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歲育兒指南:擺脫窮緊張、乾著急,從容迎接孩子的成長爆發期 (電子書)

0~6歲育兒指南:擺脫窮緊張、乾著急,從容迎接孩子的成長爆發期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小西行郎
图书标签:
  • 育儿
  • 0-6岁
  • 亲子关系
  • 儿童发展
  • 早期教育
  • 情绪管理
  • 父母成长
  • 育儿指南
  • 儿童心理
  • 家庭教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大家會如何形容孩子的成長歷程呢?
  恐怕很多人會回答「就像爬坡那樣,不斷地往上發展」吧?
 
  然而,實際上卻非如此一帆風順。孩子始終表現得「很乖」,維持著父母親眼中的「理想狀態」,並像爬坡那樣一路不斷往上走而長大成人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許多「讓父母親覺得傷腦筋的事」、「明明已經學會,卻又突然間不會的東西」,甚至是「根本就是在退步的事情」。總而言之,令父母親擔憂、煩惱的情況可謂一籮筐。
 
  作者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就像螺旋狀般。有時學得會、有時學不會、有時前進、有時後退,即便如此還是會逐漸有所進步,這就是孩子的發展。他們透過嬰幼兒發展學等研究,釐清了許多有關育兒方式的科學事實。其中不乏值得重視的育兒習俗與傳統,也有毫無根據卻令父母親備感折磨的做法,而且至今依舊存在。
 
  期盼讀者能藉由本書,大致了解從受精卵這個最初的生命雛形直到6歲進入學齡為止,孩子是如何發育成長的,並理解箇中機制與特徵,讓育兒過程能更加得心應手,不被流言蜚語擾亂或左右。
 
  作者想呼籲讀者,應確實釐清在育兒過程中最該重視的是什麼,並好好落實到與寶寶和兒童的日常互動中。
 
  從一條小生命的誕生開始,大人就該將其視為具有自我個性的個體予以尊重、疼愛,這樣的態度才是孩子在發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心靈養分。
 
