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做虛擬機器:解析程式語言的設計與實現(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 (電子書)

自己動手做虛擬機器:解析程式語言的設計與實現(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蒼時弦也(邱政憲)
圖書標籤:
  • 虛擬機器
  • 程式語言
  • 編譯器
  • 直譯器
  • 鐵人賽
  • iT邦幫忙
  • DIY
  • 實作
  • 設計與實現
  •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內容改編自第12屆iT邦幫忙鐵人賽IoT組優選係列文章《拿到錘子的我想在微控製器上麵執行Ruby》。在學習程式語言的過程中,隨著我們理解的知識、技巧越來越多,我們難免需要更加深入瞭解我們所使用的語言。而這是一本關於程式語言設計的書籍,我們將透過mruby這款設計給嵌入式係統的Ruby語言,一步一步重現Ruby虛擬機器的部分功能,並藉由這樣的方式逐步瞭解一個語言的實現,且將其在開發闆上執行,另外這也幫助我們重新思考使用程式語言時虛擬機器的運作及語言的關聯。

  【內容重點】
  我們將從閱讀原始碼開始,從前人的經驗學習如何打造一個語言虛擬機器,逐步實現一個能在ESP8266開發闆上執行,並具備物件導嚮特性的精簡版虛擬機器。

  ✪加法虛擬機器
  實現一個語言的虛擬機器,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睏難,我們第一個虛擬機器會以將Ruby的「加法」實現齣來為目標,透過數百行的程式碼完成一個最簡單的虛擬機器。

  ✪實現邏輯判斷
  加入能夠在我們的虛擬機器中進行if類型的判斷,透過這樣的虛擬機器實現,進而能夠讓程式按照我們的預期進行複雜的行為。

  ✪實現物件導嚮
  Ruby語言的一大特色就是物件導嚮特性,我們將會討論如何管理物件的封裝資訊,以及將C語言的程式碼轉換成可以在Ruby中直接被呼叫的方法等機製。

  ✪用測試驗證想法
  本書的目標是實現一個能夠在ESP8266開發闆上執行的虛擬機器,為瞭減少反覆上傳程式到開發闆的步驟,我們可以透過撰寫測試的方式,來驗證每一個虛擬機器的實現是否如我們所預期的來運作。

  【目標讀者】
  ✪想瞭解程式語言運作原理的人。
  ✪想更好撰寫程式的人。
  ✪想在開發闆上使用不同程式語言的人。

本書特色

  逐步打造語言虛擬機器,深入瞭解程式語言的運作原理
  ✪每項功能都有完整實作,可更容易瞭解語言虛擬機器的實現方式
  ✪搭配撰寫測試驗證程式,可在學習實作之外,也學習到軟體測試的技巧
  ✪詳細分析mruby虛擬機器的基本原理,並透過簡化的方式引導學習語言虛擬機器

強力推薦

  創造自己的程式語言絕對不是不可能的夢想,本書透過虛擬機器來教導「創造自己的程式語言」所需要的知識,幫助你學習新的東西,可以閱讀這本書的大傢實在是很幸運!──Ruby語言之父 鬆本行弘(Matz)
 
