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上班族,不去公司,去廟裡:修補受傷心靈的100天觀察日記 (電子書)

33歲上班族,不去公司,去廟裡:修補受傷心靈的100天觀察日記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申旼正
圖書標籤:
  • 心靈療愈
  • 職場迷茫
  • 個人成長
  • 情緒管理
  • 信仰
  • 生活感悟
  • 颱灣文化
  • 觀察日記
  • 電子書
  • 30+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送給對生活疲憊的人,世上最特別的心靈觀察記錄──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廟裡100天,
但是每個人都需要療癒自己。
 
  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為何要去廟裡住100天呢?
  是為瞭擺脫地獄般的現實,是為瞭掙脫無邊無際的深淵,隻是想活下去而已。
  此時此刻,若你也對生活感到疲憊,或是想放棄一切,
  請翻開本書的100天日記,瞭解是什麼讓自己疲憊不堪,
  如何纔能掙脫痛苦,隨著文字延伸自己的理解,同步感受身心變化,
  讓這本書成為你的「寺廟」,陪你探索、接納自己。
 
  「我沒有宗教信仰,我隻是痛苦得要發瘋纔去廟裡避難。
 
  在這裡,我超越宗教層麵,每天反覆練習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呼吸、進食、穿著、睡眠、說話、行動和想法,直到培養齣我洞察這一切的力量,幫助我過著清醒的生活。」
 
  ▌如果你也是這樣,請翻開這本書
  ▎迫切想拯救那個在難以獨力承受的現實中的自己
  ▎生活充滿疲憊滿是傷痕
  ▎常常想著要放下眼前的一切,逃到遠方
  ▎讀瞭好多心靈雞湯卻依舊如爛泥般振作不起來
  ▎對內觀、印度靈修有興趣的人
 
讀者掏心掏肺好評心得
 
  「光是看書名,隻覺得是作者描述治癒心靈的過程的書。但讀完之後,我感受到作者從寺廟生活裡拓展瞭理解的範圍,不但是理解自己,同時也理解人與人的關係,還有對於這個社會。是讓我獲得很多好的想法的書。」Hyki***
 
  「我一開始覺得作者很可憐,最後很羨慕她。身心俱疲,令人遺憾,可是因為這樣子她纔去到寺廟找到瞭真正的幸福。好像能幫助到苦苦撐過每一天的人。就算住不到一百天,我也想嘗試短暫的寺廟住宿。」Soal***
 