  由衷盼望本書能多少減輕家長對育兒感到疲累、困擾的情緒,讓親子之間的相處能成為愉快溫馨的時光。
提升效率、聚焦目标:职场人士高效能实践手册 告别“瞎忙”时代,解锁你的职场超级生产力 你是否常常感到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但一天下来,真正有价值的工作进展甚微?你是否被无休止的会议、邮件和突发任务淹没,感觉自己像个救火队员,而非掌控全局的战略家?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高效能已不再是锦上添花的技能,而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高度的基石。 本书并非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专为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职场人士量身打造的一套实战工具箱。我们深入剖析了时间管理、精力分配、任务优先级排序、专注力维持以及有效沟通等核心领域,提供了经过无数成功人士验证的、可以直接应用于你日常工作中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部分:构建高效能的底层逻辑——重塑你的工作心智 成功的效率提升,始于对“如何工作”的根本性理解。本部分将引导你建立一套全新的工作认知体系,从根本上解决效率低下的根源问题。 1. 时间的真相:从“管理时间”到“管理注意力” 传统的观念试图将时间切割成固定的块状,但现代研究表明,真正稀缺的资源是高质量的注意力。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并保护你的“黄金工作时间段”,利用生理节律(如昼夜节律)来安排最需要认知深度的任务。 深度工作区(Deep Work Zones)的创建与维护: 详细介绍如何为自己构建一个不受干扰的环境,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进入心流状态。 上下文切换的成本分析: 量化展示频繁切换任务对生产力造成的隐性损失,并提供降低切换损耗的实用技巧。 2. 清理“认知负荷”的操作系统 你的大脑不是一个待办清单的储存器,而是用来思考和创造的引擎。任何未解决的、悬而未决的小事都会占据宝贵的内存。 “清空收件箱”的心理学基础: 借鉴格雷格·麦吉尔的“Getting Things Done (GTD)”方法论的精髓,教你如何将所有外部信息和内部想法系统化地捕获、处理和组织。 “两分钟原则”与“下一步行动”的界定: 区分“项目”与“任务”,确保每项工作都有明确、可执行的下一步。 第二部分:核心效率工具箱——精进你的日常操作 掌握了底层逻辑后,我们需要具体的、可操作的工具来应对日常工作的洪流。本部分聚焦于任务管理、会议优化和信息摄取效率。 3. 优先级排序的艺术:聚焦真正重要的事 “做了很多事”不等于“完成了重要的事”。如何确保你的努力方向始终与职业目标对齐? 艾森豪威尔矩阵的现代化应用: 不仅仅是区分“重要/紧急”,更在于如何通过“非紧急但重要”的任务(战略规划、技能提升)来预防未来的“紧急”危机。 “关键结果与关键成果法”(OKR)的工作流整合: 将你的季度或年度目标融入每日任务规划中,确保每一步都服务于大局。 帕累托法则(80/20 法则)在工作中的深度挖掘: 找出能带来 80% 产出的那 20% 关键任务,并对其投入最大的精力。 4. 会议效率革命:让每次会面都有价值 无效会议是吞噬职场人时间的头号杀手。本书将提供一套彻底改革会议文化的流程。 “零会议”的尝试与边界设定: 确定哪些信息可以通过邮件或文档高效同步,避免不必要的聚集。 高效会议议程的设计模板: 如何在会前明确目标、限制参与者、精确分配时间,并确保会后立即产生可执行的行动项。 站立会议与异步沟通的结合: 针对远程和混合工作模式,优化团队同步的频率和方式。 5. 信息过载的免疫系统:邮件、文档与知识管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筛选噪音和有效吸收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你的竞争力。 收件箱的“断舍离”策略: 建立严格的邮件处理流程,如“批处理收件”和“快速回复模板”,避免邮件成为持续打断你的工具。 “第二大脑”的搭建: 介绍如何使用笔记软件(如 Notion, Obsidian 等)构建个人知识库,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连接和再利用,而不是让知识沉睡在硬盘深处。 第三部分:精力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高压下的韧性构建 高效能不是短跑,而是马拉松。没有充沛的精力,再完美的工具也无法发挥作用。 6. 精力银行:像管理财务一样管理你的能量 精力是有限的资源,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存款”和“提取”。 生理节奏的优化: 探讨高质量睡眠、营养摄入与工作表现的直接关联,提供科学的“精力恢复时间表”。 主动休息的科学性: 介绍番茄工作法之外的微休息(Micro-breaks)和周期性恢复(如“恢复性活动”),确保在高强度工作后能迅速回血。 7. 自动化与授权的艺术:构建你的“杠杆效应” 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懂得如何利用工具和他人来放大自己的产出。 流程自动化入门: 识别你工作中那些重复性高、规则明确的任务,并学习使用基础自动化工具(如 IFTTT, Zapier 或办公软件宏)来接管它们。 有效授权的五大原则: 避免“微观管理”,学习如何清晰地布置任务、提供必要的资源,并设定明确的反馈机制,让团队成员为你创造时间。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本书提供的框架和技巧,你将不再感到被工作推着走,而是能够从容地掌控自己的日程,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那些真正能推动你职业目标、带来长期价值的事情上。这本书将是你实现从忙碌到卓越的实用指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小西 行郎(Konishi Yukuo)
 
  同志社大學嬰幼兒發展學研究中心所長/教授。日本嬰幼兒發展學理事長。1947年出生於香川縣,京都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成為該大學附設醫院早產兒中心助理。1983年起擔任福井醫科小兒科講師、1988年成為該大學助理教授。1990年起,以日本文部省駐外研究員的身分,前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進修行為發展學。1999年擔任埼玉醫科大學小兒科教授。2001年,於東京女子醫科大學開設嬰兒行為發展學講座並擔任教授,並於同年創設日本嬰幼兒發展學學會。2008年10起轉任現職。2013年4月~2017年3月,亦於兵庫縣立復健中央醫院兒童睡眠與發展醫療中心擔任所長。
 