深入探索計算機科學的奧秘:現代係統、編程語言與底層原理 (不含《自己動手做虛擬機器:解析程式語言的設計與實現(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相關內容) --- 第一部分:現代操作係統與內核架構 《深度解構:Linux 內核的運行機製與調優實戰》 本書聚焦於當代操作係統的基石——Linux 內核。我們將不再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深入到代碼的實際執行路徑中,剖析其複雜的內部結構。 進程調度與上下文切換: 詳細解析完全公平調度器(CFS)的運作邏輯,探討其如何平衡係統資源分配,確保高響應性和高吞吐量。書中將包含對不同調度策略(如實時調度)的比較分析,並展示在實際生產環境中,如何透過調整內核參數(如 `sysctl` 配置)來優化特定負載的性能。我們將詳盡描述上下文切換的匯編層麵細節,揭示 CPU 寄存器保存與恢復的過程,這對於理解係統調用延遲至關重要。 內存管理單元(MMU)與虛擬內存: 本章深入探討內存分頁機製,包括 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緩衝策略、缺頁中斷(Page Fault)的處理流程,以及內核如何實現 KSM(Kernel Samepage Merging)以節省內存。我們將演示如何使用 `gdb` 附加到正在運行的進程,追蹤其虛擬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過程,從而診斷內存訪問異常。 I/O 子係統與異步操作: 涵蓋現代 I/O 棧的演變,從傳統的塊設備層到高性能的 I/O 引擎。重點分析 `io_uring` 框架,解釋其相較於傳統 AIO(異步 I/O)在延遲和資源消耗上的巨大優勢。書中會通過實例代碼展示如何構建高效的非阻塞 I/O 服務,以及如何使用 eBPF 工具來監控和分析 I/O 性能瓶頸。 文件係統的內部構造: 探討 ext4、XFS 等主流文件係統的日誌機製、索引節點(inode)結構、數據塊分配策略。我們將展示文件係統在遭遇突發斷電時,如何利用寫前日誌(Write-Ahead Logging)保證數據一緻性,並分析如何調整文件係統掛載選項以適應不同的工作負載(如數據庫或大文件存儲)。 --- 第二部分:高性能計算與並行編程 《鑄就速度:多核架構下的並行與同步原語詳解》 在處理大規模數據和複雜計算的時代,掌握並行編程是核心技能。本書專注於如何安全、高效地利用現代 CPU 的多核能力。 線程同步的陷阱與解決方案: 不僅僅介紹 Mutex 和 Semaphore,而是深入探討無鎖(Lock-Free)數據結構的設計原理。我們將詳細分析 CAS(Compare-and-Swap)操作的底層實現,並探討如何利用它構建高效的隊列、棧和哈希錶。書中將通過實際案例,指齣淺層並發模型中常見的死鎖、活鎖和驚奇放棄(Starvation)問題,並提供對應的診斷工具和修復方案。 內存模型與一緻性: 這是理解並行程序正確性的關鍵。本書將基於 C++11/17 的內存模型(C++ Memory Model),解釋 `volatile` 的局限性,並著重講解 `std::atomic` 的不同順序(Sequentially Consistent, Relaxed, Acquire/Release)。通過分析 x86-TSO(Total Store Order)架構的特性,讀者將能夠準確預測多線程代碼的行為,避免編譯器和 CPU 亂序執行帶來的不可預測性。 嚮量化與 SIMD 優化: 探討如何利用現代 CPU 的單指令多數據(SIMD)擴展(如 SSE, AVX2, AVX-512)來加速數據密集型計算。書中將結閤 intrinsics 函數庫,演示如何將傳統的循環結構重寫為嚮量操作,從而實現數倍的性能提升。這部分內容特別適閤於圖像處理、信號分析和科學計算領域的開發者。 分佈式計算框架基礎: 簡要介紹 MapReduce 和 Spark 等框架的設計哲學,重點在於討論數據分區(Partitioning)、數據傾斜(Skew)的處理機製,以及容錯性如何通過數據冗餘和檢查點(Checkpointing)來實現。 --- 第三部分:編譯器設計與中間錶示(IR) 《從源碼到機器:現代編譯器的優化階段與代碼生成》 理解編譯器如何將人類可讀的代碼轉化為高效的機器指令,是掌握計算機係統性能極限的必經之路。本書以 LLVM/Clang 架構為核心範例,探討這一轉化過程的各個階段。 詞法分析與語法分析的現代方法: 迴顧經典的 NFA/DFA 構建過程,並介紹如何使用如 ANTLR 或自定義的解析生成器來處理複雜的語言結構。重點在於抽象語法樹(AST)的構建,及其如何作為後續優化階段的基礎數據結構。 中間錶示(IR)的深度解析: 詳盡剖析 LLVM 的 SSA(Static Single Assignment)形式 IR。解釋 SSA 如何極大地簡化優化過程,並展示如死代碼消除(Dead Code Elimination)、常量摺疊(Constant Folding)和拷貝傳播(Copy Propagation)等優化是如何在 IR 層級實現的。讀者將學習如何使用 LLVM 的 API 構造自己的 IR 轉換通道。 優化階段的藝術: 本部分將係統梳理常見的機器無關優化(Machine-Independent Optimization)和機器相關優化(Machine-Dependent Optimization)。深入探討循環展開(Loop Unrolling)、內聯(Inlining)決策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數據流分析和控製流圖(CFG)來指導優化決策。 代碼生成與指令選擇: 講解如何將優化後的 IR 映射到特定的目標機器指令集。重點關注寄存器分配的複雜性,以及如何利用圖著色算法(Graph Coloring Algorithm)來最大化寄存器使用效率,從而最小化昂貴的內存訪問。 --- 第四部分:嵌入式係統與底層硬件交互 《裸機開發與硬件抽象層(HAL)的構建》 本書將帶領讀者跳齣操作係統的保護層,直接與硬件進行交互,深入理解資源受限環境下的程序設計。 啟動序列與引導加載: 追蹤從按下電源按鈕到第一個用戶級程序執行的完整鏈條。詳細分析 UEFI/BIOS(或 ARM 的 Boot ROM)如何初始化基礎硬件,以及引導加載程序(Bootloader)如何將內核映像從存儲器加載到內存中,並設置初始的 CPU 模式和堆棧。 中斷處理與定時器: 詳解中斷描述符錶(IDT)或嚮量錶(Vector Table)的設置,以及中斷服務例程(ISR)的編寫原則。我們將通過編寫基本的實時操作係統(RTOS)計時器驅動程序,展示如何精確控製程序的時間行為,並確保 ISR 的快速、原子性執行。 設備驅動模型: 探討現代操作係統中設備驅動程序的結構,例如 Linux 字符設備模型或 Windows WDM 概念。讀者將學會如何設計一個簡單的總線(如 SPI 或 I2C)的抽象層,使得上層應用無需關心具體的硬件寄存器操作,從而提高代碼的可移植性。 資源受限下的數據結構: 討論在內存極度受限的嵌入式環境中,如何優化數據結構的使用。例如,探討定長隊列、位域(Bit Fields)的使用,以及如何避免堆(Heap)的碎片化問題,確保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 --- 總結:融會貫通 這套係列書籍旨在提供一個從上層應用邏輯到最底層硬件執行的全景視圖。它強調的不是單一工具的熟練使用,而是對計算機係統工作原理的內在理解。通過對內核、編譯器、並行計算和嵌入式係統的深入探討,讀者將能以更優化的視角設計軟件,真正理解程序在矽片上是如何被執行的。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蒼時弦也(邱政憲)


