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俗稱《聊齋》,又被稱作《鬼狐傳》。
全書共496篇,多談狐仙、鬼、妖,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被視為東方短篇小說的鼻祖、巔峰之作,勘與西方的短篇民間故事經典《一韆零一夜》相互輝映。
作者是蒲鬆齡藉這本書深刻地描寫瞭狐仙、鬼和妖的情義,更勝於人,來錶達對當代社會的不滿和對愛情的嚮往,也反映齣瞭17世紀中國的社會麵貌。
全書故事情節麯摺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細膩,成功塑造瞭眾多藝術典型,四百多篇短篇小說中,有刺貪刺虐、揭露政治和社會的黑暗的故事,如「席方平」、「促織」、「紅玉」、「竇氏」、「續黃梁」,也批評科舉製度的腐敗,如「考弊司」、「王子安」、「司文郎」、「三生」等小品。
更多的,是寫窮苦書生與花妖狐魅的戀愛故事,像是「聶小倩」,為聊齋誌異中最為知名、也是改編作品最多的一篇,自1960年第一次被搬上大螢幕後,至今仍被廣泛地改翻拍改編。
有傳,《聊齋誌異》其實是蒲鬆齡將路人所講的故事整理成冊而成,蒲鬆齡在路邊設一茶攤,過路之人給他講一個故事,即可免費喝茶,有些篇幅甚至隻有短短數十字,不像小說,清代大纔子紀曉嵐亦對其多有詬病,評曰「小說既述見聞,即屬敘事,不比戲場關目,隨意裝點」,因此四庫全書將之棄而不收。
然而,時至近代,《聊齋誌異》魅力未減,書中許多短篇幾經改編成小說、戲麯、電視劇、電影,無不膾炙人口,為今人所熟悉。
《聊齋》原典寓意深刻,鮮明生動,但496篇頗繁雜,且用字深不易入門。
《聊齋 愛聽鞦墳鬼唱詩,蒲鬆齡的一韆零一夜》重新編整:
(一_)刪繁存菁,共分九捲、精選44篇作品。
一到三捲:描寫神鬼人妖之間的愛情、友情與道義,如《王六郎》、《畫皮》、《董生》、《聶小倩》等,以情與愛為主題。
四到六捲:記述異趣、幻境、奇遇,如《老饕》、《羅剎夜市》、《西湖主》等,濃縮當代社會縮影。
七到九捲:諷言科舉考幣,如《考幣司》、《陸判官》、《夢狼》等,揭露政治和社會的黑暗。
(二)分段解譯生難字詞後,再放入精簡易讀的白話譯文
讓有距離感的文言文不會看起來像天書,讓人望而生畏、失去興趣。
(三)去掉讀本中常見的老生常談的心得、賞析
我們還原最原汁原味的《聊齋》
如果一韆個人眼中,有一韆個哈姆雷特,一百部影視作品,會呈現齣一百個不一樣的聶小倩,那讀《聊齋》、想《鬼狐》,即便是已經耳熟能詳的作品,看的人,都該有自己跟別人不同的逸趣。
如果,真愛就像是鬼故事,
聽過的都信瞭邪,撞過的都化瞭鬼……
你可能不曾看過聊齋,或許根本不認識它的作者蒲鬆齡,但,你一定看過《倩女幽魂》,那一縷仕女幽魂淒豔的形象,是伴你走過青蔥少年的曖昧剪影。
而它的原典,其實齣自百多年前一個充滿挫摺的落第書生。
書生在棚下聽書,以一杯茶,換一個過路人的故事。
自此在你耳中、我口中,佐以纏綿悱惻、生死相隨如流水般的愛情,他方唱罷,誰又歌……
可其實,蒲鬆齡原作筆下的《聶小倩》,最終成瞭甯采臣的鬼妻,
書生與豔鬼,從此之後……嗬嗬!
想知道更精彩後續,還是自己來翻原書求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