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到7歲小孩秒聽話:日本最強幼兒園老師的神奇溝通術 (電子書)

2到7歲小孩秒聽話:日本最強幼兒園老師的神奇溝通術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T老師
图书标签:
  • 育儿
  • 亲子沟通
  • 儿童教育
  • 早期教育
  • 行为管理
  • 正面管教
  • 日本育儿
  • 沟通技巧
  • 2-7岁
  •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AMAZON留言破1200則
長占親子榜TOP 1
崩潰媽媽們最需要的「當下的力量」!
100萬爸媽一片讚嘆:簡單、直接、效果超給力!
  
  ─這是家有學齡前兒童媽媽的真實心聲─
  !!魔獸在家歡必霸,進了幼兒園就能乖乖聽話?
  !!餵個藥滿屋子跑,老師一出手不用3秒就搞定?
  !!整天動作慢吞吞,怎麼老師兩句話活力重開?
  為什麼幼兒園老師可以這樣神!?
 
  是啊~魔獸就在眼前歡,大人也是精疲力盡,
  這時誰還有辦法溫和而堅定的正向教養;
  又或是理解內在冰山的薩提爾對話……
  媽媽們只想要能解決眼前情況的「當下的力量」!
 
  日本神級幼兒園老師14年與學齡前魔獸纏鬥經驗,
  整理出孩子秒聽話的神奇溝通術135招──
  不用催、不用吼,更不用認真地跟孩子生氣,
  掌握孩子身心變化、轉移注意力、用玩來處理……99%的問題都能解決!
 