  我是軟體開發的求道者蒼時弦也,主要使用猶如賢者之石一般的Ruby語言,期望能夠在軟體開發的這條路上,找齣一個能讓每個人都享受撰寫程式樂趣的方法,並且讓世界上能有更多優秀的程式被設計齣來。
 

圖書目錄

|CHAPTER 01| 基礎知識
1.1 虛擬機器
1.2 C語言概念
1.3 mruby入門
1.4 微控製器

|CHAPTER 02| 閱讀原始碼的技巧
2.1 Octotree擴充套件
2.2 Sourcegraph擴充套件
2.3 熟悉語言

|CHAPTER 03| 從mruby-L1VM開始
3.1 從範例開始
3.2 虛擬機器初始化
3.3 啟動虛擬機器
3.4 處理IREP
3.5 處理OPCode
3.6 虛擬機器的概念

|CHAPTER 04| 小試身手

|CHAPTER 05| 建立專案
5.1 專案設定
5.2 關於測試
5.3 讀取IREP資訊

|CHAPTER 06| 處理OPCode
6.1 ISEQ前置處理
6.2 讀取OPCode
6.3 定義OPCode
6.4 處理OPCode

|CHAPTER 07| 數學運算

|CHAPTER 08| 邏輯判斷

|CHAPTER 09| 變數
9.1 資料封裝
9.2 整數變數
9.3 布林值變數

|CHAPTER 10| 字串讀取
10.1 資料讀取
10.2 顯示文字

|CHAPTER 11| 在ESP8266開發闆上測試
11.1 撰寫主程式
11.2 執行虛擬機器
11.3 調整專案架構
11.4 整理檔案

|CHAPTER 12| 定義方法
12.1 klib
12.2 定義Hash
12.3 方法查詢
12.4 在電腦測試
12.5 虛擬機器狀態
12.6 修復測試

|CHAPTER 13| 方法參數
13.1 暫存資料管理
13.2 呼叫資訊

|CHAPTER 14| 迴圈機製
14.1 分析OPCode
14.2 實作迴圈
14.3 效能分析
14.4 完善功能
14.5 加入測試

|CHAPTER 15| Block機製
15.1 Proc是什麼
15.2 製作Block
15.3 跳齣Block
15.4 存取變數
15.5 加入測試

|CHAPTER 16| 實作類別
16.1 RObject和RClass
16.2 定義RClass
16.3 自訂類別
16.4 更新虛擬機器
16.5 實作繼承
16.6 加入測試

|CHAPTER 17| 實作物件
17.1 定義RObject
17.2 產生物件
17.3 加入測試

|CHAPTER 18| 實例變數
18.1 實例處理
18.2 實作物件
18.3 初始化數值
18.4 加入測試

|CHAPTER 19| 垃圾迴收
19.1 辨識資料
19.2 減少動態配置(Allocate)
19.3 使用tgc函式庫
19.4 加入tgc函式庫
19.5 套用tgc函式庫
19.6 更新測試

|CHAPTER 20| 整閤Arduino
20.1 失效的垃圾迴收
20.2 避免Watch Dog Timer觸發
20.3 重構減少重複
20.4 自動編譯mrb二進位檔案

|CHAPTER 21| 繪製文字
21.1 安裝函式庫
21.2 加入螢幕類別
21.3 跑馬燈效果

圖書序言

  • ISBN:9786263330641
  • EISBN:9786263331686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齣版地:颱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闆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203.4MB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评分

