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ual Studio Code實用指南:官方文件沒有詳述的Extension觀念、命令組閤技與鍵位客製化技巧(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 (電子書)

Visual Studio Code實用指南:官方文件沒有詳述的Extension觀念、命令組閤技與鍵位客製化技巧(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韋恩(蔡尚葳)
圖書標籤:
  • Visual Studio Code
  • VSCode
  • 程式編輯器
  • 開發工具
  • Extension
  • 外掛
  • 鍵位客製化
  • 命令組閤技
  • 生產力
  • iT邦幫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介紹 VS Code 與 Extension 的重要觀念及原理與應用
  ★認識 Vim 的思維與應用、鍵位設計與盲打,建立良好操作習慣
  ★整閤 Vim、VSpaceCode(Spacemacs)等套件的客製化指南
  ★使用並開發 Extension 以處理客製化需求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 12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 Software Development 組冠軍係列文章──《自己用的工具自己做!30 天玩轉 VS Code Extension 之旅》。VS Code 是可擴充性極佳的程式碼編輯器,但實務上我們常常會結閤 Extension 擴充功能。在整閤 Vim 等眾多 Extension 與客製化原則方麵,並沒有詳細的指南與教學。本書旨在引導讀者從編輯器使用、操作鍵盤姿勢到 Vim 等擴充套件的整閤與客製化。幫助讀者建立正確觀念與方嚮,最後使用鍵位配置與 Extension 等方式讓工具更容易使用,引發讀者改善手上現有工具與開發或貢獻開源 Extension 專案的熱情和興趣!

  內容涵蓋介麵概覽及設定、VS Code 命令操作、Vim 的思想與 Extension 教學、並詳述相關的自定義技巧與原理、設定問題的解決方式、Windows 與 Mac 雙平颱上的鍵位配置與符閤人體工學的設計原則,最後提供讓現有工具更方便與有效率的 Extension 開發教學。

  【內容重點】
  ☑ 帶你認識 VS Code 與 Extension 重要觀念原理
  本書統整 VS Code 的命令使用方式、自定義技巧、操作 Extension 的重點概念,讓你的編輯器成為更順暢、更高效率的工作環境!

  ☑ 介紹 Vim 的使用,建立良好的編輯器操作習慣
  介紹 Vim 的哲學與思想、鍵盤的使用、鍵位分配與盲打等重要但常被忽略的觀念,建立良好的編輯器操作習慣。

  ☑ 符閤人體工學的鍵位客製化指南,打造減輕雙手負擔的編輯器環境
  整閤 Vim、VSpaceCode(Spacemacs)等 Extension、VS Code 命令與符閤人體工學的鍵位修改客製化技巧,打造功能豐富與減輕雙手負擔的編輯器環境!

  ☑ 示範 Extension 實務開發操作與概念
  引導讀者觸碰 VS Code 與現有 Extension 在特定情境下的極限,介紹如何使用並開發 Extension 的新功能來解決相關問題。

  【適閤讀者】
  ✦VS Code、Vim 等編輯器的使用者
  ✦想學習進階開發技巧與觀念的資深工程師
  ✦拓展編輯器極限的 Extension 開發者

本書特色

  整閤官方文件、Vim 等套件、鍵位客製化與命令組閤技巧,打造舒適易用的編輯器操作環境!

專業推薦

  「對於初學者挺特別的一點是,作者少見地有討論更根本的鍵盤使用指法。對於老手而言,作者有帶到一些進階的 VS Code 使用、設定,甚至自製 Extension,推薦各位追求生產力的開發者一讀!」──── 康傢彬(Chia-Pin Kang) / 雲象科技 技術長

  「作者從實用的角度,介紹瞭 VS Code 的觀念和技巧,也透過實際的例子,教導讀者如何實際開發 Extension,以高效率方式運用 VS Code,是資訊濃度非常高,非常實用的一本好書,很適閤想要提升文字編輯及編碼效率的朋友閱讀!」──── 陳正哲(Murphy Chen) / 聯發科技 係統軟體 處長、前雲象科技資深工程副總、《Murphy 的書房》部落格格主

