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升、轉變與擴疆 :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三十週年特刊1992-2021 (電子書)

躍升、轉變與擴疆 :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三十週年特刊1992-2021 (電子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
图书标签:
  • 圖書資訊學
  • 教育學
  • 學術特刊
  •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
  • 躍升
  • 轉變
  • 擴疆
  • 臺灣
  • 學術研究
  • 30週年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為慶祝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成立三十週年,特出版學會三十週年特刊。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是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平臺,學會本於「研究、發揚、促進圖書資訊學教育」宗旨,推動各項活動與學術研究,其發展歷程代表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的縮影。近三十年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演變,從繁榮興盛,數位轉型,到跨學科擴疆與國際競爭。
 
  特刊記錄學會三十年來點滴的發展,與各界同賀,並留下珍貴的記憶。學會收集圖書資訊學界賢達的賀詞,邀請歷任理事長、以及臺灣與大陸圖書資訊學者為特刊撰稿,表示祝賀之情。特刊分為五大章:賀詞篇、歷任理事長回顧與展望篇、大陸圖書資訊學者回顧篇、論著篇、資料篇,以及120張學會珍貴照片。藉此特刊慶祝學會三十週年,並與學界同道共同祝賀與前瞻未來。 
 
本書特色
 
  展示了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的縮影,顯示近三十年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演變歷程,
  從繁榮興盛,到數位轉型,到跨學科擴疆與國際競爭。
  面對未來十年發展,提出《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白皮書2021-2030》(第五版),
  涵蓋四項願景、八大目標、十六項關鍵策略。 
现代信息社会中的知识管理与数字人文探索 一、 知识组织的演进与信息检索的未来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地组织、存储和检索知识,成为图书馆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的核心议题。本书深入探讨了知识组织体系的百年变迁,从传统的杜威十进制分类法(DDC)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的结构性局限,过渡到面向语义网和本体论的知识组织范式。 1.1 分类法与主题标引的重构 本部分详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传统分类法在处理多维度、跨学科信息资源时的挑战。我们考察了主题分析理论的最新发展,特别是叙词表(Thesauri)与受控词表(Controlled Vocabularies)在构建知识图谱中的关键作用。特别关注了Facet-based分类系统在提升信息检索精度和用户体验方面的应用实践,以及多语言环境下,跨语言信息检索(CLIR)所面临的词汇鸿沟问题和基于统计模型(如Latent Semantic Indexing, LSI)的解决方案。 1.2 知识本体与语义网的应用 随着语义网技术的发展,知识的结构化表达已成为可能。本书用相当篇幅阐述了本体论(Ontology)在构建专业知识领域模型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医学、法律或历史学等高精度需求领域。我们探讨了如何使用OWL(Web Ontology Language)和RDF(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来描述实体间的复杂关系,并分析了本体驱动的知识组织如何赋能于更智能的推荐系统和自动内容标引。 1.3 检索系统的人工智能化 现代信息检索已不再局限于布尔逻辑匹配。本章节聚焦于自然语言处理(NLP)在信息检索中的前沿应用。讨论了从基于词频的TF-IDF模型,到深度学习驱动的词嵌入(Word Embeddings,如Word2Vec, GloVe)和基于Transformer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理解查询意图和文档语义上的突破。重点分析了对话式检索系统(Conversational Search)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通过上下文理解和多轮交互,实现更接近人类的问答体验。 二、 数字人文的兴起与数据驱动的研究范式 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的兴起,标志着人文学科研究方法论的一次深刻变革。本书致力于剖析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如何在这一浪潮中定位自身,并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2.1 文献计量学与研究影响力评估 精确衡量学术产出和知识传播,是现代科研管理的基础。本部分详述了文献计量学(Bibliometrics)的理论框架,包括引文分析(Citation Analysis)、合作网络分析(Co-authorship Networks)以及期刊影响力指标(如Journal Impact Factor的局限与替代指标,如SCImago Journal Rank, SJR)。我们还探讨了如何利用文本挖掘技术从非结构化文献中提取作者意图、研究热点演变路径等深层信息。 