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日本:美學評論家與世外隱村的一期一會 (電子書)

尋隱日本:美學評論家與世外隱村的一期一會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白洲正子
图书标签:
  • 日本文化
  • 美学
  • 隐村
  • 旅行文学
  • 文化评论
  • 一期一会
  • 电子书
  • 生活方式
  • 深度游
  • 文化观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第二十四屆讀賣文學獎
棲息於深山隱村間,不為人知的日本之魂

日本旅行社競相復刻的旅行路線
長銷數十年的文化紀行經典


誠心推薦──

江明玉 小器生活總監
吳繼文 作家
林承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院長
蔡亦竹 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葉怡蘭 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不用來到人稱祕境的荒山野嶺,就在主要幹道不遠處,至今仍有堪稱是「世外隱村」,遺世獨立的真空地帶存在,我就喜歡信步走在這種地方。──白洲正子

◆作者一步一腳印走進隱密山村、日本文化發源地,同時探尋神道與佛教信仰,深入接觸古典民俗之美。

◆本書附有作者親身採訪未受世俗干擾的祕境風景照片、日本國家重要文化遺產彩圖,以及路線地圖。

◆完整呈現「世外隱村」──神仙在冬日的慶典時現身鄉村,跳完鎮魂舞後,就此消失無蹤的深山僻地。

「日本要是有風景學就好了」

作者因為這句話,思考自己一直以來所做的事,不就是這樣的事嗎?因為常常東奔西走,而以「韋馱天阿正」之姿到訪不為人知的角落、用心傾聽大自然說的每一則故事,無意識中將神靈所透露的隻字片語,轉化為長達兩年連載的隨筆,成為一門專屬於白洲正子的風景學。而且愈寫愈長,花上一生的時間也寫不完。

本書初版於一九六九年,時值日本經濟高速發展階段,人心浮躁,人們對於旅遊目的地的選擇也變得跟隨潮流,人們一窩蜂的擠向所謂景點,不在意眼前的風景和背後的文化。白洲正子因此與《藝術新潮》編輯部合作,走訪村民們保存絕美藝術品的隱匿祕境,旅途中深受古典之美和居於其中悠然脫俗人們的行為所感動,進而寫下了這本隨筆文集。