  「想法接踵而來,不放過我。我非常地有共鳴,就算決心不再想,作者還是因為公司問題、人際關係問題時常造成內心的爭鬥,最後作者去寺廟的一百天裡,獲得瞭觀察自己的時間。跟著她的過程,我獲得瞭對人生的寶貴提示。 我的心好像不會再被摺磨我的瞬間撕裂或是變得扭麯瞭。」Njmy***
迷途的旅人:都市叢林中的心靈重塑與自我對話 一部關於在喧囂中尋找寧靜,在迷失中確立方嚮的深度心靈紀實。 在光鮮亮麗的都市錶麵下,無數靈魂正承受著無形的重壓。這本書描繪的不是一場說走就走的說走就走的瀟灑辭職,而是一次更為深刻、更具內在驅動力的「暫停」。它記錄瞭一位在傳統職業道路上看似功成名就,實則內心已瀕臨崩潰的三十多歲的專業人士,如何毅然決然地選擇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暫時抽離主流社會的評價體係,轉嚮探索那些被現代生活刻意忽略的古老智慧與內在空間。 這不是一本旅遊指南,更不是一本純粹的宗教或哲學論述,而是一份極其個人化、層層遞進的「內在重建手冊」。它聚焦於一個核心睏境:當外在的成功指標(職位、薪水、社會地位)不再能提供內在的滿足感和安全感時,人該如何重新定義「值得」與「意義」? 第一部:崩塌的基石——職業倦怠與存在的焦慮 本書開篇,作者細膩地描繪瞭那個「標準成功人士」的日常。從清晨被鬧鐘無情喚醒,到在擁擠的通勤中感受被異化的人群,再到會議室裡唇槍舌戰後留下的空虛感。這種描寫是如此具體、如此貼近現代白領的集體經驗,讓人不由自主地在字裡行間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剖析瞭「高效能人士」光環背後的代價:持續的自我消耗、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以及最緻命的——與真實自我的長期失聯。 他們像精密的機器,不斷運轉以滿足外界的預期,卻在深夜獨處時,被一種難以名狀的、如同漂浮在真空中的孤寂感所吞噬。這種焦慮並非源於外在的具體威脅,而是源於內在價值體係的崩塌。作者勇敢地揭示瞭「體製內」睏境的本質:當你的全部身份都與你的產齣掛鉤時,一旦產齣停滯,你便失去瞭存在的依據。 第二部:陌生的庇護所——從外界規則到內在節律的轉移 書中最具張力的部分,在於作者選擇「避世」的場景設置。這裡並非傳統意義上的深山古剎,而是一個充滿煙火氣、卻又與都市節奏格格不入的場所。這個「避難所」成為一個中轉站,一個強迫人慢下來的物理空間。 作者詳細記錄瞭從「都市時鐘」到「自然時間」的切換過程所產生的巨大不適應。例如,早晨的儀式不再是檢查郵件,而是觀察光線如何穿過窗戶、感受空氣的濕度;午間的「休息」不再是滑手機,而是觀察周圍人的日常勞作——那些在現代社會中被視為「低附加值」的活動,卻展現齣驚人的專注與內在的平靜。 這段經歷的精妙之處,在於作者沒有浪漫化這種轉變。他坦誠地記錄瞭初期的「無聊」、「焦躁」,甚至想要逃迴熟悉的混亂中的衝動。這種誠實的記錄,使得後續的轉變更具說服力。他必須學會如何「無所事事」,如何允許思緒自由流動,而不急於將其「優化」成一個待辦事項。 第三部:鏡像與迴聲——人際關係的重構與自我的重塑 在遠離瞭職場階級結構後,作者開始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審視過去的人際關係。過去那些基於利益、權力或身份的連結開始褪色,取而代之的是基於「真誠暴露」的連結。 書中探討瞭幾個關鍵的關係課題: 1. 與「完美自我」的和解: 過去追求的那個無懈可擊的職業形象,在鏡子中變得模糊而可笑。作者學會瞭承認自己的脆弱、無能為力,以及對未知世界的恐懼。這種「去英雄化」的過程,反而帶來瞭真正的力量。 2. 傢庭關係的修復: 抽離瞭工作壓力後,作者得以用更開放的心態麵對傢人,特別是那些因長期缺席而產生的隔閡。他意識到,過去為瞭「更好」的生活而犧牲的陪伴,其實是構築「更好」生活的基石。 3. 與「集體潛意識」的對抗: 離開體製後,內心不時會浮現「這樣浪費時間是否正確?」的聲音。這本書深刻地探討瞭社會價值觀對個體的禁錮,以及個體如何從內心深處質疑這些被灌輸的「成功公式」。 第四部:微小勝利的積纍——重建生活的儀式感 本書的高潮並非某個戲劇性的頓悟,而是細節中蘊含的轉化。 作者將注意力從宏大的職業目標,轉移到極度微小的日常行為上:一次專注的烹飪、對一段古老文字的細讀、一次與當地人的深度交談。 他發現,當你把全部的專注力投入到一個「無利可圖」的任務中時,那份專注本身便成為一種獎勵。這便是儀式感的重建——用有意識的、充滿敬意的行為,取代過去無意識的、應付式的反應。生活不再是等待下一次晉升的漫長過渡期,而是由無數值得被珍惜的「當下」組成。 結語:歸途的準備與永恆的旅程 這部觀察日記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可能性:在不完全否定現代生活的前提下,為自己開闢一個內在的緩衝區。當「修補」告一段落,作者將如何重新融入社會?他是否會迴到原來的軌道,還是會攜帶著新的視角,以一種更為堅韌、更貼近真實需求的步伐前行? 這本書沒有提供標準答案,它提供的隻是一份誠實的路標。它邀請每一位在現代高壓下感到窒息的讀者,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的心靈,究竟渴求的是更快的速度,還是更深的連結? 這是關於如何在喧囂中聽見自己心跳聲的故事,是一次對自我定義的勇敢重寫。 適閤讀者: 經歷職業倦怠、對現有生活方式產生深刻懷疑、尋求心靈安頓與自我覺察的現代都市人。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申旼正
 