  「韋恩在本書中,詳細描述瞭自身第一手的開發經驗,對於想建立 VS Code 外掛套件、擴展 VS Code 功能的開發者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資訊,對 VS Code 有興趣的開發人員韆萬別錯過本書。」──── 董大偉 / 光岩資訊資深技術顧問、微軟最有價值專傢、微軟技術社群區域總監

  「作者提及瞭許多使用編輯器的痛點,並大方分享其解決之道。我認為這不單隻是一本工具書,而是作者在實務中『持續改善』的結晶。它不僅打破我們對工具的迷思,更帶我們體驗 VS Code 客製化的威力,誠心推薦給每一位愛好 VS Code 或 Vim 的使用者閱讀!」──── 劉書傳(Roberson Liou) / 微軟最有價值專傢、《工程良田的小球場》部落格格主
 
好的,這裏是一份不涉及您指定圖書內容的詳細圖書簡介,內容側重於其他技術主題,旨在提供詳實的閱讀指引和內容概述。 --- 深度解析:現代數據科學與機器學習的核心實踐 本書聚焦於構建、優化和部署現代數據科學解決方案的端到端流程。我們旨在為渴望從理論走嚮實踐的數據分析師、軟件工程師和研究人員提供一份詳盡的操作指南,涵蓋從數據獲取到模型部署的每一個關鍵環節。 第一部分:數據工程與處理的基石 本部分深入探討數據在現代計算環境中的生命周期管理。我們首先建立堅實的數據工程基礎,這是任何成功的數據科學項目的先決條件。 章節概覽: 大規模數據存儲與檢索機製: 詳細剖析關係型數據庫(如 PostgreSQL, MySQL)的高級特性,包括索引優化、事務管理(ACID 特性)的實際應用,以及非關係型數據庫(NoSQL,如 MongoDB, Cassandra)在處理高並發和非結構化數據時的適用場景與最佳實踐。重點關注數據分區、分片策略以及讀寫性能的平衡。 數據清洗與預處理的精細化技術: 討論缺失值處理的復雜性——不僅僅是簡單的均值/中位數填充,更深入到基於模型的插補方法(如 MICE 框架的應用)。對於異常值檢測,我們將對比統計學方法(如 Z-Score, IQR)與基於密度的聚類方法(如 DBSCAN)的優劣,並提供在真實業務數據集中識彆和處理這些“噪聲點”的實戰案例。 特徵工程的藝術與科學: 強調特徵選擇的重要性,介紹過濾法(Filter Methods)、包裹法(Wrapper Methods,如遞歸特徵消除 RFE)和嵌入法(Embedded Methods,如 Lasso/Ridge 迴歸中的 L1/L2 正則化)。同時,詳細闡述復雜的特徵構造技術,如時間序列數據的滯後特徵(Lag Features)、交互特徵的構建,以及如何在文本數據中應用 TF-IDF 和詞嵌入(Word Embeddings)的預處理流程。 第二部分:機器學習模型構建與評估的進階策略 本部分將讀者帶入模型構建的核心地帶,超越基礎的綫性模型,專注於復雜算法的應用、超參數調優的自動化,以及模型評估的嚴謹性。 章節概覽: 梯度提升機器(GBM)的深度剖析: 詳盡解釋 XGBoost, LightGBM 和 CatBoost 的內部工作原理,特彆是它們如何利用梯度下降、樹的剪枝策略和正則化來提升預測精度和泛化能力。我們將對比這三種框架在處理稀疏數據和大規模數據集時的性能差異。 深度學習框架的實戰應用: 專注於 PyTorch 生態係統。從構建基本的捲積神經網絡(CNN)到實現循環神經網絡(RNN)處理序列數據,本書提供瞭清晰的模塊化代碼示例。核心內容包括:自定義損失函數、使用 TensorBoard 進行訓練可視化、遷移學習(Transfer Learning)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混閤精度訓練(Mixed Precision Training)加速模型收斂。 模型診斷與可解釋性(XAI): 強調模型“為什麼”做齣某個預測的重要性。介紹 SHAP (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ns) 和 LIME (Local Interpretable Model-agnostic Explanations) 框架,並展示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解釋復雜黑箱模型(如深度神經網絡或復雜集成模型)的局部和全局決策邏輯,確保模型符閤業務規範和倫理要求。 魯棒性與對抗性訓練: 探討模型在麵對真實世界中數據漂移(Data Drift)和概念漂移(Concept Drift)時的脆弱性。本書提供瞭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評估模型的魯棒性,並介紹瞭對抗性樣本的生成與防禦機製,確保生産環境模型的穩定性。 第三部分:高效能計算與模型部署 構建齣高性能模型隻是成功的一半。本部分關注如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可擴展、低延遲的生産級服務,這是現代 MLOps 流程的關鍵組成部分。 章節概覽: 並行計算與 GPU 加速: 深入研究如何利用 CUDA 編程範式和 Numba 庫來加速 Python 中的數值計算密集型任務。我們還將探討 Dask 和 Spark 等分布式計算框架,用於管理 TB 級彆數據集的訓練任務。 模型序列化與版本控製: 詳細介紹 Pickle、Joblib 以及更現代化的序列化格式(如 ONNX)的應用場景。重點講解如何使用 MLflow 或 DVC (Data Version Control) 來追蹤實驗、管理模型工件和確保實驗的可復現性。 容器化部署(Docker 與 Kubernetes): 闡述如何使用 Dockerfile 將訓練好的模型及其所有依賴項封裝成獨立的、可移植的容器鏡像。隨後,介紹 Kubernetes (K8s) 的基礎概念,並提供使用 K8s 部署高可用性預測服務的 YAML 配置模闆,覆蓋負載均衡和服務發現。 實時推理服務構建(Serving Layer): 介紹如何使用 TensorFlow Serving 或 Triton Inference Server 來構建低延遲的 RESTful API 接口。詳細分析批處理(Batching)策略在在綫推理中的應用,以最大化 GPU/CPU 利用率,並討論模型 A/B 測試在生産環境中的實現流程。 麵嚮讀者 本書適閤具備 Python 編程基礎,熟悉基本統計學概念,並希望係統性掌握現代數據科學技術棧的專業人士。無論您是緻力於數據挖掘、構建預測係統,還是希望將機器學習集成到現有軟件架構中的工程師,本書都將是您提升專業技能的有力工具。通過大量的代碼示例和實戰案例分析,讀者將能夠構建齣高效、可解釋且易於部署的智能係統。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韋恩(蔡尚葳)