2.2 文本挖掘与大规模文本分析(TDM) 对于海量数字化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或档案材料,传统的手工阅读已不再可行。本书详细介绍了文本与数据挖掘(Text and Data Mining, TDM)的技术栈,包括文本清洗、命名实体识别(NER)、情感分析以及主题建模(如LDA, NMF)。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揭示文学作品中的社会变迁、历史事件中的隐藏联系,或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3 数字化保存与长期可访问性 数字对象的脆弱性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稳健的数字化保存策略。本章深入探讨了数字保存的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元数据持久化、格式迁移策略(Format Migration)和技术刷新(Technology Refresh)。讨论了OAI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在构建国家级或机构级数字典藏库中的指导作用,以及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来增强数字对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验证。 三、 图书馆的服务转型与用户体验设计 在面向个人化、移动化和沉浸式的未来,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须进行根本性的重塑。 3.1 空间与服务的重塑 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书籍的仓库,而是知识创造和社区互动的中心。本书分析了“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的设计理念,强调了物理空间与数字资源的无缝集成。探讨了如何通过灵活的空间规划,支持协作学习、创客活动(Makerspace)和个性化指导服务。 3.2 用户体验(UX)与服务设计 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在于用户满意度。本部分着重介绍将用户体验设计原则(如可用性、可访问性和吸引力)应用于图书馆网站、移动应用和实体服务流程中的方法论。讨论了如何通过用户旅程图(User Journey Mapping)和A/B测试来持续优化信息服务的交付效率。 3.3 开放获取(OA)与学术交流生态 开放获取运动对传统出版体系和图书馆职能构成了重大挑战与机遇。本书系统梳理了OA的各种模式(如“绿色OA”与“金色OA”),并分析了预印本服务器(Preprint Servers)的兴起对正式学术出版流程的影响。探讨了图书馆在推动机构知识库建设、数据管理计划(DMP)支持以及评估替代性指标(Altmetrics)方面所扮演的新角色。 四、 信息素养教育的深化与伦理考量 在信息充斥的环境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数字伦理意识至关重要。 4.1 应对虚假信息与媒体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内涵已扩展到媒体素养和数据素养。本节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教学模块,帮助学习者识别信息偏差、评估信息源的可信度,并理解算法推荐背后的逻辑。重点讨论了识别“深度伪造”(Deepfakes)和系统性虚假信息传播(Disinformation Campaigns)的策略。 4.2 数据伦理与隐私保护 随着图书馆大规模收集用户行为数据以优化服务,数据隐私保护成为焦点问题。本书分析了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等法规对图书馆数据管理的影响,探讨了匿名化技术(Anonymization)和差分隐私(Differential Privacy)在保护用户研究习惯和个人信息方面的应用实践,确保技术进步不以牺牲个体权利为代价。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Chinese Association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CALISE)於民國81(1992)年5月30日在臺北成立,假臺灣大學文學院會議室舉行成立大會,至今已有三十年歷史。本學會是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平臺,成立宗旨在研究、發揚與促進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任務包括:(1)研究與推廣圖書資訊學教育;(2)研討圖書資訊學學制與課程;(3)促進圖書資訊學教育方法與經驗之交流;(4)推動學用合一以及專才專用制度;(5)增進圖書資訊學教育之國際合作。本學會主要服務圖書資訊學教育人員、研究者、學生與圖書館及資訊相關機構。設有理監事會、系所主任委員會、課程規劃委員會、學術交流委員會、研究發展委員會、及會員發展委員會,協助會務的運作。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除了研究與推廣圖書資訊學教育,並且持續推動兩岸與國際圖書資訊學學術交流。學會從1993年至2018年間,定期與中國大陸圖書資訊學系及圖書館合辦14屆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此外,本學會積極參與國際圖書資訊學研究與教育活動,提升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與學術發展。
 
  學會發行會訊及電子報,同時出版專書、研討會論文集,促進圖書資訊學教育之研究及交流。近年啟動「圖書資訊學教育白皮書」計畫,並推動教師社群興趣小組的研究。2021年公布〈轉變與擴疆: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白皮書2021-2030〉,期望促進圖書資訊學教育的永續發展。

图书目录

第十五屆理事長序/陳志銘理事長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歷史與展望/王梅玲、張曉琪