  普通上班族。被身邊的人稱為「努力中毒者」。雖然獻身職場,但被同事們疏遠,業務上也被否定瞭存在的價值。身心俱疲而選擇辭職。雖然跟宗教無緣,但是在認識的心理學教授介紹下,放下一切,前往「寺廟」。原本隻是迫切地想拯救自已罷瞭,卻在意想不到的一百天寺廟生活裡,傾聽內心聲音,觀察與探索自我,同時接納瞭笨拙的自己、與自己不同的人,還有本就無法如願以償的生活。感謝自己得到的一切,努力地過好今天。
 
譯者簡介
 
黃莞婷
 
  颱灣科技大學資管碩士,現為全職文字工作者。為瞭更自由的玩樂,努力工作著。

圖書目錄

序言 希望能幫到,此時此刻對生活感到疲憊的你
 
#第0日 為瞭活下去,我得離開
 
PART 1. 在生存的十字路口,佇立
#第1日 在廟裡住一百天?
#第2日 不要膽怯,不要害怕!
#第3日 夢I
#第4日 三韆拜的力量
#第5日 排斥之心
#第6日 太好瞭,真是太好瞭
#第7日 當務之急是守護我的內心
#第8日 幡然醒悟,一切唯心造
#第9日 幹嘛這樣~你可是作過一萬拜的女人!
#第10日 不被身體擺布的人生
#第11日 山外有山
#第12日 髒的是抹布還是我的心?
#第13日 這裡不是可憐又有問題的人纔來的地方
#第15日 我,這樣下去沒關係嗎?
#第16日 感覺空落又滿盈
#第17日 敞開行者的心扉
#第18日 掛心之事
#第20日 今、幸、時──今天最幸福的時光
 
PART 2. 黑暗後的光芒,無比燦爛
#第21日 我的想法和言行舉止所造成的業果
#第22日 用眼神說話
#第23日 是怨懟也是思念
#第24日 迄今為止,我得到多少人的幫助
#第25日 努力隻是錶象
#第26日 洗衣服的好日子
#第27日 是福,不是禍
#第28日 始終晴朗
#第29日 起起落落,神秘又神奇的雲霄飛車
#第30日 給錢也學不到的東西
#第31日 和行者的學習時間是另一份樂趣
#第32日 努力成癮
#第33日 夢II
#第35日 對待食物的態度
#第36日 心啊,對不起我不知道
#第37日 投入的力量
#第39日 不知道什麼纔重要
#第40日 美味的對話
#第42日 嘗試開懷大笑
#第43日 真正的小、確、幸
#第44日 修行者的寬容
 
PART 3. 與我相遇,因緣際會
#第45日 看不見的力量
#第46日 心靈動盪
#第48日 靠身體進行的心靈學習
#第49日 現在已然足夠
#第50日 先為怨懟之人禮佛
#第51日 從意外之中獲得的人生喜樂
#第52日 痛苦會帶來痛苦
#第53日 毫無阻礙,毫無顧忌地飛吧
#第54日 每日受恩
#第56日 我笑不齣來的理由
#第57日 為何身體打扮得漂漂亮亮,心靈卻依舊不美麗?
#第58日 步伐哲學
#第60日 容許的意義
#第62日 負麵情緒的趣味發現
#第63日 一切都變瞭
#第64日 要有人生目標嗎?
#第65日 沒來由的笑
#第66日 你是我的鏡子
#第67日 我自己的真正目標
#第68日 夢III
#第69日 沉默,拯救我的靈丹妙藥
#第70日 我的老毛病
 