  韋恩是 VSCodeVim 專案的 Contributor 之一,他曾對該專案提齣數個 Pull Request,並實際修復 VSCodeVim 裡的問題。私底下他是樂於分享的人,曾經在官方的 Slack 群組協助迴答外國開發者的許多問題。

  樂於探索多種議題的緣故,也在多種場閤分享探索各個技術主題的心得。近期在 2021 的 COSCUP 有過技術分享與演講,感興趣的分享的主題包括前端工具、VS Code 與 Rust。

  韋恩寫作此書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緻敬《Practical Vim: Edit Text at the Speed of Thought》這本著作,提供在 VS Code 使用 Vim 時可能會遇到的種種問題與具體的解決方法、原理與觀念。

  ▌GitHub:
  github.com/waynewaynetsai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推薦序三
推薦序四
前言

Chapter 01 Visual Studio Code 概覽
1.1 VS Code 介麵基本佈局
1.2 VS Code 設定(Settings)概覽
1.3 VS Code 命令概覽
1.4 本章小結

Chapter 02 透過實作瞭解 VS Code Extension
2.1 動手建立第一個 VS Code Extension
2.2 動手練習 Command API
2.3 本章小結

Chapter 03 來點 Combo 吧!VS Code 的 Task 命令組閤技
3.1 動手設定 Task
3.2 Task 常用設定簡介
3.3 使用快捷鍵執行特定 Task
3.4 在 Task 中指定特定參數至 VS Code 命令
3.5 透過 Task 綁定多個命令至一個快捷鍵
3.6 本章小結
3.7 參考資源

Chapter 04 VS Code 裡的 Vim:使用鍵盤的姿勢與觀念
4.1 Vi 與 Vim 簡介
4.2 為什麼使用 VSCodeVim(Vim的Emulator )
4.3 盲打與使用鍵盤的正確姿勢
4.4 Vim 模式與狀態列
4.5 本章小結

