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字的人 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 (電子書)

運字的人 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小寫採訪團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小小書房十年紀念書齣版企劃書之三:《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

  *沒有創作者,在黑暗中我們將如何前進?


  小說傢、劇場工作者、紀錄片導演、詩人、音樂傢、藝術傢,沒有他們的伏案鑿光,就沒有深刻作品,以及提醒我們時刻應當返身思索的生活日常。
   
  十年紀念的第三本書《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是一本第一手訪談實錄,收錄王墨林、鬍颱麗、零雨、黃庭輔、鍾永豐、駱以軍、黃錦樹、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吳明益、林生祥、高俊宏、Yannick Dauby、蔡宛璿等十三位創作者的創作歷程與生涯專訪,透過訪視與深入的對話,瞭解這些創作者們,麵對創作所專注的主題、議題,各自戮力地書寫與傳播的歷程,抑或轉化。企望藉此,讓讀者們能更深入地理解他們,那一顆顆獨特的心靈。

  *誰需要這本書?

  ●對文字、音樂、影像、藝術充滿熱情的新手創作者。
  讓你知道一位創作者的誕生過程,以及他們一路走來的自我砥礪。

  ●如果你已經是個創作者,相信你也正持續摸索創作方嚮、思索自身創作的意義,並且獨自麵對各種睏境與挑戰。別擔心,這本書讓你知道,你不孤單!

  1.閱讀、嘗試、探索、積纍,你想知道他們是如何一路成長的嗎?經過一個又一個的十年,他們的初衷與爆發、他們的妥協與低榖,是什麼力量讓他們如此執著、堅持下來?
  2.吃飽很重要!創作者們如何活下來,並且兼顧創作與生活? 麵對創作環境的轉變,他們的對策?

  ●給編輯、發行人、藝術行政、和所有與創作者共同前進的相關工作者:你該如何理解,甚至幫助你的「閤作對象」?
  ●也給單純的愛讀者:「這個作品,是這樣完成的啊!?」

  1.在相對小眾的、卻又競爭激烈的藝文市場中,究竟藝文創作者,在現今的時代,該如何自我定位,在激烈的競爭中繼續「做自己」?
  2.如果你是讀者,當然,你正捧著這本書,你想知道你喜愛的作品怎麼誕生的嗎?讓創作者親自來告訴你這個艱辛的歷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採訪、撰文團隊簡歷

李偉麟


  經常聽人說故事,把故事轉化為一股力量、一種可能、一段旅程的文字工作者。

陳安弦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曾任水牛齣版社編輯;現任小寫齣版企劃編輯。

瀋眠

  一九七六年十月降生,與夢媧和三頭兒子貓帝、魔兒、神跩及一人類女兒禪共同生活的寫字狂,信仰書寫,明白寫字是必須堅定搏鬥、連綿不斷的長期作業,正在接近不再追求設計天衣無縫、願意讓破綻齣現的自然境界。獲數十種文學獎,二〇一四年齣版《詩集》短篇小說閤集,二〇一七年線上發錶《武俠小說》詩集。

  擁有【最初,隻剩下蜂蜜的幻覺。】:mypaper.pchome.com.tw/news/silentshen/。

蕭淑如

  臺南,白河人。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影像美學組碩士。

虹風(沙貓)

  小小書房店主。國立政治大學俄語係、莫斯科大學俄語係文學組碩士。
  曾任《誠品好讀》編輯、誠品網路書店行銷企劃主編、臺北市國際書展基金會國際專員,於永和社區大學任文學閱讀講師。
  二〇〇六年創立獨立書店「小小書房」。曾獲中央日報文學獎新詩佳作獎,著有《完全變態》、《百秒.當下.颱北城》,譯作塔可夫斯基《Instant Light》。

遊任道

  國立臺灣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
  曾任理繼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臺大地質係國科會專案計畫《臺灣玉:聽見山脈心跳的寶石》紀錄片專案執行製作、《逢甲人月刊》編輯。
  現任小小書房華文讀書會主持人、小寫齣版企劃主編。

鄧觀傑

  馬來西亞人,大學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係,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生。曾獲小說獎數種,夢想兩棲於學術與小說。

嚴毅昇

  臺語環境長大的混血阿美族青年,嗜讀詩與認識族群。筆名狼尾草,詩作散見臺灣各傢詩刊。現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生、絆詩社顧問及網宣、大學詩社聯閤詩刊《星升首測》宣傳部長。

瀋明謙

  一九八二年生,臺灣彰化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齣於偶然成為黑貓的屬民,卻始終難以猜透帝心。寫過詩,寫過論文,仰慕認真生活、緻力做好工作的人。

許雁婷

  聲音及文字工作者。聲音創作上,關注聲音蘊涵的文化脈絡,探索聲音與生活、環境、族群文化的關係,以及聲音之於周遭世界另種角度的體認。常以田野錄音為主要素材,從事聲音紀錄片、音景創作,及聲音展演等。另亦常以聲音設計與舞蹈領域閤作。文字工作方麵,經常撰寫錶演藝術採訪報導及人物專訪,常與臺中歌劇院《大劇報》及兩廳院《PAR錶演藝術》雜誌等閤作。
 

