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 (電子書)

文徵明傳:蘇州的風雅傳奇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文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但願這些文字就像拙政園的那扇門,
帶領您踏入文徵明的藝術世界,漫步在那個時代的蘇州,
或者說,走進蘇州的「文藝復興」時代──

一個藝術家的傳奇故事,一座城市的光輝歲月


他是「明四家」之一;
他被譽為詩文書畫「四絕」;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江南才子
──文徵明

▎北京官場邊緣人
短短三年半,對文徵明的一生影響甚大。

►「翰林院待詔」的新身分
曾在翰林院為官,對世俗社會和地方文壇而言是重要的資歷,
提升社會聲望有很大作用,也會讓他的潤筆價格有明顯提升。
當時和後世文人常以「文待詔」或是「文太史」稱呼他,
他在重要或具有禮儀性的詩文畫作中也以此官職自稱。

►對南北文化、風貌有了新認知
見識了皇家氣派和官場風尚,北上南下的路途也讓他有了許多詩思。
而他參加朝廷儀式、遊覽西苑等經歷及詩文創作,彰顯了他的地位,
成為他日後社交的文化資本,他曾經多次書寫相關詩歌。

►結識許多士大夫文人
他在北京翰林院任職期間結識了一批新的文人,
既有蘇州府的新科進士,也有其他地方的官員,
他與黃佐、楊慎、薛蕙等在日後都繼續保持交往。

►書法產生了新的變化
撰寫文書、社交中經常賦詩寫字,他的書法有了新的變化。
書寫官府文書需要較周正的書體,因此他取當時的楷書形式,
融匯自己的風格,法度愈加嚴謹。

►決定不再為官場所困
北京之行對文徵明最重要的影響是他終於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官場。
為國為民的理想已經遠去,也不再關心朝堂爭議、官職變動這些事,
他決心像老師沈周那樣生活,坦然地接受了文人藝術家的社會角色。

▎園林中的詠嘆者
文徵明的不少作品都和遊歷有關,後世稱之為「紀遊圖」。
他喜歡遊覽,喜歡去踏訪蘇州內外的山林、寺觀、私家園林。
他提及園林的詩歌有200多首,一生創作20多幅有關園林的畫作。

▎蘇州的「日常傳奇」
作為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商業城市,
商業傳統影響了蘇州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
商業需要交往,人們熟知處理人際關係和社交,
入仕為官者大多也施政溫和,若遭遇不順寧願辭官回鄉。
蘇州湧現的絕大多數名人似乎都可以被稱為「日常傳奇」,
他們有溫情、韌性,在生活中累積聲望,逐漸成為「傳奇」,
少見震動朝野的激烈行為,不追求怪力亂神的玄談高論。

▎文人之間的有趣日常
►▷►
文徵明有一大怪癖,他對水果缺乏興趣,尤其是從不吃楊梅。弘治十五年,江陰文人薛章憲嗜好楊梅,他和蘇州文人熟悉,知道文徵明不喜歡吃楊梅,還曾特別寫詩一首給文徵明,文徵明也創作一首自嘲詩說自己「十年枉卻蘇州住,坐令同儕笑庸鄙」。

►▷►
文徵明性格方正,不近妓女,一次錢同愛有意捉弄他。錢同愛雇了遊船,邀請文徵明一起遊覽石湖,並提前請來一位妓女藏在船尾艙中,等船划到湖中後突然叫出她作陪,文徵明急忙要求靠岸離開,錢同愛反倒讓船工加速向湖中划去。文徵明因為不愛洗澡,在朋友間以腳臭著稱,他著急之下解開腳上綁的布巾掛到錢同愛的頭上,逼錢同愛讓船工行駛到岸邊,這才得以登岸離去。

★本書特色:本書將追溯文徵明的成長經歷,探究他如何在沈周、祝允明、唐寅、王世貞等名流雅士前後輝映的時代成為藝術巨人,同時也關注文徵明和蘇州這座城市、城中各階層民眾的關系,探討15世紀、16世紀的蘇州帶給文徵明的影響,文徵明又為16世紀乃至之後的蘇州留下了怎樣的印記。

著者信息

周文翰,藝術和建築評論家、作家。曾擔任文化記者,後赴印度、西班牙、東南亞等地旅行兼從事文化考察。2011年至今從事文化研究和寫作,同時為海內外媒體撰寫文化、藝術、收藏、博物學方面的專欄文章和評論。曾策劃多個跨界藝術展覽。已出版《中國藝術收藏史》、《藝術家的永恆花園》、《時光的倒影:藝術史中的偉大園林》、《花與樹的人文之旅》、《不止美食:餐桌上的文化史》、《廢墟之美:亞歐大陸上的建築奇觀》等著作。