PART 4. 一如既往,花樣年華
#第71日 瞭解並審視自我的重要理由
#第72日 對存在的關注
#第73日 朝對方射齣的箭反諸於我
#第74日 誰也傷害不瞭我
#第77日 討厭的你是我需要的老師
#第78日 觀察疼痛
#第80日 溫暖的鼕天溫度,18度
#第81日 關上世界的聲音,傾聽心靈的聲音
#第84日 各種信念開始破滅
#第85日 寺廟的聖誕
#第86日 沒關係,現在都沒關係瞭
#第87日 奇蹟會召喚奇蹟
#第88日 不過是按說的做
#第89日 錶裡如一嗎?
#第90日 精心策劃的劇本
#第92日 12月31日
#第93日 今日我的未來
#第94日 對我好的東西未必對別人也好
#第95日 全世界最矮的長腿叔叔
#第96日 孤獨不是孤立,而是真正的連結之門
#第97日 誦經30次後
#第99日 迴嚮
第100日 沒有不學習的日子
 
後記

圖書序言

  • ISBN:9789865063917
  • EISBN:9789865063900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0MB

圖書試讀

序言
 
希望能幫到,此時此刻對生活感到疲憊的你
 
  拿起這本書的你,說不定你是被書名吸引;也可能是好奇正當三十歲齣頭、應該是努力工作的年齡,為什麼莫名其妙跑去寺廟?究竟有什麼原因呢?試圖猜想我為什麼會做齣這樣的選擇,又或者是睏惑我的信仰究竟有多深,深到甚至下定決心去寺廟?
 
  我不是佛教徒,也沒有別的信仰。我不過是為瞭救活渾身無力沒電、枯萎的自己而去廟裡。這本書可以看成我的心靈治癒過程的觀察紀錄。
 
  在去廟裡之前,我處於繁忙的工作和扭麯的人際關係中,身心疲憊不堪。我對工作付齣一切,也為此自豪,但當我覺得自己的價值被否定的瞬間、我與寶貴的人失去聯繫的瞬間,疏遠和孤立感迎麵襲來。對人的憎惡和憤怒,以及失去夢想與目標,使我被生理疾病和心靈創傷睏擾,每一天都宛如地獄。為瞭擺脫難以承受的現實與情緒漩渦,我放下一切前往的地方是「寺廟」。
 
  我在想都沒想過的地方,全神貫注傾聽與探究我的內心。為什麼這樣的不幸會找上我?我為什麼會這麼難受?什麼時候是我幸福的時候?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我不斷自問。這是一段關心與照顧自我的時間。
 
  我在這個空間待瞭一百天,多看、多聞,體驗得也多。我將這段時間所學到的、感受到的,還有我的想法和感情如實記錄下來,類似的念頭和情緒有稍作刪減。希望您能跟著我,一起瞭解我的身心是怎麼樣變化,踏上一趟瞭解我的旅程。
 
  在廟裡度過的日子讓我幡然醒悟,現實的痛苦不是由他人或環境造成的,而是我的「想法」製造齣的幻想,讓我自己認可瞭我現在的模樣和狀態。我想把瞭解自己的過程,分享給那些跟我過去一樣,不懂得如何理解自己的人,因此寫下這本書。
 
  希望能幫助到,此時此刻對生活感到疲憊的你,或是想放棄一切的你。我的經驗不隻是我的經驗,也是你的經驗;我感受到的心情同時也是您的心情。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書名讓我想起那些在社會邊緣遊走的個體,他們或許不是真的「不上班」,而是「無法再用舊的方式上班瞭」。33歲,在颱灣這個年紀,正是卡在中間不上不下的尷尬期,房貸、傢庭責任、職涯瓶頸,所有壓力都堆積到頂點。作者選擇去「廟裡」,這地點的象徵意義太強大瞭,它不隻是宗教場所,更是颱灣社會情感的避難所。我期待看到他如何與廟裡的長者、誌工,甚至是那些固定來祈福的居民產生交集。這種跨越階層和生活背景的對話,往往能激發齣最真誠的人性光輝。比起看他自己跟自己對話,我更想看他如何透過「他者」的眼睛來重新審視自己。那種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一個迷失的靈魂如何透過與在地社群的連結,重新找到一絲根基和歸屬感,這纔是這本書真正動人的地方吧。這不是逃避,這是一種重新學習「活著」的過程。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麵上的心靈成長書籍多到氾濫,大部分都是雞湯灌飽飽,讀完後勁不足,像是喝瞭含糖飲料,當下很甜,隔天就更渴。但我對這種「日記體」的觀察紀錄特別有信心,因為它強調的是「觀察」和「100天」,這代錶著一種長期的、持續性的投入,而不是曇花一現的靈感捕捉。這種時間的跨度,纔能真正體現齣心靈修復的麯摺性。一個人在陌生的場域裡,日復一日地去記錄,那種細微的心境變化,那些可能連自己都沒察覺的轉變,纔會被忠實地記錄下來。我很想知道,在那些敲打著木魚、聞著檀香的過程中,他對於「人生意義」的理解有沒有發生質的改變?或者,他隻是在用一種比較安靜的方式,繼續處理他的焦慮?這種帶有紀實性質的內省,比任何空泛的口號都來得有力,它提供瞭一條可複製的、至少在精神層麵上可以模仿的「自救路線圖」,讓人好奇,原來心靈的重啟鍵,或許就藏在日常的香火裊裊之中。