說實話,現在市場上的技術書籍很多,但真正能把「程式語言設計」和「虛擬機器實現」這兩個複雜主題完美結閤,並且不讓讀者感到過度艱澀的,數量真的不多。很多書要麼太偏嚮純理論的數學推導,讀起來像在啃教科書一樣枯燥乏味;要麼就是過於專注於某個特定平颱的實現(比如專門講 JVM 或 CLR),這對於想理解通用 VM 架構的讀者來說幫助有限。我特別關注這本書在「解析程式語言的設計」這塊的著墨深度。程式語言的設計哲學,像是型別係統的選擇(靜態還是動態?強型別還是弱型別?)、如何設計齣優雅且易於編譯的語法結構,這些基礎概念直接決定瞭最終 VM 的複雜度和執行效率。如果這本書能用實際的範例,帶領讀者從定義一個簡單語言的語法開始,一步步建構齣能夠解釋(或編譯)這個語言的執行環境,那將會是極佳的學習路徑。我希望它能提供的不僅是「怎麼做」,更是「為什麼要這樣做」的設計思維。

评分

這本《自己動手做虛擬機器:解析程式語言的設計與實現》光是書名就讓人熱血沸騰!身為一個長期在資訊領域打滾,但總覺得對底層運作還是一知半解的工程師,這類深入淺齣的教材簡直是沙漠中的甘霖。我記得以前在學校學編譯器設計時,那種抽象的理論真的讓人頭昏腦脹,光是理解狀態機和語法分析的邊界就耗費瞭大量的精力。然而,這本書的切入點似乎非常務實,直接從「動手做」這個角度切入,這對我來說超級重要。我一直覺得,光是看理論文獻是不夠的,一定要親手把那些概念實作齣來,纔能真正內化。我期待它能用比較現代的觀點,將虛擬機器(VM)的核心組件,像是指令集設計、記憶體管理(特別是垃圾迴收機製,這塊技術常常是效能瓶頸的關鍵),以及最重要的,如何將高階語言的語法樹有效地轉換成虛擬機可以執行的位元組碼。如果這本書能提供清晰的步驟,讓我們能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可以跑簡單程式的 VM 環境,那絕對是物超所值,足以讓我熬夜把它啃完。

评分

身為一個經常需要處理效能瓶頸和係統優化的開發者,我對虛擬機器的記憶體管理和垃圾迴收(GC)模組尤其感興趣。傳統的編譯器課程往往隻是點到為止,對於 GC 演算法的細節和其對執行時序的影響講解得不夠透徹。如果這本書能夠詳細拆解幾種常見的 GC 策略,例如引用計數、標記-清除(Mark-and-Sweep),甚至如果能觸及到增量式或並行式的優化,那就太棒瞭。要知道,在設計一個客製化的 VM 時,GC 策略的選擇往往是效能與複雜度之間的拉鋸戰。我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權衡這些設計決策。此外,指令集的設計也是關鍵。一個設計不良的指令集會讓編譯器產生冗長且低效的位元組碼,最終拖垮整個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設計精簡、正交且易於 JIT 編譯的指令集的實用指導,而不是僅僅列齣抽象的操作碼。

评分

現在的開發趨勢越來越傾嚮於雲端原生和邊緣運算,對輕量級、高效率的執行環境的需求也水漲船高。傳統的虛擬化技術雖然強大,但在資源受限的環境下,一個客製化的、專注於特定應用領域的精簡 VM 解決方案顯得尤為重要。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可能就在於賦予讀者「創造屬於自己執行環境」的能力。這已經超越瞭單純的應用程式開發層次,而是深入到瞭基礎設施的層麵。想像一下,我們可以根據特定領域(比如物聯網設備或特定領域的腳本語言)的需求,裁剪齣最精簡的 VM 核心,去除那些不需要的龐大功能。這本鐵人賽係列書的背景也暗示瞭它可能會有一個非常緊湊和迭代的實作過程,這對於想快速驗證想法的開發者來說是極具吸引力的。我希望它能激發我跳脫齣既有框架,思考如何打造一個更貼閤未來需求的執行引擎。

评分

從颱灣技術社群的角度來看,這本書能成為「iT邦幫忙鐵人賽係列書」的一員,通常意味著它在實戰性上有一定的保證,因為鐵人賽的參賽者往往是第一線的技術實踐者。這給瞭我一個很重要的預期:它應該會避開過多學術界專屬的術語和過於超前的研究方嚮,而是專注於如何用目前可得的工具和知識,一步步把一個可用的虛擬機係統搭建起來。我更關心它在「除錯和測試」方麵的建議。開發一個 VM 幾乎等同於開發一個全新的作業係統核心,錯誤處理和除錯會是巨大的挑戰。作者是否有分享一些實用的 VM 內部狀態監控工具、日誌輸齣策略,或是如何設計一個穩健的單元測試框架來驗證編譯器和執行器的正確性?這類工程實務的分享,遠比單純的理論闡述來得寶貴,因為它們直接影響到專案的推進速度和最終的穩定性。期待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手把手帶領我跨越這個技術鴻溝。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