賀詞篇
陳光華理事長、曾淑賢館長、林奇秀主任、李正吉主任、林雯瑤主任、阮明淑主任、林巧敏所長、鄭琨鴻所長、陳昭珍教授、吳美美教授、林信成教授、曾元顯教授、邱子恒館長、顧敏教授
歷任理事長回顧與展望篇
第一屆理事長胡述兆教授(1992-1994 年)
第二、三屆理事長李德竹教授(1994-1998 年)
第四、十三屆理事長莊道明副教授(1999-2000 年、2018-2019 年)
第五屆理事長薛理桂教授(2001-2002 年)
第六屆理事長詹麗萍教授(2003-2004 年)
第七屆理事長楊美華教授(2005-2006 年)
第八屆理事長陳雪華教授(2007-2008 年)
第十屆理事長邱炯友教授(2011-2013 年)
第十一屆理事長柯皓仁教授(2014-2015 年)
第十二屆理事長黃元鶴教授(2016-2017 年)
第十四屆理事長王梅玲教授(2020-2021 年)
大陸圖書資訊學者回顧篇(依姓名排序)
整整一世的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術交流片斷追憶/王世偉研究員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三十週年特刊賀詞/王益明教授
溝通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教育界的橋樑/肖希明教授
橋/柯平教授
歲月如歌,友誼長存,同繪新篇/陳傳夫院長
杜鵑花開在海峽兩岸/程煥文教授

論著篇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理監事會暨委員會三十年發展/王梅玲、張曉琪
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目次與計量分析/王梅玲、張曉琪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會訊目次與統計分析/王梅玲、張曉琪

資料篇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大事紀要(1992-2021 年)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出版品書目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章程
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團體會員名錄
轉變與擴疆: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白皮書2021-2030 第五版
前瞻資訊組織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綱要  

图书序言

  • ISBN:9789577112767
  • EISBN:9789577112897
  • 規格:普通級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檔案格式:EPUB固定版型
  • 建議閱讀裝置:平板
  • TTS語音朗讀功能:無
  • 檔案大小:75.6MB

图书试读

第十五屆理事長序
 
陳志銘理事長 
 
  各位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的會員同道們大家好。
 
  個人非常榮幸於今年一月份在大家的厚愛與期許之下,接任了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第十五屆理事長,也非常巧合的在我任期的第一年就躬逢學會從1992-2021 年,成立三十週年的生日,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具有意義的時刻,值得我們大家一起來熱烈慶賀,並且針對學會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進行深切的回顧與展望。因此,學會今年擴大舉辦了「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三十週年慶暨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在此個人也以現任理事長的身分,恭祝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生日快樂,也期許未來會務的發展順利且能蒸蒸日上。
 
  回顧學會自民國81(1992)年5 月30 日,在臺北假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成立以來,在歷屆理事長、學會幹部及會員同道披荊斬棘、篳路藍縷的努力開創之下,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欣欣向榮、開花結果的這一刻。藉此機會我要感謝所有會員同道這麼多年來的積極參與,以及鼎力的支持,並且在歷任理事長一棒接著一棒的努力傳承、帶領與開創下,使其日益健全發展,造就了今天逐漸茁壯發展的局面。
 
  在我接任理事長的那一刻,我不忘學會成立的宗旨在於推動與促進圖書資訊學研究領域的開拓與創新,以及圖書資訊學教育在國內的發展,讓國內七個圖書資訊學系所緊密地凝聚與團結在一起,成為國內圖書資訊學研究與人才培育的重鎮與搖籃,讓國內圖書資訊學領域的發展維持不墜,並且日久彌新,在國內外受到普遍的重視。因此,在我接任理事長的那一刻即開始思考如何承先啟後,在落實前任王梅玲理事長規劃的〈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白皮書2021-2030〉下,針對圖書資訊學研究風氣的提升、學用合一的教育,以及博士班高階國際化研究人才及師資養成上,發出具有開創性的三支箭,希望具體落實推動白皮書所揭櫫的圖書資訊學研究與人才培育推動策略與行動方案。
 
  首先,第一支箭為制定與通過「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推動會員籌組特別研究興趣團隊作業要點」,以具體有效策略及透過經費補助方式,鼓勵學會成員籌組具有前瞻研究意義與價值之跨校特別研究興趣團隊,促進會員之間的學術交流與提升學術研究風氣與能量。第一年已通過「圖書館於學術傳播之創新」及「數位人文元宇宙生態系統」兩個特別研究興趣團隊之成立與經費補助,希望為七個國內圖書資訊學系所的跨校研究搭起有效的交流與合作橋樑。
 
  第二支箭為舉辦「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第一屆大數據競賽」,以激發圖書資訊學相關系所學生提升圖書館流通資料的大數據分析與應用能力,促進學用合一的專業知能發展,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競賽分為大學生組與博碩士生組,第一屆競賽就引起了七個國內圖書資訊學系所老師及學生的關注與熱烈參與,希望這個比賽能夠成為圖書資訊學領域常態性的競賽,厚植學生在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時代對於圖書館經營與服務衝擊下的專業競爭力。
 