图书目录


前言
引子 蘇州的「日常傳奇」
第一章 家族中的「二兒子」
第二章 沈周:蘇州第一個名流畫家
第三章 成長路上的「先生」
第四章 科考失敗者的獨白
第五章 唐寅:作為朋友和競爭者
第六章 北京官場邊緣人
第七章 社交的文人:藝壇、官場和商場
第八章 園林中的詠嘆者
第九章 城市的傳奇
第十章 身後事:蘇州的「文藝復興」世紀
參考文獻
後記

图书序言

與古為新
  「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中國文藝源遠流長,傳統深厚,幾千年來一代代藝術家留下了內容豐富的詩文書畫作品,引發了無數專家學者角度各異的解讀,所有這些作品以及對它們的研讀闡釋構成了一幅動態的藝術史、文化史。
  聽聞文翰君有志為宋、元、明三代的文藝巨匠蘇東坡、趙孟頫、文徵明寫傳,我亦有所期待。中國藝術的一大特點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藝術家往往有綜合的文化修養,集詩文書畫創作於一體。這三位文人藝術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是中國文化的燦爛天河中閃耀的星座,其創作對中國的藝術史、文化史有重要的影響,實有必要以21世紀的史學觀念、美學視野、跨界思維追溯他們的人生和時代,寫出今人對他們的鮮活理解。
  這三位藝術巨匠有一些共同點,比如都兼擅書畫詩文,都喜好鑒藏、園林、遊覽,也都在生前就享有盛名。可是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面對的文化命題也有所差異,因此他們的人生和作品也各有特色。
  蘇東坡,是與孔子、屈原、司馬遷、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同列的文化巨人。他的作品閃耀著時代精神的光華,無論是詩文書畫、話語方式還是生活態度都對中國宋代以來的文化有巨大而持續的影響,今天的中國人依舊對他感到親切。他曲折的人生、博雅的知識、達觀的性情,總是讓人回味,值得一寫再寫,似乎永遠無法窮盡。
  趙孟頫,元代南北書畫藝術交融的集大成者,繼承多種書體風格而又別出心裁創造了「趙體」,並以書入畫,是「文人畫」的重要奠基者,對元末以來的繪畫藝術有巨大的影響,可是對專業以外的人,大多僅僅知道他的名字和幾件代表作,對他的人生際遇、藝術面貌不甚了解,元代的社會文化狀況對許多人來說也比較陌生,值得各界研究者深入挖掘。
  文徵明,和他的老師沈周構成了「吳門畫派」的雙子星座,是承前啟後的山水畫大家,對明代中期以來的文人畫有巨大影響。他的書法也是明代的佼佼者,至今還有諸多影響。這位藝術家和蘇州這座城市的關係也值得深入研究,吳門畫派的興起背後展現的藝術和商業、藝術和城市崛起的互動關係也對我們今天的文化建設有重要參考價值。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藝術,每個時代的藝術總以傑出作者和經典作品為代表,偉大的藝術家既來自那個時代,又能超越那個時代的一般狀況,他們或者集大成,或者開宗立派,或者獨闢蹊徑,或者別有情趣,對後人、後世有無盡的啟示,如此才可謂「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的境界。
  我歷來提倡立足「大文化」、「大歷史」看待文藝創作和研究,覺得創作者要有認知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視野的廣度、表達的精度,以扎實的創作功底和精深的文化素養為「厚積」之基,在創作過程中銳意追求「薄發」之境,登廣博之峰而造文藝之極。上述藝術家的經歷可以說就是生動的例證,我想這些前賢的人生、作品對今天的藝術家、作家、讀者也會有許多積極的啟發。
  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這可以用來說明傳記的重要作用,它給一幅動人的畫、一篇精彩的詩文補充了大背景,讓我們得以審視藝術家的一生,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社會關係、時代氛圍的各方面,先了解他的人生,再來看那一幅畫,讀那一首詩,會有更透澈的認知,更震撼的感受。
  文翰對文化史有相當的研究,之前已經寫過《中國藝術收藏史》等通識著作,能沉下心來寫這幾位重要人物的傳記,可以說是從「縱觀」變為嘗試「橫切」,這需要慢工出細活,從原始的文獻入手,抽絲剝繭,研究傳主和周圍人物的關係,體會特定時代脈搏的起伏,如此才能繪出眾多主角、配角細緻入微的群像,由點及面呈現那個時代的精神面貌。
  我覺得這幾本書是求真意、有新見之作,求「真」,是把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文化生態中嚴肅審視,勾勒形貌,點染精神,寫人物的成長、內心的掙扎、命運的遇合,緊要處間或為之心中一沉;見「新」,是以當代的歷史和美學觀念看待三位藝術家和他們的時代,以視覺化的文字風格描畫歷史景觀,探究前人容易忽視的側面,敘述中不時讓人眼前一亮。
  唯願諸君讀之、鑒之,若有所得,誠為美事。
范迪安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