不是一位「女權運動者」。而到了結婚生育子女,家庭主婦身兼職業婦女也不覺委屈,喜歡由家人相處當中,學習如何處理人際關係。

  年少時不能忘情文字,在零碎時間中偷空投稿。從退稿到被接受,再遇見貴人賞識。有幸生在報紙興盛的時代,在《聯合報》寫文章時還不知「專欄」為何物,很快有了很多讀者。當時主編為專欄取名「薇薇夫人」,一開始刊登時,竟有人詢問衣服上沾了醬油該如何處理!漸漸地內容才與讀者談到家人、情感、社會。身為專欄作家,積極地請教專家,做讀者的橋樑;努力讀相關的書,和讀者一起成長。

  九十歲決定停筆,享受讀書,看影劇的快樂生活,發現其中也有很多可學習的道理,真是「游於藝,學而時習之」。如此充實簡約的生活,是晚年的幸福!
 

图书目录

推 薦   日落月升,不虛此生/齊邦媛
「活到老,學到老」──最理想的人生方案/王榮文
與老共舞,舞出智慧與美麗/向陽
讓我們一同美好地老去/蔡全茂
享受豐美人生,提出有用經驗/簡靜惠

導 讀   銀髮閃爍的美麗新境界/林懷民
自 序   願你我都能盡情享受,這獨一無二的人生舞台

部一  我對老年的禮讚
1  坐看雲起時
2  愈老愈能高興做自己
3  快樂、不快樂,都是自找的
4  愈老,報年齡得到的掌聲愈響亮
5  一個人跳舞,享受孤獨的熱鬧
6  有自由有精力,也別插手別人生活
7  老年勇敢愛,別捨錢「救情人」
8  能動就要玩,不怕一路玩到掛
9  老後要為自己而美麗
10  我每天清水拍臉一百下
11  我沉醉在白內障手術時的眼底極光裡

部二  做個「內在年輕」的銀髮族
12  老了這麼好玩,誰還怕老!
13  再老也要找自己的舞台
14  可以獨處,但別孤獨
15  廚房練功──享玩舌尖上的樂趣
16  獨居生活認真玩
17  臨危時的心態
18  比較法的快樂與難關
19  養生,不是養老
20  我看「佛系」和「耍廢」
21  誰說銀髮人學不會3C?
22  當長輩圖變成平輩圖
23  寫一封給孩子的情書

部三  如何創造豐盛的熟年生命?
24  全球仇老?活不好就讓人討厭
25  過好獨處生活,男女能力大不同
26  一個人生活很空洞?你可以選擇填滿
27  老奸巨滑是成熟的智慧
28  老後的自由,別被無聊荒廢
29  在限制中把生活過得浪漫
30  我用動、動、動!趕走身體小病痛
31  接受老的事實後,我放棄兩項「武功」
32  希望兒女不必為父母把屎把尿
33  比樹葬、海葬更灑脫,「零葬」新流行
34  禍福相依,無因不會送急診
35  珍惜家族相聚,今生還能有幾次?

部四  向文藝借火、昂然起舞
36  把老年活成祖母綠
37  我要能那樣,就不會這樣
38  與老共舞,誰過得好就學誰
39  恨、無聊,在瘟疫蔓延時
40  真正自主,就能自由自在
41  黑色幽默的晚年
42  老了怕摔,要走「正道」
43  趁著防疫在家,補上漏掉的智慧
44  打破煩悶日常,來場「斗室之旅」
45  當死即死,失智怎麼自主死?
46  老而不死謂之賊?
47  身心健康地離去

跋  感激推薦的朋友們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9555987
  • EISBN:978626958651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3.2MB

图书试读

導讀

銀髮閃爍的美麗新境界────林懷民


  她在聯合報寫了二十幾年的「薇薇夫人」專欄,回答萬千讀者的問題。她編國語日報,最後擔任報社社長。她主持華視「今天」訪談節目。她出版了二十幾本書。她養育了三個好子女。日理萬機,不急不躁。人生悲劇霹靂而降,哀慟欲絕,外人卻看不到她悲悽的神色。她一直挺立。

  作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名人,許多人唸不出她樂茝軍的本名。讀者叫她「薇薇夫人」。她不喜歡當「夫人」,朋友叫她薇薇,她就當了幾十年的薇薇。

  薇薇九十歲,我沒感覺,因為看不出來如此高壽。九十歲出版新書,我肅然起敬。

  根據統計,二〇二一年,臺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超過百分之十六,進入「高齡社會」。 預估到了二〇二五年,全台六十五歲以上人口更將高達百分之二十,相當於每五人就有一個是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點一下「孤狗」馬上跳出幾十本關於銀髮族的新書。