  主要著作為『寶寶與腦科學』『赤ちゃんと脳科学』(集英社新書)、『寶寶的姿勢BOOK』『赤ちゃんのしぐさBOOK』『寶寶的玩樂BOOK』『赤ちゃんの遊びBOOK』『寶寶的身體BOOK』『赤ちゃんのからだBOOK』『寶寶的說話BOOK』『赤ちゃんのおしゃべりBOOK』『寶寶的小兒科BOOK』『赤ちゃんの小児科BOOK』(海龍社)、『理解發展障礙的孩子』『発達障害の子どもを理解する』(集英社新書)、『寫給嬰幼兒發展學學習者的書(編‧合著)』『赤ちゃん学を学ぶ人のために』(世界思想社)『為何現在要讀行為發展學—始自胎兒期的行為機制』『今なぜ発達行動学なのかー胎児期からの行動メカニズム』(診斷與治療社)、『由寶寶做主『從容育兒法』的好處』『はじまりは赤ちゃんから『ちょい待ち育児のススメ』(寶寶與媽媽社)、『透過嬰幼兒發展學理解嬰兒的發展與保育1 睡眠‧飲食‧生活的基本(合著)』『赤ちゃん学で理解する乳児の発達と保育1 睡眠・食事・生活の基本』『透過嬰幼兒發展學理解嬰兒的發展與保育2 運動‧玩樂‧音樂(合著)』『赤ちゃん学で理解する乳児の発達と保育2  運動・遊び・音楽』(中央法規出版),以及其他許多著作。
 
小西 薰(Konishi Kaoru)
 
  茁壯成長小西診所院長。1948年出生於京都市,1974年大阪醫科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大學醫學系小兒科服務。歷經福井縣立醫院小兒科等單位的職務後,1984年至2002年3月於福井綜合醫院小兒科任職。曾任福井醫科大學小兒科臨床教授、福井大學教育地域科學系講師,並兼任托嬰中心‧幼兒園園醫、中學校醫、保健所委任醫師。2002年4月至2010年3月於埼玉市立綜合療育中心向日葵學園任職,並於2006年起擔任所長。2003年4月至2006年3月擔任埼玉大學教育學系講師。2010年6月開設茁壯成長診所,並推出兒童發展協助‧課後安親茁壯成長園地、病童‧病後兒童保育茁壯成長SUN等服務,並擔任托嬰中心‧幼兒園園醫、小學校醫。專業領域為小兒神經學、小兒發展神經學、小兒保健學、身心障礙兒童教育、育兒學。日本小兒科學會認證小兒科專科醫師、日本小兒科神經學會認證小兒神經專科醫師。
 
  著作有『心理與身體的健診指南』『心と身体の健診ガイド』(日本小兒醫事出版社)、『寶寶的姿勢BOOK』『赤ちゃんのしぐさBOOK』『寶寶的玩樂BOOK』『赤ちゃんの遊びBOOK』『寶寶的身體BOOK』『赤ちゃんのからだBOOK』『寶寶的說話BOOK』『赤ちゃんのおしゃべりBOOK』『寶寶的小兒科BOOK』『赤ちゃんの小児科BOOK』(海龍社)『言語聽覺障礙總論Ⅱ』『言語聴覚障害総論Ⅱ』(建帛社)、『透過嬰幼兒發展學理解嬰兒的發展與保育2 運動‧玩樂‧音樂(合著)』『赤ちゃん学で理解する乳児の発達と保育2  運動・遊び・音楽』(中央法規出版)等。

图书目录

序言…………2 

Prologue  肚子裡的寶寶在做什麼呢?
寶寶來報到!……………12
細胞有其節奏……………14
與媽媽相連,賴以維生的臍帶…………16
肚子裡的寶寶開始進行各種學習………………18
肚子裡的寶寶是如何活動身體的?……………20
溝通交流工具現正準備中………………………22
胎兒內建的成長機制……………………………24
孕媽咪的營養──多注重維生素D!…………26
孕媽咪的睡眠……………28
胎教是沒有必要的!…………30
陣痛開關是由胎兒按下的…………32

