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50件案例,100個分析,從「心」建立親密關係 (電子書)

自然社交,讓情緒不再敏感:50件案例,100個分析,從「心」建立親密關係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陌川
图书标签:
  • 人際關係
  • 情緒管理
  • 敏感型人格
  • 親密關係
  • 心理學
  • 自我成長
  • 社交技巧
  • 案例分析
  • 心靈成長
  • 溝通技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源頭解決╳案例豐富╳簡單操作
100種改善方法,所有讀者輕鬆快速上手
1000多天的諮商經驗,累積上百個真實案例

◎父母索取無度,我該怎麼辦?
◎同事搶功,居然還大言不慚?
◎對方到底是在誇獎還是諷刺?

這不是教科書,而是一本「治癒方法論」!
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帶你走入社交敏感者的世界

►「作」體質──他對我果然不是真心的
原生家庭問題會讓「作」體質者感到極度「缺愛」,
所以其中大部分人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在家庭中得不到的,勢必要透過其他方式來填補。

無論男女,這類人從不信任任何親密關係,也不相信任何人。
他們必須要不斷地反覆驗證,以證實對方是「愛」自己的!

「我這是在驗證他愛不愛我啊!」
▷這樣就要分手?他對我果然不是真心的,我早就知道了!
▷我半夜就是想吃糖葫蘆,你為什麼不去買,你是不是不愛我了?
▷想被關注就要多刷存在感,想刷存在感就要提醒對方「我很重要」!

!注意!
這不是因為在原生家庭備受寵愛而造成的,
恰恰相反,這是小時候缺乏關愛所造成的。
►快來測驗,你是「作」體質嗎?

►「逃」體質──永遠不會有人喜歡我
「逃」體質者指不願意建立任何親密關係,不相信任何人。
即使有暗戀的人也不會告白,有喜歡的朋友也很少主動聯絡。
他們更喜歡獨處,社交人際只會給帶他們煩惱和焦慮。

「他不可能喜歡我,所以我也不喜歡他!」
▷我永遠都是多餘的,我太糟糕了,絕對不會有人喜歡我!
▷為什麼一直要約我出去?為什麼要一直line我?為什麼?
▷可惡!在電梯裡遇到同事,她一定討厭我,好想挖地洞!

!點醒!
他們一方面抗拒建立親密關係;
另一方面卻又希望有人能夠守在自己身後
►你或許也是「逃」體質,卻沒發現!


►「受」體質──他這麼做,都是因為太喜歡我了
越是對自己不好,就越希望透過付出和討好來獲得關愛。
「受」體質者極度渴求「愛」,並可以為此付出一切。
但如果對方忽然對他們好或給予關心,他們就會立刻離開,
因為他們認為那一定不是真心的,那是對他們的欺騙和嘲諷。

「我很好,我沒事,只要他快樂就好!」
▷他只有生氣的時候才會打我,平時對我很好!
▷她不理我沒關係,我就是喜歡這種冰山美人!
▷爸媽打我,全都是為了我好,他們是愛我的!

!提醒!
他們習慣性的付出,不是因為他們傻,
他們只是真的很希望有人能稍微停下來,
給他們一點點關注和愛。
►你的身邊是不是也有「受」體質者?


★本書特色:本書獻給因社交敏感而在生活中處處碰壁的「社交敏感者」,根據實際案例和大量調查,深入研究社交敏感者在原生家庭、人際、社交、職場中主要敏感成因,透過案例分享改善方法。本書可以幫助讀者降低社交敏感度,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善待自己、接受自己、與自己和解。