白洲正子走遍吉野、葛城、伊賀、越前、滋賀等地,拜訪尚未被世俗驚擾的古老村莊、神社古寺,探訪山河風景、聆聽自然的細述,融合所知的日本歷史、傳承與風俗,成為一本只有身兼能樂演員、古董鑑賞家、陶藝家和和服研究家的白洲正子才能寫出的紀行本。她以深厚的文化和美學底蘊,呈現出古老日本優雅而美妙的風景。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日本传统文化、艺术、建筑与哲学思想的深度探索之作。 --- 《浮世浮世:江户时代的审美、技艺与庶民生活》 本书导览:穿越喧嚣,探寻江户时代(1603-1868)的精微之美 本书是一部对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时期)社会、文化与艺术进行全面而深入考察的学术性著作。它拒绝将江户时代简单视为“锁国”下的停滞期,而是将其定位为一个充满活力的、具有高度复杂性和文化张力的“近世”社会。作者以详实的史料和敏锐的洞察力,带领读者深入剖析了这个塑造了现代日本美学基石的关键历史阶段。 第一章:幕藩体制下的社会结构与文化流动 江户时代建立在严格的士农工商等级制度之上,然而,这种看似僵化的结构却孕育了前所未有的城市文化。本章首先勾勒了幕府的政治版图、参勤交代制度对全国文化交流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在“锁国”政策背景下,民间社会如何通过商业活动和文化消费来构建自身的身份认同。 城市化进程与“町人”的崛起: 详细分析了江户、大坂、京都三大都市的形成,以及新兴的町人(商人、手工业者)阶层如何成为艺术赞助人和文化创新的主要推动力。 “武家文化”与“町人文化”的张力与融合: 考察了武士阶层所推崇的古典儒学、弓马之道与町人阶层热衷的享乐主义、世俗艺术之间的相互影响。 信息传播的革命: 探讨了出版业的繁荣、草纸的普及以及歌舞伎的兴盛,如何促成了大众文化的形成,使艺术审美不再是贵族的专属。 第二章:视觉的盛宴:浮世绘的艺术演变与社会功能 浮世绘,作为江户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是本书着墨最多的部分之一。作者不仅关注其艺术技巧的革新,更将其置于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进行解读。 从肉笔画到木刻版画的飞跃: 梳理了菱川师宣、鸟居清信等早期画师的贡献,以及色彩技术和印刷工艺的进步如何推动了浮世绘的大众化。 题材的拓宽与审美标准的建立: 深入剖析了美人画(如喜多川歌麿的“揃物”系列)、役者绘(如东洲斋写乐的瞬间捕捉)以及风景画(如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的“名所绘”)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审美取向。 风景画的“发现”: 重点分析了葛饰北斋《富岳三十六景》和歌川广重《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系统描绘,满足了庶民阶层对旅行、地域认同和崇高之美的向往,并对西方透视法进行了本土化的吸收与转化。 第三章:舞台上的生命力:歌舞伎、净琉璃与表演艺术的语汇 江户时代的娱乐生活高度依赖舞台艺术,歌舞伎和净琉璃(人形净瑠璃)不仅是娱乐,更是社会道德、情感宣泄和时尚潮流的载体。 近松门左卫门的悲剧美学: 分析了日本戏剧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作品,探讨其如何在高尚的伦理(义理)与人世的温情(人情)之间制造出令人心碎的“殉情”主题,并反映了町人对个体情感的珍视。 役者的技艺与偶像崇拜: 考察了歌舞伎演员的等级制度、独特的“见得”(定格动作)技巧,以及他们作为时尚引领者的角色,如何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发型与生活方式。 音乐、舞蹈与舞台设计: 从音乐伴奏(如三味线)的运用到舞台机关的革新,揭示了江户舞台艺术在技术和表现力上所达到的高度。 第四章:器物的哲学:茶道、花道与工艺美术中的“幽玄”与“侘寂” 本书认为,江户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更内化为对日常器物美学的极致追求。作者试图超越单纯的技艺描述,探究这些手工艺背后的哲学意涵。 茶道的深化与世俗化: 探讨了茶道在武士阶层仪式化和町人阶层日常化过程中的演变。重点分析了“侘寂”(Wabi-Sabi)美学是如何通过茶碗、茶室设计等具体器物得以物化的。 漆器、陶艺与染织的创新: 通过对莳绘工艺、景德镇风格影响下的有田烧、以及对各种纺织品染色技术的考察,展示了工匠们如何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完美的执着融入到日常用品中。 庭园艺术的象征意义: 分析了枯山水庭园在文人墨客和寺院空间中的发展,探讨它们如何作为微缩的宇宙模型,体现了对禅宗思想和自然哲学的理解。 第五章:知识的土壤:兰学、汉学与本土思想的交织 尽管常被视为保守的时代,江户时代却是日本学术思想高度活跃的时期。不同学派的争论与知识的引进,为明治维新后的变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朱子学的统治地位与批判: 考察了官方推崇的儒学体系,并分析了如伊藤仁斋、荻生徂徕等思想家对宋明理学教条的反思和对古学的回归。 兰学的冲击与西学东渐的萌芽: 详细介绍了荷兰语学习者如何通过有限的渠道接触西方医学、科学和地理学知识,以及“兰学家”们在幕府末期扮演的先驱角色。 国学的复兴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探讨了本居宣长、平田笃胤等人如何通过对《古事记》和古典文学的重新诠释,构建本土的世界观,为日后的国家认同提供了精神资源。 结语:江户的回响 本书最终总结道,江户时代的文化成就并非是孤立的停顿,而是对前代传统的消化、创新和精致化。它成功地建立了一套以“现世性”、“审美性”和“世俗化”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其留下的审美规范、艺术形式和生活哲学,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对日本的认知与理解。读者将通过本书,领略一个超越刻板印象的、生机勃勃的江户世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白洲正子
一九一○年出生於東京,第一任臺灣總督樺山資紀的孫女。出身名門、自幼學習能劇。十四歲時赴美留學,一九二八年歸國,並成為首次以女性的身分登上能劇舞臺的演員。一九二九年與白洲次郎結婚。一九四三年,發行第一本著作《能劇》。之後開始針對古典文學、工藝、古董、大自然等題材寫隨筆。著作頗豐,有《能面》、《尋隱日本》(一同獲讀賣文學賞)、《近江山河抄》、《十一面觀音巡禮》、《西行》等。是日本著名的散文家、古董收藏家、能劇演員,被譽為「日本歷史上十大傑出女性之一」。持續發表文章,分享自己簡單、質樸、親近自然的美學理念,是日本近代最重要的美學評論家之一。一九九八年因病去世。

譯者簡介

高詹燦
輔大日本語文學研究所畢業,專職日文譯者,翻譯二十載,譯作數百本。主要作品有宮部美幸《三島屋奇異百物語》系列、太宰治《人間失格》、藤澤周平《蟬時雨》等。
個人翻譯網站:http://www.translate.url.tw/


图书目录

1.油日的古面具
2.      從油日到櫟野
3.      宇陀的大藏寺
4.      藥草的故鄉
5.      石之寺
6.      櫻之寺
7.      吉野川上
8.      訪石
9.      環遊金勝山
10.    山國火祭
11.    瀧畑
12.    木地師之村
13.    丹生都比賣神社
14.    長瀧 白山神社
15.    湖北 菅浦
16.    西岩倉的金藏寺
17.    山村的圓照寺
18.    訪花
19.    久久利之村
20.    田原的古道
21.    越前 平泉寺
22.    葛川 明王院
23.    葛城一帶
24.    從葛城到吉野

後記

图书序言

  • ISBN:9786263102873
  • EISBN:9786263103153
  • 規格:普通級
  • 出版地:台灣
  • 適讀年齡:0歲~99歲
  • 檔案格式:EPUB流動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手機、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37.2MB

图书试读

誠心推薦──

江明玉 小器生活總監
吳繼文 作家
林承緯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院長
蔡亦竹 實踐大學應用日文系助理教授
謝哲青 作家、知名節目主持人
葉怡蘭 飲食生活作家‧《Yilan美食生活玩家》網站創辦人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