  實證有效!馴服孩子的歡、盧、吵!
  解決爸媽育兒最苦惱的9大問題
  /出門/整理/吃飯/睡覺/規矩/交友/表達/讚美責備/身心/
 
  T老師的神奇溝通術
  ▎出門拖拖拉拉→自製通行卡,車子要出發嚕
  ▎鞋子物品到處丟→貼上貼紙,以後就停在這裡喔
  ▎穿衣服笨手笨腳→先用大腸圈練習、大人從身後示範
  ▎每次催著收東西就藉口一堆→與大人接力分工、分解任務、說出理由
  ▎孩子不吃飯→增加期待感、擅用變臉APP、給飯飯票券、媽媽餐館上菜嚕、賣場試吃員、公主不會這樣喔
  ▎藥藥吞不下去→快用吸管喝口水
  ▎早上愛賴床→來看媽媽昨天寫給你的祕密、車子要出發嚕
  ▎整天黏著大人,我要工作啊→給一個媽媽工作時的專用玩具
  ▎整天吵吵鬧鬧→現在來學螞蟻說話喔
培养高情商、高执行力的孩子:日本顶尖幼教专家多年实践结晶 本书聚焦于如何建立积极、有效、充满尊重的亲子沟通模式,帮助家长和老师科学引导2至7岁幼儿,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学会倾听、理解并执行指令,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能力。 --- 第一部分:解码“不听话”的深层原因——理解学龄前儿童的思维世界 2到7岁是孩子心智发展最为关键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大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构建逻辑和情感的基础框架。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任性”、“固执”、“听不进劝”,但这些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未被满足的需求、不成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自身边界的试探。 1. 为什么说“秒听话”不是强迫,而是高质量的配合? 本书首先颠覆了“听话等于顺从”的传统观念。真正的“秒听话”建立在孩子对指令的信任和理解之上,而非恐惧或敷衍。我们将深入分析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解释为什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例如,2-3岁自我意识萌发期和5-7岁规则建立期)对指令的反应机制截然不同。 2. 情绪的“海啸”与逻辑的“缺口”: 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尚在发育中,一次强烈的情绪爆发(如发脾气、哭闹)往往意味着他们无法用语言处理过载的感受。本书将详细解析幼儿情绪波动的生理基础,引导家长识别“需求信号”与“纯粹反抗”之间的界限。我们将提供一套实用的“情绪降温法”,帮助家长在孩子情绪上头时,快速稳定局面,为后续沟通打下基础。 3. 语言的魔力与局限: 学龄前儿童的注意力广度和理解深度有限。我们常犯的错误是使用过于复杂或抽象的语言。本书将提供一套“极简指令法则”,教您如何将复杂的请求转化为孩子能瞬间抓取的清晰指令,并探讨肢体语言、眼神接触在沟通中的决定性作用。 --- 第二部分:构建信任的基石——从“命令式”到“邀请式”的沟通转型 有效的沟通并非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连接。要让孩子愿意听从,首先要让他们愿意连接。 1. “看见”的力量:先处理感受,再处理事情 在发出任何要求之前,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被重视。我们将介绍“共情确认”技巧,即用简单的一句话,准确复述孩子当下的感受,例如:“我知道你现在很想玩这个积木,但是现在是吃饭时间了。” 这种做法能立即瓦解孩子的防御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接下来的安排。 2. 场景预设与“选择的错觉”: 家长常常在最后一刻才下达指令,孩子此时的反抗是本能的。本书着重介绍“提前预警系统”和“有限选择权”的运用。例如,不是说“快去洗澡!”,而是提前十分钟提醒:“你想在看完这个故事后去洗澡,还是在玩完这个拼图后去洗澡?” 给予孩子对过程的控制感,从而提高执行的意愿。 3. 积极倾听的实践工具箱: “倾听”不仅仅是安静地听,更是主动地回应和确认。我们将提供一系列模仿“对话式引导”的技巧,让孩子感觉自己的想法被认真对待。例如,使用“嗯哼”、“然后呢”、“听起来很有趣”等非评判性的反馈,鼓励孩子多说,为后续的指导铺平道路。 --- 第三部分:让规则落地生根——如何科学设定界限与执行后果 没有清晰的界限,就没有自由成长的空间。本书的核心不在于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而在于帮助他们理解规则的意义,并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合理的后果。 1. 规则的“量身定制”: 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规则必须是可执行的。我们将指导家长如何与孩子一起“共同制定”家庭规则(而非单方面宣布),并将这些规则可视化、仪式化。重点是如何将抽象的“要有礼貌”转化为具体的“请”、“谢谢”、“对不起”的使用场景。 2. 后果的艺术: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惩罚”往往带来怨恨,“后果”才能带来学习。本书区分了“自然后果”(如不穿外套会冷)和“逻辑后果”(如玩玩具时不爱惜,玩具会被暂时收起来)。我们将详细说明如何设计与不当行为直接相关的逻辑后果,确保后果的执行是冷静、即时且一致的,而非带有愤怒情绪的报复。 3. 面对持续的挑战:一致性与团队合作 很多时候,孩子“不听话”是因为他们察觉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不一致。本书强调父母双方(或主要照护者)必须形成统一战线。我们将提供家庭会议模板,帮助家长在非冲突时刻讨论育儿策略,确保对外输出的指令口径一致,从而杜绝孩子利用大人之间的分歧来拖延或逃避责任的行为。 --- 第四部分:高阶沟通——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能够执行基本指令后,下一步就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内在驱动力。 1. 从“你必须做”到“我们一起解决”: 当孩子遇到困难(例如,写字写不好、房间太乱),与其直接接管或指责,不如引导他们自己找到解决方案。我们将教授“提问式引导法”,例如:“你觉得这件事情(房间乱)造成了什么不方便?我们怎样才能让它变得更好?” 这种方式将指令转化为共同的目标。 2. 赞美对的努力,而非完美的结果: 长期有效的激励来自于对过程的认可。本书强调“描述性赞美”的重要性,即具体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而非空泛的“你真棒”。例如,与其说“你真听话”,不如说“你刚才听到我叫你放下游戏机后,没有拖延,立刻站起来去洗手了,你做得非常棒,这体现了你的自律。” 3. 培养“内在的指南针”: 最终目标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的个体。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赋予孩子“责任领域”(如负责喂宠物、整理自己的书包),让他们在家庭中感受到自己是不可或缺的贡献者,从而建立强大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这种内在驱动力远胜于外部的任何要求。 --- 本书适合谁阅读? 对当前亲子沟通方式感到力不从心,屡次需要大吼大叫才能让孩子行动的家长。 希望孩子能够更从容、更积极地面对日常要求和生活规则的教育者。 所有致力于培养孩子高情商、具备良好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父母。 阅读本书,您将掌握的不仅仅是让孩子“听话”的技巧,更是一套贯穿孩子成长始终的、基于尊重与理解的沟通哲学。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T老師
 