书籍简介:探索人际连接的奥秘与实践 书名: 《关系的罗盘:在复杂世界中导航亲密与独立》 作者: [此处填写虚构作者名,例如:林语安 / 魏思远] 出版社: [此处填写虚构出版社名,例如:远航文化 / 智汇工坊] 页数: 480页 定价: 人民币 79.00 元(精装版) --- 内容导览:在连接与自我之间寻求平衡的艺术 本书是一部深度剖析现代人际关系复杂性的指南,旨在帮助读者理解、管理并优化他们在亲密关系、职场合作乃至日常交往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的时代,但真正的、高质量的连接似乎愈发稀缺。本书不提供快速修复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一套系统化的思维框架和实用的工具箱,引导读者从根本上重塑对“关系”的认知,找到连接与自我保持独立之间的黄金分割点。 第一部分:理解关系的基石——需求的映射与沟通的陷阱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理解人际互动背后的驱动力。我们深入探讨了人类对归属感、被认可和自主性的基本心理需求,并阐释了这些需求如何在不同的关系场景中投射和冲突。 第一章:需求的“冰山模型”:我们将人际互动中可见的行为(如争吵、沉默、过度迎合)视为冰山一角,重点剖析隐藏在水面之下的核心需求——安全感、被理解的渴望,以及对界限的维护。通过一系列情景案例分析,读者将学会如何穿透表象,识别自己和他人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 第二章:沟通的盲点与回声:本章专注于解析日常对话中常见的认知偏差和沟通模式。我们详细讨论了“选择性倾听”、“投射性回应”以及“绝对化语言”的危害。书中提供了一套名为“五步澄清法”的结构化提问技巧,帮助读者在对话中重建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减少因误解而产生的摩擦。 第三章:依恋风格的时代印记:借鉴成熟的心理学理论,本书将依恋理论应用于当代生活。我们分析了安全型、焦虑型、回避型和混乱型依恋模式如何塑造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期待和恐惧。重点探讨了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如何识别自己和伴侣/同事的依恋风格,并采取建设性的策略,避免陷入重复的负面互动循环。 第二部分:亲密关系的重塑——从依赖到共生的蜕变 本书的第二部分将目光投向最核心的人际领域——亲密关系。它强调,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并非建立在完全融合之上,而是建立在深度接纳差异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之上。 第四章:界限的艺术:松弛与坚定的平衡:界限(Boundaries)是亲密关系中经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一环。本章详述了如何清晰、温和地设立和维护个人界限,区分“我的责任”与“你的责任”。我们通过详细的脚本和情景模拟,展示了如何在不疏远他人的前提下,坚守自我空间,例如处理过度介入的家人或消耗精力的朋友。 第五章:冲突的转化:从破坏到滋养:冲突是关系的常态,但处理冲突的方式决定了关系的走向。本章引入了“建设性冲突模型”,指导读者将指责式的争论转化为探索共同解决方案的机会。探讨了“积极暂停”的技巧,即在情绪高涨时,如何优雅地离场进行自我调节,确保回归对话时双方都能以更理性的姿态面对问题。 第六章:共同成长与独立空间的维护:现代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有成长的动力。本章探讨了如何支持伴侣的个人发展,同时确保自己不被“关系”所吞噬。我们分析了“关系中的身份稀释”现象,并提出了“并行轨道”策略,确保伴侣双方在保持独立兴趣和社交圈的同时,依然能有效地汇聚于共同的目标。 第三部分:超越二人世界——职场与社交的连接智慧 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爱情,职场和更广阔的社交网络同样是考验我们连接能力的主战场。 第七章:职场中的影响力与合作:本章聚焦于职场情境下的关系管理。我们讨论了如何在团队中建立信任、如何有效向上级和下属反馈意见,以及如何处理办公室政治中的微妙关系。重点提出了“赋能式领导力”中的关系构建要素,即通过授权和认可,而非控制来驱动团队协作。 第八章:社交焦虑的解构与重构:针对那些在大型社交场合感到不适或在建立新友谊时感到困难的读者,本章提供了实用的步骤。我们将其视为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而非不可改变的特质。内容包括如何准备“破冰话题库”、如何从被动等待邀请转向主动发起连接,以及如何识别并退出“无效社交”。 第九章:数字时代的连接质量:面对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带来的“伪连接”,本章探讨了如何提升线上互动的深度和真实性。我们反思了“点赞文化”对自我价值感的影响,并提供了策略,鼓励读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质量的、面对面的或深入的线上交流中,而非肤浅的互动频率。 结语:持续的自我校准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读者一种“关系的韧性”。真正的成熟,在于能够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主动进行自我校准,并在不同的关系阶段灵活调整策略。关系不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一场需要“体验”的旅程。 --- 本书特色: 案例驱动: 穿插了大量源自不同文化背景和年龄层的真实案例,使理论具象化。 实操性强: 提供了超过二十种可立即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沟通脚本、情绪调节练习和关系诊断工具。 平衡视角: 既关注个体心理的健康,也强调在关系中寻求互惠互利的动态平衡。 推荐人群: 感到在亲密关系中沟通受阻的人士。 希望提升职场影响力与团队合作效率的专业人士。 对人际心理学有浓厚兴趣,渴望提升社交质量的每一位读者。