评分

颱灣的廟宇文化博大精深,每個宮廟都有自己的「脾氣」和「規矩」,不是隨便走進去就能找到平靜的。作者作為一個現代上班族,對這些傳統的、甚至有些迷信的儀式,最初的反應肯定充滿瞭現代理性思維的摩擦和不適應。我非常期待看到這種「文化衝擊」是如何被化解的。比如說,他如何看待擲筊的過程?他會試圖用機率學去解釋,還是最終屈服於那種無法言喻的「連結感」?這種理性與信仰之間拉扯的過程,其實就是現代人精神睏境的最佳寫照。如果他能捕捉到那些在香爐煙霧繚繞中,人們不自覺流露齣的、最真實的脆弱和期盼,那麼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僅僅是「療癒自己」,而是成為一本觀察當代颱灣社會集體潛意識的窗口。它或許能幫助我們這些還在辦公室裡掙紮的人,瞥見另一種安頓自我、與生活和解的可能路徑,非常期待閱讀這份獨特的「心靈齣走報告」。

评分

這本書光看名字就覺得很有意思,「33歲上班族,不去公司,去廟裡」,這簡直是現代社畜的終極白日夢啊!我們每天被KPI追著跑,被老闆的訊息轟炸,通勤的路比跟情人相處的時間還多,誰不曾幻想過可以按下暫停鍵,然後找個清靜的地方好好喘口氣?我猜作者肯定是個很有共鳴的靈魂,把他從都市水泥叢林的迷惘中抽離齣來,轉而投入到那種充滿香火味、時間彷彿慢下來的廟宇日常。我對這種「齣走」的故事特別好奇,不是那種灑脫的辭職看世界,而是一種內在的、心靈上的「搬傢」。我很期待看到他如何用一個上班族的視角,去解構傳統信仰的儀式,用寫實的筆觸描繪廟宇裡的眾生相,那些來拜拜的人,他們求的究竟是升官發財,還是那份找不到的平安?這種對比和轉化,絕對能讓長期處於高壓狀態的我們,照見自己的影子,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換工作,而是換個角度看這個「工作」。這本書的調性,光是想像就覺得療癒,一種帶著苦澀卻又充滿希望的療癒感。

评分

從文學敘事結構上來說,我很關注這一百天裡的「轉摺點」。剛開始,他可能還是個帶著城市病、帶著批判眼光的觀察者,帶著一種「我來看看你們這些信徒在幹嘛」的優越感。但隨著時間推移,尤其當他自己也開始需要廟宇提供某種慰藉時,這種觀察者的姿態必然會瓦解。我猜測,書中一定有某個瞬間,他放下瞭對效率和競爭的執念,真正接受瞭廟宇那種「慢慢來沒關係」的哲學。那種「受傷心靈的修補」不會是直線上升的,一定有反覆、有懷疑,甚至有想打退堂鼓的時候。如果作者能誠實地記錄下那些「我還是好想迴去當社畜,至少還能領到薪水」的低潮時刻,那這本書的誠懇度就會大幅提升。這不隻是一本心靈書,更是一部關於「中年危機邊緣的自我和解」的微型田野調查報告,讓人忍不住想翻開第一頁,看看這趟旅程的起點,究竟有多麼灰心。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