  超過14年的幼兒園老師經驗,2013年開始經營YT,至今已超過40萬訂閱,推特50萬人追蹤
 
  被日本爸媽視為救星的神級幼兒園老師。
 
  長期在社群媒體分享育兒樂趣以及與孩子相處的方法等,並於日本全國舉辦講座,並積極參與擴大保育員活躍領域,例如為其他園的保育內容提供建議的「顧問保育員」活動等等。著多本學齡前幼兒的相關出版品,包括漫畫,其銷量已突破60萬冊。
 
譯者簡介
 
卓惠娟
 
  任職出版相關工作十餘年,於不惑之年重啟人生,旅居日本三年返台後,逐步實踐二十歲時曾立下的夢想──專職翻譯工作
 
  個人部落格:譯網情深blog.roodo.com/lovetomo
 

图书目录

不用整天催促孩子的親子相處妙招! 
 
CH1 出門的難題,試試這一招! 
1_加快出門速度的通行卡 
2_穿好襪子的關鍵就在腳趾 
3_迅速穿好鞋子的三重點 
4_在放鞋的位置貼上停車貼紙 
5_大人換個位置站,幫助孩子更快學會自己穿衣服 
6_讓孩子自行選擇想要的穿搭 
7_請孩子先幫媽媽挑選衣服 
8_訓練穿衣動作的祕密道具! 
9_需要多點準備時間的孩子,其實是認真 
10_用實況轉播,提醒孩子一起跟著做 
 
CH2 整理的難題,試試這一招! 
11_講出已收好的數量就能加快整理速度 
12_不用一口氣全收,而是一個一個地收好 
13_培養責任感的接力法 
14_先找出想要留下的,就能解決玩具成堆的問題 
15_玩到停不下來?先理解孩子想玩的心情 
16_等等還能玩的安心感很重要 
17_任何時刻都能有效運用的「事先練習」 
18_把孩子當主角的現場直播 
19_把希望孩子做的事編成歌詞提升行動力 
20_把「要孩子做的事」和「理由」分開說 
 
CH3 吃飯的難題,試試這一招! 
21_利用手機讓孩子專心吃飯 
22_角色扮演讓孩子無意中吃完飯 
23_「傳說中的○○大作戰」克服挑食壞習慣!
24_改變上菜順序,蔬菜變得更好吃! 
25_知道食材烹調前的模樣,增加嘗試意願!
26_ 試吃專區讓孩子不知不覺把飯吃光光! 
27_用小飯糰或迷你尺寸,讓孩子開心完食! 
28_孩子樂在其中比什麼都重要 
29_吃飯好大聲,可能是孩子的鼻子塞住了 
30_把藥放進嘴巴,再用吸管喝水就很簡單 
 
CH4 睡覺的難題,試試這一招!
31_解決孩子賴床的咒語「只要早起~~」 
32_「電車要開了~」喚醒午睡的孩子 
33_給予「起床後會有好事」的期望,就會樂意起床 
34_配合呼吸節奏,陪伴孩子入睡 
35_有助眠效果的三個部位 
36_孩子玩不累?那就試試動腦遊戲  
 
CH5 規矩的難題,試試這一招! 
37_一天一張十五分鐘的3C使用券!
38_洗手店開張,把「目標」變成遊戲!
39_大人站到孩子身後,陪伴孩子一起洗手 
40_從玩遊戲來習慣牙刷 
41_吃過「海苔」的牙齒好髒啊~還不刷乾淨! 
42_大象是大聲公,螞蟻是悄悄說 
43_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抬頭挺胸 
44_防止孩子在馬路上胡亂奔跑 
45_原地踏步或跑步糾正亂跑壞習慣 
46_亂丟東西代表理性腦萌芽,先準備適合扔的物品! 
47_讓孩子知道「等等」就會輪到自己 
48_讓孩子自行察覺「大人知道他說謊」
49_知錯更重要,不強迫孩子認錯! 
50_給孩子一個「不會挨罵」的空間  
 
CH6 遊戲交友,試試這一招! 
51_把故事分次讀完,避免缺乏專注力 
52_無聊的假日要幹麼?今天來當小小攝影師! 
53_把圖畫變可愛的密技,提升人氣 
54_使用咒語,把沒人愛的文具大變身! 
55_沒有用但有趣、可以打發時間的事 
56_無聊時的小遊戲~注意力全集中! 
57_「電話遊戲」讓孩子多開口 
58_陪媽媽做菜,一次用到五感 
59_引導孩子與朋友分享「喜歡」的感受 
60_用親子對話讓孩子學習「拜託」
61_孩子好孤僻?其實他已經交到朋友了 
62_一個人玩更能培養人生需要的能力 
63_發生衝突時,不要急著斷定加害者與被害者  
 