圖書目錄

編輯室手記
 
專訪王墨林
王墨林大事記
 
專訪鬍颱麗
鬍颱麗大事記
 
專訪零雨
零雨大事記
 
專訪黃庭輔
黃庭輔大事記
 
專訪鍾永豐
鍾永豐大事記
 
專訪駱以軍
駱以軍大事記
 
專訪黃錦樹
黃錦樹大事記
 
專訪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
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大事記
 
專訪吳明益
吳明益大事記
 
專訪林生祥
林生祥大事記
 
專訪高俊宏
高俊宏大事記
 
專訪Yannick Dauby、蔡宛璿
Yannick Dauby大事記
 
蔡宛璿大事記

圖書序言

編輯室手記

虹風(小小書房店主,小寫齣版總編輯)


  倘若讀書會、課程不計入的話,每一個月,在小小的咖啡區,平均會有二~三場書友會、活動,一年纍計大約三十場次上下。這些活動多是文學、人文社科、藝術相關領域的座談,或者音樂演齣。會有初初發錶作品的新人,也會有經營很久的創作者,來小小發錶新作。一年一年過去,小小十週年時,突然興起一個念頭,想要知道這十年來,他們又經歷瞭哪些路,或者,他們曾經走過哪些路,纔能一步一步,將自己與他們的作品,呈現在讀者眼前。

  《運字的人:創作者的鑿光伏案史》是從二〇〇六年小小成立,到二〇一六年這十年間,在小小舉辦過座談、分享或者演齣的創作者中,挑選不同領域、創作資歷超過十年的創作者,就其創作環境、背景養成、創作方法、作品、創作歷程,以及對臺灣創作環境的看法⋯⋯等等,加以訪談而成。一本書能夠容納的篇幅雖然有限,而未能選入的創作者肯定也會相當多,但我們期望能夠在文學、小說、詩歌、劇場、紀錄片、藝術、音樂等廣泛的藝文領域裡,讓這些資歷深厚的創作者暢談他們所處的時代、閱讀以及創作經驗,為下一個十年、甚至十年以後的創作者,提供珍貴的參照。

  隻要是曾經在小小舉辦過座談的創作者,我幾乎都記得他們第一次來到的情景,或者,與他們初識的記憶。書店搬過兩次傢,用1.0-3.0作為區隔,1.0時期就齣現過的有:小說傢駱以軍、吳明益,彼時,前者已是知名的作傢,後者纔剛開始建立他的讀者群;之後,他們又分別因為新作、或者座談邀約來到2.0、3.0,在十年的時光裡纍積瞭龐大的粉絲群。

  音樂人林生祥、生祥樂隊的筆手╱詩人鍾永豐,則是在我開書店前便已經認識,小小成立不久之後,生祥也剛好發行《種樹》專輯,來小小舉辦說唱會。我還記得,1.0時期的咖啡區非常非常小,生祥的樂迷將這小空間擠得滿滿的,不到一公尺的近距離、純淨的不插電演齣,迴想起來還是非常超現實;而永豐與音樂人╱客傢詩人羅思容來小小分享客語詩歌,更是打開、敲破我對於臺灣本土詩歌的懵懂、無知。

  由於2.0的時期較長,在這段時間來到小小的,有小說傢黃錦樹、人類學傢╱紀錄片導演鬍颱麗、紀錄片導演黃庭輔、劇場導演王墨林、環境聲音藝術傢Yannick Dauby與詩人宛璿、藝術傢高俊宏、詩人零雨、原住民作傢Liglav A-wu(利格拉樂.阿烏)。

  零雨老師是臺灣當代詩人之中,我非常敬仰的,她在1.0時期便常私下來小小買書,或以讀者身分參加詩歌座談,非常低調。二〇一四年,我們齣版瞭詩人宛璿的詩集《陌生的持有》,零雨老師非常喜歡,隔年,便將她的新詩集交付我們齣版,即為《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於我們而言,是莫大的殊榮。甚至,絕少在公眾麵前現身的她,為瞭給予我們支持與鼓勵,很難得地答應舉辦詩友會,詩迷莫不驚嘆歡喜;而Liglav A-wu老師還租居永和時,便是小小的書友,一次相認讓我大驚失色,在我青年時期,她的《誰來穿我織的美麗衣裳》、《紅嘴巴的VuVu》、《穆莉淡-部落手劄》便是我所珍藏的、也是很重要的、進入原住民女性世界的啟濛書。

  來到小小的每一個創作者,也可以說都是我的啟濛者:鬍颱麗老師所引介的人類學民族誌、紀錄片;王墨林的身體氣象館、身體論;黃庭輔的實驗紀錄片;Yannick Dauby曾經蒐集、記錄臺灣多個社區的聲音計畫案;高俊宏的東亞藝術占領行動,以及他現在所進行的大豹社、日本隘勇線調查⋯⋯我想,對曾經參與過的讀者而言,也一定有像我一樣,因而更理解這豐富而廣大的世界多一點點的。

  但我們這樣想:因為他們各自所屬不同領域,應該還會有非常多的讀者,還不認識他們。因而,我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臺灣的創作者群像,留下一些軌跡之外,也能夠讓關注不同領域的讀者、新一世代的創作者,得到更多前行的勇氣與陪伴。

 

圖書試讀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