  書寫的世界「賣小」和「賣老」都是俏市。這本書不必強調作者年齡也會站得好好的,因為好看。鶴立雞群的理由之一是薇薇沒有擺「專家」的姿態,只像跟身旁友朋喝茶聊天,娓娓分享她的生活小故事,以及她的智慧,可讀,可親。

  老年人會遇到的事,她都講到了:

  要認老,別瞞歲數,報上年紀只會贏得尊敬。有人扶著走是幸福,別逞強。戒了開車,怕出事,給別人帶來麻煩。該去看醫生就去,割了白內障,世界更美麗,換個膝蓋更便捷。

  練習獨處,但不要孤獨。打開門去交朋友,但不要插手別人生活,不要給家人、朋友負擔。珍惜家族團聚,卻應避免「愛心泛濫」、「好為人師」對子女媳婦指手劃腳,要化長輩為平輩。

  獨居,薇薇讀書、畫畫,與時俱進學3C,上「孤狗」、「萊茵」、「掐特」,也興緻昂然地精進自己的廚藝──填滿生活!

  「簡單動,持之有恆必有收穫…」她每天醒來,先在床上雙腿「踩車輪」練肌力,更拿小啞鈴當玩具。每天清水拍臉一百下,頭髮少了就貼髮片,要「為自己而美麗」。天氣好就要出門,看樹看花草,坐看雲起時。她說「能動就要玩、不怕玩到掛」。同時,如果還是單身,愛情來了,就迎上去,「老人也有戀愛的權利!」

  薇薇反對「好死不如歹活」,該走即走。她要求子女不急救、不告別式,甚至不海葬;希望能「零葬」──火化後骨灰由火葬場處理就好。

  貫穿各種議題的,是她樂觀進取的態度,自我實現的精神。

  「要對自己好!」薇薇對銀髮族喊話互勉。拿敬老票坐車的我獲益良多。許多理念都知道、都明白,薇薇的提醒卻像暮鼓晨鐘,叫我站起來,積極經營退休生活,不能繼續追劇耍廢。

  薇薇溫暖的話語有趣、有益,鼓舞人開展銀髮閃爍的美麗新境界。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她強悍挺立的DNA。很多時候,老人需要子女扶ㄧ把,才能挺立。

  孝順第一要務也許是陪伴。有一年,雲門在台中演完,我打電話問母親好不好。她說:「一個人吃飯有什麼好?」我抓起行李奔向車站回台北。

  一九九六年,我到奧地利導演歌劇,提議帶父母一起去。那年父親八十,身體有狀況,卻很高興地滿口說好。當醫生的弟弟警告我,萬一路上發病如何是好?我說,我寧可父親飛機上發病往生,不要讓他坐在電視機前悶死。

  我帶著父母,帶著藥,和四個大行李箱在歐洲走了六個禮拜,老人家心情大好,沒空感冒。我經營舞團,一直讓父母擔心,心中愧疚,覺得只有這趟旅行做得對。

  更多的時候,我反省,也許根本不必去到歐洲。我問自己,當年為什麼沒有挪出時間,每天早起陪伴他們出去走路?

  陪伴,需要時間,需要耐心。如何陪,怎麼陪,需要用心。薇薇的書,讓大家瞭解老年人,更提供許多「撇步」,讓晚輩可以協助父母經營老年生活,讓他們美好挺立。學校教育沒教我們如何安度晚年,也沒教我們如何善待年邁的父母。這本書,銀髮族可讀,為人子女的也該讀。

  謝謝薇薇!

自序

願你我都能盡情享受,這獨一無二的人生舞台────樂茝軍


  我不是舞者,但距今七十二年時,我曾在舞台上和另兩位跳過一場名為「銀環」的舞,在蕭邦的「詼諧曲」聲中,整個人像飄浮在空中。幾十年來偶爾還能忘不了那種身心靈進入絕美幻境中的感覺,而心神蕩漾一下。不過從此以後我從未跳過舞,只是一個坐在台下全心靈被舞者迷住的觀眾。

  九十年的歲月,晚年有很多時間回味、思考人生。除了混沌未開的幼年,覺得幾十年的生活,很像一部情節繽紛的舞劇。每個人都像舞者,就算是獨舞,也要牢記手如何舞、腳如何蹈。有舞伴時更要記得如何配合,音樂要牢記。比起戲劇演員,舞者全身動作都不能有差錯,全部要配合節奏以及和別人之間的契合。而人在生活中大部分都是和別人有關聯的,在這個大舞台上,除了獨處為了靜修心靈或創作以外,而獨處也就是獨舞,自己享受那美好的感覺。

  「舞」了幾十年,我慶幸自己雖沒有華麗的舞衣,但精神是豐富的。痛苦或艱難都已像水流過,距離終點不遠並不恐懼,人上了台一定會下台,這是最自然的事!