Chapter 05 VSCodeVim:優雅地使用編輯器
5.1 Vim 的哲學與解決問題之道
5.2 普通模式(Normal Mode)與遊標移動
5.3 必要知識:Vim 的暫存器與Yank 命令
5.4 插入模式(Insert Mode)
5.5 可視模式 / 命令列模式 / 可視列模式(Visual Line Mode)
5.6 本章小結

Chapter 06 VSCodeVim:高度可配置的設定
6.1 VSCodeVim 的快捷鍵配置
6.2 認識修飾鍵、Key Notation 與 Leader 鍵
6.3 在 keybindings.json 中設定跟 Vim 相關的快捷鍵
6.4 使用符閤人體工學的快捷鍵配置
6.5 官方文件未詳述的實用技巧:使用 VS Code 的方式綁定各模式下的Vim命令
6.6 Debug 自訂的 VSCodeVim 快捷鍵

Chapter 07 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跳齣 VS Code 的框架思考
7.1 重新審視手上鍵盤佈局
7.2 鍵位交換──讓 Control 鍵更容易使用
7.3 更方便的 Shift 鍵──Space and Shift
7.4 根據輸入法與應用程式切換快捷鍵
7.5 本章小結

Chapter 08 在檔案跟程式碼之間快速導航
8.1 單一檔案內的導航
8.2 檔案間的切換、移動
8.3 不同分割視窗間的移動
8.4 其它好用的檔案跳轉功能跟命令
8.5 本章小結

Chapter 09 融會貫通,整閤處理各種情境的工具
9.1 Im-Select:解決輸入法切換的問題
9.2 Easy Motion──快速導航遊標至目標
9.3 Multi Command──使用組閤命令執行各種命令組閤技
9.4 整閤 Extension 時可能遇到的衝突與解決方嚮

Chapter 10 像 Vim 高手一樣寫自己的腳本,建立自己的 VSCE-Script 專案
10.1 建立自己的 VS Code Extension 專案
10.2 操控 VS Code 執行自動化的任務
10.3 案例一:讓括號跟大括號輸入更友善的命令
10.4 案例二:讓 Surround With 在多行選取的狀況也可以順利運作
10.5 案例三:迴復可視模式下 yank 過後的遊標位置
10.6 使用 VSIX 打包 Extension 專案
10.7 本章小結

Chapter 11 開發 Extension,實現以往無法更順手的操作
11.1 你問我答,Extension 與使用者的互動流程
11.2 掌握 VS Code API 的命名空間與結構
11.3 更順手的 Extension 命令,客製化命令的 Quick Pick 選單
11.4 使用過動態的 Vim Macro 嗎?讓 Macro 可以根據使用者輸入改變執行的行為
11.5 本章小結

附錄 A
A.1 適用於現代鍵盤的鍵位修改方法
A.2 macOS 上的鍵位
A.3 AutoHotkey 與 Windows 上的鍵位設計
A.4 善用 Caps Lock,設計適用於長空白鍵鍵盤的改鍵方法
A.5 使用 Spacemacs 的方式操作 VS Code 與 Extension

附錄 B
B.1 Extension 的 Context Menu
B.2 Extension 的 Workspace 設定

附錄 C
C.1 管理安裝過的 Extension,留意效能問題
C.2 更好管理的快捷鍵設定:使用 Vimrc 與Keyboard Shortcuts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330016
  • EISBN:9786263330948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81.0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身為一個長期在 Windows 和 Linux 之間跳著用的使用者,對於「鍵位客製化技巧」的描述,我抱持著高度的關注與一絲懷疑。因為不同作業係統的快捷鍵衝突問題,簡直是開發者的惡夢,特別是當你想把 Mac 的慣用快捷鍵搬到 Windows 上時,那種手感上的斷裂感非常摺磨人。我希望這本書不是隻是列齣 `keybindings.json` 裡可以填寫的屬性,而是能提供一套結構化的思維,教我們如何去診斷現有的衝突,如何建立一套能跨平颱(如果可能的話)保持一緻性的鍵位配置。例如,它會不會深入探討如何覆蓋或延伸 VS Code 內建的命令,而不是僅僅設定一兩個簡單的按鍵?如果它能提供幾個經過驗證的、用來優化特定情境(比如 Debugging 或 Git 操作)的鍵位佈局範例,並解釋背後的邏輯,那對我這種追求極緻效率的人來說,絕對是會讓人忍不住一刷再刷的寶藏。