著者信息

陌川,HR領域從業者,10年以上人力資源管理經驗,對職場、自我成長、自我投資、心理學等方面有獨到見解,且有一定的影響力。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 與原生家庭和解
 1.1 如何面對原生家庭?
  1.1.1 一個不小心,居然活成了討厭的父母的樣子
  1.1.2 你真的是在誇我嗎?
小結
 1.2 「作」體質:他對我果然不是真心的
  1.2.1 「這不是折騰,這是驗證對方愛不愛我呀!」
  1.2.2 你是「作」體質嗎?
 1.3 「逃」體質:不會有人喜歡我
  1.3.1 不管怎樣,逃了就安全了
  1.3.2 你是「逃」體質嗎?
 1.4 「受」體質:他之所以這麼做,可能是因為太喜歡我了
  1.4.1 親密關係,痛並快樂著
  1.4.2 被傷害總好過無存在感?
  小結
 1.5 如何面對原生家庭?
  1.5.1 如何面對無止境索取的父母?
  1.5.2 如何面對喜歡對子女諷刺或謾罵的父母?
  1.5.3 如何面對控制慾強的父母?
  1.5.4 如何面對權威型父母?
  1.5.5 憎恨父母,該如何改善?
 1.6 自我療癒第一步:重新樹立對「愛」的正確認知
  1.6.1 偷換概念:不要用「傷害」替換「愛」
  1.6.2 重新習得真正的「愛」到底是什麼
  1.6.3 區分「偽愛」與「真愛」:可能父母並沒有你想得那麼愛你
第2章 重塑人際關係
 2.1 不想付出時,可以拒絕嗎?
  2.1.1 是「不得不操心」還是「上趕著刷存在感」?
  2.1.2 一味照顧別人,卻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小結
 2.2 如何有價值地付出?
  2.2.1 承認吧,你的很多付出都是強制性的
  2.2.2 放手吧,勉強沒有幸福
  小結
 2.3 如何自然而然地應對讚美或嘲笑?
  2.3.1 你說什麼都是在否定我、嘲笑我
  2.3.2 遇到誇讚就心虛,反而加劇自我質疑
  2.3.3 該如何從容應對誇讚或嘲諷?
 2.4 自我療癒第二步:清楚認知自己的優點
  2.4.1 有優點還是沒有優點?怎麼評判?
  2.4.2 優點與價值的區別是什麼?
  2.4.3 所有人都否定你,是否真的能展現客觀事實?
  小結
第3章 你也可以遊刃社交
 3.1 獨處,好還是不好?
  3.1.1 社交敏感者對獨處的三種態度
  3.1.2 到底該獨處還是該社交?
  3.1.3 如何既獨處又社交?
  小結
 3.2 社交中毫無存在感,無法融入,怎麼辦?
  3.2.1 社交場合插不上話,張嘴就冷場
  3.2.2 因為抗拒,所以才無法融入
  3.2.3 先從「模仿」做起
  3.2.4 不表達,就不可能有存在感
  小結
 3.3 操控者的套路
  3.3.1 一切都是你的錯?
  3.3.2 是你自己選擇還是被帶節奏了?
  小結
 3.4 天敵:極度自戀型人格特質者
  3.4.1 他人是如何對你實施「隔離」控制的?
  3.4.2 「公道自在人心」?那可能只是幻覺
  3.4.3 攻擊者是如何得逞的?
  3.4.4 遭遇極度自戀者,應該怎麼辦?
  小結
 3.5 自我療癒第三步:找到真實的自我
  3.5.1 自我意識跟五感六覺有關
  3.5.2 一旦融入人海,自我意識就消散
  3.5.3 精準表達非常重要
  小結
第4章 緩解職場社交壓力
 4.1 如何在權威下保持冷靜?
  4.1.1 為什麼你會如此懼怕上級?
  4.1.2 上級的那些套路
  4.1.3 如何跟上級重建有效溝通?
  小結
 4.2 幾招教你避免背黑鍋
  4.2.1 一不小心,你就背黑鍋了
  4.2.2 為什麼背黑鍋的那個總是你?
  4.2.3 如何專業的反駁對方?
  小結
 4.3 如何避免被搶功?
  4.3.1 不僅搶了你的業績,還特別振振有詞
  4.3.2 如何增加搶功者的成本風險?
  4.3.3 化被動為主動,從「不能說」轉變為「很能說」
  小結
 4.4 如何確認「我是有價值的」?
  4.4.1 你很優秀,真的如此嗎?
  4.4.2 你的價值被社會需要嗎?
  4.4.3 哪怕有價值,也可能給你帶來損耗
  小結
 4.5 自我療癒第四步:加強自我認知,消除四大脆弱
  4.5.1 沒有完美的人際關係
  4.5.2 社交敏感者如何做好情緒管理?
  結束語