Part 1  寶寶誕生~學走路
歡迎來到有重力的世界……………36
腦部不停地發育成長………………38
4個月大時開始萌生「意識」……………40
寶寶能同時使用好幾項感覺器官…………42
只有人類才會仰睡……………44
何時會建立親子之間的情感連結?………46
加深親子關係的「同步」機制……………48
喝奶的方式會逐漸轉變…………50
從「喝」變成「吃」……………52
寶寶對副食品有所抗拒時,媽媽的演技能發揮效果………54
規律的睡眠是奠定成長的基礎………56
折磨人的夜啼………58
人之初性本善………60
互動交流由寶寶主導………62
寶寶在診察室為什麼會哭?………64
發育得早或晚皆無須在意…………66
眼睛能視物,而且會有情緒波動…………68
會翻身後世界大不同………………70
從坐的動作中看見爬行的預備姿勢………72
會坐之後,雙手變得更加自由……………74
「放」比「抓」還要難…………76
爬行與行走………78
嘴巴是很忙碌的器官………80
身體會隨著活動力的發展而變得均稱………82
媽媽妳在看什麼?…………84
有時不妨在一旁靜靜觀察就好………86

Part 2 學走路 ~ 「不要不要期」
從變化多端的動作中,看見寶寶的應用能力………90
熱中於新發現………92
配合節奏搖屁股………94
踏出成功的第一步………96
爬行與行走是「主動」而非「被迫」進行的………98
察覺危險的能力是與生俱來的………100
一指神功的意義………102
開心同樂的祕訣………104
由「寶寶」蛻變成「兒童」106
有自我與他人的概念………108
卡關是為了破關成長………110
會用詞句表達想說的事物………112
豐富的體驗能加深孩子對事物的概念………114
表達不可以時,態度要堅定………116
一起吃飯吧!………118
生理時鐘在2歲前就大致建立完成………120
那個小朋友在做什麼呀?………122
強烈的情緒會轉化成「咬」或「打」的行為………124
背對背是拉近彼此距離的開始………126
建議讓孩子在室外玩耍………128
認得紅色後,並不會馬上看懂紅綠燈………130
該如何處理孩子強烈的情緒反應?………132
待身體機能發育成熟後才能學會自己小便………134
有媽媽在所以能鼓起勇氣………136

Part 3 「不要不要!」~ 愛跟朋友玩
體型會產生變化………140
孩子之間能相互刺激成長………142
結交喜歡的朋友………144
活潑好動勤流汗………146
手指會變靈活………148
好長~好長、好高~好高………150
角色多變的「假扮遊戲」………152
就是想講很多話………154
試探大人的反應——出口成髒………156
引發過度反應的童言童語與謊話………158
在叛逆期學會妥協………160
叛逆期容易覺得很受傷………162
讓孩子克服危機,重新站起來的「咒語」………164
自己的情緒自己救………166
愉快用餐是活力的來源………168
「睡眠負債」可能引發拒絕上學的情況………170
勿放任孩子遊戲成癮………172
為人父母須具備決心與自信………174

Part 4 愛跟朋友玩 ~ 再過不久就是小一新生了
某天會突然變成乖孩子………178
對某事物渾然忘我時,視野就會變得很狹窄………180
每個孩子對規定的理解程度不一………182
「無法原諒」那接下來該怎麼做………184
正因為彼此都是孩子才有辦法調停………186
孩子會感受到大人的期待………188
萌生競爭心………190
「好好看仔細再做!」是讓孩子動彈不得的緊箍咒………192
孩子也會有想一個人放空的時候………194
「課業學習」令人掛心… ………196
表現情緒大不易………198
希望能教出善解人意的孩子………200
孩子的發育…會有爆炸性的發展!………202

結語………204
作者簡介
小西 行郎/小西 薰 ………207

图书序言

  • ISBN:9789865115760
  • EISBN:9789865117429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84.1MB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對於「窮緊張」這個詞彙很有感觸。這不單單是指經濟上的窘迫,更多的是指心靈上的匱乏和對未來的無力感。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對孩子太過嚴厲或焦慮,其實是我們自己內在的不安感投射出來的。因此,我期待這本書能有一個獨特的視角,它可能不只是在教我們怎麼教孩子,更是在引導父母如何「自我覺察」和「自我療癒」。如果書中有引導我們放下自己的完美主義、接納育兒過程中的不完美,甚至提供一些自我照顧的小技巧,讓我能定期為自己的「電力」充電,那這本書就不只是一本育兒工具書,而是一本伴隨父母共同成長的心靈讀物。畢竟,只有父母的心是豐盈的、穩定的,才能給予孩子真正的滋養。我希望它能告訴我,允許自己偶爾當個「不完美但快樂」的父母,也是一種對孩子最好的愛。

