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我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有一陣子迷上瞭收集各式各樣的文具,那時候看到這本《準備上學嘍!1.有趣圖解生活課》,心裡其實有點不屑,覺得這根本是給幼稚園小朋友看的嘛!畢竟那時候我已經在看一些比較「硬」的科普書籍瞭。但架不住我媽硬是買瞭,說要讓我複習一下「基礎生活自理能力」,我就隨便翻瞭幾頁。結果,意外發現書裡有一小塊在講「如何正確地使用鉛筆和橡皮擦,避免浪費墨水或造成紙張破損」,這個點還蠻實用的,雖然我已經會寫字瞭,但裡麵提到瞭握筆的力道和角度,確實對我之後寫字更端正有點幫助。更妙的是,書裡還介紹瞭幾種不同類型的書包,像是側背包、後背包,還分析瞭它們的優缺點,雖然現在看來這些分類有點過時瞭,但在那個還在背塑膠提袋上學的年代,算是蠻前衛的知識瞭。這本書的編排方式很像那個年代的百科全書,什麼都想塞一點,但重點是,它用一種很親和的方式讓你把這些瑣碎的生活常識給吸收進去,而不是用說教的方式。
评分我記得我阿嬤很喜歡翻閱這本《準備上學嘍!1.有趣圖解生活課》,雖然她從來沒上過學,但她覺得書裡的「禮儀篇」很有意思。她特別喜歡書裡教導如何「正確地遞交物品給長輩」和「餐桌上的基本禮儀」,她常說,現在的孩子雖然學瞭很多新東西,但這些最基本的待人接物之道反而容易被忽略。書裡麵把「遞東西時要用雙手」這件事情畫成一個非常正式的儀式,而不是隨便一丟的動作,這讓她覺得很有文化底蘊。而且,書裡對於「如何有禮貌地詢問老師問題」的示範對話,寫得非常到位,那種「不好意思,老師,我可以請問一下嗎?」的語氣和用詞,至今仍是我在正式場閤與人溝通時會不自覺採用的範本。這本書雖然標榜是給要上學的小朋友看的,但它傳遞的倫理價值和人際互動準則,其實是跨越年齡層的,難怪可以成為經典,持續被傢庭成員們翻閱和討論。
评分這本《準備上學嘍!1.有趣圖解生活課》對我來說,最深刻的記憶其實是關於「時間管理」的部分。那時候我對時間完全沒有概念,早上起床總是拖拖拉拉,導緻常常趕不上校車。書裡用瞭一個非常直觀的方式來解釋「一小時」有多長,他們畫瞭一個時鐘,然後把一小時分成很多個小格子,每個格子代錶一個活動,像是「刷牙五分鐘」、「穿衣服十分鐘」、「吃早餐十五分鐘」,然後再用一個像流水一樣的圖形串起來。這個視覺化的流程圖對我幫助太大瞭,我第一次明白原來時間是可以被切割和規劃的。雖然現在有很多App可以幫我們設定行程,但那時候靠著這本書,我學會瞭在腦中默默計算:如果我現在開始做這件事,那我就有足夠的時間做完那件事。這種內化的時間感,影響瞭我後續的學習和工作習慣,遠超過瞭它本身作為一本「上學準備書」的範疇。
评分說到這本電子書,我得從它在「數位化過渡期」的定位來說。我是在國中階段纔開始接觸平闆和電子閱讀器的,那時候學校推廣數位學習,很多人會把舊的紙本書掃描成電子檔,而這本《準備上學嘍!1.有趣圖解生活課》大概就是那個時期被數位化的代錶作之一。它的電子版在排版上其實處理得不太好,很多圖文混排的地方,放大後邊界會糊掉,而且那個時候的OCR(光學字元辨識)技術還沒那麼成熟,有些字體辨識齣來有點怪怪的,像是「學」常常會被誤判成「學」。但神奇的是,就算畫麵解析度不夠高,書裡描繪的「分離焦慮」場景還是很有感染力。我記得有一幅圖,一個小朋友緊緊抓著媽媽的手,臉上的錶情既期待又害怕,那種複雜的心情,即使是成年人再看一次,都能感受到那份純粹的猶豫。這本書雖然是生活課,但它沒有避開這些孩子在麵對新環境時的真實情緒,這點我覺得非常難能可貴,比很多隻強調「快樂上學」的書要來得真實得多。
评分這本《準備上學嘍!1.有趣圖解生活課 (電子書)》的光碟我還留著,小時候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附光碟,那時候的電腦根本跑不動這些東西,每次想聽裡麵的故事或看動畫,都要拜託老爸開機,然後再等它讀取半天,等到真的能看的時候,我的注意力都跑到別的地方去瞭。不過說真的,書裡的插畫風格到現在我都還很喜歡,那種有點樸實又帶點可愛的手繪感,跟現在很多那種修圖修得很銳利、色彩很鮮豔的繪本很不一樣。那時候看的時候,對「上學」這件事充滿瞭想像,書裡介紹的像是要自己收書包、認識同學、老師,還有分科目的樣子,雖然現在迴想起來好像有點製式化,但對那時候的我來說,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在等著我。我記得有一課是關於「如何跟同學分享玩具」,書裡畫瞭一個很可愛的場景,一個小朋友把他的積木分給另一個看起來有點失落的小朋友,那個錶情畫得超級到位,讓我從小就知道分享的重要性。總之,雖然科技產品已經進步太多,但這本書的圖文質感,那種溫暖的氛圍,真的是現在很多電子書比不上的,這更像是一本可以被珍藏的實體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