图书序言

  • EISBN:9786267139622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6.5MB

图书试读

前言
  敏感脆弱,有些「玻璃心」,表面卻又裝作什麼都不在乎,因為擔心會被人討厭。
  希望得到愛,但知道不管怎樣都不會有回應,索性一個人忍受吧,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
  不敢表達自己,生怕哪句話說得不好,就會惹周圍人不高興;常年壓抑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一味顧及別人,卻很少被別人關心、照顧。
  被排擠、孤立甚至操控過,這些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容易被情感綁架、道德綁架、強制安排,一旦發生事情,習慣性地陷入自責。
  害怕建立親密關係;如果被誇讚,反而會懷疑對方是否真心。
  過分敏感地感覺到周圍人的存在,經常對人際關係感到緊張、焦慮、恐懼、厭煩,甚至憂鬱。
  經常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厭惡的狀態中去。
  …………
  如果你現在有這類問題,那麼請首先從培養一個愛好開始。
  這個愛好可以是「讀書」,比如現在,你就可以拿起本書,跟隨書中內容,一起來看看社交人際中的種種究竟是因為什麼,它們是如何讓你充滿負面情緒的。
  該如何解決上述情況,繼而收穫積極的情緒及健康的人際關係?
  此書將帶領大家從「與原生家庭和解」入手,逐步剖析社交敏感的原因、現象及改善方法。
  它將幫助我們解決以下問題:
  · 如何面對原生家庭?
  · 如何緩解情感、人際、社交、職場帶來的情緒壓力?
  · 如何改善社交敏感,對自己進行心理療癒?
  · 如何融入社交圈,避免被排擠、攻擊、孤立、操控?
  · 如何建立自信,用正確的方法展示「個人品牌」,從而在社交圈充滿「個人魅力」?
  這不是教科書,而是透過真實的小故事闡述道理的「療癒方法論」。我們盡量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帶大家走入社交敏感者的世界並幫助他們實現意識重建,在社交中重獲新生,進而改善各類情緒問題。

用户评价

评分

市面上的溝通技巧書很多,大多著重在「如何說話」,但這本《自然社交》的視角很不一樣,它更著重在「如何感受」以及「如何理解情緒的流動」。我特別欣賞作者在探討「衝突處理」的部分,因為這幾乎是所有親密關係中最大的痛點。書裡沒有教你如何贏得爭論,而是教你如何在爭執中保護好彼此的感受,並且找到共同的立足點。這對於我這種一遇到衝突就選擇逃避的人來說,非常重要。它用很多情境分析,讓我看到原來很多爭吵的根源,都來自於沒有被聽見的感受。閱讀的過程,我忍不住會回想起自己過去跟家人、朋友的相處片段,然後在書中找到對應的解釋,甚至找到更好的處理方式。這本書的實用性不在於提供制式腳本,而在於提供一種「思維框架」,讓人能夠在複雜的人際互動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溫暖的心。