  第三支箭為邀請圖書資訊學系所具有優異英文學術論文發表能力的老師合作在政大開授「學術論文寫作」之跨校選修微課程,以提升國內圖資系所博士班學生之英文論文寫作及國際期刊發表能力,培養具有國際學術發表能力之博士生,強化國內圖書資訊學領域師資之養成教育。
 
  回顧過去、檢視現在與展望未來,隨著資訊與通訊科技的快速發展,圖書資訊學領域未來需要面對的挑戰是非常巨大的,需要明確發展出與其他諸如資訊工程及資訊管理等資訊相關科系具有區隔及競爭力之專業識別,才能讓圖書資訊學領域的發展歷久而不衰。我個人深信在同時兼具「內容」、「科技」與「人」的圖書資訊學專業領域框架下,圖書資訊學領域的發展必將持續維持其重要性,並為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作出巨大的貢獻。最後,也再次祝福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三十週年生日快樂。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类纪念性文献,最考验作者的叙事功力。它不能像教科书那样冷冰冰地陈述事实,也不能像私人回忆录那样过于感性,而是需要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既要尊重历史的厚重感,又要保持对年轻一代读者的吸引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成功地将那些学术会议的激情、师生间的传承、以及制度建设的艰辛,以一种充满温度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那些关键的政策制定时刻,参与者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那些曾经在学术界引发激烈争论的议题,最终是如何在学会的平台上达成共识的?这种对“人”和“过程”的关注,往往比单纯的技术罗列更能打动人心,也更能激发后来者的使命感。希望它能让我们看到,一个专业学会是如何从无到有,凝聚人心,最终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沉稳又不失现代感的封面配色,一下子就把人拉回了那个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时代背景中去。那种纸张的触感,即使是电子书的预览,也能感受到精心打磨的质感。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处理,每一章节的过渡都衔接得非常自然流畅,既保留了学术的严谨性,又在视觉上做到了极大的友好度。从目录的编排来看,就能体会到编者团队在梳理这三十年发展脉络时的用心良苦,绝非简单的流水账记录,而更像是一部浓缩的历史画卷,层层递进,引人入胜。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具体内容,但仅从这份“外衣”上,就能感受到这本特刊承载的分量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不仅仅是一本纪念文集,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让人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期待,相信它在信息整理和呈现方式上,也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发和满足感。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预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特别是在全球化和信息爆炸的双重背景下,中文信息学领域的实践者们所展现出的那种不甘落后、力求卓越的雄心壮志。“擴疆”二字,很可能指代着学科边界的拓展,例如从传统的文献组织管理,延伸到知识工程、数据治理乃至人工智能应用层面。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跨界合作的能力。我猜测,特刊中会对学会如何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如何培养适应未来信息生态系统的复合型人才,有非常具体的论述和案例支撑。这不仅仅是回顾过去荣耀的“纪念碑”,更像是一份面向未来的“行动纲领”,它试图通过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接下来的发展蓝图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鼓舞大家迎接下一个三十年的挑战。

评分

从一个长期关注高等教育和专业发展的人士角度来看,这本特刊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纵向研究”的优质案例。三十年,足够让一个学科从萌芽期走向成熟,并开始探索国际化和前沿技术融合的道路。我设想,其中肯定会有对早期教学理念的梳理,比如在数字化浪潮尚未席卷全球时,前辈们是如何构筑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石的?接着,必然会过渡到近年来,面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挑战时,教育体系是如何进行痛苦但必要的自我革新。这种跨越时代的对比,对于正在为未来课程设计而苦恼的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历史参照系和“避坑指南”。它提醒着我们,每一次重大的技术迭代,都需要教育理念的同步升级,而这种升级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前辈们脚踏实地的探索之上。

评分

这本书的选材和视角无疑是相当独特的,它聚焦于一个特定领域在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三十年。这种时间跨度本身就意味着巨大的信息量和复杂的历史背景需要消化。我猜测,在编辑的过程中,必然经历了一番艰难的取舍,哪些事件值得大书特书,哪些人物的贡献需要被凸显,这些决策的背后都反映了学会对自身历史定位的深刻理解。我特别好奇它如何处理“躍升”、“轉變”与“擴疆”这三个核心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躍升”带来了“轉變”,还是“轉變”是实现“擴疆”的必要前提?这种辩证关系的探讨,想必是全书的精髓所在。它应该不仅仅是罗列成就,更深层次上,是对学科发展哲学和未来方向的深刻反思。对于任何身处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或是对学术社团发展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特刊提供的参照系价值,恐怕难以估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