CH7 表達的難題,試試這一招!
64_用手機拍照回家來觀察 
65_先有肌膚的碰觸,就能把大人話聽進去
66_讓兒童主動「幫忙」的一句話
67_孩子不聽話,換個溫和而具體的說法
68_養成打招呼習慣的一小步
69_讓孩子知道大人的心情,加上「如果你能○○」保證奏效
70_在孩子遵守承諾時給予肯定 
71_加上一句「好期待~」,孩子就會耐心等待
72_一句「媽媽有話跟你說」,孩子會更注意聽 
73_先喊孩子的名字再開始說 
74_讓孩子選擇先做什麼 
75_自行發現就不容易重蹈覆轍 
76_教孩子從聽覺感受到資訊 
77_問清原因,同理孩子的心情才是捷徑
78_別說「不可以」,告訴他要做什麼 
79_爸媽的「說話內容」和「表情」要一致 
80_再簡單的事,也要用明確的語句表達 
81_重複也是一種充分溝通 
82_利用早晨時間製造對話的契機 
83_運用語尾助詞,讓語調變柔和 
84_加上孩子的名字傳達「我很關心你」 
85_在日常對話中表現愛意 
86_手機也是個傳達指令的工具 
87_一起照鏡子,讓孩子看看自己被愛的樣子 
88_喜歡孩子的喜歡,也是種愛的表現 
89_在家感覺被愛,在外就會努力 
90_讓孩子反複體會遵守約定的成功經驗 
 
CH8 讚美責備,試試這一招! 
91_能否在說話的同時想著「這是為了孩子好」 
92_感覺快發火時,更需要肌膚接觸 
93_責備時拉開、讚美時靠近 
94_克制不住想罵孩子,那就等待「心情」的放晴 
95_認同心情譴責行為,「但是」與「不過」的正確用法 
96_小心,「壞」字已經否定孩子的人格 
97_依據孩子的接受能力來傳達 
98_讓孩子聽進你的話,而不是制止 
99_孩子不一定有惡意,可以陪他玩看看!
100_把「詢問原因」和「責備」分清楚
101_重點不是否定,而是找出原因 
102_讓孩子知道「被看見」就夠了
103_即使原本就會的事,被讚美也會開心
104_「好像媽媽/爸爸耶」對孩子而言,是最強的讚美 
105_透過中間人來傳達讚美
106_讚美時,直接告訴孩子「喜歡什麼地方」 
107_用言詞肯定,就能讓孩子更有信心
108_讚美「心態」比讚美「行為」更有效 
109_表現大人的喜悅是最棒的! 
110_中途給予讚美、加油,就能順利達成 
111_讚美沒完成的事也是愛的表現 
112_孩子被稱讚時就大方接受  
 
CH9 身心的問題,試試這一招! 
113_小小孩的手指靈活度勘比成人戴上兩層手套 
114_不是沒在看,有時候是「沒看見」 
115_孩子也有想獨處的時候 
116_「和平時一樣」才能安心 
117_觸碰孩子前必定先告知 
118_可能是孩子自己的安排被破壞了 
119_有時只要認同,孩子就會滿足 
120_自尊心是更重要的問題 
121_哭泣是因為無法清楚表達,幫助孩子說出來 
122_讓孩子哭個夠也是一種愛 
123_因為想表達,才會哭 
124_嬰兒夜哭是在媽媽肚子裡的習慣 
125_吵著「陪我玩~」時抱抱他就對了 
126_答案和孩子有關係就能接受 
127_不是不願意開口叫人,只是因為害羞  
 
CH10 想告訴爸爸媽媽的話 
128_大家都是第一次當爸媽,孩子零歲,爸媽也是零歲
129_書上說的話,參考一半就行了
130_媽媽放鬆心情的自我照顧
131_有時候優先愛自己也沒關係
132_發現「還不足」嗎?那就想辦法從旁協助吧! 
133_陪伴孩子換衣服也是一種遊戲 
134_媽媽的抱怨,只想要被聽到 
135_不管媽媽說什麼都要聆聽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6588013
  • EISBN:9789576588594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125.5MB

图书试读

作者序
 
不用整天催促孩子的親子相處妙招!
 