评分

我本身是個比較內向的人,常常覺得自己跟「自然社交」沾不上邊,每次聚會都像是打仗一樣,深怕自己說錯話、做錯事。這本書雖然不是專門寫給內向者,但它的核心精神卻非常適合我們這群「社恐」邊緣人。它強調的「親密關係的建立」,不是指那種轟轟烈烈的大愛,而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細微的互動。書中提到的一些技巧,像是如何真誠地表達讚美、如何適時地展現脆弱,這些其實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最讓我受用的是,它破除了「完美社交」的神話。很多人都以為社交高手是八面玲瓏、永遠知道該說什麼,但這本書告訴我們,真誠、有時甚至帶點笨拙的表達,反而更容易拉近距離。我開始嘗試在適當的時機分享一點自己的小困擾,結果發現,周遭的人反應都比我想像中溫暖許多。這本書就像一劑強心針,讓人敢於放下「一定要表現得很好」的壓力,回歸到人與人最本質的交流上。

评分

說真的,現在的社會壓力很大,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好像越來越脆弱,尤其是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大家表面上很熱絡,私底下卻常常感到孤單。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它把「情緒敏感」這個現代人的通病,用非常細膩的角度去剖析。它不是單純地跟你說「不要想太多」,而是深入探討為什麼我們會對別人的言語、表情那麼在意,而且常常把別人的無心之言,解讀成對自己的負面評價。這種「過度解讀」的模式,常常讓我們在社交中感到疲憊不堪。作者透過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焦慮的根源,其實是內在的不安全感,而不是外在的環境。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它並沒有提供什麼快速見效的「魔法」,而是鼓勵我們一步一步去建立內在的穩定性。讀完後,我開始練習「慢下來」,在別人說話時,先不要急著在腦中進行反駁或過度解讀,而是先試著去理解對方的意圖,即使那個意圖可能根本不存在。這種心態的轉變,對我來說是革命性的。

评分

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讓人眼睛一亮,「自然社交」聽起來好有吸引力,畢竟我們這代人,多少都有點「社恐」吧?翻開書本,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那種非常接地氣的語氣,不像有些心理學書籍讀起來冷冰冰的,這本比較像是一個有經驗的朋友在跟你分享他的觀察跟體悟。我特別喜歡它把社交這件事,拆解成很多生活化的場景,像是跟同事的閒聊、面對不熟悉的團體,或是單純跟朋友的約會。書裡強調的「自然」,不是要我們裝模作樣,而是找到一種讓自己舒服、又能跟別人連結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想太多,反而綁手綁腳,這本書的論點其實很直接,就是放鬆,然後觀察對方。這種「放下包袱」的感覺,對我這種時常想太多的人來說,簡直是及時雨。讀完之後,雖然不能說我立刻變成社交達人,但至少在面對某些社交場合時,心裡比較踏實一點,知道「原來這樣做是合理的」,也不用強迫自己變成別人期望的樣子。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起點,讓人可以重新審視自己與人互動的方式,而不是一味地指責自己不夠圓滑。

评分

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種「從內而外」的轉變路徑。很多時候,我們覺得社交困難,是因為我們總想著「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別人喜歡我」,這完全是以外在標準來要求自己。但這本書,卻很溫柔地引導我們,去探索「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連結?我的感受是什麼?」當我們內心穩定下來,對自己的情緒有更清晰的認識時,外在的社交表現自然就會跟著調整。它不是那種看完就丟的勵志書,更像是一本可以隨時翻閱的「心靈地圖」。特別是針對那些因為情緒敏感而影響到親密關係的人,這本書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脈絡,去理解那些糾結的點,並且知道如何慢慢地鬆開那些緊繃的繩索。讀完後,我對「建立親密關係」這件事,不再抱持著一種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態度,反而多了一份期待和從容,這對我來說,是最大的收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