  一九七三年林懷民成立了雲門舞集,看第一場就讓我大為震撼,情節是動人心魄的,舞者的舞姿更深印腦中。我用畫筆記下他們的舞姿,很開心懷民答應我用作本書的挿圖。
       
  我會繼續「舞」到終點!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跟几个年纪稍长一点的亲戚聊天,他们常常抱怨身体机能下降,生活重心都在“维持”而不是“探索”。我常常想,如果能早点建立起一种“不老”的心理建设,会不会情况会好很多?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力量,像是一种宣言,而不是一份说明书。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可以立即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口号。比如,如何维持好奇心?如何在新科技面前保持开放?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面对身体上的衰退时,依然能找到新的价值感?毕竟,我们这一代人,接受的教育和生活环境都比上一代更开放,我们不甘心就此被生活推到角落。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打破年龄刻板印象的具体案例,那对我来说就太有价值了。我非常期待能读到一些关于“重新定义晚年”的深刻见解。

评分

说实在的,我平常很少主动去看这种类型的书籍,总觉得“晚年”这个词有点沉重,好像提前给自己贴上了“限制”的标签。但这次会注意到《九十挺立》,主要是因为它的副标题——「薇薇夫人自備快樂的不老晚年」。这个“自備快樂”四个字,简直说到我心坎里去了。这年头,谁还能指望别人来给你带来快乐呢?快乐一定得是自己创造的、自己储备的。我非常好奇,这位“薇薇夫人”究竟有什么独门秘诀,能把快乐变成一种可以“自备”的能量。是心态上的调适,还是生活习惯的彻底改变?我猜,这本书里应该会提到很多她个人的生活哲学,那种经过岁月沉淀下来的智慧,可不是年轻时随便看看时尚杂志就能学到的。我比较关注的是,这种“自备快乐”是否意味着要放下很多社会期待,勇敢地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哪怕已经九十岁了。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适中,应该不会是那种读起来很累的学术著作。我更倾向于它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生活随笔,用薇薇夫人的亲身经历来诠释如何做到“快乐地老去”。现在社会上充斥着各种贩卖焦虑的内容,感觉还没到退休,人就已经被“焦虑贩子”们榨干了。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完全相反的视角,一个充满掌控感和自主性的晚年蓝图,那简直就是一股清流。我尤其期待作者能谈谈如何处理与家庭、与下一代的关系,如何在保有个人空间和独立性的同时,又能享受天伦之乐。这其中的平衡点很难拿捏,如果薇薇夫人能分享她的经验,那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大大提升了。我希望读完后,能有一种“哇,原来我还可以这样生活”的豁然开朗。

评分

我一直觉得,所谓的“幸福人生”,重点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密度。如果能把人生的每一阶段都过得充实、有意义,那才是真正的成功。《九十挺立》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一种非常坚韧的生命力,像是老树盘根,越是经历风霜,根扎得越深,姿态反而越有味道。我很好奇,作者笔下的“薇薇夫人”,她的“挺立”是物理上的健康,还是精神上的不屈不挠?我希望作者能着墨于精神层面的探讨,毕竟身体的衰老是自然规律,但心智的僵化却是可以选择避免的。我希望从中能学到如何在人生的“下半场”设定新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重启人生的“上半场”。那种不服输、不认老的精神,才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它挑战了社会对老年人的一切预设。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明亮,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尤其是那个带着点点星光的字体,感觉就好像在说,人生的下半场也可以闪闪发光。我最近刚好在思考退休生活要怎么过得更有滋味,总觉得老了就该安安稳稳待在家里,但看了看我身边那些活力四射的长辈,才发现年龄真的只是一个数字。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很有意思,「九十挺立,繼續舞向終點」,这不就是我们这代人最想追求的那种状态吗?不是苟且偷生,而是要跳着、笑着、充满力量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特别期待看到作者如何解读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不是有一些独到的见解,能让我这个还在壮年的就开始为未来做准备。毕竟,现在很多关于退休的书,讲的都是如何储蓄、如何规划医疗,但很少有人能深入到如何保持精神上的丰沛和对生活的热情。希望这本能给我一些不一样的启发,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而不是恐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