  大家好!我是T老師。邁入幼教現場已經超過十四年的現任老師。我在大約十年前開始經營推特,當時受到社會大眾關注的「育兒」、「父母」、「兒童」等相關話題,總是離不開「虐童」、「幼兒園過少」、「養小孩燒錢」這類負面的內容(雖然現在也是大同小異)。
 
  看了這些內容,不由得讓我深感憂心――「再這麼下去,會不會大家都討厭小孩子、不想生小孩呢?」於是我開始分享一些在幼兒園發生,這些學齡前幼兒可愛又天真的生活日常,希望讓大家知道育兒的樂趣。
 
  某天,因為一個小小的契機,我發了一則以「遇到這種情況就這麼做」為主題的推文。沒想到,這些幼教工作者覺得理所當然的常識,竟然引起很多正為教養而煩惱的家長廣大迴響,紛紛表示「我以前都不知道!」
 
  我這才驚覺「原來幼教老師已經很習慣、認為很正常的事,一般父母親都不知道!」於是,我便開始分享教養經驗相關的推文。
 
  目前,我的推特追蹤人數已超過五十萬,經常在日本全國各地演講。二○二○年開始經營的YouTube頻道訂閱數更是不斷增加,讓我深深體會到有那麼多人為了教養子女而煩惱。
 
  現在您手上翻閱的這本書,就是把我在幼教現場使用的小訣竅,以及我身為幼兒園老師,和小朋友在互動過程中試過、得到極佳效果的推文,整理成可以拯救爸媽困擾的妙招。不過,書中的內容我並沒有特別「孩子的年紀」來分類,歡迎各位爸媽只要覺得「可能對我家孩子有效」就不妨一試。
 
  本書所介紹的內容,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讓孩子主動去做你希望他做的事」。
 
  比方說孩子無法專心聽大人講故事時,大人可能會說:「專心一點!」但是這樣提醒,孩子就能專心嗎?答案是不會。真實的情況是……如果故事書很有趣,就算大人不唸給他聽,孩子也會自己專心看書。
 
  其他情況也是同樣的道理。想要孩子做某些事時,只需要下點工夫,設法讓孩子覺得「好好玩」就可以了。
 
  曾經有家長找我諮商,依照著我的建議而順利解決困擾。比方說,「每天早上出門都拖拖拉拉」,可以用和小孩玩搭電車的遊戲來解決;或是孩子沒法好好吃飯時,運用有變身功能的照相軟體幫孩子拍照,然後問:「小兔子會不會吃胡蘿蔔呢?」結果孩子就乖乖吃下原本討厭的蔬菜。
 
  或許會有爸爸媽媽抱怨「這也太麻煩了!」當然不是每次都要這麼做,在爸媽行有餘力時再做就夠了。何況,即使一開始有點麻煩,透過這樣的方式,最後反而能導向不需要再耗費工夫,就能讓孩子聽話的結果。
 
  教養路上確實會遇到各種困境。正因為如此,若在遇上難題時能有越多的解決妙方,那會是最好的事。遇到難題時,想一想「T老師是怎麼說的」,然後翻開書,仿照我的做法,會讓我非常開心。
 
  我現在有個夢想,那就是「連我視線所及範圍以外的孩子,也能得到守護」!即使不是在我任職的學校直接被我照顧,爸爸或媽媽藉由我的分享而聯想到可用的點子,我應該也是「這孩子的老師」吧!
 
  本書正是實現我個人「野心」的方法之一。希望各位能夠時時想起T老師,開心地陪孩子成長,將是我最欣慰的一件事。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本電子書光是書名就讓人眼睛一亮,「2到7歲小孩秒聽話」這種口號簡直是所有家有幼兒的父母心中的神救援啊!我光是看到這個標題,就忍不住想像是不是藏了什麼絕世武功秘笈,能讓那些平時像個小惡魔一樣,一開口就要「不要、不要、不要」的寶貝,瞬間變成乖巧的小天使。我最近真的是被家裡那個快四歲的兒子搞得很頭痛,他簡直是個行走的「為什麼」製造機,而且堅持度簡直比大人還強。我個人對日本的教育理念一直抱持著高度好奇與信任,畢竟他們的幼兒園老師似乎總有辦法用最溫和的方式,處理最難搞的狀況。所以,這本書的出現,對我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期待看到的是一些具體、可操作的技巧,不是那種空泛的道理,而是真的能馬上在日常生活中派上用場的對話範例或處理步驟。畢竟,當你被孩子氣到快爆炸的時候,你需要的是一劑強心針,而不是另一本教你如何深呼吸的哲學書。希望作者能真正傳授那些「最強」的溝通魔法,讓我這個焦慮的老母親能稍微喘口氣,找回一點點身為家長的尊嚴與掌控感。