评分

說真的,現在坊間教 VS Code 的書多到氾濫,大部分不外乎就是教你怎麼裝主題、怎麼選幾款熱門的 Linter 和 Formatter,然後就沒瞭。但這本的切入點顯然高明許多,它瞄準的是那種「我知道 VS Code 很強大,但我總覺得我隻用瞭它三成功力」的狀態。尤其「命令組閤技」這塊,我非常好奇它會怎麼介紹。光是想到可以用鍵盤快速在多個終端機視窗間切換、或是用一行命令完成一個複雜的檔案結構生成,就讓人熱血沸騰。我最近在弄一個混閤語言的專案,每次手動切換不同語言伺服器(Language Server)的配置都搞得我頭昏腦脹,如果這本書裡有關於如何透過自訂 Tasks 或 Keybindings 實現更智慧的環境切換,那絕對是救星等級的內容。我不指望它能教我寫齣一個新的 Extension,但光是學會如何「駕馭」現有的 Extension,讓它們聽命於我,這種實戰層級的教學,纔是真功夫。

评分

這本號稱是「鐵人賽係列」的 VS Code 實用指南,坦白講,我光是看到那個副標題「官方文件沒有詳述的Extension觀念、命令組閤技與鍵位客製化技巧」,心裡就覺得,哎呀,這根本是針對我們這些老是覺得官方文件寫得太生硬、太學術腔調的實戰派開發者而來的嘛!特別是那個「Extension 觀念」,光是想著它可能會深入剖析幾個超級實用的外掛背後的設計哲學,而不是像別的書隻會教你「安裝然後按幾個鈕」,我就覺得值迴票價瞭。我最怕那種隻會介紹一堆基本設定,然後就草草收場的入門書瞭。我更期待的是,它能真正帶我們解構幾個複雜的開發環境,像是怎樣用一套客製化的外掛組閤,把前端的熱重載(HMR)設定得比官方範例還順暢,或者在處理大型後端專案時,如何利用 VS Code 強大的工作區(Workspace)功能來切換不同情境。如果真能像書名暗示的那樣,把那些藏在深處的設定魔力挖齣來,那對提升日常編碼效率來說,絕對是立竿見影的幫助。總之,這本書對我來說,定位已經不是工具書,而更像是一本「提速秘笈」。

评分

從書名來看,這本書的目標讀者顯然不是那些剛開始學寫程式的新手,它鎖定的應該是已經對 VS Code 有基本操作能力,但感覺發展遇到瓶頸的進階使用者。我個人對於那種「組閤技」的描述特別感興趣,因為日常工作中,很多時間都浪費在重複性的、需要多個步驟纔能完成的操作上。我希望看到的不是單純的熱鍵疊加,而是能夠理解 VS Code 如何將多個命令串聯起來形成一個高效的工作流。比如說,怎樣用一個命令啟動測試、開啟對應檔案、並準備好除錯環境?如果書中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步驟,引導讀者如何從一個基本需求齣發,逐步建構齣屬於自己的複雜命令序列,並懂得如何為這些序列命名和儲存,那麼,這本書的「實用」二字纔算真正名副其實。它賣的不是功能清單,而是思維模式的轉移。

评分

拿到這本書的電子版,我最欣賞它敢於挑戰「官方文件」這個禁區。通常我們麵對大型工具時,總是被教導要以官方文件為圭臬,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官方文件為瞭追求普適性,往往會犧牲掉針對特定進階用法的細膩說明。這本書如果真能揭示那些隱藏在設定檔案深處、需要靠經驗纍積纔能領悟的「潛規則」,那它的價值就遠超過一本單純的教學手冊瞭。我特別期待看到它如何解析一些較為冷門但功能強大的內建功能,例如,深度探討 `settings.json` 裡的巢狀結構,或者如何利用 Workspace 專屬的設定來隔離不同專案的需求,避免全局設定的汙染。如果能提供一些對「Extension 觀念」的批判性分析,而不是盲目推崇,告訴讀者在什麼情況下應該自己寫程式碼而不是依賴某個特定的 Extension,那就更顯得專業和客觀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