评分

最近這陣子,家裡那個三歲半的孩子簡直是個小型恐龍,任何小事都能引發他驚天動地的哭鬧,讓我常常覺得自己快要「理智斷線」。所以我非常需要一本能提供具體情境應對策略的書。我個人最怕那種寫得很學術、充滿心理學專有名詞,讀起來像在啃教科書的育兒書,根本沒時間消化。我希望這本指南在處理「成長爆發期」時,能提供幾種不同的應對腳本,比方說,當孩子出現分離焦慮、對弟弟妹妹吃醋,或者在公共場合無理取鬧時,我該怎麼做,才能在不傷害親子關係的前提下,有效制止行為。如果書中能穿插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和對話範例,那簡直是救命稻草!我們父母需要的不是大道理,而是「當下這一刻」我該怎麼辦的即時指南。如果它能有效降低我的「戰鬥值」,讓我更從容地面對這些日常的「小戰役」,那這本書的價值就不可衡量了。

评分

這本育兒書的封面設計真的很吸引人,給人一種溫暖又充滿希望的感覺。我最近剛好在為家裡那個精力旺盛的小寶貝傷透腦筋,看到「擺脫窮緊張、乾著急」這幾個字,簡直是正中紅心!我猜裡頭一定有不少實用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這些新手爸媽在面對孩子成長的各個階段時,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亂撞。尤其現在資訊爆炸,網路上各種說法都有,搞得人心惶惶,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個清晰、有條理的指引,讓我了解每個年齡層孩子的發展里程碑,還有應對他們情緒爆發的「SOP」,那真的是太棒了。我特別期待看到它如何拆解那些讓我們焦慮不已的育兒迷思,用更科學、更貼近生活的方式來溝通,畢竟教養這條路,少一點內耗,多一點享受,才是王道啊!我希望它不只是講理論,更能提供許多可以立即在日常生活中操作的「小撇步」,讓我在忙碌之餘,還能優雅地應對孩子突如其來的挑戰。

评分

說實話,我對坊間那些過度理想化、要求父母完美達標的育兒書,其實有點敬謝不敏。我更傾向於尋找那種接地氣、能理解我們這些「凡人」父母的掙扎的書。這本《0~6歲育兒指南》光是書名就很有共鳴,感覺它就像一位經驗老到的鄰家阿姨,不是高高在上地指導,而是拍拍我的肩膀說:「我知道妳很累,但我們可以一起找到方法。」我猜測內容應該會著重在如何建立親子間穩固的情感連結,而不是一味追求才藝的培養或學業上的領先。畢竟0到6歲是建立安全感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階段因為忙著追趕進度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長大了可能會有更多難以收拾的後遺症。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好好地說話」,如何設立溫和而堅定的界線,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中學會自律,而不是在恐懼或賄賂下屈服。這種著眼於品格培養和心理健康的內容,遠比教我如何算術重要得多。

评分

現在的小朋友吸收新知和發展的速度真的很快,有時候真讓人措手不及,感覺才剛學會走路,轉眼間就開始問一些讓我啞口無言的哲學問題了。這本針對0到6歲的指南,涵蓋了這麼長的一個關鍵期,我很好奇它在不同階段之間的過渡處理上是如何拿捏的。例如,從副食品轉換到正餐的細節、從包尿布到如廁訓練的心理準備,以及如何巧妙地引導他們對閱讀和自然產生興趣,這些都是需要細膩規劃的環節。我希望它能像一張精確的地圖,標示出每個路口該轉彎還是該直走,而不是一味地催促我們趕快到達下一個目的地。如果它能提供一套連貫性的、循序漸進的養育策略,讓我能預見未來一兩年的發展方向,就能有效降低我對「錯過黃金期」的恐懼,讓我可以更專注於享受當下,陪伴孩子每一個獨特的「爆發時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