评分

我之前買過幾本關於正面管教的書,內容都很好,教導我們要同理孩子的情緒、接納他們的感受,但我總覺得,當現實生活來臨時,那些美好的理論往往不堪一擊。比如說,當孩子在超市地板上撒潑打滾,我根本沒有時間或心力去蹲下來細細分析他「為何需要被看見」的情緒。我需要的是一個能在三秒鐘內,讓他停止哭鬧,趕快離開現場的「緊急應對方案」。因此,這本電子書的「秒聽話」這三個字,對我來說,簡直是描繪了一個烏托邦般的場景。我真心希望,這本書不只是在談論「如何說」,更在談論「如何做出有效的干預」。我很好奇,日本幼兒園老師是如何在保持對孩子尊重的同時,又能快速有效地達成目標。這不就是我們所有父母夢寐以求的「效率與溫和」的完美結合嗎?如果這本書真能做到一半的承諾,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過書本本身的價格了。

评分

我對「電子書」這個載體本身也有點期待,因為教養書我通常會翻閱好幾次,但電子書的優勢在於搜尋功能方便。當我兒子在某個特定情境下失控時,我希望我能在幾秒鐘內,透過關鍵字找到書中對應的處理章節,而不是在那邊翻來翻去浪費寶貴的黃金溝通時間。這本書如果內容組織得當,條列清晰,那麼它就不只是一本讀完就束之高閣的書,而會變成一個隨身攜帶的「數位教戰手冊」。對於我這種常常需要快速查閱應對方法的家長來說,電子書的格式遠比厚重的實體書來得友善。我希望它能提供大量的場景模擬,例如:玩具搶奪、拒絕洗澡、吃飯時間的拉鋸戰等等,而且每個場景都有明確的「對話腳本」可以參考,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秒聽話」的實戰價值。總之,這本書的潛力極大,希望能帶給我真正的實質幫助,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支持。

评分

身為一個在台灣的家長,我們從小到大的教育背景,其實多少帶有一點權威式的影子。所以,當我們想轉變成「溫和教養」時,反而會顯得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如何拿捏那個分寸——該堅持原則還是該放手?這本書如果能從日本的文化背景切入,或許能提供一些不同於西方主流教養觀念的平衡點。畢竟,日本的社會結構和我們亞洲文化有些相通之處,他們對於團體和規範的重視,跟我們的家庭環境或許更容易產生共鳴。我特別好奇,他們的「溝通術」會不會更側重於「暗示」或「引導」,而不是直接的「命令」。如果書中能提供一些跨文化的對比,讓我了解在台灣的語境下,哪些技巧可以直接套用,哪些需要微調,那將會是非常實用的參考。我不想只是學一套外來的模組,我需要的是能融入我生活習慣的調整秘訣。

评分

說真的,現在市面上的教養書多到讓人眼花撩亂,很多都是老生常談,讀完後會覺得「啊,我早就知道了,只是做不到啊!」的心情。但這本《2到7歲小孩秒聽話》吸引我的點,在於它特別強調是「日本最強幼兒園老師」的心法。這就讓我不禁聯想到,幼稚園的老師每天要面對的不是單純的親子關係,而是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孩子,而且是需要高度紀律與合作的環境下。如果他們的溝通術能在那樣高壓的群體環境下奏效,那用在家裡這個「一對一」的場域,應該更能得心應手吧?我特別想知道,所謂的「秒聽話」背後,是不是隱藏著某種心理學原理,是關於如何建立孩子內在的「合作意願」,而不是單純的「服從權威」。我對那種強迫式的威嚇或懲罰完全不感興趣,那只會讓孩子更叛逆。我期待的是,書中能揭示如何讓孩子「發自內心」地願意聽從指令,這中間的藝術性,才是真正的高手過招之處。希望它能提供一個全新的視角,跳脫我現在這種「吼叫→後悔→再吼叫」的惡性循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